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屯田

作者:王不過霸 字數:3069

建安四年,對整個天下來說,絕不是一個好年景,無論中原還是西北,中原戰雲密佈,袁紹和曹操之間的大戰雖然沒有全面展開,但雙方已經進入戰備狀態,戰事一觸即發,戰爭一起,必是一番生靈塗炭的場面。

西涼的戰爭隨著呂佈大破匈奴王庭的戰報傳到中原,倒是引起一些風波,不少人對於呂佈在那種情況下還敢輕騎突進,直擊匈奴王庭,迫使匈奴人退出戰場,而隨後表現出來的狠辣,將匈奴最有一點元氣打的蕩然無存,中原地區褒貶不一,不少名士覺得呂佈殺戮太甚,日後必遭天譴,但在北方一帶,尤其是靠近匈奴的幽州、並州、西涼和冀州倒是讓不少人拍手稱快。

不在北地,不知胡患,尤其是這些年隨著大漢朝的日益衰落,匈奴人逐漸壯大,匈奴人年年南下劫掠也變得愈發張狂,呂佈這一痛擊,至少西涼和並州百姓在未來幾年內都不必擔心匈奴人的侵害。

甚至連袁紹和曹操對於呂佈此舉表現出來的態度,在雙方關系惡化之後,卻是第一次驚人的一致。

至少呂佈在這一次痛擊匈奴的戰役,算是為自己洗白瞭一些,至於中原之地,呂佈的名聲依舊是爛大街。

南方隨著孫策的意外遇刺,孫權接掌江東,劉表也試圖趁機進占江東,蔡瑁的水軍卻被周瑜擋在柴桑一帶,幾番進攻都以失敗告終,最終不得已退回瞭江夏。

孫劉之間的矛盾自孫堅開始,便已經種下,雖然沒能趁機攻入江東,但雙方之間的小仗卻是從來沒有斷過。

許都,曹府。

“公達,願賭服輸,今天我就搬去你那邊住如何?”郭嘉嘿笑著看向荀攸。

“你啊~”荀攸無奈的搖瞭搖頭,對於郭嘉,他是徹底沒脾氣瞭,扭頭看向曹操道:“主公,呂佈經此一戰,收編韓遂、燒當部眾,麾下可戰之士已過十萬,不可不防。”

曹操聞言苦笑道:“如今可沒有糧草支持吾等兩線作戰,就算安撫,如今孤可沒什麼東西能給他瞭。”

呂佈如今已是縣侯,又娶瞭大漢公主,算是皇親國戚,官居極品,曹操想不出還能送他什麼?再送,幹脆將自己也一起打包送過去得瞭,讓呂佈去跟袁紹碰。

郭嘉靠在錦墊之上,微微瞇起眼睛笑道:“呂佈如今糧草,恐怕也難以維系十萬大軍吧?”

“奉孝何意?”程昱看向郭嘉,皺眉道:“奉孝是說,呂佈會就此蟄伏?”

點點頭:“十萬雄兵,聽來雄壯,但內部有燒當、韓遂降兵,呂佈本身兵馬卻隻是極少數,雖然勝瞭韓遂,但整個西涼加上雍州,如今可撐不起這十萬大軍的用度,若呂佈聰明,這個時候可不該想著如何插手天下,而是梳理自身。”

“奉孝,你為何如此肯定呂佈會贏?”荀彧看向郭嘉,有些不解,畢竟呂佈對於他們來說,一次濮陽,一次徐州,荀彧自問是將這個人給摸透瞭,按道理,呂佈勇則勇矣,也不能說無謀,但性格缺點絕不是能夠輕易彌補的,但呂佈在西涼一番精彩的表演,卻完全顛覆瞭他們過往的印象,眾人之中,也隻有郭嘉每每得出的結論與眾人相悖,卻最終的事實卻總是證明他那看似有些荒誕的言論往往可以一針見血的刺中要害。

“直覺。”郭嘉嘿嘿一笑,隨口道。

眾人聞言,頓時滿臉黑線,這算什麼狗屁理由。

曹操麾下智囊團聚在一起,對於呂佈的事情自然是當做題外話來說的,在確定呂佈會來影響這一仗的概率不大之後,便將話題的重心轉移到如何在接下來與袁紹的對決中搶占先機的問題上。

……

千裡之外的曹操如何談論自己,呂佈自然不會知道,更不會無聊到去關心這種事情,在與馬超抵達姑藏之後,呂佈便直接讓人向燒當下瞭通牒,要麼戰,要麼降,看著辦。

話語自然會委婉一些,但核心的意思其實就這麼回事,韓遂給他留下一個殘破的涼州,現在西涼的情況是,兵比人多!

