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觀點,才使得很多少數民族和異邦敢於在強大之時向中原動手,因為他們知道,打過瞭自然最好,打不過隻需認錯就可以瞭,反正也不能將自己如何。/p>
這樣的觀點一旦形成瞭,那就是可怕的,這也是為何大中華歷史中會多災多難的一個主要原因瞭。/p>
如果張沒有重生的那一段經歷,或許他隻是建立一個強大的王朝就瞭事瞭,或許他也會對於一些周邊的異邦會實行容忍政策。畢竟存在即是道理,即然人傢能生存到如今,顯然是有些底蘊的,想要消滅談何容易呢?/p>
可問題是張是過來人,這樣弱肉強食的事情他看過瞭太多,他堅信的確是強者為尊這句話。他依奉的是槍桿子裡出政權,依奉的是誰拳頭大,誰就是道理的說法。/p>
你不服是吧,好說,那我就打到你服為止就是。/p>
還不服是吧,那就打到你消失不見,打到滅你族為止。/p>
雖然這樣的做法有些殘酷瞭,但不得不說這確是最好解決問題的方式。要知道,隻要有瞭地盤,有瞭資源,人口是不用愁的,你不用擔心有一天百姓會被打光瞭,也不用考慮人口會減少,隻要有足夠的資源,人口根本算不上什麼問題。/p>
張正是這樣想的,所以不管是面對任何的對手,他要做的就是不出手則己,出手即讓人害怕。就像是收服瞭三韓、高麗、扶餘、挹婁,重創鮮卑與鮮卑等等,這些都充分表明瞭張非是這般想的,還是這樣做瞭。/p>
而事實也證明,這的確是最好解決方式的辦法。就像是現在的三韓一般,因為占領的最早,且又實行瞭中和政策,如今在那裡的漢人並不比本土人少,如今的三韓才不過是十幾年的時間就己漸漸被天朝給同化瞭。可以想像,百年之後,怕是那裡己經很少有人會記起,他們非是天朝人的事情瞭。/p>
話說到瞭這個份上,張目光平和的看向著曹操又道:“孟德兄,我之理想,就是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傢,揚光大出去。而為瞭這個目標,任何擋在我面前的人,都會成為我的敵人,我會一一將其消滅,甚至會有滅異族之舉。雖然這樣做太過殘忍瞭一些,可相較於原本和善之策,這確是根本的解決之道。不然的話,現在看起來大傢是和平相處瞭,可是心思各異,終有一天,大戰會再度開啟,那個時候,死的人隻會更多,社會也會因為戰爭而倒退的。”/p>
“這是長痛不如短痛?”曹操何等的聰明,很快就明白瞭張的意思。/p>
“不錯。正是如此!而真到瞭那一天,我們天朝人自然是高高在上的,那個時候無論我們的百姓走到哪裡,都會受到別人的尊重,無論去向哪裡,尊嚴都得以保全。這一切,皆是因為在他們的身後有一個強大的國傢做支持。他們不會允許自己的百姓受到委屈與冤屈,隻有這樣,我們大中華才能永遠的屹立於世界之林而不倒。”/p>
這個結果,正是張一直所追求的。他想到是重生前的一個西方國傢,他們就十分的強大,以至於從這個國傢裡出來的人走到哪裡都是挺胸抬頭,都是高高在上。甚至當他們的生命和財產受到威脅的時候,一些國傢寧可自己損失一些,也要保全這個國傢公民的安全。想一想,那將給人一種何等的自豪之感呢?而張所想的就是要自己的子民也生出這樣的想法,甚至還要過之。/p>
張還曾想過,以後他國傢的子民出行時,要給他們辦一個證件,那是代表和像征著天朝的物件。隻要憑此物,如果有人還要欺負你,那就是要與整個天朝為敵,那就等於給瞭他再度開戰的借口。那個時候,他不僅僅要將天朝建立的強大起來,還要讓所有的天朝人都享受這份榮耀,感受這份花多少錢也買不來的無上尊嚴。/p>
此刻的張是有些激動的。這樣的理想他是很少與別人去講的,不是別人聽不懂,而是他還不具備這樣的實力。可是現在,當著曹操的面,他確是沒有顧忌的講出,那是因為他知道,這個人懂自己,還有重要的一條就是,如果現在不講,怕是曹孟德以後就不會在有機會聽到瞭。/p>
曹操想過張是一個有著大志向的人,可還是不曾想到此人竟然雄心至此,他的想法竟然是讓在中華成為世界的中心,成為受萬人仰慕的存在。/p>
