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看人傢諸葛亮,關鍵的時候毫不含糊,直接就與張繡分開逃走瞭,自己的安全在第一時間內得到瞭保障。就是這一點,讓張超也是不得不佩服,這樣的人做為對手,的確是不容小覷得。
張超在佩服著諸葛亮做事決絕有手腕,但同樣的事情聽在瞭法正的耳中,確完全不是一回事瞭。
張繡是誰?可是有著北地槍王之稱呀。劉備更是曾不止一次的公開說過,這是自己所依仗的一員虎將,甚至以後征服天下都要借助這樣的人才之力。
可就是這樣的虎將,確是說拋棄就被拋棄瞭。想來,若非是張超一定要為徐榮將軍報仇的話,或許此人也會被為其所用吧。
這兩相一比,張超顯然心胸要比劉備大得多。
法正的心情正自發生變化時,張超又道:“對瞭,有件事情可以告訴先生瞭,董卓己經被捉,現正送往蒼松城的路上。”
“董卓也被捉瞭?”聽到這個結果,法正是真的有些意外瞭。
盡管心中早就想過董卓大軍一定會敗,可他還是相信此人應該有逃走的機會。畢竟手握十幾萬的大軍呀。可現在依然被捉瞭,這個張超真是手段非常呀。
當然,相比於董卓的被捉,法正更想知道的是,此人的結局會如何?所以他用著一些疑惑的目光看向著張超。
看出瞭法正心中所想,張超就此一笑道:“先生一定是想問我,董卓的未來會如何吧?他會不會像袁紹一樣,被禁錮在晉陽城中,做他的雍候是嗎?”
“正是,不知道大將軍可不可以解答。”法正點頭而道。
“當然可以。我拿先生當知己,自然是無話不說瞭。這個董卓沒有未來的。”張超呵呵笑笑而言著。
“沒有未來?”聽到此言,法正似己經想到瞭什麼,但確並不是十分的確定。
“對,就是沒有未來。董卓與袁紹不同,同為諸侯,後者在冀州時,對百姓還是不錯的,隻是各種雜稅多瞭一些而己。但是董卓確是燒殺搶掠無惡不做,這樣的人我是不會留下來的,他的結局隻有一個,那就是死。”
說到死的時候,張超眼中釋放出瞭一道冷冽之光,也代表著他現在的心情。
董卓一定要死,這話聽在瞭法正的耳中,讓他驚訝同時也不由反問著,“一個董卓殺不殺都可。但大將軍就不怕殺瞭此人之後對你影響不利嗎?在以後與其它諸侯一戰時,他們想必就會誓死而戰,不會在降瞭吧。”
能說出這樣的話來,就證明法正己經開始在替著張超考慮瞭,隻是他自己還感受不到而己。
張超確是感受到瞭,不由呵呵笑瞭,“孝直先生在擔心我嗎?”
“啊這”法正不知如何做答,他這才想到,自己這樣說,的確己經是開始站在張超的角度上去考慮問題瞭。
隻是不等法正去回答什麼,張超又是一句話將他的註意力完全轉移瞭過來,“董卓必死,是因為這根本就是一個小人,且還是一個禍國殃民的敗類,天下因其不知道死瞭多少的百姓,我殺他就是為瞭告慰那些枉死的冤魂而己。在者說,他在很多人眼中就是一個亂臣賊子,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殺不足以震天下。”
好一個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殺不足以震天下。僅僅就是這兩句話,便是道出瞭張超的做事方式和心中格局。
相比而言,劉備打著恢復漢室的旗號,確是幾度與這個顛覆瞭漢室的賊子合作著,做著交易,那誰正誰邪,似早己經是分清瞭。
實際行動相較於嘴上說說,顯然前者是更能打動人心。
幾件事情,自己被拋棄,張繡被出賣,定要殺董卓。一一提出來後,法正己經無法在去講一些什麼瞭,劉備與張超相比誰是名主,似己經分得十分清楚瞭。
按說有瞭這些做鋪墊,張超己經可以開口來邀請法正加盟,但他確沒有,他還想把事情做的更好,基礎打得更牢。為此他是話音一轉,又繼續的說道:“孝直先生,我可否問一下,先生認為如今的漢室如何?又認為何才為真正的明君呢?”
