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巴陵城

作者:須臾乾坤 字數:2720

“將官,末將以為,若我軍要撤兵的話。那也當時趕早不趕晚。”低頭,默然沉思瞭片刻。

那名在軍中略有威望的千戶官於賀,倒也是不由第一個站瞭出瞭,對著裴長青他說出瞭這樣的一番話來。

“不錯,到時有些道理。且繼續說來。”對此,裴長青那邊倒也是不由贊同的點瞭點。擺擺手,鼓勵他繼續說下去。

“是!”受到裴長青的鼓勵,於賀他自然也是心中一安。所以在對著裴長青再度揖瞭一下禮之後,裴長青便也不由繼續開口講道:“將軍,因為白日時,我軍戰事不順。所以在此之時,我軍之中的士卒,卻也沒有瞭多少的戰意。

因而在這樣的局勢下,我們到也不由現在就將撤兵的命令傳達下去。讓士卒在這個時候,就著手開始準備。這般一來,士卒的想法得到瞭滿足,心中應該也會得到少許的安慰。

所以準備的速度自然也會比往常更快些。如此一來,我軍明日一早,到便也可以順勢撤兵瞭。”

於賀這般說著,從條理上來講,倒也真的算是有條有理。

故而聽到於賀這樣的一番話,裴長青便也不由下意識的摸著下巴上的胡須,思考起來。

“很好,此計可行。”裴長青默然思考瞭一下,便也不由這樣點瞭點頭。“傳令,讓咱們的士卒準備起來,明日一早,便撤兵回到巴陵。”

“是,末將等遵命!”眾將官聽到這樣的話,自然也是歡喜的答應下來。

然後,這些個滿心歡喜的將官們,便也不由對著高坐在主坐上的裴長青再度揖瞭一下禮,並邁著輕快的步子,相繼的退出瞭營帳。

而等到這些個將官一個個的全部退出瞭營帳時,作為裴長青的侄子,同樣也是水師千戶的裴松,便也不由在這個時候對著裴長青他默然揖瞭一禮。緩緩的退出瞭營帳。

而目送著侄子裴長青出帳,原本面色淡然的裴長青,卻也不由深深的嘆瞭一口氣。

……

翌日一早,一名斥候卻也不由快步來到瞭張世華的中軍大帳之中。

“主公,韃子,韃子撤兵瞭。”斥候喘著氣,也不由對著張世華結結巴巴的說出瞭這樣的話來。

不過在這個時候,忽的聽到斥候這樣的話,張世華的臉上卻是並沒有露出什麼激動的神情來。因為,出現這樣的一個結果,張世華他也是預料到瞭一些瞭。

畢竟在昨日的一戰中,嶽州路的水師官兵,傷亡和俘虜的人數足足達到瞭五千兵馬。

而五千兵馬,對於嶽州路的水師官兵們來講,也都差不多相對於是他們總兵力的三成瞭。

近三成的傷亡,就算是張世華麾下的黑衣軍,也決然是難以承受的。所以就更加不要說嶽州路的水師官兵們瞭。

雖然說嶽州路的水師官兵,將兵馬駐守在公調站,的確是占據瞭莫大的地利優勢。可要是士氣和勇氣都沒有,再大的地利又有什麼用的?

因而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對於嶽州路的水師官兵們來講。如果他們不在這個時候撤兵的話。再繼續在這個地方和張世華的兵馬對峙下去,那麼士氣先崩潰的就一定是嶽州路的水師官兵們瞭。

