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故人

作者:米糕羊 字數:2347

夜,行軍總管賀蘭寬趴在榻上,後背一片血肉模糊,一百杖實打實打出的效果就是這樣,若不是眾人求情,還會再來四十鞭,那時後背會更加“淒涼”。

軍醫正在處理傷口並敷藥,而賀蘭寬趴著一動不動,這種皮肉傷,對於他來說沒什麼大不瞭的,關鍵是當眾被打,那臉面可就丟盡瞭。

軍營有軍營的規矩,譬如士兵不得隨意進出軍營等營禁,但這種營禁實際很難執行,多少年來都是如此。

就像歷朝歷代的朝廷明令禁止大戶藏匿人口、隱瞞田產那樣,說是這麼說,做卻沒人照著做,軍營“嚴禁士兵隨意進出”的營禁,基本上沒人當真。

大軍駐紮一處,營盤綿延數裡,營門十幾座,每日出營砍柴、擔水、打獵、遛馬的士兵不知凡幾,哪裡能把所有士兵管得嚴嚴實實。

士兵進出軍營隻要不是行為太出格,主帥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都是默認的事情,沒有誰會主動挑破,若真因為營禁不嚴而大動肝火,那樣的主帥要麼蠢要麼真的想“挑事”。

賀蘭寬今日因為禦下不嚴,吃瞭一百杖,若說證據倒也確鑿,他安排部下出去遛馬,卻有其他人跟著出營去打些野味回來,出去的人沒跟著馬回來,所以被抓個正著。

這些倒黴鬼被五花大綁,頸後插瞭草標,然後被人押著遊營,而身為主將的賀蘭寬,被打瞭一百杖。

又有幾個將領因為放縱士兵出營“幫傭”,除瞭一百杖,還被抽瞭四十鞭。

相比之下,賀蘭寬算是比較走運,區區皮肉傷對他來說沒什麼,但因為被主帥拉出來“明正軍法、以儆效尤”,讓人覺得十分不值。

軍醫為賀蘭寬敷好藥後告退,侍從端來溫熱的飯菜,賀蘭寬披瞭件袍子坐起身用餐,邊吃邊想當前局勢,想著蜀王尉遲薨,河南局勢危急,不由得心事重重。

鄴城朝廷的情況如今看起來有些不妙,而長安那邊已經熬過瞭最難的時候,所以現在的河南戰局關系到東西兩方的勝負,關鍵點有兩處,鄭州和曹州。

尉遲順坐鎮鄭州和宇文明對峙,而賀蘭寬所屬的大軍駐紮曹州,和亳州宇文溫對峙。

會是哪邊先分出勝負?

賀蘭寬覺得應該是曹州這邊,因為當面之敵宇文溫善戰,攻防都很擅長,極有可能身負破局的任務,所以對方遲早要主動進攻。

想到這裡,賀蘭寬有些感慨,感慨宇文氏在齊王宇文憲之後,又出瞭一個善戰的藩王。

若當年宇文憲沒死,哪裡會有江山傾覆之事?

賀蘭寬想起瞭故人宇文憲,想到瞭故交宇文亮,想起瞭許多往事,隻道世事變遷、人生無常。

賀蘭寬之父賀蘭祥,和先蜀王尉遲迥一樣,是周太祖宇文泰的親外甥,在西魏和後來的周國,稱得上“皇朝親黨”,賀蘭氏一如尉遲氏那樣,是宇文氏的左臂右膀。

但宇文泰去世後,情況起瞭變化,宇文泰的兒子都很年輕,根本就撐不起場面,所以宇文泰臨終時,囑咐侄子宇文護守護傢族,守護堂弟。

尉遲迥、賀蘭祥等人,是宇文泰諸子、諸侄的表兄弟,為瞭保住舅舅傢的基業,圍繞在宇文護身邊,和那些蠢蠢欲動的元勛對抗。

成為晉王的宇文護為瞭對付政敵必然集權,這就意味著天子被架空,而天子遲早要收權,樹敵無數的宇文護哪裡肯松手,於是晉王和皇帝的對峙,成瞭悲劇。

晉王接連害瞭兩個堂弟性命後,被第三個堂弟宇文邕反殺。

那麼,晉王宇文護的親侄子、如今的杞王宇文亮,會有同樣的下場麼?

