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黨和維新派雖說犯瞭眾怒,但具體有沒有罪,還真就不好說,其中很多人的事都是可大可小的。即便是恨死瞭這些維新派的剛毅、懷塔佈等人,也沒想過斬盡殺絕,有些人罷官流放也就是瞭。具體怎麼處理這些人,還是讓刑部、大理寺具體審一下比較好,大清不是絕對法制,但是大清律也是很賺錢的,所謂王法大如天不是。可是慈禧不肯再審瞭,除瞭張蔭桓尚可寬宥之外,其他人一律直接處決。
“長姐,這些人圖謀政變,蠱惑皇上,更是密謀意圖戕害*,應該三堂會審明正典刑,讓天下人都知道他們罪大惡極才是。如果不經審訊直接處決,怕是會有誤受牽累之人,也會惹起民間訛言議論。”果興阿覺得一口氣全殺瞭,好像有點太過,康有為鼓搗圍園殺後這個破事,可能很多人並不知情。維新派雖然治國不怎麼樣,但怎麼說也沒有死罪。
“老五啊!這個事不能審啊!否則大清國本動搖,隻怕天下難逃動亂之禍!”慈禧淡淡的搖瞭搖頭,一臉的痛心疾首。
“應該不至於吧!”果興阿不是政治高手,自然沒有慈禧想的深遠。
“維新派做的事,悖逆天理,十惡不赦,原該昭告天下,以明其惡,可是哀傢不能這麼做啊!他們都是皇帝信重的人,傳揚出去,便是皇帝寵信奸佞邪徒。若是會審之中,再有個別狂浪之輩無端攀扯皇帝以求脫罪,那才是真的大禍。皇帝縱容奸佞禍亂朝綱,還能說是一時被宵小蒙蔽,皇帝密詔弒殺母後,可就怎麼都說不過去瞭。哀傢不會教兒子,可也不想皇帝萬劫不復!哪怕隻是謠言也不可以!”慈禧畢竟養育瞭光緒十幾年,感情還是有的,她很生氣光緒做出瞭這樣的事情,但起碼眼下還是想保全光緒的。
“長姐所慮極是!”果興阿一下子便明白瞭,這事還真就不能宣揚。大清高層政變,已經搞到要殺老娘的地步瞭,絕對是天下最大的醜聞。即便光緒不是慈禧親生的,慈禧也是養瞭他十幾年的母親,出瞭這種悖逆人倫的事,大清皇室還要不要臉瞭。光緒絕對沒參與圍園殺後的謀劃,但計劃幹這個事的,都是光緒的人,光緒一身都是嘴也說不清楚。
中國的皇帝必須是聖人,德行有虧一點都要被千古直指。圍園殺後是絕對的忤逆不孝,光緒若是背上這個罪名,他這個皇帝還怎麼幹。慈禧教出這麼一個兒子來,也沒辦法再掌控局勢瞭。民間對朝廷心懷不滿的人,都可以以此為借口鬧事,而且肯定會得到許多人的支持,因為大清皇室已經在道德上觸及人倫底線瞭。
人都抓的差不多瞭,慈禧為瞭避免有閑話外傳,很快便勾決瞭重點人犯。這份名單足有七個人,除瞭果興阿早以知道的六君子之外,還有一個禮部侍郎徐致靖,而且第一個勾決的就是他。徐致靖是帝黨要員,但不是維新派骨幹。他是出過不少力,光緒的《明定國是詔》便是他鼓搗出來的,維新派中也有不少人是他舉薦的,不過他一直在幕後籌劃,做事也比較穩健,沒怎麼出過風頭。慈禧恨他並不是很深,他之所以被排在第一個,隻因為官大而已。四章京不過四品,楊深秀一個禦史也才六品,康廣仁老百姓一個,徐致靖卻是實打實的從二品大員,他不排第一個,誰排第一個。
果興阿還以為六君子要變七君子呢!結果徐致靖卻躲過瞭一劫。老徐自己是帝黨骨幹,維新變法期間也沒少得罪人,指望朋友撈他,肯定是沒戲瞭。老徐自己盤算瞭一下,憑他對維新變法的功績,這次肯定是難逃一死,所以根本沒想過能夠生還,他傢裡的子侄更是連棺材都準備好瞭,好在他傢老爺子給力。
道光二十七年,有兩個考生在考棚同時應試,他們一個姓李,一個姓徐。結果姓李的考生得瞭瘧疾,文章沒能夠完成。姓徐的考生是熱心腸,去隔壁探病,李嘆息今科無望,完瞭。徐問:你做瞭幾篇?李說隻謄清一篇,還有兩篇是草稿,來不及修改就病瞭,拿筆哆嗦,無力完篇。徐說給我,我代你整理抄寫,遞進去試試。結果李一舉中瞭進士,從此平步青雲,徐卻總是在知縣的位置上打轉。兩人的身份差異非常大,但是同年的感情卻異常的深厚,李姓考生半刻也不敢忘瞭徐年兄的大恩。李姓考生便是合肥宰相李鴻章,而徐姓考生便是徐致靖他傢老爺子徐偉侯。
徐傢老爺子已經作古,但是李鴻章還沒忘瞭徐年兄的恩情,徐致靖要完,第一個坐不住的就是他。徐致靖被捕當天,李鴻章便在院子裡不停的走溜,徐致靖他一定要救,可是這事他出面隻會更糟。眼下雖然罪名還沒定,但是消息靈通的老李知道,徐傢侄子這次八成是難逃一死。糾結瞭許久之後,老李最後咬瞭咬牙決定找榮祿幫忙。
年侄徐致靖,是個書呆子,日常好唱昆曲,並不懂新政,拜托榮中堂務必給講個人情。李鴻章拉下瞭老臉,直接找到榮祿哭瞭一出。
“徐是要犯啊!變法前後多是他在籌劃,康某等人不過跳梁之輩,他才是正主啊!”榮祿表示為難,老徐是帝黨中堅,變法前後籌劃的事情太多瞭,如今慈禧正在氣頭上,他也心虛。
“年侄一時糊塗,拜托保全他的性命啊!”老李也是拼瞭,差點跪下給榮祿磕一個,逼得榮祿不得不答應。榮祿名聲一般,他其實也是個有見識的,他也要搞洋務,方方面面都需要老李幫忙,實在駁不瞭老李的面子。
第二天,榮祿面見慈禧太後,看到判罪名單,第一名就是徐致靖,斬立決,下面才是譚嗣同等六人。更是不知道從何說起瞭,他知道徐致靖是要犯,卻不知道這哥們兒排名第一呀!
