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一個舊的結束,一個新的開始!

作者:王存業 字數:2146

早在抗戰初期,李宗仁就曾在所著的《焦土抗戰論》中發表瞭一些看法。

“從戰略方面上來說,若日軍與我軍進行堂堂正正的陣地戰,則彼強我弱,不可力敵也!日軍也是註意到這一點,故此敵方所倚重便是速戰速決!”

“但吾等必不能被日軍牽制,必須要避我所短,發揮我之所長,利用我廣土民眾、山川險阻等條件,作計劃的節節抵抗的長期消耗戰!一旦日軍陷入我們的廣大戰略縱深當中,其戰線拉長,補給不易,抽身也難,我則施行堅壁清野之策略,發動敵後區域遊擊戰,破壞敵人交通、運輸、補給……使敵人不能凝聚力量於一點,分心他顧,疲於奔命,顧此失彼,陷入戰爭泥沼當中!”

“如此一來,利用我方廣大戰略縱深,以空間換時間,拖垮敵人,戰勝敵人,易矣!”

而徐州一役,李宗仁就利用他的理念進行瞭初步的運用,他深知敵軍勢大兼之驕狂之弱點,利用自己的數萬哀兵,與日軍展開運動戰,充分發揮瞭‘敵軍我退,敵退我打’的戰略方針。

雖然未能全部殲滅日軍,但卻是給武漢會戰打下瞭堅實的基礎,更是代表著上邊已經從原先的消極防禦向著積極防禦的轉變。

正如陳誠所言:“臺兒莊之戰勝,即我遊擊戰、運動戰在戰略上之功效也!”

影響和意義都十分的巨大!

而徐州會戰的完結,也標志著武漢會戰的即將打響!

這是一個舊的結束,也是一個新開的開始!

武漢會戰,可以說的抗戰歷史上一次重大的轉折點!在這一場會戰當中,雙方糾集兵力再次超過百萬人,且雙方都是孤註一擲,舉全國之力來應對!

為瞭抵擋日軍的進攻,為瞭保護武漢,守軍方面先後調集瞭50個軍130個師和各式飛機200餘架,各型艦艇和佈雷小輪40餘艘,總兵力共計超過一百萬餘人,利用大別山、鄱陽湖和長江兩岸的有利地形組織防禦,保衛武漢。

而日軍方面也是在攻陷徐州之後,為瞭擴大戰果,盡快的消滅掉守軍方面的有生力量,迫使當局投降,將此地的部隊投入到其他戰場上,為此,日軍也是糾集舉國之力,以司令官畑俊六所指揮率領第2、第11軍共約140個大隊,超過25玩兵力負責對武漢的進攻。

以岡村寧次指揮第11軍五個半師團眼長江兩岸主攻武漢,東久爾宮捻彥王指揮第2軍四個半師團沿大別山北麓助攻武漢,以及海軍及川古志郎第三艦隊120餘艘艦艇,加上日軍徳川好敏男爵中將所率領的500餘架飛機協助,另以華中派遣軍直轄的五個師團分別擔任對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區的警備任務,以鞏固後方,保障此次作戰的成功!

日軍這一次動瞭這麼大的力量,對於眼下的日軍而言,說是已經孤註一擲瞭也不為過!

要知道,日軍此時的經濟早就已經不堪負荷瞭。

其實早在之前的七七事變開始的前後,日軍方面就已經因為多次的軍事行動,使得他們的兵員極為的緊張,雖然多次增兵之後,已經無憂,但也因此增兵和前線花銷陡然增大,使得rb的經濟體系無法支撐,甚至已經超負荷運轉。

軍費的開銷迫使近衛文改組內閣,並因此而發佈戰事經濟體質。

雖然戰事經濟體質延緩瞭日軍財政破產的速度,但誰都知道,這隻是暫時的!

若是不加以改變的話,最終還是難免到瞭那最後的一步!

在這樣的情況下,日軍大本營方面非常的焦慮,再加上對於蘇軍援助,對於他們的軍事實力的顧慮,所以日軍大本營急於想要在短時間內拿下我方的有生力量,逼垮蔣某人,以便聚集更多的資源進行北進或者南進的策略,正如裕仁天皇在準備打響武漢會戰之前的禦前會議上所說:“要給支那以致命一擊,迫使對方投降!他不想在看到‘帝國百萬雄師受制於支那!’

因此,日軍在對待這一次的武漢會戰中,也已經的傾盡瞭舉國之力,做瞭孤註一擲的戰略。

所有在華的日軍都已經全部出動,甚至連本土最後的一個近衛師團都為瞭這一次的會戰而做好的前去支援的準備,由此可見,日軍之局勢,也是十分的困難!

對於日軍的局勢,守軍方面看的很是明白。

所以他們明白,在這一場會戰當中,他們隻要打贏瞭日軍,或者說日軍的有生力量被他們消磨掉,那麼小鬼子就將再也沒有餘力組織這麼大的會戰。

從此以後,他們才能真正的以空間換時間,利用他們廣大的戰略縱深和各種地形,以遊擊戰、運動戰、偷襲戰、侵擾戰來不斷的騷擾日軍,使得小鬼子疲於奔命,將其陷入在戰爭的泥潭當中,讓他們不能自拔,最終……將其拖垮!

若是說在徐州會戰的時候,守軍方面乃至一些高層都還看不到任何的希望的話,可在這個時候,他們已經看到瞭!

他們看到瞭取勝瞭希望,他們也看到戰勝日軍的機會究竟在哪裡!

對於這一次武漢會戰,已經在所有人的心中打上瞭非常重要的標簽,對於他們而言,這一次武漢會戰,隻許成功,不許失敗!

一旦失敗,則大半個國傢落入敵手,他們也將在也沒有能力和日軍組織如此之大的會戰!從此也將會陷入艱難的鬥爭當中!

而若是一旦他們的戰略成功,則國傢之希望、之光明,就已經指日可待!

為瞭指揮作戰,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在從徐州會戰撤下來之後,便立即投入到瞭武漢會戰的準備和策劃當中,他將指揮超過23個軍負責江北一帶的作戰和防禦任務,而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陳誠則是指揮29個軍負責江南的防務。

另外,第一戰區則是在平漢鐵路,也既是北平到漢口之間的鄭縣到信陽段以西的地區,防備日軍南下,此外第三戰區在蕪湖、安慶的長江南岸和南昌以東地區,防備日軍經由浙贛鐵路即杭州和株洲段,向粵漢鐵路的廣州、武昌段迂回。

戰爭,一觸即發!

(本章完)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