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靖修又何嘗舍得剛剛誕下麟兒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孩兒?
可是他肩上有責任,不得不離開。
皇帝倒是挺高興,他的這個兒子啊,能文能武智勇雙全,嶺南有他坐鎮,何愁殺不盡東瀛矮賊?
城墻上,他舉起酒杯:"我兒定要驅除那東瀛矮賊,揚我大乾國威。"
和太子碰杯後,他再次斟滿酒杯,高舉:"我大乾兒郎皆是頂天立地男子漢,朕今日在此給你等送行,待你等歸來之日,朕依舊在此迎接你們。"
護國侯當初帶走瞭十萬將士,今日隨太子出征的有六萬。
所有人舉起右臂:"大乾必勝,大乾必勝。"
龍靖修翻身上瞭黑曜的馬背,大手一揮:"出發!"
出城二裡地,有個送別亭,亭子不遠處停著一輛馬車,龍靖修走在最前面,遠遠就看見一個裹著白色狐裘的女子站在那裡,身後站著一名隨從。
雖然裹得很嚴實,但他還是一眼認出來瞭。
揚起馬鞭沖瞭過去,翻身下馬大步走向她,說不出心中是什麼滋味,有欣喜,也有責備。
最終,看著那張僅僅露瞭一雙眼睛的小臉:"身子如此虛弱,怎敢還出來吹風?"
"本不想送你的,因為我怕自己抱著你不讓你走……"
說著,栩清有點兒想哭,吸瞭吸鼻子:"但不送你,我心裡又不舒服,所以還是來瞭,你放心,我將自己裹得好好的,沒吹著風。"
不僅沒吹著風,乘坐馬車的時候,她都是進瞭操作間的,所以一點兒也不顛簸。
龍靖修將人拉進懷裡:"好瞭,現在已經替我送行瞭,趕緊回去吧。"
"雲齊。"栩清喊。
雲齊雙手遞上一根鐵棍和一把扇子。
"栩栩要我將這些帶上?"
"嗯,鐵棍你知道怎麼用的,逐月扇,我將裡面的針都浸泡過見血封喉的毒藥,你都帶上。"
話音剛落,薛昭湛從馬車上下來瞭:"還有我,我也是見血封喉的,嘿嘿,龍太子,你得把我也帶上。"
龍靖修皺眉:"表兄留在京城,屆時護送栩栩和霄翊。"
薛昭湛挑挑眉:"我聽表妹的,表妹說你若有事,她也活不成,所以我要跟著你,腿長我身上,你管不著。"
端木栩清一噎,她表示:她隻讓表兄先去嶺南,沒有說'活不成'這一句。
龍靖修無語:這一個二個,他都管不到瞭。
薛昭湛'嘿嘿'一笑:"我先去跟銘揚他們打個招呼啊,幾個時辰未見,甚是想念啊!"
說完就跑瞭,雲齊也道:"屬下去檢查一下馬車。"
亭子裡就剩下栩清和龍靖修:"好瞭,栩栩回去吧。"
眾目睽睽之下,也不能親親抱抱瞭,時間緊迫,更是不能再耽擱瞭,栩清點點頭:"你走吧,我看著你走,就回去。"
龍靖修也不忍她繼續站在這裡受凍,抬手一把將人撈進懷中,在她眉心重重的親瞭一口。
飛快的放開,翻身上馬:"駕!"馬兒狂奔。
後面的士兵們也跟著加快瞭速度,但還不忘八卦:'那個來送太子的姑娘,是誰呀?'
待到看不到人瞭,栩清才上瞭馬車:"雲齊,我們回去吧!"
回到東宮,可給賢妃心疼壞瞭:"你這孩子,這麼冷,怎麼能跑出去呢?"
"母妃怎麼來瞭?"栩清一邊取下帽兜,一邊笑著問。
"母妃想著譽恒要離京,怕你難過,來安慰你兩句,你倒好,一個人跑瞭出去。"
"母妃放心,我一點兒都沒吹著風呢。"
"你呀!絕不可有下次瞭。"賢妃是真心疼,也是真欣慰,栩栩對他的兒子啊,真的是掏心掏肺。
因著要親自照顧寶寶,端木栩清坐月子的日子還是比較充實的,她幾乎是每天倒計時數著日子。
看著寶寶一天一個樣兒的長大,十分有成就感,隻等著譽恒見到寶寶的時候,也不知道他還認不認得自己的孩兒。
生下皇長孫的太子妃,十分得皇帝看重,隔三岔五就往東宮賜補品,藥材。
其他人見著皇帝都天天送,自己不管怎麼樣,也得去刷一波存在感不是?
所以每日來東宮拜訪的人絡繹不絕,但栩清大多數都是不見的,由榕沐郡主替她招呼賓客。
也不知道是誰傳出的消息,說太子妃不愛金不愛銀,隻喜歡藥材,所以大傢送來的禮物,幾乎都是藥材。
栩清讓瑞雪登記好之後,就全部收進瞭自己的系統裡,兌換成瞭積分,這大半個月時間,她的積分每日都在增長,很快便能突破三十萬大關瞭。
當然,除瞭大部分收進系統之外,她也沒有虧待自己,人參燕窩的每天都吃,自己的身子要養好,更是要將寶寶養好。
一轉眼,二十天過去瞭,賢妃問她可要給小皇孫辦個滿月酒?
栩清想也沒想就拒絕瞭,孩子父親在外征戰,她帶著孩兒在傢,還辦什麼滿月酒啊?等著譽恒戰勝歸來,給孩子辦百日宴,周歲宴都可以,但一定要太子殿下也在才好。
賢妃哪裡不知她的心思?就是滿心滿眼都是龍譽恒。
知道兒媳決心已定,是一定要去嶺南的,也知道攔不住,所以賢妃就提前準備好瞭舒適的馬車,隻希望娘倆兒一路上少受些罪。
小皇孫滿月的前三天,康帝親自來瞭東宮。
別的人可以不見,皇帝來瞭,不得不見。
皇帝看到被養得白白胖胖的小皇孫,高興的嘴都合不攏瞭。
取下自己的大扳指交給徐福,自己小心翼翼的抱起龍霄翊,爺爺看孫子,越看越可愛。
康帝抱著小奶娃娃,抱得手都酸瞭,才依依不舍的交給宋嬤嬤,然後問:"太子妃當真要去嶺南?"
"譽恒在哪裡,我就要在哪裡。"
康帝笑瞭,這個小女娃,還真有點老薛口中江湖兒女的氣概呢,這叫?夫唱婦隨?
"那朕的小皇孫,你也要一並帶上?"
"是的。"這麼小的寶寶,怎麼可以離開媽媽?
康帝點瞭點頭:"既如此,朕派一萬五的精兵護你去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