匈奴屠戮,加上之前連場大戰下來,西涼真的涼瞭,這種情況下,呂佈真的沒什麼心思去跟燒當去打嘴炮,這支人也絕不能讓他遊離在呂佈的統治之外,有這樣一支羌軍的存在,對呂佈接下來歸化羌人的計劃完全是背道而馳。

同樣,若能收服燒擋羌,成為跟白水羌和破羌一樣第一批歸化的羌人,對於促進羌漢融合有著巨大的意義。

在下達命令的同時,呂佈命高順、龐德各自率兵逼向燒當,做出一言不合就動手的架勢。

張遼收編瞭韓遂部眾,加上呂佈攜大破匈奴的氣勢而來,面對漢軍的虎視眈眈,最終,燒當羌的一眾豪帥選擇瞭妥協,帶著各自的部眾歸入呂佈麾下,憑呂佈來差遣。

“主公,這些兵馬,全部要裁掉?”太守府裡,呂佈跟一眾大將商議著西涼軍的歸屬,當得知呂佈要解散大半部隊的時候,不少將領紛紛提出瞭異議,眼下呂佈坐擁十萬雄兵,放眼天下,也是數得著的一路諸侯瞭,幹嘛要自斷臂膀,生生刪掉十萬雄兵?

最激烈的,自然就是那幫之前的羌族豪帥,如今成瞭呂佈麾下將領的豪帥瞭,包括白水羌的豪帥在內,對於呂佈這個決定都十分抵觸,畢竟在他們的觀念裡,這可是關系到他們在軍中的地位,怎麼樣也不能這麼說裁就裁掉吧?

此次西涼一戰,折損的基本都是西涼降軍,呂佈自白水羌帶出來的人馬以及張遼和高順所部的人馬倒是沒怎麼損失。

韓遂的降兵,加上燒擋羌的人,加起來足有十萬之眾,這樣一支兵馬,足矣威懾天下任何諸侯,呂佈如今卻讓這些兵馬包括羌兵在內去務農,多少讓人有些無法接受。

“這是西涼各郡統計回來的糧草總數。”呂佈將一份竹箋放到桌上,看著眾將,沉聲道:“金城、隴西的存糧算是最多的,要安撫傷亡將士的傢屬,還要供養十萬大軍,如果真這麼做,不出三月,整個西涼乃至三輔之地,便會無糧可用。”

“讓這些兵馬去屯田,可效仿曹操的屯田之策,農忙時務農,農閑之時組織訓練。”呂佈敲瞭敲桌案:“至少眼下,我們養不起十萬大軍,隻選軍中精銳留下,連同雍州境內的兵馬在內,共三萬精銳除去各地守備之外,留一萬禁衛軍拱衛長安,其餘兵馬盡皆作為屯田軍。”

李儒點點頭道:“主公說的不錯,如今我軍該做的是休養生息,而非繼續征戰,三萬兵馬,是我方如今可以承受的極限。”

雍州現在有人口一百五十萬,都是從南陽移民過來,按照原本的計算,待到秋收之時,糧草壓力才能勉強解除。

西涼之戰的爆發打亂瞭之前的計劃,耗掉瞭不少糧草,供養原本的兵馬本就已經吃力,現在西涼一下子多出來十萬張口,繼續養下去,用不瞭多久,呂佈就得傾傢蕩產瞭。

看著一眾將領不舍的表情,呂佈搖頭笑道:“兵貴精而不在多,何況這些兵也不是完全散掉,待日後我們有瞭足夠的傢底,再將這些軍隊訓練成正規軍也不遲,張遼、馬超。”

“末將在!”張遼、馬超二人各自上前一步。

“此戰能勝,文遠與龐德居功至偉,隻是如今龐德傷重,不良於行,便由文遠主持西涼軍政,暫代西涼刺史之位,孟起即是伏波將軍之後,今日便封孟起為伏波將軍,與馬岱一起輔佐文遠治理西涼,吾留八萬屯田軍,安置於西涼各縣。”呂佈將早已準備好的刺史印交給張遼道。

“末將領命!”張遼恭敬地接過刺史印。

軍政其實本該分離開來,這樣才不至於讓部下權利過重而滋生一些不必要的想法,隻是呂佈如今手中夠資格擔當一州刺史之位的也隻有陳宮、賈詡、李儒三人,陳宮將會出任雍州刺史,長安令,執掌雍州政務,李儒要為呂佈準備三學之時,執掌長安書院,賈詡作為呂佈的軍師,自是要留在呂佈身邊為呂佈出謀劃策,這三個人自然不適合派出來執掌涼州,所以西涼刺史的職位隻能暫時由張遼來擔任,待日後找到合適的刺史人選,再過來換下張遼。

“高順!”

“末將在。”高順上前。

呂佈想瞭想道:“便由你帶兩萬屯田兵屯於弘農,進行屯田。”

“末將領命。”

此戰之中,高順並無太多戰功,如今龐德還沒有封賞,自然也不好給高順升官,不過將兩萬屯田兵交給高順,也是變相的提升瞭高順手中的實權。

“各自去準備吧,明日一早,回長安。”看著眾人,呂佈舒展瞭一下筋骨,算起來,這次出兵,如果算上白水羌那段時間的話,前前後後也有兩個月瞭,倒是有些思念長安的安逸生活瞭。(未完待續。)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