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東吳的政策,張超早己經與太子張天和魯肅大人有過議論,現在說起來自然是沒有丁點的猶豫之意。
張超之言,說到瞭孫權的心坎裡。做為東吳的二王子,對於一些個東吳的臣子早就看不順眼瞭,奈何父親這個人念舊,使得一些重要的位置上被庸人占據。而張超決意要改革,這就等於是能者上,庸者下,實是正確之事。在說到東吳軍隊可以自治,成立兩個軍團的說法,孫權亦也是非常的滿意。畢竟兵權在手,說話就硬氣,如此一來,東吳的精神還在。說句難聽的,就算是有一天,張超想要違反今日之言,他們也並不是說就沒有瞭一拼之力。
在說到父王被供於天朝皇都,這本就應有之事。就似是袁紹與劉備,不都一樣被放置在京都之中嗎?雖然並不如往日那般的自由瞭,可一應生活的確是有人照顧,生活的很好。天天不用操那麼多的心,弄弄花,種種草,倒也是另一種愜意之事。
可以說,張超的回答算是讓孫權滿意瞭,隻是他滿意沒有用,先不說他隻是一位二王子,單就說他現在還是俘虜的身份,就算是同意瞭,也做不瞭什麼。
看站孫權站在那裡,意欲再度開口,張超直接就言道:“孫仲謀,朕敬你也是一條漢子,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若是你願意的話,朕可以馬上下令放你離開,由你回去遊說你的父王還有兄長以及東吳重臣。當然,並非是沒有條件的,朕隻給你們三月時間,若是三月之內仍然沒有音訊的話,那就休怪我天朝動兵瞭,那個時候將沒有任何的條件可談,大軍所到之處,盡會再無人煙。好瞭,你若是做決定瞭,就退出去吧,想走何時都可以,無需再去稟報。”
說完這些的張超,似是有些乏累的揮瞭揮手。一旁的許禇當即就站出來,向著站在殿下的孫權說道:“二王子,請吧。”
“你真的就這樣放我離開。難道就不怕我回去以後整軍再來嗎?”孫權這一會是被張超之言給說懵瞭,他沒有想到,自己這麼容易就被放走瞭。他可是從頭到尾都還沒有表態呢。
“整軍再戰,如果你願意的話,朕倒並不介意再打敗你一次。隻是那樣做瞭的話,怕就不會像這次一般的好話說瞭。好瞭,你去吧,如果想的話,可以去盛華宮中看看你的姐姐,她可是很為你擔心的。”
再度說完瞭這些之後的張超,就很幹脆的低下瞭頭,一幅要辦公,不想在讓人打擾的樣子。
許禇送著孫權離開瞭宮殿。而待得出瞭大殿之後,孫權突然轉身,向著大殿方向行瞭一禮,同時口中喃喃說道:“天始帝,即然你如此的信任於我,我孫仲謀也非是不懂事之人,這一次回去後一定會盡力去說服東吳歸附的。”
說完這些,孫權是亦然而然的轉身大步離開,甚至連去看看都沒有做。他認為,姐弟再度相見的時候,己然就是一傢人瞭。現在做什麼樣的承諾都沒有意義,反倒不如用實際行動來說話好瞭。
孫權離開瞭,此事很快就在宮中傳開。先不說孫尚香心中的激動與高興,至少她不用在丈夫與傢人之傢為難瞭。就說一品大員魯肅,在聽到這個消息之後,便是由衷的感嘆著,“皇上就是皇上,其胸襟之廣,非常人可及矣。”
......
東吳建業城。
王府中的孫堅收到瞭消息,說是次子孫權己經被放走。
消息一出,孫堅自然是十分的高興。但是跟著左軍師周瑜就來到瞭王府中,與大王子孫策一起前來覲見。
兩位聯秧前來,孫堅自然沒有不見的道理,當下在自己的書房之中就接見瞭兩人。
“父王,小弟是真的被放走瞭嗎?”一見到孫堅之後,孫策即有些著急的問著。
“放走瞭,放走瞭,這件事情己經由我們埋藏在晉陽城的密探確實過瞭。”孫堅哈哈大笑的說著,顯得心情著實不錯。
隻是這笑聲還沒有完全的落下,跟著孫策一起前來的東吳左軍師周瑜己然開口道:“如果是二王子真的被放走瞭,那為何到現在還沒有任何的消息呢?我剛剛詢問過我們在天朝設置下的密探之所,並無人有所發現呀。”
“嗯?公謹何意?”聽出瞭不一樣的意味,孫策有些焦急的問著。
此刻,不止是他,便是一旁的孫堅也是瞪大著雙眼,一幅詢問之態。
感受到兩人那關切之下略帶著急的目光,周瑜深吸瞭一口氣道:“怕隻是怕明面上是放瞭,但實際上確又被捉瞭回去,甚至...”
