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贊梁山,英雄小聚義 1

作者:漢風雄烈 字數:1609

先前與官軍大戰時候,陸謙還感得力之人不夠,山寨中也無那。梁山今後要撐過官軍的一次次進剿,必要操練嘍囉,叫山寨兵馬的戰力更勝官軍。

其次,成立講武堂,以山寨裡僅有的與西夏精兵廝殺過的魯智深為總都監。每五日,取一日時間來與山寨大小頭領頭目宣講戰事。

那軍中的廝殺漢,哪個人不聽得滿耳朵的故事?魯智深許是文采遜色,但可盡做白話說來麼,又非是要他總結來多麼高深的戰爭真理,隻叫魯智深講那大兵見血的真陣仗。

隻要梁山一步步發展壯大,官軍過來圍剿的隊伍就會越來越多,戰鬥力也會越來越強,甚至都可能是精銳西軍。而陣前鬥將在這個時代的確很流行,但這特麼非常非常不科學,隻能說是水滸巨大的扭曲力作用。但那大軍廝殺,卻也不是將領在馬上把手一揮,喝呼一聲:眾軍聽令,跟我殺,那就ok瞭。那是黑澀會開片的水平,可不是真打仗。

在這方面,便是陸謙也毫無經驗。他當日做瞭次試驗,漏洞百出,可叫方傢笑掉大牙。

現在萬幸得瞭魯智深來,可不要使勁壓榨?那是一舉兩得的美事。

張教頭雖然也無那實戰的經驗,但人見多識廣,陸謙又奉出《武經總要》於他參詳,叫他講述一二行軍打仗的細節、雜事,說一說官軍中是怎樣選兵練兵連體連力的。

如此,兩個技藝、身份都遠超其他頭領的人物,陸謙就妥善安排好瞭。

三阮所將的水師為一個營建制,就與陸師有所不同瞭,阮小二為正,兩個兄弟做副。算在一幹頭領裡直接觸兵最多。

隻是因為如此之下,陸謙依舊想著,即使這般徹底的剝奪瞭頭領們的‘兵權’,手段也依然太過於生硬。就命選七百嘍囉,分做三寨,駐紮與山南的金沙灘和東西兩港。由劉唐和杜遷、宋萬三人鎮壓。

接著再下令叫山寨上每個頭領於一幹嘍囉當中選拔貼身近衛,除朱貴所責特殊,近衛數額定為十人外,餘下人等的近衛盡做二十人,魯智深、林沖也盡是如此。

如此瞭這些後,山寨人馬才盡做調教,大力操練。每日間的水陸出動也依照秩序輪轉。

如此時日,山寨上吃得好穿得暖,作訓強度逐漸增大,於是顯露出一個跡象來,市井漢子不如漁民農人,先上山之人不如後上山之人。

就是當初的降軍,不少人分的出南北東西,站的正隊列,武藝上也勝過旁人不少。但隨著時間的流逝,等到阮小二回轉梁山的時候,那戰後最早上山的一批農傢漢,作訓表現上已有不少人勝的過‘老軍’瞭。

是的,農傢漢中不少人槍沒老軍端的準,也沒老軍紮的準,刺的快。但就是如此的菜鳥,持著木槍,穿戴上簡陋護具,與一樣打扮的老軍站在校場上比試的時候,卻總是有人能戰而勝之。

而且隨著比鬥的次數爭奪,老軍們是越發的不堪。因為如何?蓋是後者怕痛怕受傷。

梁山上,嘍囉比鬥時穿戴的護具,隻是從後山收攏的枯黃藤條,稍加泡制後編制而成。那木槍對準紮下,力道大時,一擊而破並不意外。從一開始,這種比鬥就免不瞭受傷見血。

那後上山的農傢漢子,在山下吃不飽穿不暖,在山上吃得飽穿得暖,日子如是打貧下中農一舉跳到瞭小康社會,誰會不加珍惜?

且他們在山上後就知曉山寨的規矩,那一個水準就是一個階級,一個階級就是一個價錢,沒人會想著錢少好。

這些後來者可沒降軍的好待遇,隻不多的一撮人,或身材好大,或蹦的快跳的遠,或眼力強,或練過一點棍棒拳腳的,始能入評入二等兵,餘下的盡是餘丁。

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身處餘丁這個階層,便是那二等兵都被仰望。自然能下的苦功,認真努力,也豁的出去。

次日,韓伯龍、阮小二等一幹人被送到瞭金沙灘。冬季裡的梁山泊水霧繚繞,放遠望去,盡是白霧藹藹。何況這兒水道港汊極多,蘆葦蕩一處連著一處,當一行人臨近金沙灘時候,正好金陽高懸,白霧散去,就看到萬道金芒中,一座大島聳在眼前。

滿山粗枝大幹,又做旌旗招展。打列隊金沙灘的嘍囉開始,一路向上,斷金亭、三關,是旗號森嚴,嘍囉振奮。

那楊林早年在飲馬川與鄧飛合夥,也是見過綠林氣派的,然飲馬川的氣象哪比的上眼前梁山。就是阮小二也是驚詫,其他人等更是震驚。“啊呀,俺那爺,俺鐵牛這回真要享福瞭。”

就在這時,李逵的喊叫聲來。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