當年晉王勢大時,賀蘭傢的幾個年輕人和晉王的子侄們往來密切,其中就包括宇文亮。

那時的賀蘭寬年紀還小,成日跟著幾位兄長和晉王的子侄們遊獵,他和比自己大的宇文亮頗為熟悉,經常是對方的“小尾巴”。

自宇文泰去世到現在,三十餘年風雨,守護宇文氏的晉王宇文護死瞭,守護宇文氏的蜀王尉遲迥死瞭,選擇另一條路的蜀王尉遲也死瞭,剩下的,是同樣在撐著宇文氏的杞王宇文亮。

杞王和天子,不過是在重復晉王和天子、蜀王和天子的故事,宇文亮會落得他叔叔那樣的結局,還是取而代之?

這個問題,就是賀蘭寬沒有倒向故交宇文亮的原因。

當年晉王黨和帝黨的爭鬥,傷瞭許多元從故舊的心,正如故隨國公楊忠所說“兩姑之間難為婦”,宇文氏內訌讓許多人無所適從,所以賀蘭寬不想再參合這種破事。

當年的宇文護選擇瞭自欺欺人,落得全傢死絕的下場,後來的尉遲迥也如此,隻是年歲已高未到矛盾爆發便闔然離世,繼任的蜀王尉遲很幹脆,選擇瞭決裂。

賀蘭寬覺得宇文亮要麼走親叔叔的老路,落得同樣下場,要麼就和尉遲那樣,選擇取而代之,反正都是取而代之,那麼他自己本就身處尉遲氏一方陣營,為何要投到宇文亮那邊。

投到長安朝廷,宇文亮和天子的矛盾遲早要爆發,到時候他又得像父親當年那樣,在雙方陣營中選邊站,一旦選錯邊,後果很嚴重。

所以,還是在尉遲氏陣營好些,然而現在尉遲死瞭,事情起瞭變化。

宇文亮的兩個兒子都很出色,尤其出繼的二郎宇文溫,十分善戰,正是因為這個宇文二郎,讓尉遲精心謀劃的一盤大棋被攪得天翻地覆。

甚至連尉遲本人,因為親自率兵圍攻宇文溫時導致傷重不治。

尉遲沒瞭,鄴城朝廷情況有些不妙,這種關鍵時候,繼蜀王位的竟然不是尉遲順而是一個小傢夥,賀蘭寬覺得蜀太上妃真是偏心偏得太過分,已經到瞭不分事情輕重緩急的地步。

如此一來,情況真的變瞭。

不知不覺間,賀蘭寬將飯菜吃完,侍從剛將食案撤下不久,又入內稟報,說有人送瞭封信過來。

“信?送信人是誰派來的?”

“回郎主,那人說是‘故人’。”

賀蘭寬聞言眉毛一揚:“嗯?人呢?”

“回郎主,此人就在帳外一處角落,不會被別人看見。”

這種時候有“故人”派人送信,時機很微妙,賀蘭寬沉吟片刻後說道:“帶他進來。”

不一會,侍從帶著一名年輕人入內,那人從懷裡掏出一封信,經由侍從轉交給賀蘭寬。

賀蘭寬打開信封抽出信紙,發現這是一張白紙,他狐疑的看向來人,來人接過紙,在油燈火焰旁晃瞭晃,白紙上浮現許多淡淡的字跡。

好手段。

賀蘭寬心中一嘆,再次接過信,就著燈光看去,目光一凝。

信中抬頭第一句:‘公在上,晚輩溫頓首...’

‘傢伯在長安,每念及昔年舊事,不勝唏噓,常言賀蘭氏為皇朝親黨...’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