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李若虛的科舉“新”路

作者:漢風雄烈 字數:929

經此一鬥,契丹氣焰頓衰,而中原則民心高漲。雖然不曉得這般態勢可持續多久,但事情於大江南北傳揚開,卻叫梁山軍身上陡然多出瞭一層耀眼光環。

誰叫中原在契丹面前已經‘短氣’瞭百多年?

以至於現如今的中原生民早就忘記瞭當年“一漢敵五胡”時候的祖宗榮光。

現下梁山軍陡然振作,大漲中原微風,滅契丹氣焰,可謂是黑夜中一支火炬,一時無比奪目。

那上場較技的一幹人,這小李廣花榮也就作罷,他名頭早有響亮,可醜郡馬宣贊天生的貌醜,縱使往昔有一手好射術,於趙宋治下也更多被以貌視人,以貌取人,特別是他那郡主娘子病逝後,更成為瞭東京城內一笑柄。

可現下卻是宛如明星般耀眼,就是翻出先前舊日事情,也直叫人鄙夷趙宋,不識英雄。

如是,這宣贊的忠誠度徑直升到瞭十餘萬西軍就此徒勞無功,但數月苦戰卻因為田王二匪的流竄,而事倍功半。同時也叫趙宋迅速上漲的聲勢驟然一遏。

這可不是小事。千載前先人就曾有言: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天下之勢亦是如此。可不會像神話小說中一般,三十六路伐周。

宋室先喪呼延灼,再陷何灌,卻都是小事。真正的大勢乃是高俅為第一,童貫做第二,眼下這十多萬西軍為第三。

一震兩震三震,都未能立竿見影,宋室頹勢將顯。

對此局面李若虛很是得意,他當初投奔齊魯時候,田虎王慶之流可還沒有遠遁竄逃。可那個時候他就已經認為齊魯可期也。

這隻說詩詞經典,他是不如小弟李若水多也。可要說這眼光之亮,李若虛自覺自己反倒要勝過那登科及第的小弟頗多。

雖然此事上,他們兄弟並無交流。但彼此定心有靈犀。

不如此,何至於他這套假籍貫會辦的如此輕松,期間隱隱就有他那在平陽府【為臨汾、運城】做司錄參軍的弟弟在做遮掩。

而如今天下之勢,趙宋頹廢,齊魯高昂。這本就是一場“不是西方壓倒東風,就是東風壓倒西風”的比試。由那些近期趕來報考之人,管中窺豹,就可見一斑。

李若虛於四書五經的水準不夠,然於雜學上卻生**看,在數學之上小有研究。但此番他所報考科卻非是稅務,而是政務也。

不想當官的讀書人不是好讀書人。李若虛雖在數學上小有研究,卻志不在稅務。彼輩技術官僚於他眼中近似雜職官,縱然這新朝的雜職官地位遠在趙宋之上,那發展到一定層次,前進道路也會比政務官要窄許多。這可不是李若虛之所求也。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