故而在這個時候,當聽到麾下斥候的稟報之後。張世華他也隻是默然點瞭點頭,然後便就也不由傳達下瞭全軍追擊的命令。

畢竟現在嶽州路的水師官兵還有一萬多人呢。如果不將他們全部消滅,張世華可不敢率領軍隊攻打江夏城。

而且巴陵可也是一個人口眾多經濟發達的大城。如果將這個城池打下來,黑衣軍也絕對可以得到豐厚的物資錢糧,進而使他攻打江夏城可以變得更加的輕松。

……

巴陵,在歷史悠久的古中國,其實算不得什麼歷史悠久的古城。

據史書記載,巴陵城最早其實築造於三國年代,乃是由三國時期的魯肅在黃龍元年(公元229年)親自督造的城池。

據說,此城池起初也並不叫巴陵,而是因為城池在初建成時,比較空大的原因,被時人叫做巴丘城。

後來,直到晉滅東吳,統一天下之後,才將此城池由巴丘城改為瞭巴陵城。而這也使得這個城池,因為地利位置帶來的優勢,正式成為瞭當時巴陵郡的治所。

所以從哪個時候開始,此城借助著地理位置和政治因素帶來的優勢,便漸漸的發展為瞭天下間有名的大城。以致在南北朝時,此城的人口便就達到瞭近十萬人。

而至於此時,伴隨著經濟重心的南遷,巴陵城的人口增長的就更加的多瞭。

反正據元蒙朝廷的丁口薄記載,此時的巴陵城,城池中的總人口是決然不低於二十萬的。

因而有著這樣的底子在,故而巴陵城的城墻也是修建的十分堅固高大的。因而想要攻打這樣的一個城池,在這個火藥武器尚未發展起來的冷兵器時代,可決然不會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而這,其實便也就是在慘敗之後,裴長青麾下的將官們一心想要撤回巴陵的主要原因瞭。

畢竟有著近四丈高,兩丈厚的城墻作為壁壘。即便是在膽小的人,與敵對戰時也都會生出莫大的勇氣的。

故而,當張世華他統領著麾下的大軍,順流而下,從公調站那邊出發,用瞭差不多大半天的時間趕到巴陵城外時,也並沒有對巴陵城直接發起進攻。

而是在耀武揚威般的在巴陵城外巡視瞭一圈之後,便就帶著麾下的船隊,來到瞭與巴陵城隔江而望的君山,修建起瞭營壘。

……

“哈哈,此地叫君山,到真的是一處景色優美之地啊!”率領大軍來到君山,讓麾下的士卒修建起營壘之後,張世華卻並沒有苦思破城之法,反而是帶著麾下的一眾將官,忙裡偷閑,在這邊遊覽起瞭這君山的景色。

當然,在面上張世華雖然是忙裡偷閑的裝作遊覽景色。但究其根本,卻也是為瞭向士卒展現他視敵城如無物的信心,以此來鼓舞麾下的將士。

因而張世華的嘴上雖是這般說著,但這君山上的美景,張世華卻也是沒看進去多少。

不過在這個時候,或許是為瞭配合張世華吧。因而在張世華他說出這樣的話之後,一名傢居江陵姓黃名載字乘德的文士望人,現在在張世華的麾下任秘書郎的青年,便也不由笑著出言附和道:“呵呵,好叫主公知曉。這君山在這嶽州,可也是正兒八經的名勝之地呢!”

“哦,這我卻是不知瞭。敢問乘德這君山有何名勝呢?”既然有人出言附和,張世華自也是樂得說下去。

“呵呵,是這樣的。此山因處洞庭之中,故而古時其實叫做洞庭山。傳說這座‘洞庭山浮於水上,其下有金堂數百間,玉女居之,四時聞金石絲竹之聲,徹於山的有道理。區區一座城池罷瞭。即便高大百丈,可若沒有敢死之卒守護,也不過一死物而,算不得什麼。”聽到趙子玉的話,張世華哈哈一笑,豪氣的這般道瞭一句。

然後便也不由擺手吩咐道:“來啊,傳我軍令下去。讓軍中那四十餘艘承載瞭火炮的鐵壁鏵嘴平面海鶻戰艦準備就緒。今日,我就要當著敵人的面,炮擊他們的兵馬城池!”

“是,屬下遵命!”聞言,張世華帳下士卒應瞭一聲。然後戰船之上的令旗手便也不由揮舞著手中的令旗,向著四周的戰船開始傳達張世華的命令。

當然,這樣的傳令手不止張世華所在的戰船上有,其他很多戰船上,也都是設有這樣的令旗手的。

因而也就是眨眼功夫,張世華的命令便也就被原原本本的傳達瞭下去。

所以在這個時候,便也不由見到,在數百艘黑衣軍戰船的護衛下。四十餘艘承載瞭火炮的鐵壁鏵嘴平面海鶻戰艦聚在瞭一起,並調轉瞭火炮,將火炮口對準瞭巴陵城的方向。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