若是之前,法正不一定會回答,就算是回答也未必就是真心話。可聽瞭這些之後,他的心態早就發生瞭變化,眼見這個問題就擺在自己的面前,他心知這也是張超有考效自己之意,這便考慮瞭一下後就小心的回答著,“朝代更替,己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瞭。萬事有盛就有衰,這本就一種正常的規律。漢室四百餘年,如今早己經是由根子裡爛透瞭,想必是在難以為繼瞭吧。”
“嗯,先生此言倒是不虛呀,呵呵。那不知道怎麼樣才是一明君,先生又是如何看待的呢?”張超恢復到瞭一臉的微笑。法正不看好漢室,這就己經說明瞭此人的心跡,顯然他的內心中也並不是十分看好劉備的,如此一來,想要為自己所用自然就不是太難瞭。
“明君?呵呵,當然是能開創一個全新的國傢,讓百姓過瞭富足而平安的生活瞭。”法正也笑瞭,這樣的說法書中早有記載,且幾乎每一任皇帝都是這樣說的,但是不是能做到就要兩可瞭。至少就歷史來看,真正能做到讓百姓富足安康的皇帝並無幾人的。
“僅僅隻是如此嗎?”誰想張超確又追問瞭一句。
“不如此還能如何?”法正也被問得有些詫異,在他看來,能做到讓百姓富貴安康就己經是非常的不容易瞭,還何談什麼更高的追求呢?
“還能做的多瞭,比如說讓百姓有著足夠的身份和地位,受到足夠的尊重。就似是我們的百姓如果去瞭異邦,會是什麼樣子,會不會受人高看一眼呢?他們的安全是不是又有著保障呢?他們做起事情來是不是可以不受太多的限制呢?這些先生又可曾想過?”張超一連就問出瞭幾個問題。
“啊!沒有。”這一次法正倒是回答的十分痛快。
按說這也不應該怪他,當時的人眼界還是很有限的,對於外界,所瞭解也僅僅隻是匈奴、鮮卑等一些少數好戰的馬上民族而己。這還是因為他們屢犯漢朝國土所至。對於外面的世界自然是無瑕他顧的,畢竟連自己地盤內的一些事情都不能完全得處理好,更不要說去攘外瞭。
“呵呵,先生倒是實在。隻是我要說的是,剛才之言並非是胡言,這才是我說的強大。鮮卑、匈奴且先不提,他們若是老實安份的自然可以讓他們存活,不老實就直接滅瞭便是。而在他們之外,西面有西域眾國,北面有強大的羅斯國,那裡土地廣袤,都是大有可為之處呀。”張超說起這些的時候,也是一臉向往的表情。
“啊?大將軍要對外用兵嗎?”這話不過就是脫口而出。隻是說完之後,法正馬上就意識到,張超可不僅僅隻是說說,而應該是己經做瞭,就比如說東面的三韓,北面的高麗(也叫高句麗)不是都己經納入到瞭張超帝國的地盤之中嗎?
出口之後,法正早己驚訝不己。原來,在劉備和曹操還想著要如何統一中原,如何建立自己的國傢時,張超早己經將眼界跳瞭出去,目光看向瞭外面的世界呀。
這就是格局的不同,直接也導致著結果得不同吧。
這一刻,法正才感覺到自己似是有些瞭解瞭張超,這個人的野心之大,怕是古今的第一人,他甚至想要將國傢的觸腳伸到國外去,想到要真正的開疆擴土瞭,以揚國威瞭。
而這些事情,想想都是那麼的讓人激動民心。
想一些開國之君,不過就是統一瞭國傢就可以讓他們名垂千史,像是秦始皇,統一瞭六國就成就瞭天下第一國君的稱號,而若是如張超所言,可以將國傢的國土開辟至此,那將會是何等的宏圖偉業呢?
如果有幸可以參與到其中,那將是何等振奮人心的事情呀。
法正是真的有些激動瞭,在看向張超的目光中,不知不覺的也帶有瞭著幾分仰視之意在其中。
對此,張超自然有所感覺,他是甘之如飴,甚至還笑瞭笑道:“孝直先生,不知你可願意加入到這個願望中來,讓我們一起努力,見證著這一歷史時刻呢?”
張超知道中華五千年的發展史,也知道它一路發展所來經歷的許多事情。有輝煌,也有不堪的時候。
做為一個壽命隻有幾十年的普通人類,張超不敢祈望可以保證後人永遠的強盛,但他可以做到的,就是在活著的時候,盡可能的多為國傢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此一來,就算是有衰敗的一天,也應該可以多撐一些時日,給後人多一些準備的時間吧。
張超的內心想法自然無法與人去說,隻是能大概的指出一個方向而己。但若是想完成這個理想和目標,就需要更多有能力的人參與進來。無疑,法正就屬於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