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宗教與律法

作者:王不過霸 字數:3168

班頭的叫法是呂佈在長安開始推廣流傳開的,大都是呂佈實行精兵政策之後,淘汰下來的戰士安置到地方負責維護地方秩序的人。天籟小』說

呂佈在推行法傢之後,對吏治有過明確的改革,班差衙役級別雖然低,但同樣有明確的規劃與晉升渠道,歸屬刑部管轄,同樣有功績考評。

作為洛陽城內的數十名班頭之一,趙班頭在看到呂佈的那一刻心情就變得有些糟糕,倒不是對呂佈有什麼成見,而是呂佈的出現,並插手介入的話,無疑是證明趙班頭自己無能,一件案子竟然要驚動呂佈來處理,或許呂佈並不會在意,但對趙班頭而言,這可不是巴結呂佈的好機會,反而有什麼差池的話,對趙班頭這一年的功績考評可能出現巨大的變數。

面對呂佈的詢問,趙班頭心中苦澀,也隻能硬著頭皮回答:“回主公,我等本是追捕一名兇殺犯至這裡,原本已經要抓住,但那兇犯卻逃入瞭這間寺廟,這些胡僧非說什麼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既然已經剃度出傢,就是佛門中人,不讓我們抓人。”

身逢亂世,每天都在死人,兇犯什麼的,在這個時代其實隻要不是太過分,諸侯是不會下力氣去管的,不過在呂佈這裡卻行不通,隨著法令的不斷完善,還有精兵政策淘汰下來的過剩兵員之中大量優質兵員放在各地負責治安,在外面殺人不管,但隻要進瞭呂佈的地盤,不管有沒有落戶,在這裡隨意殺人是絕對不被允許的。

而更大的好處就是,這些被派往各地的班差衙役是從軍隊直接下放下來的,歸屬刑部管轄,地方官員無權任免,也因此,更進一步的加強瞭呂佈對地方的掌控力度。

如果讓其他諸侯知道呂佈將大批優質兵員淘汰下來做這個,估計內心裡一定會崩潰,如今無論曹操還是劉備,都在不斷的招兵買馬來擴充軍力,呂佈這樣的做法在亂世的確有些奇葩,但沒辦法,關中的軍事生產已經早已讓士兵的裝備幾乎每年都在更替,先進的裝備最終讓士兵的戰鬥力得到質的提升,就如同之前馬、趙雲所部面對同等數量的曹軍,幾乎能夠無損將曹軍給拿下來,就算是屬於地方軍團的張遼大軍,在面對夏侯淵的主力時,也占據著絕對的優勢,這就是精兵政策的恐怖之處,呂佈有底氣在施行精兵政策的同時,讓自己麾下軍隊的戰鬥力不降反增。

呂佈抬瞭抬眼,掃瞭一眼擋在廟門口的僧人,眉頭一皺:“殺人償命,欠債還錢,沒人教過你們萬事以法為準嗎?”

“屬下自然知道,隻是……”趙班頭苦惱的看瞭一眼這群禿瓢,心中滿滿的惡意,苦笑道:“這幫胡僧硬要護著那兇犯,甚至不惜以棍棒阻攔,我等……不是對手。”

說到最後,趙班頭有些羞愧的低下頭,他們可是從軍隊中出來的,雖然是被淘汰下來的,但也接受過系統的軍事化訓練,如今卻連一些僧侶都制不住。

“哦?”

呂佈抬瞭抬眼皮,掃瞭一眼那些手持棍棒的僧兵:“諸位這是要與官府為敵嗎?”

“不敢。”一名年邁的胡僧走出來,雙手合十,向呂佈一禮道:“隻是佛門有佛門的規矩,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位施主已經誠心悔過,將軍為何不能網開一面?”

“佛門有佛門的規矩?”呂佈詫異的看瞭胡僧一眼,目光漸漸冷瞭下來:“所以就可以無視朝廷的法令?誰給你們的膽子?”

扭頭看瞭一眼趙班頭:“做你們該做的事情!”

“喏!”趙班頭答應一聲,便要入寺。

“佛傢莊嚴之地,爾等身染殺孽,怎可進入,不怕沖撞瞭佛祖嗎?”十幾名僧人手持棍棒,攔在趙班頭面前。

“你們的佛祖連殺人兇犯都能收容,公門衙役秉承人間正義,按律執法,若他連這點都要阻攔的話,那這等是非不分的佛,不要也罷。”呂佈看向趙班頭:“再有人敢阻攔,殺!”

“喏!”趙班頭早已憋瞭一肚子氣,聞言厲喝一聲,一群衙差紛紛拔刀,厲聲道:“滾開!”

一群手持棍棒的僧人面面相覷,這幫子衙差可是上過戰場經過磨練的,之前限於規定,不得擅動刀兵,他們還敢橫一下,如今被放開瞭,那股子氣勢散出來,這些僧人哪裡敢攔。

“將軍!”老胡僧有些怒瞭,看向呂佈道:“將軍既然提倡百傢爭鳴,我佛傢難道不在此列?”