自然,這時候的曹操也並不知道世界有多麼大,但在他看來,東北的羅斯外加上西域各國就己經地盤不小瞭吧。可憐他自己還為占上瞭中原地帶而自喜,這般看來,兩人間的格局這一項就不知道差瞭多遠。/p>
這樣的理想,便是聽在他的耳中,都是讓人激動不己,甚至曹操都很想看一看天朝是不是真會如張所說一般的那麼強大瞭。但是這樣的激動也僅僅隻是持續瞭一小會後,他就重新的冷靜瞭下來,面前這個人是自己的死仇,不管天朝最終會變成什麼樣子,與他都沒有什麼關系瞭。/p>
曹操的臉色由剛才的漲紅漸漸平緩瞭下來,這一切都看在瞭張的眼中。他可以肯定,有那麼一瞬間,此人的確是動心瞭,為此他就道:“孟德兄...”/p>
“好瞭。”曹操適時的舉起瞭右臂,打斷瞭張要說的話。爾後目光十分平靜的說道:“孤承認,你的夢想是好的,但是我現在是魏王,我有自己的使命。當然,若是天朝願意罷兵的話,我也可以做出保證,那就是不會在犯你們的國境,並且也可以承認袞、青兩州是天朝之地。若是不然,那就隻能興兵起戈瞭。”/p>
曹操自然知道張接下來要說什麼瞭,無非就是拉攏之言而己。奈何的是他是魏王,他骨子裡是十分驕傲的,那就是寧肯戰死也不會投降。/p>
知道在說無益,張就知道今天的談判是破裂瞭。他本想著說出自己的目標後,或許可以感動對方,可是現在看來,並沒有起什麼作用,即是這般,他也很幹脆的道:“天朝隻有朋友與對手,不需要任何第三勢力的出現。”/p>
對於曹操所說的是,以後魏國不在犯天朝,張也不過就是聽一聽罷瞭。現在不動手,隻是因為實力不足而己,但凡給瞭曹操喘息之機,他相信,此人定然會在向天朝動手。那個時候,今天的話,將會被忘到後腦之上。想一想,有時候國與國之間的承諾都算不得數,更不要說,兩人這隨意的談話瞭。/p>
張也表明瞭態度,要麼就是順從的成為朋友,要麼就是反抗下成為敵人,不允許第三種形勢的出現。曹操也就知道,兩人間在沒有什麼談下去的必要瞭。/p>
近乎是不約而同的,兩人紛紛起身而立,相視瞭一眼之後,即都是回身牽馬而去。自始至終,在沒有一言相出。/p>
對方的上百萬大軍此刻就這樣註視著兩位君主各自打馬而回,等著張與曹操各自回營之後,戰鼓擂響,接著雙方各出一將重新的來到瞭剛才喝酒之地,對峙而立。/p>
這很好的詮釋瞭那一句,談得攏就談,談不攏就打的格言。/p>
“吾乃典韋典子滿,天朝六軍團軍團長。”/p>
“吾乃夏侯元讓,魏國大將軍。”/p>
兩位一手持戟,一手拿著鉆心槍的將軍,相視之下各自報出瞭身份之後,即各揮手臂,出招迎敵而上。/p>
鬥將。/p>
這是兩軍對壘,將和將鬥,叫做鬥將。指的是兩軍對陣的時候,各出軍中一員猛將進行對戰。《兵籌類要》中稱,“兩陣既立,各以其將出鬥,謂之挑戰。”此為戰陣鬥將的定義。/p>
然在冷兵器時代,戰場上的勝負,主要取決於軍隊的戰鬥力和將領的指揮才能,而不在於主將的“匹夫之勇”。/p>
可話在說回來,戰鬥力的形成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士氣,而鬥將之結果,絕對可以影響到一軍的士兵,從而來決定一戰的最終結果來。/p>
不管是天朝,還是魏國,都自詡強國大國,現在出手即鬥將,也正是顯示瞭他們的一種自信而己。他們都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凝聚自己軍隊的士氣,從而獲取戰場上的主動權。/p>
夏侯惇因為兄弟夏侯淵之死,自然是對天朝有著極大的仇恨,現在有瞭報仇之機,自然不會放過。/p>
隻是唯一遺憾的是,夏侯淵是死在瞭呂佈的手中,此人現並不在天朝軍中。隻是話又說回來,呂奉先正在此的話,他是不是能勇氣出來鬥將還要兩說瞭。/p>
就天朝而言,呂佈雖然不在,可猛將依然如雲,先不說張的侍衛長許褚本就是一員猛將,還有一軍團的文醜將軍,六軍團的還有典韋與顏良,七軍團還有張遼與龐德呢。這些人皆有著萬夫不當之勇。/p>
有這些人在此,張當然不懼於任何的鬥將。隻是在看到夏侯惇出手之後,張還是謹慎的派出瞭典韋。/p>
/p>
/p>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