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上任

作者:須臾乾坤 字數:2853

至正十年,九月初的一個下午。

潁州、th縣陽水鎮巡檢司外,來瞭五個騎著高頭大馬的青年,且這五個青年還人人佩著腰刀,最前面那個青年年約二十,面容英武身材挺拔,還身著一身低級武官的官服,一行人引得周圍的路人不時好奇的觀望。

這青年是th縣張傢的當代嫡長子張世華,張傢是th縣有名的豪族,早在南宋時張傢便是th縣有名的大族,也正因為如此,張世華年紀不滿二十便出任瞭這陽水鎮的巡檢。

巡檢始於五代,盛於兩宋,金及西夏也有類似設置。元因宋金遺制,所設巡檢司主要為州縣所屬捕盜官,在元代官署中,巡檢司是品秩最低的一種,元朝首創時,通常為管轄人煙稀少治安混亂地方的非常設組織,除瞭無行政裁量權之外,也沒有常設主官管,其功能性以軍事為主。

五人還沒有到巡檢司,一個守門的弓手卒兵看到他們便連忙進司稟報,另一個兵卒則一臉獻媚的小跑過來,對最前面那個身著官服的青年低頭拜道:大人便是新來上任的巡檢大人張大人吧,小的李三給大人您請安瞭。

張世華低頭對那兵卒道:無須多禮快起來吧。又對轉頭身後的人道:咱們下馬。

一行人下瞭馬,讓李三帶路,便走進瞭這陽水鎮巡檢司,剛進門就看到院子裡站著一群人,這些人一看到自己,就在領頭的那兩個吏員的帶領下對自己行禮下拜道:我等拜見巡檢大人,不知大人前來有失遠迎恕罪恕罪。

張世華對著眾人道:好瞭不知者無罪,大傢都起來吧。謝大人。眾人答道。

好瞭,你們來幾個人把我們的馬先牽到馬棚裡,其他人沒什麼事就散瞭吧,二位先留下,小子剛上任還有很多事情要請教二位,張世華對著那兩個吏員說道。

那兩人連忙低頭說道:大人折煞小人瞭,大人盡管問小人一定知無不言。

張世華點瞭點頭說:好,兩位哥哥隨我進屋我們進屋再談。

一行人進瞭主屋,張世華帶來的四人兩個人守在門口,另兩人個人則和張世華一起進瞭屋子。

進瞭屋子,張世華自然是當仁不讓的坐在瞭主座,等張世華坐下後對那兩名中年吏員說道:兩位無需太過拘束快請坐下。

那兩人謝過瞭張世華就各自找瞭一個座位坐下。

見兩人都坐下瞭張世華就開口說道:在下姓張名世華不知兩位高姓大名?

其中那個年長先的說道:小人姓李木子李名叫重三,另一人也說道:小人姓周名叫四九。

見兩人答完瞭話就不再多言,張世華就又問道:李書吏不知這巡檢司現有書吏弓手幾人,兵甲幾何。

李重三恭謹的答道:本司現有書吏兩人弓手五十六人,長槍三十桿、弓箭七張、快刀十把、皮甲十副、箭矢兩百餘。

張世華聽到李重三的答話臉上表情未變,微笑著對兩人說道:這些兵甲放在那,我們先去看看。

兩人聽到張世華的話面色大變,想對張世華說些什麼卻又不敢開口,張世華看到他們這個樣子就知道那些兵器絕對是有問題的,但並沒有點破而是對這兩人說道:怎麼兩位有什麼問題嗎?

兩人聽到張世華的話,隻能硬著頭皮點頭應是,然後就帶著張世華一行人出瞭主屋,向對面的小庫房走去,這房間很小,大約也就二十平米房間裡不但放著兵器還堆放著一些雜物。

因為房間太小,張世華就獨自一人進瞭房間。

看到房間裡堆放的那些兵器,張世華臉上露出瞭果然如此的表情,再來庫房的之前自己就猜到這些兵器應該不會太好,可卻沒想到竟然爛到瞭這種程度。

那幾十桿長矛有些桿子都被白蟻咬爛瞭,槍頭全部都是銹跡斑斑、弓箭的弓弦也因為長時間沒有保養而失去瞭彈性,那幾把所謂的快刀,猛一看上去就是幾塊銹鐵片子,那幾副皮甲更是又舊又爛,張世華他毫不懷疑就這樣的皮甲的防禦力還不如身上多穿幾層佈衣呢。

在屋子裡待瞭兩分鐘,張世華就懶得再看這些破爛東西瞭,出門時張世華陰沉著一張臉,有些憤怒的對李、周兩人說道:兩位幹的還真好,還真是讓張某大開眼界啊。

聽到張世華的話,李、周兩人一臉驚恐,連忙跪下對張世華說道:大人明鑒,這些兵器之所以成這樣,實在不是因為我們貪公肥私,而是因為縣中已經好幾年沒有給本鎮的巡檢司撥足錢款瞭,大人也該知道咱們巡檢司除瞭縣裡的撥款,根本就沒有其他收入,所以實在是無力保養這些兵甲。

張世華聽到兩人的答話說道:你二人說的可是真話?

