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機會 續

作者:米糕羊 字數:1815

夜‘色’下的臺塬,如同一條條巨蛇橫在大地上,不知深淺的塬溝裡,長滿瞭等身高的茅草,帶著鋸齒的草葉,可以將人暴‘露’在外的皮膚割出一道道血口。

若是一個不明就裡的人穿行在這樣的草叢中,不用多久就會被割得遍體鱗傷。

為瞭避免出現這種情況,王辯提前做好瞭準備,他和部下都戴著著佈制手套和面罩,全身上下遮得嚴嚴實實,隻‘露’出一雙眼睛。

這樣的打扮,若是在盛夏之際怕是會生生把人悶出病來,不過如今已入冬,天氣寒冷,戴上面罩還省得面皮被冷風吹得幹裂破口,再合適不過。

好不容易來到一處臺塬上,身先士卒的王辯和部下散開,形成一個警戒圈,警惕的觀察四周情形,他們作為開路先鋒,要給整個隊伍帶路,提前發現異常。

昨夜,雍州軍派‘精’銳‘摸’出小關,穿越溝壑的臺塬地形,要繞過潼關東郊的敵軍大營,前往其身後東面的弘農郡,那裡是敵軍的屯糧處,隻要將其付之一炬,圍攻潼關的敵軍就隻能撤軍。

這支‘精’銳昨晚都在偷偷向東行軍,到瞭天亮時,潛伏在塬溝裡,免得被敵軍遊哨發覺,到瞭日落,又開始繼續向東行軍,直到現在。

王辯所部,是這支‘精’銳的先鋒,而王辯本人,因為有過夜襲的經驗,加上他主動請纓,所以成為瞭前鋒之中的前鋒,而他率領的,是王氏子弟兵。

王辯祖籍馮翊蒲城,祖輩靠著行商致富,為瞭躲避戰‘亂’,帶著族人躲入武關道一帶的大山之中,在商州拒陽郡定居。

元魏末年分裂成東西魏,王氏向西魏朝廷捐助粟米充當軍糧,被任命為虛職的郡守,從此步入仕途,而歷經數十年風雨之後,作為王氏年輕一代的代表人物,王辯繼續為周國效力。

當然,他是屬於隨‘波’逐流的“反正忠臣”,九年前的大象二年,他隨大流站在輔政丞相楊堅代表的朝廷一邊,後來成瞭隋軍將領。

兩年前,王辯充當向導領著隊伍偷襲商州州治上洛,兵敗被俘,隨後棄暗投明。

那是一次失敗的偷襲,日夜兼程翻山越嶺,就要抵達目的地時失敗瞭,而這一次偷襲,會成功麼?

這念頭隻是一閃而過,王辯仔細觀察著四周的動靜,現在是夜晚,雖然有些許朦朧月光,但四處一片灰黑,視線很差,很難看清數百步外的情形。

不過這對於夜晚視力依舊很好的王辯及其部將來說,不算大問題。

許多人到瞭晚上會看不清東西,如同雙眼‘蒙’上紗佈,這種情況叫做“雀‘蒙’眼”,平民百姓如此,許多士兵亦是如此。

而王辯等雍州軍將士既然敢夜間行軍,當然不存在這種情況,他們是層層挑選出來的‘精’銳,首要一條就是夜裡沒有雀‘蒙’眼。

然後就是能吃苦,身體結實,熬得住野外步行行軍的勞累。

從潼關到東面的弘農,官道的距離大概有一百三十多裡,輕裝急行軍都得‘花’上一天多時間,更別說他們現在要避開現有道路,在溝壑的野地裡行軍,快不起來。

這樣的行軍要翻越許多臺塬,而沿途會有敵軍的烽燧,所以隻能盡量選擇夜晚行軍,白日就在塬溝裡潛伏,想辦法穿越小關東面的這些烽燧,才能稍微松一口氣。

所以此次出兵,對參戰將士的選拔十分嚴格,王辯和他的一些部下能夠脫穎而出,就是實力的證明。

他確定四周沒有異常之後,示一名部下學鳥叫,片刻之後,他們方才經過的塬溝草叢裡,許多黑影魚貫而出,慢慢向塬歹說將其扶起來。

尉遲敬看瞭看那幾乎喜極而泣的將領,沒有說什麼,看著手中護身符,再度失神。

那是夫人、河南公主宇文氏為他求的護身符,尉遲敬一直隨身佩戴,每次出征,夫人都會為他親手系上披風,祈求護身符為夫君帶來好運。

然而這次,夫人是以淚洗面。

尉遲氏和宇文氏決裂瞭,作為兩傢聯姻的“佳作”,尉遲敬夫‘婦’也被撕裂瞭,那裂口雖然無形,卻讓尉遲敬的心在滴血。

或許,西陽王的心也在滴血吧?

尉遲敬如是想,隨後面‘色’變得堅毅,將護身符收好,站起身,正要開口說話,數名將領走瞭進來:“總管!”

尉遲敬恢復瞭全軍主帥的氣勢,開口問:“情況如何?”

“回總管,一網打盡!”

“有人投降麼?”

“有!”

“很好,馬上拷問出口令。”尉遲敬邁開步伐,向外走去:“得瞭口令,立刻進軍小關!”

尉遲敬來到烽燧外,借著火光看著滿地狼藉,看著一具具被‘射’成刺蝟的敵兵屍體,看著抱頭跪地求饒的幸存者,向跟在身邊的將領點瞭點頭,隨後轉身離去。

在傢族的利益面前,夫妻情分算不瞭什麼,尉遲敬要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一舉拿下小關,然後攻破潼關,屆時關中易主,宇文氏距離覆滅為期不遠。

小關,不需要他親自帶兵去奪,隻需要回到大營等候好消息即可,雖然勝利在即,尉遲敬卻高興不起來,抬頭望著東北方向夜空,有些默然。

你要恨我,就恨吧...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