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俾斯給自己的艦隊設計瞭一條不錯的路,他準備橫穿南中國海,然後借助菲律賓西班牙人的掩護,一路逃到澳大利亞去。這不僅是一條最現實的生路,也可以讓裝備不佳的遠東艦隊逃出東亞大戰的漩渦。可惜李士俾斯的運氣不太好,他剛一出海便遇到瞭趕來越南登陸的滿洲軍主力,護航的南洋艦隊十餘艘主力戰艦,立馬便沖瞭上來。
“巴雅號、凱旋號,勝利號,留下阻擊敵艦,其他各艦釋放煙霧,全速沖向外海!”李士俾斯根本不想打,南洋艦隊現在足足有四艘戰列艦,噸位比他整個艦隊的總和還打,遠東艦隊現在還手就是找死。李士俾斯當機立斷,留下瞭三艘抗揍的送死,其他人全速開溜。
李士俾斯以為犧牲三艘噸位較大的巡洋艦,怎麼也可以堅持幾個小時,卻不想不到二十分鐘,三艘被寄予厚望的巡洋艦便沉入瞭海底。超過二十艘各級別滿洲戰艦,開始全力圍捕他們。無奈的李士俾斯隻能沖向西沙群島、中沙群島等島礁區,利用該區域水文情況復雜來和滿洲軍玩躲貓貓。李士俾斯玩的很溜,但他航速實在是差瞭一點,雖然主力沒被抓住,但還是由三艘木殼戰艦被滿洲驅逐艦給抓瞭個正著,然後便是慘無人道的群毆。
不過李士俾斯的生命線還是很長,老天爺救瞭他一命。當晚這片海域下起瞭暴風雨,滿洲艦隊被風雨阻隔,沒有繼續大面積的搜索他們。第二天滿洲艦隊的主力便撤走瞭,人傢的主業是登陸,誰會在乎他們這群殘兵敗將。李士俾斯一邊感謝上帝,一邊風一樣逃向瞭菲律賓,然後便直接逃向瞭澳大利亞。一路還算是順利,除瞭在丁福州附近海域,又被滿洲太平洋艦隊打沉瞭兩艘船之外,其他人還是很安全的。
李士俾斯和他的遠東艦隊殘部是很快樂,但是東南亞的居然卻讓法國很不快樂。波裡耶開始撤軍八小時後,滿洲軍便在越南沿海發起瞭登陸作戰,殿後的法軍和越南偽軍一觸即潰,滿洲軍非常輕易的完成瞭登陸,並迅速占領越南全境。可是當塵埃落定之後,法國人差點沒氣瘋瞭,占領越南的根本不是滿洲軍主力,而是在少量滿洲軍配合下的清軍。
由西貢一路殺到順化的主力部隊,居然是大清的新軍榮祿所部。滿洲軍第十一輕裝步兵師,隻是在登陸的時候露瞭一面,然後便全師進入柬埔寨境內,一路向北去追擊波裡耶的主力部隊瞭。北線從宣光、太原一路南下,一直沖到順化和榮祿會師的,也是清軍馮子才和何歡等部。之前一直在配合清軍作戰的滿洲軍三十一師,也僅僅是在太原露瞭一面,然後便直接進入瞭老撾三邦境內,一路追著波裡耶所部,一直打到瞭緬甸邊境。
中正十一年四月初七,越南國王阮福明宣佈廢除和法國之間的一切條約,驅逐全部在越法國人,越南王國正式回歸中國的懷抱。然後一件讓長春非常鬱悶的事就發生瞭,大清居然開始從越南撤軍,把越南又還給瞭阮朝。果興阿都快瘋瞭,大清這是吃錯瞭藥瞭嗎?累死累活幫著越南人打瞭一仗,什麼實際好處都還沒拿呢!人傢叫幾聲大哥,表演一下感激涕零,你就撤軍瞭,這不是神經病嗎?大清這麼仗義的大哥,還真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葩。
朝廷當然也有朝廷的苦衷,他們很想從越南撈點好處,可是根本就知道從哪裡下手,更抹不開面子直接要錢。不知道怎麼弄好處,又不能讓越南掏現錢,清軍留在越南幹嘛?幫助越南人民搞戰後重建嗎?雖然如今大清的財政情況還不錯,但也沒必要搞一支外派部隊浪費錢啊!越南自有越南的國王,讓他們自己折騰就是瞭。
進駐柬埔寨和老撾的滿洲軍,可就沒那麼客氣瞭。柬埔寨從法國的保護國,變成瞭滿洲的保護國,老撾則被強行按照果興阿想法變成瞭一個國傢,而且不叫老撾瞭,改叫瀾滄王國。泰國對於瀾滄王國的成立有點難受,那裡畢竟是他們的地盤呀C在長春還給鄭隆留瞭點甜頭,東南亞四國正式成瞭東南亞聯盟,鄭隆成瞭果興阿任命的盟主。瀾滄王國的大事小情,泰國也可以跟著摻和,長春要的僅僅是利益而已,這破地方誰說瞭算,他們無所謂。東南亞聯盟的成立,正式標志著東南亞四國正式成為瞭滿洲的附庸,一切利益都以長春的決定為導向。
