第48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 41

作者:cuslaa 字數:3361

張吉百無聊賴。

身後就是文府,面前是同樣無聊呆滯的同學。

武學五百學子,編作瞭兩個兩百多人的小指揮,按年級分都,都下再分隊。平日裡學習校閱,都是按隊來做。若是有任務,同樣是按照編制來分派。

文老國公傢門前,就有三隊武學生在這裡,張吉就是其中一隊的隊正。

另外還有兩百多開封府的兵馬,總計兩百四十八人,將文府圍得如鐵桶一般。

一開始的兩天,是忙瞭些。面對圍住文府的上千百姓,張吉他們就隻能勉強護住文府的大門。與同學被人浪一**沖擊的時候,張吉苦中作樂,慶幸京師中的地痞無賴都去瞭邊疆,不然鐵定演變成一場大亂。

隔瞭幾天,人就少瞭,文府的圍墻一圈都能護住。還有些閑人圍著文傢叫罵,隔著幾丈遠就趕開去。

文傢人要進出則任其自便。不過外面的一圈義憤填膺的百姓,文傢人出來就是爛泥伺候,便是文傢的馬車出來,回頭也變成泥水車瞭。所以也沒人敢出來瞭——京師內,都沒人賣東西給文傢人,出來也是沒用。

倒是文傢老六帶著兩人出瞭府,說是回洛陽傢裡,張吉領瞭兩隊人護送他們去車站,算是順利。隻是在張吉看來,卻覺得這是在打探軍情,要不然文傢老六隻是回洛陽,不至於要文傢老九跟著一路送到車站。

外面的人就隻圍在外面,裡面的人也隻呆在裡面,幾天下來,張吉這一次的任務,已經變成最閑散不過的差事。

靠在門下,背後貼著文府的石砌圍墻,背上傳來的冰涼觸感化解瞭夜幕中降臨後,依然濃得化不開的暑氣。他的小隊成員,也都靠著墻壁,看著是站得筆直,都是武學生應有的風范,可惜一個個都是為瞭解暑。

而開封府的兵丁更是不堪,隻有輪班的還站著,其他人早就躺在青石板修起的巷道上,留下瞭中間歪歪曲曲一條道。兩側巷口,都有一些兵丁圍作一圈,大聲笑小聲說,聊得熱火朝天。

“高二,怎麼瞭?”

側面傳來同學訝異的聲音,張吉望過去,就見一個高高瘦瘦的青年,一手捂嘴,一手壓著肚子從巷口過來。

張吉後背離開瞭圍墻,右手壓上瞭佩刀,“出瞭什麼事?”

幾名同學也伸出手去,要去攙扶。

“別,別,我沒事。”高二推開同學的手,深呼吸兩下,嘴角抽搐著,想要忍著笑,卻又忍不住,“剛才在那邊聽人說韓相公平宮亂的事呢。”

“怎麼說的?笑成這樣。”

“是說先帝熙宗臨終前,知國事多艱,方今太後獨木難支,便密賜一支金骨朵給韓相公,允其上打昏君,下打奸臣,保扶趙氏天下。之後戾王謀反,宰相、參政入內夜中不出,韓相公心知宮中有變,上朝時便在袖子裡藏瞭金骨朵,看見戾王扶著兒子坐上禦座,蔡確又在旁助紂為虐,便興勃然之怒,手持金骨朵,直上金鑾殿,正手一錘砸死瞭蔡確那奸相,又反手一錘砸傷戾王,再正手一錘砸死瞭從逆的殿帥,硬生生的平瞭這場宮變。前些日子,天子失德,韓相公又提著金骨朵上殿,官傢嚇得不敢抬頭,老老實實認錯,回宮反省去瞭。這一回,潞國公要鬧事,韓相公是看潞國公太老,禁不起一錘,所以放瞭一馬,若是潞國公再不改正,韓相公遲早提瞭金骨朵登門。”

高二是邊說邊笑,說道興致起來,還比劃起動作,同學們是邊聽邊笑,最後聽到韓岡提著金骨朵來登門,更是紛紛捧腹大笑起來。

一眾同學,隻有張吉沒怎麼笑。

高二望向張吉:“子祥,你聽過?”

張吉點點頭,“前些日子新城東門外的雲傢瓦子聽過。”

“都出評話瞭?”一人驚訝的問道。

國朝廟堂內外事,京城之外,或許有人敢當街傳說,但在京師之內,酒館裡能說,茶肆中能說,私傢裡能說,但說書人在瓦子裡評說,就有些別扭瞭。這檔子事要麼不抓,抓到瞭就是一樁不輕不重的罪,說書的和瓦子東傢都逃不脫。說書的窮光蛋,最多是去邊疆種地,但瓦子的東傢可就要折老本瞭。

“說的就是那件事,不過人就不是韓相公和戾王、蔡確瞭。”

“是誰?”

