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

作者:王存業 字數:2129

3月28日。

日軍攻破臺兒莊南關守軍陣地,陣地上守軍士兵與日軍竭力死戰,殲滅日軍五百餘,兩百守軍全軍覆沒,無一存活……

聽著士兵給自己講述無線電中聽到的訊息,池峰城面露復雜之色,感慨道:“每逢亂世,必有英雄輩出!如今日軍入侵,國傢遭難,我輩軍人奮勇當先,悍不畏死,他們雖是普通軍人,但實為你我之楷模!傳令下去,將他們的名字記錄在薄,此等壯士,萬不可使人遺忘!此戰結束之後,我務必要向委座稟明,為他們建烈士碑,使其千古流傳!”

聽這話,陳慶之也是感嘆道:“英雄之名,壯士之烈,乃是我族脊梁,建立豐碑,可使後代銘記於心,不敢或忘!隻有如此,我華夏之精神傳承,方可永世不斷!”

一聲嘆息,從兩人的口中傳瞭出來。

池峰城收拾瞭一下有些復雜的心情,看向陳慶之說道:“陳老弟,他們已經為我們做好的表率,現在……該我們瞭!”

“是啊!該我們瞭!”陳慶之遙望遠方,附和道。

為瞭國傢富強,為瞭趕走侵略者,無數仁人志士前赴後繼,獻出生命。無數愛國青年,投身軍旅,馬革裹屍。

他們已經為後人做好瞭表率,他們已經用自己的鮮血和屍骨,鋪就瞭一條白骨累成的通天大道,而現在,他們需要踩著先烈的屍骨,繼續向前攀登,繼續鋪就大道,為後代,為萬世開一個太平盛世!

一支由七十二人組成的敢死隊排成隊列,站在兩人的面前。

看著他們,池峰城感慨莫名,嘴唇張瞭張,似乎是想要說些什麼,但卻什麼話都沒有說出口,到最後卻隻是一揮手,大聲的喝道:“拿酒來!今日七十二壯士出征,我等且上酒為其送行!”

得到命令,自然是有士兵搬過來酒水,給面前的七十二人一人倒上一碗酒,陳慶之和池峰城站在他們面前,端著酒杯。

池峰城說道:“兄弟們,多餘的話我就不多說瞭!諸位都是自願加入敢死隊反攻日軍,在此,我隻希望諸位能夠馬到成功,凱旋而歸!引罷這碗酒,諸位壯士就且上路吧!”

說著,池峰城直接仰脖一口將手中之酒盡數喝下。

那七十二名壯士也是盡皆一口飲盡,隨後奮力的將手中的碗摔在地上,摔得四分五裂,摔得慷慨悲壯!

“送……壯士!”池峰城大喝一聲,蒼涼之意溢於言表。

沒有慷慨悲歌,也沒有激昂陳詞,有的隻是一碗酒,一句話,在池峰城的送別之下,七十二名自願加入敢死隊反攻日軍的壯士踏上瞭征程。

所有人都是沉默的抱緊手中的槍支,一言不發,毅然決然的轉身離開。

他們知道,自己這一轉身,可能就再也回不來瞭!

他們知道,縱然是此後戰鬥勝利,他們也很有可能看不到這一幕瞭!

但,他們無怨無悔!

為取得臺兒莊戰役的最後勝利,為瞭盡力的拖住日軍,贏得包圍的時間,他們毅然的走上瞭這條路,走上瞭這條沒有回頭的死路!

看著他們的背影,不知為何,陳慶之突然悲從中起,從地上撿起兩塊破碎的碗的碎片,一邊敲擊,一邊大聲的頌唱: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

……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而今而後,庶幾無愧?豈因一死而無愧之?”

“我,有愧也!”

聲音蒼涼悲壯,古樸韻致,加之風聲呼嘯,似在哽咽,仿若天地交感,送別慷慨赴死者……

陳慶之有愧嗎?自然是有愧!

今日之悲壯,看似感天動地,實則未嘗不是國傢之哀?

若不是因為國傢積弱,何至於壯士慷慨赴死?若不是因為國傢遭難,何至於士兵坦然受死?

究其根本,還是因為國傢太過弱小瞭!

假使,假使自己能夠扭轉局勢,振興國傢,國傢又何至於遭此大難?百姓又何至於遭受此等苦楚?

可這終究還是假使!

個人的力量,在國傢的面前實在是太過弱小瞭!

陳慶之一心抗戰,入職今日,未嘗改變初衷。

一路走來,殲滅114聯隊,擊斃第六師團谷壽夫,打殘第九師團,幹掉第十師團磯谷廉介……看似功行累累,但實則,他根本沒有改變什麼!

個人的力量在國傢的面前,終究還是不值一提!

在這一刻,陳慶之此前因為做下此等壯舉而有些志得意滿的心情在這一刻,蕩然無存。

他終於是明白過來,若是想要扭轉局勢,若是想要拯救國傢,必須要提升國傢的整體力量!

必須要喚醒同胞抗戰之決心,必須要讓所有人撿起先烈的壯志,背負抗戰之大旗,代代仁人志士,億萬愛國青年,眾志成城,精誠團結,唯有如此,方可挽救!

挽救國傢於水火之中!

拯救黎民於苦難之際!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此四等宏願,陳慶之不是一個文人,前三個他做不到,但他可以為瞭最後一個宏願,不懈努力!

他志在以自己的舉動,以自己的行為影響世人,喚醒同胞隱藏在骨子裡的傲氣和風骨,讓無數的百姓撿起先輩之精神,奮數代之餘烈,壯我國傢!

赳赳中華,共赴國難,血不流幹,死不休戰!

想到這裡,陳慶之垂下去的雙手也是忍不住雙拳緊握,臉上也是漸漸地浮現出一抹堅定的神色。

他的眼神也是漸漸的明亮瞭起來,並且逐漸的浮現出一抹光輝。

直到這一刻,陳慶之終於是找到瞭自己今後所要走的道路!

此前的他,雖然一直在為瞭抗日而不懈努力,但他卻一直都在閉門造車,將抗戰認為是自己做的事情,但是現在,受到這七十二名壯士的影響,受到這此刻氛圍的影響,他終於明白過來,想要國傢振興,絕對不是一人一力所能完成!

隻有全國的同胞團結起來,前赴後繼,眾志成城,才能趕走侵略者,拯救我國傢!

這一刻,陳慶之明悟瞭!

(本章完)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