“在。”呂佈點點頭,看瞭看胡僧,又掃瞭一眼周圍越來越多的百姓,搖頭道:“本將軍不反對任何宗教在本將軍治下傳播信仰,隻要你的道理能夠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他們願意信奉,本將軍不會去管,但是……”

“任何宗教的規矩,都必須在我律法之內,在宗教規矩與朝廷律法生沖撞之時,一切以律法為準,任何宗教規矩,都不得脫律法,殺人償命,天經地義。”呂佈看向老僧,搖頭道:“今日此例一開,日後若所有人犯瞭事就投身宗教尋求庇護,那律法威嚴何在?善不能揚,惡不能除,天理何在?公道又何在?想要導人向善,可以,但最好去遏制源頭,若惡行已經生,就該接受律法的懲罰,而不是一句皈依佛門,放下屠刀便可以瞭事。”

“想要傳教,就先把那些不合規矩的東西剔除。”呂佈揮瞭揮手,見趙班頭已經帶著人將一名光頭從寺裡拉出來,向呂佈復命。

“做你自己的事情。”呂佈揮瞭揮手,帶著呂征和賈詡徑直離開,人群中自動讓開一條道路,留下一群僧人看著呂佈離開的方向暗暗嘆息。

“父親……”離開瞭寺廟,一行三人找瞭一處生意還算紅火的酒樓坐下,呂征有些猶豫的看向呂佈。

“有什麼話,直說就是。”呂佈抿瞭一口茶湯,隨即放下茶碗,看向呂征。

“學院的時候,夫子說過,凡事應該教導而非強行制約,律法卻在強行束縛人的行為,父親既推行法制,又提倡儒傢,這豈非自相矛盾?”呂征疑惑的看向呂佈。

“你自己怎麼看?”呂佈沒有回答,而是看向呂征,微笑道。

“這……孩兒也說不上來,但孩兒覺得,夫子說的不錯。”呂征遲疑道。

“為父沒說他錯。”呂佈敲瞭敲桌子,笑道:“其實不隻是儒傢,包括法傢、墨傢、道傢乃至剛剛遇到的佛門,他們的學說中,都有導人向善的意義,於個人修養而言,沒錯,但放在一個國傢來說,你不能指望所有人都有同樣的修養和操守,一個國傢,也不可能人人都是道德聖人,至少你爹就不是什麼道德聖人。”

然後,在呂佈黑的臉色下,呂征竟然認可的點點頭。

“不管是儒傢,還是道傢又或是其他諸多學派,確實導人向善,但征兒有沒有想過,若用這些學說來治國的話會怎樣?”呂佈看向呂征。

呂征茫然的搖瞭搖頭,他沒想過那麼遠。

“就像之前那名兇犯,或許他真有悔過之心,所以皈依佛門,但此例一開,卻會讓人生出一份僥幸,不管犯瞭多大的罪過,隻要皈依佛門,就可以逃避律法的制裁,而完善法制,就是為瞭打消人們這種僥幸的念頭,讓他們知道犯瞭錯,不管你是否後悔,都必須接受律法的懲處,從而遏制人惡念的生。”

用手指醮瞭水,在桌案上畫出一條線,看向呂征道:“律法就相當於這條線,可以叫它底線,告訴人們,什麼事錯的,什麼是對的,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好的律法,可以讓惡人變成好人。”

在這條線上抹開幾條豁口:“但就像剛才,一旦律法向宗教妥協,開瞭一些口子,讓人們知道,隻要從這裡過去,就可以免於刑罰,這樣的口子越多,這個下限就會逐漸成瞭一紙空談,這樣的律法,就算是好人,眼看著周圍無數人在做壞事,卻能通過這些途徑去變成壞人,那這樣的律法就是惡法,而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加固和完善這條下限,將這些漏洞不斷補齊,讓人們不敢去碰觸這條底線,然後在這條底線的基礎上,儒傢、道傢、墨傢、佛門這些學派可以自由揮,也隻有在這樣的情況下,才會出現更多的道德聖人,讓它不再成為傳說,所以兩者從根源上來說,並不矛盾,隻是一些儒傢為瞭個人的私利或者儒門的地位,而去有意識的去貶低,就這點來說,說這種話的夫子,本身在道德上就存在缺失,他們不願意去承認律法的作用,或者根本沒能力看清楚這些。”

呂征似懂非懂的點點頭,雖然不能全懂,但父親說的,好像比夫子說的更容易理解一些。

賈詡看瞭一眼呂征,心中默默地點點頭,呂佈的教學方式很獨特,他不會強行將自己的觀念灌輸給別人,而是通過這種引導加論證的方式去說,聽起來有些離經叛道,但事實上,呂佈說的這些,卻正是如今呂佈治下能夠越繁榮強盛的根本原因,隻可惜,不是所有人,都能讓呂佈有耐心去講這些東西的。(未完待續。)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