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五這天,沈若星跟全傢人說想要再去縣城一趟,一則為備年貨,二來也看看三叔四叔和大郎他們,這會兒馬上到過年,去城裡的人肯定更多,如果生意忙不過來的話,她還能幫著搭把手。
宋宥謙一如既往的提出要作陪,沈若星知道反駁大概率也沒什麼用,便直接答應下來。
苗老太知道孫女去縣城的目的其實是賣蘑菇,空間裡的蘑菇已經長出來瞭,眼看這兩三天就能收獲,她就想趕在年前時機好,再賺一波快錢。
這樣一來,她手裡就能有個百多兩銀子,這些銀子不管是用來防身還是做生意,反正都算有個倚仗瞭。
因此老太太也不反對孫女去縣城,隻叮囑她要多穿些衣服,別凍著自己。
可是誰也沒想到,當天下午,宋老三幾人就從縣城回來瞭。
苗老太看到兒子媳婦和孫子出現在門口很是詫異:“怎麼這時候回來瞭?”
“娘,東西都賣完瞭,我們還留在那裡做什麼,自然是早早就回來瞭。”
“賣完瞭?!”
聽到宋老四這話,苗老太激動得嗓子都劈叉瞭:“這、這就賣完瞭?城裡生意這麼好?”
看到自傢院子裡還坐著幾個村裡人,饒是嘚瑟如宋老四也收斂瞭不少,並沒有細說生意上的事情:“娘,主要是這些天進城的人太多瞭。
我也是這回去縣城才知道,原來城裡從臘月十八開始,一直到臘月二十八,各處的鋪子都會折價,什麼吃的穿的用的,都老便宜瞭。
附近村子的人都去城裡買東西,城裡人多,我們那生意自然也好做。”
在院裡坐著的人本來想打聽一下宋傢賣糖葫蘆的情況,這會兒聽說縣城鋪子折價,她們都關註點都跟著跑偏瞭。
“有財,你倒是跟我們細說說,城裡那鋪子折價的事情,讓我們也聽聽。”
“就是就是,都有什麼東西折價啊?能便宜多少啊?”
“錢傢的,佈和棉花便宜嗎?”
“何傢的,城裡的豬肉折價以後賣多少錢吶?”
眾人七嘴八舌地問著,宋有糧、何氏、宋有地、錢氏,甚至連二郎都被人拉著問話。
後面又有人聽到消息趕過來,將剛從縣城回來的幾人團團圍住問個不停。
苗老太看這陣勢一時半會兒是不得停瞭,索性帶著幾個孫子孫去廚房煮飯。
剛進廚房就聽二花問:“奶奶,我爹娘回來瞭,咱們今天喝雞湯嗎?”
宋老太之前跟二花說等他們的爹娘回來就殺雞,原本是想著在過年前一天回來,第二天正好過年,正好趕上過年吃雞。
誰能想到那幾人今天就回來瞭呢?
今天才二十五,離過年可還有幾天。
見老太太一直沒說話,二話又問:“奶奶,不能喝雞湯嗎?”
苗老太看著二花怯生生的眼睛,實在說不清楚拒絕的話來,便點頭道:“喝,怎麼不喝!奶奶這就去殺雞。”
兒子媳婦還有孫子這次去縣城做生意也是辛苦瞭,而且能把所有糖葫蘆都賣完,想必也是賺到錢瞭,殺隻雞犒勞他們也不為過。
幾個小的聽說今天可以吃雞,都跟著歡呼起來。
沈若星見奶奶去瞭後院,連忙跟上:“奶奶,我一會兒從空間拿兩隻在苗傢殺的雞,您一塊兒燉瞭,到時候就說殺瞭三隻。”
在苗傢殺的雞鴨都被沈若星放在冰箱冷凍,她更喜歡吃新鮮的雞,便想借著這個機會來把庫存消瞭。
況且苗傢人辛苦養大的雞,就該宋傢人一起吃才開心!
等到傍晚時宋傢的灶房飄出飯菜香,圍在院裡的人總算散去。
不過這會兒宋老三幾人已經是口幹舌燥外加饑腸轆轆,完全沒瞭說話的心思。
沈若星也不急著知道縣城的情況,橫豎人已經回來瞭,也不在乎早一時晚一時的。
苗老太也是一樣的心思,她道:“先吃飯,不管天大的事情,都得吃瞭飯再說。”
今天的晚飯是蘑菇雞湯,油渣炒白菜,酸豆角炒肉泥,煎豆腐,外加幹米飯。
米飯也不是平常的糙米飯,裡面最少混瞭三分之一的白米。
在縣城連續啃瞭十幾天饅頭的宋老四見此情況狂咽口水:“今天這是過年吶?”
“過年?你這是小瞧誰呢?過年就給你們吃這幾個菜?”
苗老太從廚房端出一個托盤,上面又是五個菜碗,每個碗裡是一隻雞腿,一個雞翅,外加大半碗的雞湯。
苗老太分別把五隻碗放在宋老三宋老四夫妻和二郎面前:“來吧,這是犒勞你們的,在外面做生意辛苦瞭。”
“娘,您這是……”
平日裡伶牙俐齒的宋老四都被這碗雞湯和大雞腿給整不會瞭。
苗老太笑道:“行瞭,別廢話,快些把碗裡的東西吃瞭湯喝瞭再去添米飯。
也別想著把東西省給孩子吃,我可沒餓著他們,每天都是幹飯配雞蛋,絕對讓他們吃得飽吃得好。
且今天有三隻雞呢,夠吃!”
這時候幾個孩子也都開始響應苗老太的話:“爹娘,你們快吃,你們在外面辛苦啦。”
“哥哥,你也吃,吃飽瞭才有力氣繼續幹活。”
從外頭回來的幾人對視一眼,然後紛紛端起湯碗。
宋老三的手甚至都在發抖,這是他有記憶以來第一次吃到雞腿,也是他娘第一次對他說幹活辛苦瞭……
三隻雞外加一斤的幹菌子,燉瞭大半鍋的雞湯,那味道鮮得讓人邁不開腿,光是湯泡飯就能吃掉一整碗。
如果在湯泡飯裡面再倒一些酸豆角肉泥拌拌,那又是另一種滋味,稍不留神又吃掉瞭一碗。
吃到後面宋老四忍不住感嘆自己有兩隻手兩條腿,為什麼沒有兩個肚子?
“這實在是太好吃瞭,我這輩子都沒吃過這樣好吃的飯。”
苗老太看著兒子媳婦孫子孫女們都撐得不行,她心裡也滿是得意,照顧孩子,她確實是有一手。
晚飯吃得撐瞭,這會兒也沒人願意起身收拾飯碗,大傢各自搬著板凳到炭盆前圍成一團。
眼下大傢最關心的就是賣糖葫蘆到底賺瞭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