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摩拳擦掌

作者:米糕羊 字數:2764

“當、當、當....”

鐘樓上的時鐘正點敲響,剛下車的李方習慣性掏出懷表,將分針調至正點,見著酒肆內幾位老相識迎上來,他收好懷表,笑著拱拱手:

“諸位,李某來晚瞭,恕罪,恕罪!”

“李員外哪裡的話,某等也是剛到,剛到。”

幾位中年人笑瞇瞇的奉承著,如眾星拱月般圍著李方,一行人轉入酒肆雅間,雅間內上座,自然是虛席以待李方。

“這是怎的,大傢何以如此拘束?李某還是原來的李某,怎麼大傢拘束起來瞭?不至於嘛!”

李方笑瞇瞇的說著,幾位中年人哪裡聽不出對方語氣中的自豪之意,自然是擺足瞭姿態,一副以對方馬首是瞻的態度。

雖然大傢都知道李方就是故意踩點赴會,讓大傢等,但沒人敢有意見,因為對方的身份可大不一樣瞭,有資格如此行事。

且不說李方的財力雄厚,是豪商中的豪商,就說官民有別,李方如今是官,幾位老相識依舊是民,那自然要分尊卑。

大傢尊稱叫一聲“李員外”,可不是無風起浪,如今李方得授“左員外侍郎”一職,正三命,品秩如尋常縣令、正六命州治中,是郡縣官級別。

有瞭這個官位,州郡父母官們擺筵席、開詩會,李方有資格和各方賢達一起參加,談笑有鴻儒,而不是一眾“白衣”。

這種機會,花多少錢都買不到。

在黃州商會一眾商賈看來,老相識李方,如今可是土雞變鳳凰,不得瞭瞭。

李方已經是“官”,而不是“商”,有朝廷賜予的綬帶印章,若擺起譜來,其他人都得自稱一聲“草民”。

員外侍郎,指設於正額以外的郎官,周國的左、右員外侍郎歸屬散秩,即無實權的散官,除瞭官號,沒有明確的職權,也沒有正經的吏員做屬下,俸祿等於沒有。

而且“員外侍郎”的簡稱應該是“侍郎”,但這很容易讓人誤解為實職官,讓許多官員頗有微詞,故而簡稱“員外”,即“正員以外官員”的意思,以示區別。

雖然得授“員外侍郎”的官員,一般都還會有職官官職,但商人出身的散官,能得此官職已經是破天荒,不可能有實職。

即便如此,成瞭“員外”,對於“士農工商”中的“商”來說,已經是脫胎換骨的變化。

商人,即便傢財萬貫,但在朝廷看來屬於賤籍,比平民的地位要低,和狗差不多。

原本是商人出身的李方,如今成瞭官,那就是從狗變成人,還是超越“草民”的“人上人”,見到尋常小吏,可以不用直覺低人一等,底氣更足瞭。

雖然李方的長子如今已做到郡守,沒人敢當面諷刺他是“白衣”,但李方本人的身份是“商”,總歸是一個心病。

如今這心病不見瞭,“李東傢”成瞭“李員外”,仿佛一下子年輕瞭二十歲,成日裡見瞭人都是笑瞇瞇的。

而不止李方,幾位豪商中的豪商,都成瞭“左員外侍郎”、“右員外侍郎”,而幾位鏢行的大東傢,也成瞭“員外侍郎”或“員外司馬”。

員外司馬,正一命,亦是散官,獲此官職的人同樣被稱為“某員外”。

之所以朝廷給予如此殊榮,當然不是賣官鬻爵,而是為瞭嘉獎李方等“納稅人”的優異表現,畢竟山南荊襄的豪商們為瞭支持宗室收復大周江山,出瞭許多力。

納稅人,特指長期向官府繳納大量稅金的人,納稅記錄必須登記在冊,經年累計,才有資格獲得“提名”。

也就是說想要成為“某員外”,靠錢買是買不到的。

得至少連續納稅五年,納稅金額累積到一定數值之後,才有資格得地方官上報朝廷,再根據種種表現,看看是否有無劣跡,才考慮是否授予散官官職作為獎勵。

為瞭防止濫授散官導致“員外”滿地走,累計繳納稅金的數額定得很高。

而且還得是做實業繳納的稅,稅金才能累計起來,若隻是繳納過路稅等稅,沒資格進行累計。