張吉呵呵一聲,“卻說漢昭烈兵敗夷陵,憂憤成疾,病臥白帝城,臨終前托孤武侯,親贈金骨朵一把,上可打昏君,下可捶奸臣。”

一圈武學生聽傻瞭眼。

諸葛亮拿起瞭金骨朵?這都是哪兒跟哪兒。

不過想想,卻也是理所當然。白居易的《長恨歌》明明寫的就是明皇楊妃之事,可不是寫成‘漢皇’重色思傾國,沒敢說‘唐皇重色’、‘楊妃傾國’。

隻見張吉一人在人群中,左手一揚,右手一擺,鏗鏘有力,抑揚頓挫,“武侯含淚受命,手持金骨朵,整頓朝綱,撫視黎民,把蜀地治理得夜不閉戶。隻可恨那昭烈早年所收義子劉封,被孟達唆使,卻要謀奪那大漢皇位。”

劉封那時已經死瞭吧?不救關羽,坐失荊州,被昭烈帝所殺。後主登基的時候,劉封被砍下的首級都該在國中傳瞭一圈瞭。

但已經沒人註意這些細節瞭,一個個聽得入神。

“後主不知其鬼蜮之心,招入宮中夜話。次日武侯上朝,卻見是,兵甲……卻是蹭蹭蹭幾步上瞭臺陛,手起錘落,竟把劉封那奸人頭顱砸得粉碎,有分教……”

“張吉!!!!!”

仿佛是從地獄裡傳出的怒吼,讓一群學生不寒而栗,被叫道名字的張吉,更是打瞭個寒戰。

轉過身,在來人銳利的視線中,張吉的聲音不由自主的抖瞭起來,“李……李先生。”

李先生掃瞭他一眼,“這麼會說書,要不要去象棚討口飯吃?”

視線又掠過學生和橫七豎八的開封府兵丁,他諷刺的口氣轉為怒吼,“全都給我站好,排好隊列!”

學生們幾乎是眨幾下眼的工夫就排好瞭隊,而開封府的兵丁們則在他們的軍官指揮下,用瞭多五倍的時間,在街巷兩邊站定瞭腳。

當最後一名士兵剛剛找到自己的位置,一隊人馬就從巷口轉瞭進來。

最前面的一人跨著五尺多高的名駒,將自己的影子投到深長的巷道之中。後面的騎手也跟著魚貫而入。

火光中,張吉和他的同學們看清楚瞭來人,紛紛瞪大瞭眼睛,卻露出瞭難以置信的眼神。

看來要出大事瞭。

……………………

文及甫仰頭望著屋頂。

一名傢丁正站在正屋的屋頂上,拿著望遠鏡向四方張望。

片刻之後,他踩著梯子顫顫巍巍的下瞭來。

“看到瞭什麼?”文維申急著問。

“回九郎。鄰街都沒人瞭,就隻有武學和開封府的人在外面。”

“再遠一點呢?”

“再遠一點就有屋舍擋住瞭。”

文維申點點頭,回轉身來,問詢的視線投向身後不遠出坐著的文彥博,“大人。”

文彥博即使坐著,雙手還是拄著拐杖,緩緩點頭:“是好事。”

被韓岡驅動的暴民都散瞭去,沒空顯示自己對京師的控制,可見韓岡的註意力轉到瞭其他地方。

在開封做瞭幾十年的宰相、樞密,文彥博很清楚三萬精銳對京師防務的影響有多大,也很清楚韓岡現在對京師的控制有多虛弱。

走瞭嫡系黨羽,韓岡現在隻能內守。

文維申猶疑著:“可還有蘇頌,章惇。”

“你當韓岡是心甘情願的將自己的人派出去的?不是蘇頌、章惇等人畏其勢力,聯手相擊,韓岡如何會吃下這個虧?”文彥博冷哼道,“那些人馬,是韓岡被逼著調出去的!”

他杵著拐杖,“小人因利而合,自是會因利而分。韓岡想拿為父殺雞儆猴,但做得太過,也讓他成瞭眾矢之的。所謂大議會,是為瞭塞天下悠悠之口,更是為瞭分蘇章之勢。韓岡一人能占去關中半壁,但蘇頌、章惇連福建一府的選票都占不瞭……不過關中半壁,又能在天下占去幾分?”

“原來如此。”

文維申連連點頭。這些天的許多事,他都一頭霧水,但讓文彥博一分析,卻豁然開朗。

“但隻要還有外敵在,兩府還是會鐵板一塊。”在兒子驚異的目光中,文彥博冷笑更甚,“天下事,哪有那麼簡單的?韓岡與蘇、章暗爭是沒錯,但合作依然有。不過你記住瞭,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瞭保住自己的權勢,為瞭搶到更多。隻要抓住瞭這一點,一切疑惑都能迎刃而解。”

文維申點頭,疑惑卻更加深沉。

幾位宰相的行事撲朔迷離,自傢父親的想法更加難以測度,到底要怎麼解決眼前的問題,到現在,他也沒能從老父嘴裡聽到一句。

“六哥快到傢瞭吧。”文維申不想再費神,一切還是靠自己的老爹來處理吧。想來也不會太吃虧。

在怎麼說都是八旬元老,三朝宰相,處置不好,甚至會讓外國看笑話。換作是普通點的朝臣,何至於勞動宰相親動筆墨,呶呶嘴,就能讓下面的走狗撲上來瞭,罷黜、投獄,什麼手段不能用?就是因為有恃無恐,自傢老爹才敢逆著太後和兩府的心意來。此外,文維申隻清楚一件事,就是自傢父親認定章、韓日後必敗,為瞭文傢的日後富貴,方才如此行事。

對兒子的蠢鈍,文彥博有著難以掩飾的失望。

自己什麼時候走都是可能的,靠這幾兄弟,如何撐得起文傢的門楣不墮?

正是因為有這些個不肖子,才讓自己不能安度晚年。要不然,又何必如此掙命?

“國公,九郎。”

又爬上屋頂的傢丁突然叫瞭起來,爬到一半,就猛地跳下,“外面有人來瞭!”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