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稅制 賞賜

作者:須臾乾坤 字數:4128

至正十六年十一月,在這個時候為瞭保證軍隊在明年的時候可以直接向四【】川行省開拔進攻,大量的糧草物資和軍械,便也不由在楚王張世華的一聲詔命之下,沿著寬廣的長江,源源不斷的運往瞭峽州路夷陵城。

不過為瞭避免打草驚蛇,楚軍一時間還並未調動兵馬,所以就連楚軍之中的中基層將領,都不知道明年就要再度掀起大戰瞭。

因而在這個時候,大楚境內王都江陵城那邊,依舊顯得平靜安逸,並沒有那種以兵秣馬的緊張感。

且這個時節還正是深冬時節,一年多的時間沒有戰事發生,江陵城的一些市民百姓們,沒有話題可說的情況下,甚至都不禁安逸的有些無聊瞭。

故而這幾天,能夠聽書看戲的茶樓,倒不禁賺瞭一筆。

手中有些積蓄的百姓們,在這個時候都願意去看看這些日子新出的抗韃戲劇或聽一聽嶽飛傳之類忠君愛國的英雄故事。

而手中沒有多少積蓄,在這個時候又不願意做出的閑散懶漢們,在這個時節便就隻能在大街上曬太陽,或混跡在市井之中,聽一聽走南闖北的商人們帶來的那些個奇聞異事。

“嘿,你們知道嗎。就在上個月初,大名路那邊,掉下來瞭一個燃燒著熊熊烈火的星辰。”一個走南闖北的客商,在做完一單生意之後,暫時閑下來的他,便不禁向周圍人炫耀起來自己的見識:

“據說,那星辰砸在地上的時候,聲音大的簡直就像是打雷,天火傍身,足足燃燒瞭一個時辰才熄滅!”

這身材有些肥碩的客商手舞足蹈的說著,說的話也不禁引起瞭周遭人好一陣的驚呼。

“我聽老輩人說,這星辰從天空隕落,往往都預示這要有改天換地的大事發生瞭。”一個旁聽的老人,在這個時候為瞭吸引眼球,也忍不住想在這個時候展現一下自己的廣博學識。

不過他這樣的話在這個時候倒是引起瞭好一片的贊同。

“二爺這話說的在理。你們想一想,大名路那是什麼地方,那可是元蒙韃子的中書省。現在連那個地方也都開始墜星瞭,我看這群元蒙韃子也沒幾天好活瞭。”

一名漢子這般道瞭一聲,不禁再度引起瞭好一片的贊同。

卻是在現如今大楚的治下,百姓們的生活相比起元廷時候,實在是要好上太多瞭。

不過令人感到諷刺的是,大楚現在所向治下百姓征收的稅收,其實就是按照元廷所制定的稅種來征收的。

也就是說,現在的大楚,為瞭維持軍費開支,糧稅、商稅、科差(絲織品稅)、歲課(礦物稅)、人頭稅、鹽稅、茶稅、車馬稅、富人稅等等稅種,並不比元蒙時期的正稅少收多少(當然,菜刀稅那種匪夷所思的苛捐雜稅大楚也早就取消瞭)。

隻不過大楚改革瞭一下對百姓負擔最重的糧食,由原本的按人丁收稅,改為瞭按照田畝數量收稅。但依舊征收達總出產百分之二十五的高額稅務。

現如今的大楚和元廷之間最大區別的不同就是,在糧稅、絲稅、礦稅、車馬稅等幾類稅收上,並不在像元廷那樣讓百姓折算成什麼狗屁寶鈔來征收,而是直接征收實物。

呵呵,這樣的征稅方式是不是聽起來很落後,有種還不如元廷先進的感覺。

但張世華要說的是,在古中國這樣一個缺乏金銀等貴金屬的國度,這樣的征稅方式,卻反倒是最合適的瞭。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戶,除瞭秋收和夏收這兩個時間段外,他們是沒有任何其他的金銀和寶鈔收入來源的。

