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地面之下,宇文溫行走在一處地道中,這地道比他想象之中要寬闊,為磚結構,是東漢末年時修築的運兵道,如果傳言沒有錯的話,是魏武帝的運兵道。
魏武帝曹操,沛國譙縣人,而漢時的譙縣,就是現在的亳州州治小黃。
譙縣是曹操的傢鄉,按照後世的說法,譙縣(此時的小黃)是著名旅遊景點“魏武故裡”,傳說曹操聯合其他諸侯討伐董卓失敗之後,率兵回到傢鄉以圖再起,為壯聲勢就使瞭個計策。
曹操在城內挖掘通往城外的地道,然後讓為數不多的士兵在城外由城門入城,然後偷偷走地道出城,換一身不同顏色的衣服,扮作另一支隊伍再入城。
如此反復數次,換瞭據說有五套不同顏色的衣服,使得不明真相的百姓以為他有很多兵,實力很強,於是消息漸漸傳揚出去,各地有志青年紛紛來投軍。
這個傳說是真是假不得而知,而城內的運兵地道究竟是不是曹操命人所挖也隻是傳說,但地道是確確實實存在的,所以宇文溫要對其采取措施。
他走出院子,早已準備就緒的士兵和青壯們湧入院中忙碌起來,他們要將地道填瞭,免得被敵人借此破城。
自從有瞭轟天雷,破城就有瞭新花樣,隻要挖掘地道直達城墻底部,堆上足夠數量的轟天雷,“轟隆隆”之後,城墻就會垮塌現出一個大缺口。
所以,這個年代悠久的地道,其城外一截必須堵上。
宇文溫漫步在街道上,雖然他已經出瞭城,卻身處大片民居之中,這是平民百姓在城外的聚居區,如今已經人去房空。
許多青壯正在拆房子,把石塊、木頭,茅草等所有能用的東西運到城內,以免為敵兵用於搭建戰具攻打城池。
尉遲惇親自率領大軍南下,兵鋒直指亳州小黃,可以預見大戰即將來臨,為瞭盡可能給對方造成不便,小黃守軍在城外適當堅壁清野是必要的。
宇文溫看著東面一條大河,那條河就是渦水,自小黃北面流過,然後轉向東南,向著東南方向繼續流淌,下遊大概兩百裡處就是譙州州治渦陽。
宇文溫領兵從渦陽北上進抵小黃,為的是作為側翼,協助堂兄(兄長)宇文明擊破許昌的尉遲順,一起平定河南,而領兵大舉南下的尉遲惇,成瞭他的當面之敵。
對方卷土重來,氣勢洶洶,擺出一副決戰的架勢,宇文溫知道這不是尉遲惇虛張聲勢,而是真心要趁此機會把他解決掉,借以扭轉頹勢。
尉遲氏一方接連幾場大敗,損兵折將無數,戰爭潛力已經接近極限,宇文溫判斷尉遲惇手上的軍隊,應該是對方能夠拼湊的最後一支大軍,隻要能將其擊敗,己方不出什麼紕漏,那麼尉遲氏距離覆滅為期不遠。
早日塵埃落定,早日休養生息,中原各地這十年來幾乎年年都在打仗、用兵,宇文溫知道百姓苦,真的苦,所以戰事該結束瞭。
宇文溫來到一處院落前,和周圍正在被拆除的民房不同,這處院落現在還沒有人動手拆,不過守在院外的許多士兵和青壯表明,這院子遲早逃不出被拆的命運。
宇文溫走進院子,院內一側有顆大樹,隨行侍衛拿來胡床放在樹下,宇文溫坐在胡床上在大樹下乘涼。
他看看這個規模尚可的私第,感受著些許陰涼,開始浮想聯翩:當年,年輕的曹操,在這裡想的是什麼事呢?如果曹操忽然附身於他,面對當前局勢,對方會如何應對?
此時此刻,宇文溫正在曹操故居發呆,據說年輕的曹操在洛陽不得志,告病回鄉,就在譙縣城外東側起瞭私第居住,春夏習讀書傳,秋冬射獵以自娛樂,過瞭幾年,次子曹丕在私第誕生。
這可不是宇文溫道聽途說,因為之前已經有“專傢”探訪、考究過,那位專傢就是編寫瞭《水經註》的北魏官員兼學者——酈道元。
酈道元實地考察渦水(又稱濄水)走向,來到小黃(時稱譙城),來到這座相傳為曹操故居的私第,認真考究瞭包括《魏書》等許多典籍之後,認定這裡確系魏武故居。
所以宇文溫順便“旅遊”一下,看看魏武帝曹操當年住的地方,順便找找靈感以破敵。
尉遲惇來勢洶洶,兵馬眾多不說,騎兵也不少,在這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區,真的是一支強悍的野戰力量。
宇文溫手上的戰馬雖然比起年初要多瞭許多,但在尉遲惇大軍面前,他的騎兵依舊顯得寒酸許多,如果他要是放開手腳浪一把和對方搞騎兵對攻,到最後吃虧的恐怕還是宇文溫自己。
當然,宇文溫去年守懸瓠,守得領兵圍攻的尉遲惇身心疲憊,最後反攻得手,以邵陵大捷告終。
有瞭成功的先例,宇文溫及將士們並不怵尉遲惇,但當時和現在不同,宇文溫不可能故技重施,把小黃變成第二個懸瓠。
懸瓠以南,是東南道行軍好不容易收復的淮北地區,如果他帶兵在小黃龜縮防守,尉遲惇完全可以分兵繞開小黃,以騎兵席卷淮北地區,將各地駐軍逐一吃掉,將宇文溫的鍋碗瓢盆全都砸得稀爛。
又或者,尉遲惇留兵釘死守小黃的宇文溫,分兵西進到長社,與尉遲順合兵對付宇文明,一旦出現這種態勢,搞不好宇文氏這大半年收復的地盤全都得吐出來。
宇文溫想得很明白,一場大決戰即將到來,而留給他的選擇隻有一個,那就是野戰決勝,想要重現懸瓠攻防戰的壯舉,根本就不現實。
野戰決勝,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平原上和騎兵占優勢的敵軍決戰,勝瞭隻能打個擊潰戰,若是敗瞭搞不好會全軍覆沒。
這就是以步制騎戰法的痛苦之處,然而作為全軍主帥,宇文溫心裡再苦也得想辦法擊敗敵人。
所以,還是得靠出奇制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