太後英明,這些人都是罪有應得,不過徐致靖聽說是個書呆子,整天在傢裡唱昆曲,吹笛子,他並不懂新政,恐怕是上當受騙。榮祿硬著頭皮開瞭口。
徐致靖不是好東西,他離間我母子,你為什麼袒護他?慈禧直接就炸瞭,徐致靖不是維新派,但卻是帝黨骨幹,榮祿跑來為他求情,這是要在光緒那邊留後路嗎?
奴才不敢,不過據奴才知道,徐致靖升瞭禮部右侍郎後,皇上並沒有召見過他,這才覺得他可能是受瞭騙。榮祿的汗當時就下來瞭,老太太最近情緒不太穩,救不瞭徐致靖再把自己搭進去可就不值當瞭。
老太太讓崔玉貴去查檔,果然光緒帝三個月內都沒有召見過徐致靖,榮祿以為這就得瞭,不成想老太太身邊的太監沒一個是吃素的。崔玉貴把徐致靖給查瞭個底掉,光緒不召見徐致靖,其實是因為老徐耳背,說話總是大聲,光緒防著隔墻有耳,這才不見他,有事都是用奏折溝通。這下榮祿就尷尬瞭,又被慈禧痛罵瞭一頓,隻能一直念叨著“奴才糊塗”退瞭出去。
徐致靖沒救出來,還連累瞭榮祿,老李更是一嘴燎泡,但徐傢大侄子說什麼也不能不管,老李隻能再不要臉一回,直奔圓明園找果興阿去瞭。老李和果興阿的交集不多,早年做過買賣,但是並沒有什麼深情厚誼,這次也是病急亂投醫。這個地球上,現在能勸住慈禧的,也就隻有一個果興阿瞭。
“徐傢與老朽有大恩,老朽斷然不能坐視年侄赴死,唯有求大將軍施以援手瞭!”果興阿對李鴻章和客氣,可是老李搬出對付榮祿的那套說辭,果興阿卻根本不搭茬。沒轍的老李隻能實話實說,然後很幹脆的跪倒在瞭果興阿的面前。
“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李中堂高風亮節,晚輩感佩!徐致靖這次闖禍不小,但是本心也是為瞭國傢,他也沒有牽扯康黨的奸謀,我去找太後要這個人情!”人品一向不怎麼樣的李鴻章,為瞭報恩能做到這一步,果興阿也是很感動的,直接答應瞭下來。
果興阿直入紫禁城,好話說瞭一堆,結果慈禧卻不給他這個面子。慈禧的話也說的明白,她也知道徐致靖沒有牽扯到圍園殺後的事裡,但是她必須幹掉徐致靖,因為她要借此打壓帝黨。光緒雖然軟禁瞭,可是帝黨的一些官員還是不消停,為瞭國傢的穩定,慈禧必須殺雞儆猴。大清的朝廷已經很亂瞭,若是帝後黨爭在吵鬧下去,朝廷隻怕更加艱難。慈禧必須以雷霆手段,讓黨爭徹底消停下去,她的選擇便是打壓帝黨。
“徐致靖是李鴻章的面子,人傢老李勞苦功高,不給這個面子不合適啊!”果興阿沒詞瞭,直接把李鴻章給捅瞭出來。
“他和這事也有牽扯?”慈禧的思路很猛的,一下子就疑心起瞭李鴻章,這也是李鴻章不敢出面的原因。
“徐傢對老李有恩,老李這是報恩,沒別的事!”果興阿很討厭這種政治圈裡的舉一反三。
“私情是小!”慈禧猶豫瞭一下,還是拒絕瞭。
“長姐,給明天留個種子吧!我們都老瞭,未來是年輕人的!”果興阿說瞭一句他一直不想說的話。
“唉!……改斬監候吧!”慈禧長嘆一聲,終於松瞭口,她也六十多瞭。
本書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