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他山之石

作者:米糕羊 字數:2559

“大長公主派出的信使,抵達洛陽後,登門拜訪豳王妃,至於她們說瞭些什麼,卑職不得而知,也無法探知。”

“知道瞭,你且回去休息。”

“是,卑職告退。”

關門聲起,書房內剩下杞王宇文明一人,回想著剛收到的消息,有些入神。

方才談話間所稱“大長公主”,指的是千金公主(對外稱太平公主)宇文氏,因為宇文氏為先帝姊姊、當今天子姑姑,所以稱為“大長公主”。

千金公主自從去年元日先帝遇害之後,大病一場,隨後搬出皇宮,在長安城內公主府居住,漸漸淡出瞭朝野視線,許多人都已經慢慢忘瞭這個曾經炙手可熱的公主,但宇文明可沒有忘。

去年元日,他的父親宇文亮遇刺身負重傷,而天子隨後也毒發身亡,毒殺天子的幕後主使是宇文明,而宇文明如此做,就是因為父親遇刺,隨後果斷采取措施反擊。

這件事的真相,不可能泄露出去,但宇文明卻一直在關註千金公主,提防對方搞小動作。

千金公主是先帝親姊,姊弟倆可以說是相依為命,所以千金公主可能會察覺到些許蛛絲馬跡後,有復仇的念頭。

宇文明雖然不認為毫無權力的千金公主還能搞什麼小動作,但他不會掉以輕心。

對方沒瞭天子作為倚仗,不過是個普通的公主,宇文明允許千金公主時不時入宮,陪伴天子和太後,而對方也很“老實”,看不出有何不良居心。

但對方和豳王聯系密切,讓宇文明有所警覺。

他不是不相信弟弟,而是不相信豳王妃尉遲氏。

尉遲氏的娘傢已經覆滅,但此人身為尉遲傢的女子,宇文明不相信對方心裡真就一點想法也沒有,就怕弟媳攛掇弟弟做出什麼事來。

如果尉遲氏隻是宇文溫的妾,宇文明才懶得管那麼多,但尉遲氏是王妃,是嫡妻,其子是豳王世子,這就讓宇文明有些頭痛。

宇文亮在彌留之際,就曾經交代過宇文明,讓其千萬盯著弟弟,不要讓弟弟做出糊塗事情,以至於讓尉遲氏死灰復燃。

宇文明知道利害關系,自然把父親的交代記在心裡,他不認為弟弟會糊塗到那種地步,但防不住枕邊風成日裡吹,所以,身為兄長,有必要多個心眼。

本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宇文溫休妻另娶,一勞永逸,但宇文明知道這事情連父親都做不到,更別說自己去推動,萬一弟弟那驢脾氣犯瞭,大傢面上都不好看。

故而宇文明隻能自己多個心眼,提防尉遲氏和千金公主醞釀什麼事情,也好早做防范。

千金公主如今在朝廷裡毫無根基,宇文明沒必要怕這一個弱女子,但女人是不可理喻的,如果千金公主察覺到瞭什麼,一心一意要為先帝報仇,那麼對方會有什麼瘋狂舉動,宇文明可說不準。

去年元日,刺殺他父親的那個歌伎,不就是一個弱女子?

弱女子本身並沒什麼大不瞭的,就是要提防有人幕後算計,宇文明知道自己如今潛在的敵人不少,所以必要的戒備心得有。

若不是為瞭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宇文明真想讓千金公主“染病身亡”,不過對方好好活著也也能彰顯他的“問心無愧”,利大於弊。

不過隻要千金公主敢有什麼不該有的動作,他還是有很多辦法讓這個女人“閉嘴”。

收起思緒,宇文明看看座鐘,眼見著時間差不多瞭,起身離開書房,轉到議事廳。

議事廳內聚集瞭很多官員,而廳的正中間擺著一個巨大的沙盤,其上起起伏伏,代表著三門峽一帶的地形。

眾人見丞相進來,紛紛行禮,宇文明直接切入主題,問討論的結果如何。

將作大監宇文愷,有些失落的答道:“啟稟丞相,下官等經過議論,覺得豳王所獻方案確實可行,也確實最合適。”

宇文明聞言點點頭:“是麼?那宇文將作說說?”