這麼一來,在征收夏稅和人頭稅等稅收的時候,百姓們就隻能賤賣辛苦勞作一年得到瞭的糧食。這麼一來,百姓們在交稅之前,就要平白遭受那些個糧商的剝削。

而除此之外,寶鈔不穩定所帶來的來的通貨膨脹,也是讓底層百姓苦不堪言。

舉個例子就知道瞭,元朝的法定貨幣就是寶鈔。

所以在元朝生活的農戶如果想要在集市上購買東西,那麼就隻能拿著自傢的農作物去向官府或者財力雄厚的富商地主們換取寶鈔。

而操蛋的是,元朝偏偏還有法律規定,寶鈔每貫當銅錢一千文。

這也就是說,如果農戶們拿著自傢出產的農作物去換取寶鈔,官府和富商地主就會按照這個價格跟你兌換。

但無恥的是,因為寶鈔的濫發,農戶百姓們拿著和一千文價值相當的農作物或是銅錢向官府以及富商地主們兌換寶鈔可以。但要是反過來,你拿著寶鈔去向官府換取銅錢,官府卻踏馬不幹瞭。

這麼一來,寶鈔自然就貶值的厲害。

以至於到紅巾大起義那一年,因為變更鈔法的原因,你拿著兩錠新鈔,甚至都不能在在市場上買一石米。

要知道,在元朝,一錠寶鈔乃是五十貫,兩錠寶鈔那就是一百貫。

足足一百貫錢,還換不瞭一百斤大米。單從這點來看,你也就能知道寶鈔貶值成什麼鬼樣子瞭。

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紅巾大起義之後,江浙行省這種沒有遭災的富庶之地,百姓們也都如此熱衷造反的原因。

實在是因為在寶鈔這種殘酷的剝削之下,元廷治下根本就沒有小農生存的空間。

因而張世華在治理地方的時候,才會祭出百十年前的老辦法,向治下的百姓們征收實物。

沒錯,這樣的辦法的確很落後很浪費效率。但在中央政府沒有足夠的金銀儲備無法建立鈔本或金銀本位以及平抑物價之前,這樣的收稅方式對於小民們來講,反倒是最好的。

因為這樣,他們就不需要遭受二次剝削,基本的溫飽便也就能得到保證。

而這,便也就是為什麼底層百姓會擁護大楚政權的根本原因瞭。

僅僅就隻是因為在大楚治下,他們隻要勞作,便就能生存下來而已。

不過此時,就在這街道上的幾人因墜星之事紛紛高談闊論的時候,南街一陣奔馳如雷的馬蹄聲卻也不由忽的響起。

“二爺,快閃開,別被人撞到瞭。”見一名黑衣騎士策馬奔來,方才出言的一個漢子,也忙不由伸手將那二爺給拉到瞭路旁。

“這,看那騎士身後的那塊佈告,這是前來報捷的人啊!”閃避在道旁的二爺看著那騎士策馬遠去,卻是不禁看著左右人這般到瞭一句。

而左右聽到他這話,恍然大悟後,卻是露出瞭各異的神情。

“這個時候報捷,莫不成是南方兩江道那邊的戰事結束瞭。”胖胖的行商最先反應瞭過來,不禁這般自顧自的道瞭一句。

之後,這位行商卻也不由發現,事實卻也正好如他所料一般。率領三萬大軍南下的趙建趙將軍,終於在二十天前攻克廣【】西兩江道治所靜江路臨桂城。並終於在今日,為張世華送上瞭期待已久的捷報。

捷報傳來,首先要做的自然也就是賞賜瞭。

所以等到第二天,早就為此而做出瞭充足準備的大楚中樞,便就也不由制定出瞭合理的賞罰方案。

上到趙建、高開達、趙餘褫這樣的高層將領,下到僅僅隻有斬首功勞的普通兵丁,都會有合理的賞賜。

而話說到這裡,倒也就不得不提一下大楚在軍制改革之後,也隨之發生變化的賞賜制度瞭。

現如今,隨著楚軍面對的敵人越發強大棘手,楚軍治下的疆域也日益擴張,大楚官府掌握的土地資源也一天天增加的情況下。那麼關於斬首一名敵軍甲士的獎勵,自然也是越來越高漲。

