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更)
巴河城外,‘著名’的地標——大風車下,宇文娥英正抱著弟弟看著風車,南風吹來帶動十字形的風翼,見著風翼緩緩地轉動,宇文娥英和弟弟鵲哥高興得手舞足蹈。
小鵲哥兩歲都不到當然什麼都不懂,隻是見著抱自己的人高興他便高興,還在咿呀學語的小傢夥一個勁的說著“抱”,當然他是眼巴巴看著不遠處的母親說的。
楊麗華見著宇文娥英手舞足蹈,怕她一下子抱不住弟弟,便上前將鵲哥抱起來,宇文溫在一旁見著大風車在不停的轉,心中按耐不住唱起開場曲:
大風車吱呀吱喲喲地轉,這裡的風景呀真好看...
這首歌的現代風不適合如今的時代,所以宇文溫隻能在心中過瞭一遍‘名曲’,看著大風車和四周的景象,他心中產生出時空錯亂的感覺。
這兩日\他難得有空,所以繼昨日帶著夫人尉遲熾繁和兒子棘郎出遊後,今日帶著楊麗華以及宇文娥英還有鵲哥出來‘放風’。
湖畔莊園的建設還沒完成,他便帶著傢眷來到巴河城走走,順便看看地標,這座投資不下千貫的風車如今運轉正常,到瞭秋天就可以收費舂米瞭。
這種仿制於荷蘭風車樣式的風車很少見,所以宇文娥英很好奇,不斷的問出各種問題,見著小丫頭“既然誠心誠意的發問瞭”,宇文溫便“大發慈悲的告訴她”。
首先這風車塔勸農桑是州務職責所在,而對於皇帝來說勸農桑事關國本,所以每年春天皇帝和皇後這一龍一鳳就得舉行儀式進行親耕和親蠶。
皇帝親耕的儀式早在周天子時就開始瞭,在滿朝文武的見證下扛著鋤頭下地還得扶犁耕田,當然這田也有來頭叫做籍田。
籍者借也,謂借人力以理之,勸率天下使務農也。春秋傳曰“郊而後耕”,遂籍人力以成歲功,故謂之帝籍。
與此同時皇後也沒閑著,要領著內外命婦進行躬親蠶事的典禮。
皇後乘翠輅,率六宮三妃、三弋、禦媛、禦婉、三公夫人、三孤內子至蠶所,以一少牢親進,祭奠先蠶西陵氏神(嫘祖)。禮畢,降壇,令二嬪為亞獻終獻,因以躬桑。
此即古語所謂“天子親耕以共粢盛,王後親蠶以共祭服”,種桑養蠶紡紗織佈一條龍表演下來,楊麗華對紡織熟悉再正常不過。
當然宇文溫身邊還有一位更熟悉這一套,那就是梁國公主蕭九娘,她從小在舅舅傢長大,傢境不好時不時得做農活,和楊麗華那種表演性質的行為不同,蕭九娘紡紗織佈可是為瞭糊口馬虎不得。
宇文娥英就是那麼一問,待得母親做瞭解答後註意力很快轉移,她聽母親提到瞭養蠶,所以要拉著弟弟去看蠶寶寶,宇文溫和楊麗華相視一笑,無奈的跟在後面,看著熊孩子即將去禍害蠶室。
。。。。。。
三臺河畔,西陽郡公府邸的‘黑工坊’內一處院子,一臺紡車正在運轉,和這個時代尋常可見的紡車不同的是,這臺紡車是用水力推動,而錠子數量也大有不同。
農戶傢中用的紡車為人力驅動,錠子通常為二到三個,最多不超過五個,以紡麻為例,人力紡車每日最多紡紗三斤,而這臺用水力驅動的紡車共有錠子三十個,每晝夜可紡麻接近百斤。
前提是運轉正常,而就在宇文溫帶著楊麗華現場觀看時,水力紡車運行到一半便出瞭故障,有幾錠紗線斷開無法正常運行,一旁的工匠趕緊切斷動力,開始調整斷線的紗錠。
“一架水力紡車一晝夜就能紡麻接近百斤...”楊麗華喃喃自語,她看著眼前的這臺水力紡車有些失神,這樣的數字很驚人,照此說來一架這樣的紡車能道,側室被科技的力量震動,他很滿意這種效果。
方才他們從巴河城打道回府,將兩個小傢夥送回去後,宇文溫帶著楊麗華來這黑工坊進行‘再教育’,兩架本不該出現在這時空的裝置,果然讓見多識廣的楊麗華無語。