“是,下官遵命。”

宇文愷開始分析起豳王宇文溫所獻解決三門峽漕運問題的方案來。

而本來,為瞭解決砥柱之險的問題,宇文愷是極力主張炸掉砥柱山的。

但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辯論,宇文愷漸漸被豳王派來的人說服,放棄瞭炸山的方案,而開鑿運河繞過砥柱之險的方案又不太理想,就在這時,豳王給出瞭新的方案。

那就是在三門峽東西兩端設大倉,然後修建一條長約二十裡的“鐵路”,連接東西兩倉,以水陸交替的方式,繞過砥柱之險。

實際上這個方案和開鑿運河類似,隻是用鐵路取代瞭運河,宇文愷之前已經知道瞭山南鄂州有鐵路,而連接黃州西陽和光州光城的鐵路正在修築,但他因為對鐵路不是很熟悉,故而沒有往這方面想。

如今,豳王所獻方案,準備好的相關資料汗牛充棟,宇文愷和同僚仔細研究瞭數日,最後不得不承認,這是個可行性很高、預期效果不錯的解決方案。

今日,丞相召集相關官員到相府議事,就是要把事情定下來,如今,連最擅長工程營造的宇文愷都放棄瞭自己的主張,認為豳王所獻方案可行,別人自然就沒有異議。

宇文明聽瞭宇文愷以沙盤為輔助進行的講解,愈發覺得豳王的方案可行性很高,當場拍板,馬上“定稿”,然後付諸實施。

他之所以這麼急,是因為形勢有些緊迫,如果不早點解決三門峽砥柱之險影響漕運的問題,增強兩京道的運輸能力,到明年,可能會出大事。

今年,關中降水不足,影響到瞭秋收,雖然不至於引發饑荒,但糧食歉收已成定局。

宇文明派出許多官員到關中各地巡察,根據收集來的消息,以及按照往年情況判斷,若今年冬天降雪量不足的話,明年關中極有可能大旱。

若真如此,關中必然爆發大規模饑荒。

屆時文武百官及長安百姓若不想東出洛陽“就食”,就隻能期盼兩京道的運糧能力大增,讓朝廷能把關中的糧食大量運入關中,解決因為大旱歉收而導致的糧食短缺問題。

作為執政的丞相,如果出現天災,很容易被人詬病,宇文明不想授人以柄,故而急著解決這個問題,也正是因為如此,宇文愷先前的主張,讓宇文明頗為動心。

隻要轟天雷管夠,炸掉砥柱山,就能讓黃河漕運能力大幅增加,而所需時間很短,宇文明正是因為考慮到這一點,才傾向於采納宇文愷的方案。

但現在,不久前還說要親自說服豳王的宇文愷,此時承認豳王的方案切實可行,對此,宇文明不由得好奇起來:“宇文將作,那西陽測繪術真的如此神奇?”

“丞相,西陽測繪術,確實精妙,然則隻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罷瞭!”

說到學術,宇文愷就來瞭精神,他不能容忍別人質疑將作監的實力,西陽測繪術確實有意思,為工程建設提供瞭有趣的思路,但不代表就能取而代之。

宇文愷出身武勛傢族,父兄皆以弓馬顯名,他自己卻是個異類,不善弓馬卻喜讀書,又是讀書人中的異類,擅長工藝,尤善建築。

宇文愷精心研究歷朝歷代營造法式,如今造詣不敢說天下第一,但躋身一流絕無問題。

所以,他絕對不會承認,興起於西陽的光學測繪術,能夠取代千百年經驗積累所得營造工藝!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