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走投無路

作者:漢風雄烈 字數:2116

十一國慶,放假很快樂。是眼睛一眨發現,一年已經過瞭大半瞭。

……

前後兩個月光景,天下局勢已然一變。

梁山軍多路出擊,卻又多路得手,勢如破竹一樣一統關隴,半據江南,挺進荊南,將趙宋逼的一分為二,一路倉惶奔逃蜀,一路惶恐逃向嶺南。

可以說是天下劇變也。

趙宋受創深重,如果說去歲的趙宋還有與北軍分庭禮抗的可能,劃江而治麼。那麼現今的趙宋隻有茍延殘喘的份兒瞭。

而至於摩尼教軍和洞庭湖軍,那更隻能算是小小的地方割據勢力瞭。在浩浩蕩蕩的天下大勢面前,何去何從?

可現在偏有一個嚴峻的考驗擺在他們的面前,面對咄咄逼人的梁山軍,他們要做何抉擇?

是歸附,亦或是反抗?

歸附的話,那方臘、鐘相、王慶且不說甘不甘心,隻言他們都曾經稱孤道寡,再思之趙宋一統天下時候的那一個個鮮活的例子,那沒人膽敢犯險。

開寶九年(976年)正月,李煜被俘送到京師,宋太祖封為違命侯,拜左(一說右)千牛衛將軍。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夕,李煜死於北宋京師。

後蜀末帝孟昶到達汴京後,被授為檢校太師兼書令,封秦國公。七天後,便暴卒。

能安享晚年的,除瞭最是恭順的吳越王錢弘俶外,隻有不得人心的北漢末帝劉繼元與南漢末帝劉鋹,那前者是能殺瞭嫡母劉承鈞之妻郭皇後及多位叔父(北漢創建者劉崇之子)的主兒,後者更是國歷史的一大葩。還是一個能在趙老二即將出兵討伐北漢時候說出:朝廷威靈遠播,四方僭號竊位的君主,今日都在座,不久平定太原,劉繼元又將到達,臣率先來朝,希望可以手持棍棒,成為各國投降君王的老大。”的討趣話來叫趙老二高興的主兒。

兩個毫無人望,不得人心的跳梁小醜,一個最是識時務,且又是主動來降的,必須高高捧起,與那郭傢人一起作為老趙傢的‘仁義牌坊’的主兒。他們才能活下來。

而實力最強的南唐後主與最具有地理優勢的後蜀皇帝,卻都沒一個活得長久。更休說還有無盡的流言傳播世,這種恥辱,於方臘,與鐘相、王慶來言,皆是莫大之恥辱。

他們與歷史的一個個開國之君來,許是不成器的。但骨子裡若沒有一股血勇和野望,孰能走到今日?

說方臘,世代教門之長,必然是榮華富貴,吃喝不愁的。

而鐘相亦不會差瞭去,他也可以安安穩穩的混教門麼。也是王慶是走投無路,無可奈何的,不得已下才走到今日地步。可是他能走到今日,要說心沒有野心,誰能信呢?

更休說他們手下軍將都與之有著密切不可分割的聯系,這要是投靠瞭陸謙,自己活著好好地,天天在他們眼前晃悠,那豈不是日日都在給陸謙眼藥麼?他們其還能得好?

別說陸謙甚個義薄雲天,仁慈愛民,他們不是陸謙的兄弟,亦不是陸謙的子民。

“青史歷歷在目,二位若降於陸謙,其還能得好?”李助說話時候深深地看著鐘相與王慶。

這倆人太失敗瞭。陸謙該是多煩他們,才會主動的將之拒之門外?雖然那理由很充分,但最初的震動後,李助再想一想,心隻有兩個字瞭扯淡。

那人都投降瞭,再想收拾他們,還不是易如反掌?陸謙這純粹是看不鐘相和王慶。

雖然現今是李助本人也慢慢的看不起鐘相與王慶瞭。看看人陸謙造出的基業,看看他們倆,這真是雲泥之別。

有時候李助甚至都後悔自己怎的在荊湖晃悠,若是早早去瞭齊魯,現如今,現如今那再差也有公孫勝、吳用、樊端之流混的要強。

後者那算個鳥,論武藝,論見識,李助自認能勝過他們十倍。可是這氣運啊。那真應瞭那一句老話: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事實李助並不知道,他的這般想法早在兩年前已經有過瞭。那人姓喬,喬道清。

“我輩人皆兄弟情深,義氣為重,便是降瞭陸王,彼此間豈能再無聯系?可這般走動於位者眼睛又會作何想?須知道我等一旦降瞭陸王,其他人休說,隻言您二位,那必然是高高掛起,隻有虛榮虛職,而不可能再擅實權。”

“然我洞庭好漢多的是那瞭得之人,投瞭陸王,人人效力疆場,日後少不得要封妻蔭子,功成名,告慰祖宗。這般兵權在握的,偏偏與舊主拉扯不清,自叫人以為是藕斷絲連,已然是招惹瞭頭的猜忌。若是再有小人從作祟,則我輩死無葬身之地也。”

一番話到處,李助成功的叫所有人都冷瞭臉。細細思量,可不是這個道理?

這些人都是底層百姓出身,或者本身是那山匪野寇。現如今雖然‘抖’瞭起來,但最基本的‘素質’還是有的,還沒有沾染那官場的一些臭毛病,如說人走茶涼,乃至是人未走茶先涼。

一個個口叫著義氣,那心多少也有幾分義氣。卻不是那官場人,面叫著兄弟,背後倒插兩刀。

如此聽著李助這一番話,那是人人骨寒。

“隻是陸王勢大,我等萬不可敵。放開洞庭湖容易,然其水師一旦奔到江陵,梁山軍則必會大舉渡江,以其之勢力,若是強並我等,又該如何應對?”

李助不經意的與那楊幺對視瞭一眼,據諜報司傳來的消息,在二月的時候,他與楊幺成功的接瞭頭。二人同生心意,默契自生。李助剛放瞭一個雷,楊幺開口叫道:“那不放。量那浪裡白條也過不瞭俺們這八百裡洞庭。”

鐘相一夥人裡,楊幺的年齡最小,至今也不過雙十。自然該年少氣盛。這話正值他來說。

但也立刻惹來瞭一撥人的反對。他們小胳膊小腿,安敢與梁山軍硬頂?

“陸謙勢大,我軍勢弱,萬不可爭鋒相對。如今兩邊臉面不曾撕破,那好歹且有緩和的餘地,一遭刀尖對麥芒……”李助說話時臉的愁容都能割掉兩三斤瞭。

在場的諸多人,也都是一臉苦愁。

這簡直是叫人走投無路啊。

l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