曾經,殺敵一人賞銀一兩或田地一畝的獎勵,現在也早已經成為瞭一個遙遠的過去式瞭。

現如今這個時候,楚軍斬首敵軍甲士一名,卻是可以得到足足十畝田地的賞賜的。

是的,賞賜一下子激增瞭十倍(註1)。

不過這也並不誇張,實在是在楚軍占據瞭湖廣之後,官府手中所掌握的無主田地太多太多瞭。

以至於張世華上次在軍制改革之後,為瞭讓這些無主的土地得到利用。甚至還將其當成瞭一種福利,賞賜給瞭治下士卒每人十五畝的田地。

所以這一次,跟隨趙建南下的那三萬兵丁,無疑將會是第一批全新賞賜制度的受利者。

而有瞭他們這樣的榜樣存在,也無疑可以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

而至於趙建這樣的高層將領。毫無疑問,在接下來,這南下的三萬兵馬也將會在戰後進行軍制改革。而在改制之後,立下瞭大功的趙建便也將會被正式任命為廣【】西兩江道都元帥府大元帥。

高開達和趙餘褫兩人,則也將會成為大楚新的軍帥,各自掌管一軍。

至於他們掌管的兩軍的名字,張世華也都早已經想好瞭。高開達和趙餘褫掌管的這兩軍,一支軍團將會將征南軍,另一支則將會叫鎮南軍。名義可謂是通俗易懂,言簡意賅。

不過相比起任命這些個武職,拍誰去擔任兩江道宣慰司同知這樣的文官,卻是一時間讓張世華有些拿不定註意。

“大王,這宣慰司同知,主掌一道政務。想要做好這個位置,就一定不能和當地的土人交惡,並且還要熟知地方上的土人習俗。如此,不如直接選取在地方上有威望又心向我大楚的土人來擔任這一個官職。”

將張世華有些拿不定主意,呂思誠在這個時候便不禁給瞭一個這樣的建議。

但對此,張世華卻並不是很滿意。

卻是在大楚治下,主掌一道政務的宣慰司同知的權利極大。如果將這樣的官職任命給當地的土人,那麼極有可能就會形成一個尾大不掉的局面。那可不是張世華希望看到的。

所以在呂思誠話罷後,張世華不由擺手道:“此事容本王在思量一番。”

“遵命!”對此,呂思誠自然也就不會在多說什麼瞭。畢竟他提出讓當地的土人擔任同知,不過也就是考慮到瞭當地土人擔任這一官職,可以更快的穩定地方。

現在,既然自傢的大王對此有所顧慮,呂思誠自然也就不會做一些瓜田李下,讓張世華容易產生誤會的事情。

不過到瞭第二天,任命誰人擔任兩江道同知,張世華便也就選出瞭一個還算是合適的人選。

而這個人選,便也就是在投降張世華之後,繼續當人荊門州知州的聶炳瞭。

聶炳這個人,能力雖然並不算多麼突出。但這個人為人正直有底線,並且能耐下心去做事。

由他來擔任兩江道的同知,雖然不能讓兩江道那邊的土人一下子就歸附王化,大喊楚王聖明。但至少可以讓兩江道的局勢穩定下來,讓大楚有一個潛移默化影響兩江道的時間。

當然,在這方面張世華也是有所退步的。

畢竟據趙建呈上的捷報來看,當地土人也有很多是心向他們大楚的。所以這些個土人倒也被張世華任命成為瞭當地的知州知府等地方官,也算是賞賜給瞭他們一個名爵。

因而就這般,在五天之後,大楚中樞的任命詔書和賞賜詔書以及大批的賞賜物資,便就也不由沿著長江南下武陵。然後走長江支流沅江,向著兩江道方向而去。

然後就這麼沒過多長時間,便就又是一年的年尾瞭。

所以到瞭這個時候,除瞭各地邊軍之外,楚軍治下的其他地方,官吏們便也不由得到瞭一個難得的休閑時光。

而這之中,作為楚王的張世華倒也可以算是休閑的一員。

這不,就在臘月十五日這天,張世華便也不由將一個唱曲的班子請進瞭王府。

和府中的傢人們一起觀賞起瞭這個朝代獨有的元曲藝術。

而說到元曲,大傢或許不知道元曲四大傢是誰。但想來關漢卿、馬致遠和關漢卿先生的代表作《竇娥冤》都是聽說過的。

而近日,張世華現在在王府之中聽得這出戲,便也就是後世耳熟能詳的《竇娥冤》瞭。

(未完待續……………………………………)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