長春給泰國的甜頭,可不僅僅是一個盟主的頭銜,還有一大片的領土和不少的人口。滿洲軍占領馬來亞之後,關於是否把這裡變成滿洲的領土,一直在長春爭論不休。南漢割讓領土全部並入滿洲之後,主張把這裡合並入滿洲的論調並成瞭主流,但南漢割讓的領土是沒人的空地,馬來亞可有著上千萬的原住民。果興阿是很想要這塊領土的,控制馬六甲海峽的地理位置隻是相當重要的,可是他並不想要馬來亞的原住民,他們可不想新加坡一帶的居民擁有華人血統。可是當地居民並沒有對抗滿洲軍的舉動,果興阿想搞種族清洗也沒有下手的理由。
幾經糾結之後,長春想出瞭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檳城到關丹以南的領土滿洲都收瞭,畢竟這裡是控制海峽的要地,當地的居民也以華人居多。檳城到關丹以北的領土,果興阿則大筆一揮劃給瞭泰國,而且把檳城到關丹以南的非華裔人口,全部遷居到瞭北方。長春這個意見,一則是酬謝瞭泰國在這次戰役中的功勞,二則也是給泰國添點亂,以免泰國稱霸東南亞脫離控制。馬來亞人和泰國人的風俗文化差異不小,而且有大量的人口信仰*教,讓他們加入泰國,絕對能讓泰國樂呵一陣子。
馬來亞和東南亞的事情基本安定,長春要計劃的便是下一步幹嘛F海海戰結束後的滿洲造艦工程已經有瞭初步成果,預計兩三個月之後,滿洲海軍的無敵艦隊便可問世。果興阿解決瞭海戰的問題,那就不用顧忌太多瞭,下一步必然是進攻。但是進攻也講究個技巧,第一便是不能讓得過且過的大清超逃跑瞭,這仗朝廷必須得繼續打。朝廷的情緒特別不穩定,若是不帶著他們去打仗,他們都可能在背後給果興阿來一刀,所以絕對不能讓這個祖宗在邊上太涼快瞭。
下一步的戰事,若是必須帶著大清,那麼加拿大、澳大利亞這種比較遠的目標便不能考慮,隻能從緬甸、印度、俄羅斯三傢裡選一個目標。俄羅斯現在還沒宣佈參戰,沒必要非去拉扯他們,隻能從南邊的兩個裡面選目標。印度肯定是不合適的,因為大清和印度接壤的地方都太偏僻瞭,讓大清向西藏、新疆大舉調兵實在是太難為他們瞭,所以最佳的目標便是緬甸。
果興阿還沒研究好如何進攻緬甸,便有喜訊傳來,英國人和從越南撤到緬甸的波裡耶居然聯手把緬甸貢榜王朝給滅瞭。英法聯軍借口緬甸貢榜王朝屠殺外籍人士,突然對緬軍發起瞭進攻,並於兩周後攻占瞭緬甸首都曼德勒。緬甸正式成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緬甸王錫袍則與他的王後和子女們被帶往印度的勒德納吉裡。英法在這個時候滅瞭貢榜王朝,完全是擔心緬甸像泰國、柬埔寨等國一樣反水,在關鍵時刻給他們來一刀。可他們此時動手,對果興阿來說絕對是一個喜訊。大清沒辦法坐視附屬國被滅,必然會出兵報復,緬甸人民此刻也會對英法有更深的敵意。
譚紹光約瞭北京的奕?、李鴻章聊瞭許久之後,很快便做好瞭攻擊緬甸的計劃,滿洲軍和清軍共被分為三部分。第一路為駐屯在馬來亞的李枝、黃忠敏所部南洋派遣、駐屯軍,他們將北上進入泰國,而後從春蓬再次出發進入緬甸境內,直取緬甸重要港口仰光。第二路為鄭勇的第三十一師和圖拉的第十一輕裝步兵師,以及越南的清軍榮祿、馮子才等部,他們將取道瀾滄王國,從博膠直接攻入緬甸,直取重鎮內比都,從中間把緬甸一分為二。第三路則全是最新抽調的部隊,滿洲軍方面是第二十三步兵師和唯一當過叛軍的第十九步兵師,清軍則需抽調湘軍、淮軍、楚軍各一部,還有七千剛剛整編出來的八旗兵。他們將從中國雲南的保山出發,進入緬甸之後直取剛剛被英法聯軍攻克的緬甸首都曼德勒。並在曼德勒固守,截斷南方聯軍北逃的道路,同時防禦印度英軍南下增援。
譚紹光的這個進軍思路非常清晰,聯軍的核心重鎮仰光和重兵集群,全部由李枝等人解決。鄭勇等人則配合清軍完成對緬甸的占領,同時完成截斷後路,以及攔截援兵的任務。計劃四平八穩,不用險,也沒什麼明顯的漏洞,滿洲軍各部和清軍都開始按照計劃調動,準備把英國人徹底打到印度去,可是一個意外,卻打亂瞭所有人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