甚至什麼周瑜沒有在說,他相信兩人都可以猜得出來。而在說到這裡之後,他解釋著,“畢竟之前二王子可是主戰的,想必這件事情天朝的皇帝一定己經知道瞭吧。”
“公謹的意思是,天朝的皇帝心中生恨,己經將二弟給害瞭嗎?”孫策快人快語的問著。
“不,不!”周瑜連忙搖頭說著,“我並沒有這樣說,但也有這樣的可能。”
周瑜其實就等於變相的在說,孫權被放,但到現在都沒有消息,很可能就是被張超給害瞭的事實。聽到這裡,孫策當即憤恨而道:“若是如此的話,我定然不會放過瞭那個張超,哪怕就是傾東吳之國力,也要讓他付出代價來。”
孫策與孫權兄弟兩人關系還是非常不錯的,現在聽聞弟弟可能是遇害瞭,怎能不急。非旦如此,即是一旁的吳王孫堅也是怒斥而道:“不錯,倘若是權兒有什麼閃失,定叫那張超後悔不迭。這樣,左軍師,從現在起,全軍整軍備戰,同時也要多派出密探打聽消息,一旦若是發現瞭...發現瞭權兒屍體的下落,那就全面開戰。”
以孫堅對張超的理解,他並不是太相信會害瞭自己的兒子,隻是現在事實懼在,實在容不得他不去做好準備。
周瑜答應瞭一聲之後,當即就退瞭出去。隨後整個東吳的軍力開始迅速的集結著,做著可能一戰的準備。
而此時的孫權確正騎在一匹快馬之上抄由小道向東吳而來。
孫權自出晉陽城而來,便是躲開瞭知道的一切東吳的密探。之所以這樣做,實在是因為沒有臉面。
想他是如何驕傲之人,又是堂堂的東吳二王子,身份是何等的尊貴,可是現在確戰敗成為瞭俘虜,說出去實在是太過丟人,為此,一路之上,他是盡量挑小道而行,躲著一切可以見人的機會,那就更不要說去與東吳的密探相見瞭。
孫權自認為這樣做可以保留顏面,但確不知道,確是將自己處於危險之中。
蜀國有個諸葛亮,以洞察人心之準確而聞名於天下。同樣對孫權的脾性摸透的他,料定此人會有此做為,所以早早就有瞭準備。甚至不僅是如此,諸葛亮連張超不會殺孫權,會放之的事情都料到瞭。而為瞭不讓東吳歸附於天朝,他甚至早早就派人在江邊做好瞭劫殺的準備。
諸葛亮算定張超不會殺孫權,隻能放,且以孫權的個性,定然會單獨行走。有瞭這個推斷之後,他就安排著南蠻王孟優去江邊做好瞭準備。這個孟優算是諸葛亮帳下少有的幾個懂得水性之人,安排此人做劫殺之事,實在是再恰當不過瞭。
對這此,孫權確是一無所知。一路單騎而行,在十幾天之後來到瞭江邊。眼看著過瞭江就是江東瞭,他不由長長松瞭一口氣。而遠遠的又看到瞭江邊有一艘小船在江邊停留,不由是喜出望外,距離很遠就高聲喊著,引起對方的註意。
孫權當然清楚東吳密探小船所在位置瞭,隻是自尊心做祟之下,他還是想繼續躲著,想著一旦自己說服瞭父王歸附瞭天朝之後,那大傢就都是一樣的身份,那個時候出來見人,自然就不會有什麼別扭之處。
高聲喊著,引起瞭小船的註意,漸漸的,那小船就由遠及近的駛瞭過來。
一人一馬,站在江邊,遠看著小船越來越近,離傢之路也是近在眼前瞭,孫權的心情變得格外的復雜。
這一次能夠離開天朝之地,重回東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可以講是獲得瞭一次重生,至少比起很多被俘虜的將士相比,他幸運瞭很多。而這一次待回到瞭東吳之後,是不是能夠說服江東歸服於天朝,他也並沒有多大的信心,或者說,他本人的意志也並非是多麼的堅定。
盡管張超與他談話的時候,說服瞭自己,可一旦歸服瞭天朝,東吳就將失去自主權,這對於孫氏而言,也是需要好好去衡量一番的。
孫權知道天朝的強大,但未必你強大瞭,我就一定要臣服於你,他的內心中還是有些掙紮之意的。
心亂如麻,小船己經緩緩的駛瞭過來,而就在船艙之中,一支拉滿弓的箭羽己經對準瞭正在岸邊的孫權,若非是因為江邊風太大的原因,怕是這一箭己經射瞭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