上古時起,人們就知道將較短的纖維紡成長紗,然後再將其織成佈。所謂的紡紗,就是是取動物或植物纖維運用加捻的方式使其抱合成為一連續性無限延伸的紗線,有瞭紗線就能織佈,有瞭佈就有衣物。
這個時代纖維的來源主要為絲、葛、麻、毛,後世常見的棉花還未大范圍推廣種植,以麻類植物的韌皮纖維或者蠶絲做原料來紡紗最為常見。
有瞭紗線就能織佈,但光是有大量產出紗線的紡車還不行,得有同樣高產出的織佈機來消耗這些海量增加的紗線,有瞭水力紡車,也得有水力織機配合。
所以原本誕生於十八世紀英格蘭的飛梭,以及誕生於十三世紀中原的水力大紡車,同時穿越時空出現在長江邊上小小的巴州西陽郡地界。
按照宇文溫工坊一貫的做法,這兩臺機子都是‘原型機’,用來給工匠調試、改進,積累經驗之後做出‘改進型’,然後是實用化的‘量產型’,最終目標就是大規模投入實用。
“水力紡織...這樣做出來的佈匹價格低廉,百姓們還如何活得下去?”楊麗華有些不安的問道,她不光為這水利紡織的效率震驚,還以國計民生的視角來看這兩個新生事物。
“生產力上升,正好需要百姓多種桑麻養蠶,他們如何活不下去?”宇文溫反問,“廉價的佈匹大行於世,更多的百姓穿得起好佈做的衣服,這不好麼?”
“那租調呢?水力紡織對原料需求量大增,廣種桑麻勢必擠占耕地,再說手工佈價若是賤瞭,上繳的匹數就要增加,可是百姓哪裡有地方弄水力紡紗,官府收不上戶調,吏員會把百姓逼得傢破人亡!”楊麗華反駁,和宇文溫對視。
男耕女織,無論南北各國,每年上繳的田租戶調裡都有佈帛,而日常生活裡佈帛都能當做硬通貨,用來購買各類生活所需,她覺得這水力紡織出現後,給農戶們帶來的是災難性的影響。
辛辛苦苦種桑養蠶,或是種植葛麻,千辛萬苦紡成紗線織成佈,結果大量廉價的佈匹在市面上出現,一年來的努力全部付諸流水。
官府收上來的戶調裡,對價賤的手工佈必然會增加匹數,以州郡官員的德性大多會逼得百姓走投無路,而收上來的手工佈已經是賤物,發給官員、將士會導致群情激奮。
可若是不收納百姓們交上來的手工佈,又有多少人能有辦法用別的東西代替,那會導致有多少百姓傢破人亡?
手工佈價格一落千丈,靠著這些佈去買東西的人哪裡還有別的硬通貨,糧食是不可能輕易出售的,活不下去的人們,被基層吏員盤剝的百姓,隻要一個火星就能點燃,這樣一來事情就非同小可。
一處或幾處州郡發生民變倒還好解決,可是各處州郡都鬧起事來那就不妙瞭,這水一混起來要趁機摸魚的人可就要下手,到時候怎麼辦?
“怎麼辦?有矛盾就有沖突,要解決這個矛盾的話,就轉到上次所說的問題上面瞭。”宇文溫再度化身‘叫獸’,要對楊麗華進行‘再教育’,“這樣,我舉個例子...”
楊麗華有些後悔,方才情急之下她和夫君爭辯,未曾料這位自我感覺良好又要兜售那一套,她早已打定主意‘避其鋒芒’,所以現在要亡羊補牢。
她眨瞭眨眼,一臉誠懇的說道:“妾知道夫君當然有辦法解決這個矛盾...”
宇文溫無語,面前這位不愧為‘宮鬥高手’,他興致剛上來就被喊停,正意興闌珊之際,忽然林有地來報說外面來瞭州衙的吏員,說是有急事要報。
“急事?莫非江對面的陳軍活得不耐煩渡江來犯瞭?”宇文溫聞言大喜,他正在策劃對陳作戰,若是對方自己送上門來那就再好不過瞭。
“小的不知,也不敢打聽,來人確系州衙吏員,說是安陸派來驛使,有事面見郎主,如今正在州衙等候...”林有地答道,郎主的忌諱他知道,所以隻負責查驗身份,具體事情不敢打聽。
“想必是個好消息吧。”宇文溫喃喃自語道,滿懷憧憬的向著大門走去,如同買瞭彩票的彩民,等著當天開獎時中千萬大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