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書法亞聖的啟蒙之師

作者:無言不信 字數:1560

小男孩長的白白胖胖,手裡拿著一本書闖進瞭廳堂,見堂中竟有客人,先是一怔,然後人小鬼大的對著顏元孫、裴旻作揖一禮,道:“見過世父,不知世父在堂中會客,貿然闖入,失瞭禮數。”

他一板一眼的行禮,裴旻登時大為奇之,面前這小孩看其年紀到瞭書法的基本註意事項,隨便將王羲之的永字八法傳授給瞭他。

顏真卿聽的極為認真仔細,將裴旻說的每一個字都記在瞭心底。他的這番指點,給顏真卿瞭莫大的啟發。

以至於日後已經成為與房玄齡、狄仁傑相提並論的名相以及書法界亞聖的時候,顏真卿談論書法,繞不開裴旻,將他視為啟蒙恩師。

離開瞭顏府,裴旻念及顏元孫一事,返回瞭禦史臺,直接寫瞭一本彈劾書告盧俌好高騖遠,不滿聖上賞罰,本職未盡,圖謀他想。

禦史臺裡的官員除瞭巡按以上的官員都有直接彈劾的權力,他們彈劾的文件可以直達上聽,無需經過尚書省的批示。他這也是展現自己的肌肉,告訴王琚,顏元孫由他罩著,莫要再打他的註意。

裴旻出瞭禦史臺,見時間還早,回府帶上李隆基禦賜的“天下無雙”,騎著小栗毛走向瞭和平坊去找傳說中手藝最出色的雕刻師鄭永泰。

雕刻師這一行業在唐朝是非常吃香的職業,因為在書法發展史上,唐朝書法是晉朝以後的又一高峰。這個時代的文人墨客無不重視書法,寫得一手好字是安身立命之本,書法空前發達,以至於書法名傢層出不窮。其中最具盛名的莫過於唐初四傢的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薛稷,餘下還有李世民、鐘紹京、陸柬之、王知敬等都已書法見長。

尤其是李世民,身為一國之君為瞭弘揚書法,曾經詔京官職事五品以上的子弟在弘文館練習,還特地將他珍藏的第一行書《蘭亭集序》拿出來供人臨摹。在他的引領下,唐朝書法風氣盛行於世。這種風氣也帶動瞭雕刻行業!

書帖不容易保存,人所共知。刻碑也就成瞭唯一的選擇,將書法刻於石碑之上,可流傳千年。同時還可以從石碑上拓印,制成拓本,保存送人。

想要維持字跡的原汁原味,一個出色的雕刻師自然必不可少。

鄭永泰便是個中翹楚,雕刻技藝尤為精湛,不論是影拓上石、雙勾上石都到瞭如火純情的地步。因故找他拓印匾額石碑之人,有如過江之卿。正因為太過紅火,養成瞭古怪的脾性,非名傢書帖不雕,非名傢所書不刻。即便如此,托他雕刻之人依然數不勝數。哪怕封刀以後,依舊不能避免。

裴旻的脾性向來是不到黃河心不死,能請鄭永泰這雕刻界的大宗師,絕不屈就次他一籌的徒弟。

到瞭鄭府,裴旻敲開瞭大門。

開門的門房見裴旻一身文士打扮,直接道:“公子是來請我傢老爺出山的?若是如此,還請回吧!在南城永安坊有我傢大少爺開的店,公子可去尋大少爺雕刻。”門房已經將這拒絕人的說辭背的滾瓜爛熟瞭,幾乎不帶猶豫的一股腦說瞭出來,足見平素沒少拒絕人。

裴旻也不氣惱,道:“在下裴旻,確實是……”

他話還沒說完,門房意外驚呼道:“裴旻?哪個裴旻?”

裴旻有些不明所以,但很肯定的點頭道:“在長安應該隻有我一個叫裴旻的!”裴傢是大族,但裴姓重來不是大姓,閔又屬於生僻字,以閔為名的少之又少。

裴旻!

在長安,隻此一傢,別無分店。

“原來是文武曲星下凡的裴中丞,快快請進!我傢老爺若是知道中丞特來拜見,一定會高興壞的。您請入大殿等候,我去請老爺接見。”門房態度竟然來瞭一百八十度大轉變,熱情之極。

裴旻想到瞭雁塔題名,心中若有所悟。

坐在大廳等瞭片刻,下人送上瞭茶水,竟然是他習慣的薄荷味茶,有些意外,卻不知他好茶,好薄荷味的茶一事,早已傳開瞭。

急促的足音響起,一個上瞭年紀卻健朗壯碩的老者從內堂走來:“草民鄭永泰,見過裴中丞!對於裴中丞是久仰大名,尤其是見您在雁塔下的劍書,驚為天人。草民以刀刻字足足有五十餘載,雕刻瞭不少名傢字帖,上至太宗皇帝、鐘繇、王羲之,下及褚遂良、歐陽詢,五號十多年的磨練,自詡刻書一道,無人可比。卻不想天外有天,草民從未想過世上竟有中丞這等刻書字體。”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