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除夕相較去年而言,少瞭宋有福和宋宥謙叔侄二人,但是卻多瞭倪清淑,江采薇,吳香秀和鄧二麗四人,光從數量上來算,還多出來兩個,因此宋傢今年的除夕也頗為熱鬧。
吃飯時,苗老太還念叨著不知道老六和大郎也不知到京城瞭沒有,路上是不是順利,今天又是怎麼過的,心裡對這二人是止不住的擔心。
但是吃過飯以後,她的註意力很快被轉移瞭。
原來是倪清淑帶著傢裡六個孩子編排瞭好些節目,孩子們的表演,瞬間吸引瞭所有人的註意力。
首先登場的是大花二花和三花的舞蹈,她們身穿一色的紅底花棉衣和暖白比甲,比甲的領口和袖口嵌著白色兔毛,毛茸茸的裝飾襯得小姑娘們尤為可愛。
在倪清淑歡快的笛聲中,三個姑娘手提著燈籠蹦蹦跳跳地出場。
舞蹈動作很簡單,勝在整齊劃一,且宋傢人之前都沒見過,因此在他們的眼裡,自傢姑娘跳得絕對好看。
因此舞蹈剛過半,他們的叫好聲和鼓掌聲都沒停下來過,險些蓋住瞭伴奏的笛聲。
舞蹈之後,眾人以為這便完瞭,就在大傢拉著三個女孩兒稀罕個不停時,三郎走到三個妹妹跳舞的空地,清瞭清嗓子吸引眾人註意力後,便開始講起大傢耳熟能詳的成語背後的典故來。
三郎之後,五郎搖頭晃腦地背起千字文,之後是六郎開始背三字經。
“三郎,你是從哪裡聽來這麼多古人的事情,竟還講得這麼清楚,仿佛就跟親眼見過一樣!”
“五郎,你竟可以背千字文瞭?還背瞭這麼長一段,這是你們夫子最近新教的嗎?”
“六郎,我剛對著書看瞭,你竟一個字也沒背錯,我記得我出去的時候,你才能背到‘此五常,不容紊’,如今竟全部背完瞭,看來這段時間是真用功瞭。
你們夫子教的速度也夠快的。”
看著孩子們學有所成,昨天剛從縣城回來的幾人搞不清楚狀況,一股腦地將這些功勞都歸在私塾的夫子身上,甚至開始考慮,既然隔壁村的夫子這麼厲害,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將孩子們帶去縣城。
老太太看著幾人熱火朝天地討論,哈哈笑道:“你們都弄錯瞭,他們背的這些東西跟夫子根本沒有半點兒關系。
你們怎麼就不想想,你們走前他們在隔壁村念書念瞭幾個月,也就學瞭那麼些東西,怎麼這一兩個月就突飛猛進的?”
宋有財聞言好奇看向老太太:“是啊,這是怎麼回事呢?”
老太太白瞭兒子一眼:“當然是因為咱傢有好老師,可以給孩子們開小灶。”
這話一出,不明就裡的四人在屋裡巡視一番,然後齊刷刷將目光落在倪清淑身上。
錢氏不可置信地問:“是你?”
所以這人不是癩子,是夫子?!
天爺啊,她這一天多的時間裡沒說什麼不該說的話吧,沒得罪人傢吧?
這人應該不會因為她不友善的態度所以不教五郎瞭吧?
看著錢氏臉上變化莫測的神情,倪清淑笑道:“四嬸,傢務活之類的我也幫不上忙,所以隻能盡自己所能給孩子們輔導一下功課,也算是盡自己的一份心意。”
這個態度讓錢氏松瞭一口氣,還好還好,夫子並沒有怪她。
她在心裡暗自慶幸一番,然後又看向沈若星,她就知道,大郎媳婦這麼能幹,她的朋友的朋友絕對都是靠譜的人……
三郎幾人除瞭背書講故事之外,還安排瞭另一個節目表演,他們結合倪清淑講的故事編瞭一個全新版本出來,三個人一人分飾幾角,變換著各種聲音,繪聲繪色的表演逗得大傢哈哈大笑。
表演結束之後,六郎從桌上拿瞭個空碗過來:“諸位,小生不才,與兩位哥哥獻醜瞭,大夥兒如果覺得我們哥兒幾個的故事講得不錯,還請打賞一二,我們兄弟接下來一年的花銷就看各位瞭。”
六郎這話出乎所有人的預料,眾人一片怔愣,緊接著便是哄堂大笑。
錢氏拉過六郎在他屁股上拍瞭兩下,然後笑問:“你小子是從哪裡學來這一套的?”
“鎮上雜耍的人都是這樣的啊,大嫂說這是憑本事吃飯,不丟人。
四嬸兒,我跟三哥五哥也想憑本事吃飯,您大發慈悲幫幫我們吧。”
六郎長得虎頭虎腦,很是可愛,這一年離瞭小苗氏,以前的很多壞習慣被糾正,長得好看又懂事的孩子,誰不喜歡呢?
錢氏這個有名的鐵公雞都忍不住從荷包裡摸出十五個銅板:“拿去吧,你跟兩個哥哥,一人五個。
不過這錢可不能亂花,你們得存著,留著以後買紙筆。”
將錢放下後,她又抬手捏瞭捏六郎肉乎乎的臉蛋:“如今你們還小,要找叔叔嬸嬸討零花錢,以後等你長大賺錢瞭,可就輪到你給叔叔嬸嬸們發零花錢瞭,聽到沒?”
“聽到啦!等我以後賺錢瞭,就給您買耳環和戒指。”
這話落音,他兩步走到何氏面前:“三嬸嬸,我也給您買。”
六郎機靈,今天一天足以讓他發現,奶奶添瞭銀鐲、戒指和耳環,但兩個嬸嬸隻添瞭鐲子,他便拿兩人沒有的戒指和耳環來說事。
說完這話,他不忘將手裡的碗朝何氏伸過去。
何氏也學著錢氏的樣子在六郎臉上捏瞭一把:“以後可要好好讀書,今年能背三字經,明年過年時爭取能背百傢姓和千字文。”
這話說完,她也拿出十五個銅板放在六郎的碗裡。
六郎看著瞬間裝滿半個碗的銅板,笑得嘴巴都咧到耳後根瞭,揚著甜笑將在場的長輩統統收割一遍,就連大嫂和二哥都沒放過。
一旁的三朵花見狀湊在一起說瞭幾句小話,而後三人又跑到倪清淑面前拜托瞭什麼事情……
等二郎抱著賺來的百多個銅板跟兩個哥哥分享時,熟悉的笛聲又一次響起。
在眾人的詫異中,三朵花將之前表演過的舞蹈表演瞭一遍,然後三花拿著個碗走到錢氏面前甜笑道:“娘,您打賞一點兒。”
錢氏……
宋傢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