李方等幾位主要經營實業的商人,此次實現瞭從狗到人的蛻變,這讓許多商賈受到瞭強烈刺激,納稅的欲望空前高漲。

然而納稅的金額不是商人想多繳就多繳,得看“營業額”或者“交易額”來繳納稅金,如今的稅吏精得很,商賈想多繳稅,人傢還不收。

所以,如今山南荊襄、黃州、洪州各地的大東傢們,憋著股勁要“納稅”當“員外”。

當官,這是無數人祖祖輩輩的夙願,即便隻是有名無實的散官,那也是官,由“某東傢”變成“某員外”,相互間的差別就是狗和人的差別,有誰不想?

有瞭一官半職,那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不僅可以庇護宗族,讓那些奸滑胥吏不敢輕易打主意,還能讓自己日後在族譜裡的地位,比其他人要高。

子孫後代提起來,都要說“祖上某某某,為員外侍郎”。

為瞭朝廷的一紙任命,為瞭成為“員外”,多少東傢紅著眼要興辦實業,或者擴充產業規模,要成為“納稅大戶”,然要想增加交易額、營業額,前提是生產出來的各類制品得有廣闊銷路。

換而言之,要有市場。

市場,是一個已經流行起來的詞匯,對於黃州的商賈來說,他們的市場,都是靠官軍打出來的。

具體來說,是豳王打出來的。

大王南征,江州(如今的洪州總管府),巴、湘(如今的潭州總管府),桂州、嶺表交廣,成瞭一片廣闊的市場。

大王東征,河南、淮北,成瞭新的市場;大王主持市舶司,海貿,為黃州乃至山南商賈打開瞭又一片廣闊市場。

去年,大王平陳,富庶的三吳之地,再度成為一個新市場。

無數人,通過開辦各類作坊、興辦實業,從豳王開辟的市場中賺取大量利潤,養活瞭傢人,養活瞭宗族,供養子弟到黃州州學讀書,靠考試當官。

當然,現在還有“納稅當官”。

巨大的市場,讓無數人獲益,緊緊跟隨著豳王向前沖,誰敢扯後腿誰就要倒黴,而現在,居然有人不知死活在前面擋路,簡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現在,聚會的人們就覺得“是可忍孰不可忍”。

議論瞭一下時局,李方率先發話:“大傢都知道瞭,江南那邊,有人不老實,居然敢唆使無知百姓對抗朝廷,對抗大王!”

他說到這裡,是真的義憤填膺起來,用手不斷拍著食案,官威蹭蹭蹭就散發出來:“日興昌櫃坊,年初才在江南開展業務,放青苗貸!”

“在座諸位,剛在廣陵設瞭分號,往江南各地租借大量耕牛、鐵犁,和當地大戶談好瞭絲、麻的收購,定瞭契約、交瞭定金!”

“還有,眼見著秋天將至,市舶司的訂單,大傢都要用船運往廣陵、京口交付,結果江南居然有群逆賊居然搞事瞭!”

“大王...朝廷,絕不會姑息這些逆賊,我們,要為官軍平定江南盡一份力,所以,今日李某召集大傢來聚一聚,就是要議出個辦法來。”

“員外,有什麼事盡管吩咐,我等願意竭盡所能,協助官軍平定江南!”

在場所有人都紛紛表態,這可不是敷衍瞭事,而是迫切的想出一份力,豳王要打仗,不是隨便什麼人都有資格盡一份綿薄之力。

打仗,除瞭武人,對於其他人來說,從來都是虧本的事情,然而豳王就能把打仗變成好事,盡可能讓更多的人從中受益。

所以,打仗好,大傢都盼著打仗,當然,前提是這場由豳王來打,或者是豳王來牽頭。

江南有人搞事,大傢聽瞭之後反倒喜上眉梢,因為大王就坐鎮江南,等仗一打起來,大傢發財的機會就來瞭。

此時此刻,不止雅間內幾個人,黃州,甚至周邊各地,都有許多人摩拳擦掌,大傢都在等,等江南那邊傳來“好”消息。

阿彌陀佛,你們趕緊作亂,一作亂,就要打仗,我們就能發財瞭!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