李、周兩人答道:我等萬萬不敢期滿大人,大人若不信可以去縣中的戶房詢問,從至正四年黃河水患開始一直到現在,縣裡給本鎮巡檢司的錢款就越來越少,這兩年撥的錢款更是隻夠吃飯的,這些兵器都已經好幾年沒換瞭。

張世華聽到兩人的答話,再看兩人的表情張世華也知道李、周兩個人說的應該是真話,於是對兩人說道:既如此倒是本官錯怪你瞭,好瞭你們也別再跪著瞭都起來吧。

又轉身對身後的一個隨他一起來的青年道:驢哥明天你去一趟縣裡找到傢父,讓傢父盡早給我從縣裡批下一筆錢款來。

那名叫驢哥的青年聽到張世華的話彎腰行禮道:遵命。

而李、周兩人聽到張世華的話,也面露喜色,心裡暗想道:這張傢不愧是th縣的豪強,聽人說縣裡的張典吏還是咱們巡檢大人的父親,這回自己一定要抱緊瞭這位新巡檢的大腿,要是能和張傢攀上關系,自己就有可能離開這窮地方調入縣城瞭。

張世華對驢哥說這話的時候,也暗中觀察瞭一眼李、周兩人的表情,看到兩人臉上露出喜色後把身子躬的更低瞭,張世華臉上也露出瞭淡淡的笑意,自己這句話就是為瞭讓兩人聽到,使兩人收心。

然後張世華又轉身對李、周說道:兩位來,我們進屋吧,我還要請兩位給我談一談這陽水鎮的具體情況呢。

聽到張世華的話李、周兩人連忙低頭道:我等一定知無不言。

等到張世華一行人再次進屋,張世華請兩人坐下時,兩個人都是小心翼翼的,那樣子就和凳子上有釘子一樣。

張世華看到這一幕心裡不禁暗笑,但是張世華卻沒有表現出來,而是微笑著對兩人說道:兩位請講吧。

李、周兩人對視瞭一眼,還是李重三對張世華答話,回稟大人:陽水鎮大約有一千戶百姓,共有五姓,李、周兩姓是鎮子裡最大的兩姓,光是這兩姓就占鎮子大約八成的戶口,而王,劉,楊三姓人數較少占瞭剩下的兩成戶口。

因為鎮子不大、人口也不多所以鎮上也沒有什麼豪強大族,在至正四年的黃河水患前這裡還算太平,雖說稅賦重一些可是日子倒也勉強過得下去。

可是自從黃河水災開始,北邊受災的百姓不斷地南逃,流民越來越多陽水鎮的治安也就越來越差。

今年五月黃河再次決口,使歸德府遭災洪水甚至沖入大運河,危及漕運和鹽場,而元蒙朝廷又無賑災之舉,使遭災的流民百姓成為賊寇危害一方。

這些賊寇雖說大部分都沒有出歸、德、府,可是還有一小部分向南流竄瞭,前兩個月就有一隻賊寇來到瞭我們汝寧路th縣地界,他們差不多有四十人到瞭咱們這邊四處劫掠,因為咱們陽水鎮位置處在th縣最北邊和歸德府離得不遠,所以這些人時常來此處劫掠。

哦、那鎮中的裡正和村中的主首就沒有帶人抵抗嗎?(元d縣以下設鄉鎮,鄉鎮中有裡正、鄉鎮下設都、都有主首。都實際上就是村社)張世華聽到此處不禁問道,雖然說裡正和主首也隻是民明面上隻有催稅、催差、勸農之職,可是這三個職權正是和底層百姓關系最大的,可以說是掌握著底層百姓的命運也不為過,可以說絕大多數裡正和主首一定都是鄉村中最富的人傢,也正以為如此盜匪前來劫掠這些人一定是盜匪的主要目標。

所以說他們又怎麼可能不帶百姓抵抗。

...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