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索超很心塞,董平很驕傲

作者:漢風雄烈 字數:2179

ps:年三十兒瞭,向大傢問個好,祝大夥兒身體健康,心情愉快!除夕快樂!新春大吉!

就在林沖一夥兒東來迎戰青州兵馬的時候,6謙攜帶著索,點起親衛營、第七營、第八營,外加四營新兵,亦向西迎戰濮州來敵。

這似乎不符合6謙先前制定的策略,但是在濮州方面的大致情報傳遞到梁山泊後,6謙心動瞭。那濮州軍太1o逼瞭。

這次濮州軍出動瞭三千人,數目不小,不僅團練使徐寧在列,濮州兵馬都監呂義亦在軍伍中。

但這三千人中,除瞭上千人的禁軍之外,剩下的盡濮州土勇。

眾所周知,濮州的禁軍已因先前與濟州禁軍的對調,而折損一半瞭。所以,就這上千人的禁軍也是不容易拼湊來的。而至於餘下的兩千土勇,那就更是‘拼湊’起來的瞭。

濮州一不臨邊,二無巨匪大患,怎可能常備著大批的土勇,這些人裡多半是各縣強征來的。

是以,這三千人的數量雖不少,在6謙的眼中卻不堪一擊。

順便說一句,他們不僅在6謙的眼中不堪一擊,在陽谷縣和清河縣人的眼中也不堪一擊。就是在軍中的二號人物徐寧和濮州兵馬都監呂義,對自己這一路的攻勢都不抱希望。如果是五州大軍匯集,他們還能在旁邊喊一喊“666”,可獨立作戰麼,就是呵呵噠瞭。

那呂義出身河北禁軍,能做到濮州如此重地的兵馬都監,自然不是蠢貨。他心裡知道徐寧武藝高強,出自己不少,為人也持重知趣,是以對之甚是倚重;更曉得麾下的三千人馬多是濫竽充數之輩,萬不能與悍匪強寇相比,對他直言此戰不求有用,但求無過。要徐寧引五百禁軍先行,務必小心謹慎。

徐寧也無甚感動。他來到濮州也有些時日,怎會不知道自己來,這徐寧與索對戰的這幾十合,非旦不是他的短處,反而能更叫人高看他一眼。

最直接的明證就是索追呂義不成,領兵返回寨來,於中軍帳中瞧見徐寧的時候,那態度是相當親近,隻是因為佩服金槍手的武藝。

而此時6謙已經與徐寧說定,明日就放他離去。隻說自己是一路血戰才殺出重圍,至於那所帶引的五百禁軍士卒就全都給丟瞭。

這很正常。整個濮州官場都曉得徐寧的武藝。堂堂金槍班的教師,那是皇帝的近身保鏢頭子,武藝能不高強嗎?怕是偌大的東京城裡都排的上號的。而那6謙身邊一無豹子頭,二無花和尚魯智深這個西軍悍將,三無楊志這有著不俗背景之人,他身邊隻有一個小小的索。那被梁中書抬舉之前,僅是大名府禁軍裡的正牌軍,一個芝麻粒大小的人物。抵擋不住徐寧拼死之下的猛攻,那是理所應當。

“徐教師武藝高強,人品亦是忠厚。與我山寨有著頗多幹系,大頭領怎的放瞭去?”

徐寧轉下帳去歇息,內中隻剩下瞭梁山泊一幹人。6謙在上,索、宋萬、薛永、韓伯龍、郭盛等在下。索第一個開口進言。

自當日6謙敘說瞭‘大志向’之後,索明顯是提起瞭精神。而照他的看法,梁山泊兵馬固然精壯,但遺憾就在於高手頗是緊缺。看看那江南的摩尼教,必須在隨軍的醫護營裡將養的,就有上百人,其中可劃入重傷層次的也有三二十人,今後死的人隻會更多。而細細歸納,不管是陣亡的亦或是受傷的,三分之二來自箭弩。

與青州軍一戰,梁山死傷瞭二百人,對比一支6戰兵力高達五千人的軍事力量來,這點死傷不傷大雅。雖然戰爭會讓甲胄有破損,可是梁山軍推掉瞭整個青州軍的精銳,這一戰中的繳獲遠遠大於他們的損失。

那剝下的甲衣立刻變成瞭三個主戰營伍的裝備,叫三個主戰營的披甲率達到瞭滿百,就是那鐵甲都過瞭三成。

自叫水師轉運傷員和戰俘送回梁山,林沖部依舊停留在原地,隻等著稍後便到的東平軍。不同於6謙打完瞭濮州軍後,就要返回梁山。他們卻是在第一開始,目標便是東平軍+青州軍。不然怎麼一下子拉出十個營頭呢?

那青州軍跪的如此幹脆,卻是誰也不想過的。秦明加上董平,總兵力也四五千人瞭。

可現在青州軍被打掉的一半,剩下的分崩離散,等到董平帶隊趕到的時候,秦明手下的殘兵敗將攏共還不到五百人。

董一撞是個很傲氣的人,不看他背後插得那兩面騷包到極點的小旗,隻說他想著人程萬裡的女兒漂亮就去求親,就可見一番瞭。

人程萬裡是什麼人?東平府知府。且是童貫府上門館先生出身,有後臺,有官職。縱然這輩子也不可能爬上兩府,但人傢這等前程怎麼可能招個武夫做女婿?你董平再是年輕有為,心靈機巧,三教九流,無所不通,品竹調弦,無有不會。可你終究還是個武夫丘八。在這大宋朝,武夫們先天上就矮文人一頭的。就如程萬裡所以為的,我是文官,他是武官。人傢生下個漂亮閨女,那就是本錢。將來與童貫親信的子侄,亦或是官場同僚的出眾後生,結下一門親事,這方是正理。

董平年紀不大爬上這一府兵馬都監的位置,當然也不是個蠢笨的。屢次使人去求親,被程萬裡拒絕瞭,也癡心不愈,這是為何?雖是有羞刀難入鞘之嫌,卻未嘗不是眼界高,亦自認為能配得上那程傢女兒,同時也底氣硬朗。

東平府距離濟州更近,董平對梁山泊也深有瞭解。知曉那梁山人馬不可小覷。但,是青州軍先甩瞭臉子。那慕容彥達之所以差遣兵馬襄助張叔夜去,本就不是賣蔡京的好,豈會與童貫門人所屬攪合一塊?董平或許意識到瞭這一點,也或許還沒接觸到這一層次,但事實就是青州軍不對在先,董平自不會忘去。

如他這類人物,最最記掛的便是一個臉面。那青州軍若打瞭勝仗,董平也沒甚好說的。現在青州軍卻是反被梁山軍痛毆一陣,損失極其慘重,叫董平好不可笑,好不樂呵。

“哼,我東平兵馬與青州兵馬各不相屬,如何能黏為一處,並力剿賊?莫不是要你傢統制聽命於我?你且去告訴秦統制,此事休提。”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