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天的火光,已經看不清楚蔡府之內的情形,蔡瑁面色陰沉的看著這座蔡傢傳承瞭數代的宅院,就這麼被一把大火吞噬,眸子裡閃過一抹冷厲,或許蒯越不知道,為瞭避免被盛怒的劉備大軍直接絞殺,昨日蔡府的主要傢眷和財物早已被秘密運出蔡府,這座蔡府,事實上已經是一座空殼。
是不是蒯越做的,已經不重要瞭,但蔡傢和蒯傢的這份仇恨卻是徹底結下瞭,自己想要滅瞭蒯傢,蒯傢同樣也想要將蔡傢連根拔起,最終的結果,卻是兩敗俱傷,昔日四大傢族沒落,這恐怕才是劉備最想要的結果吧?
“燕人張飛在此,蔡瑁狗賊,還不拿命來!”狂暴的怒吼聲中,張飛那大嗓門兒即便隔瞭老遠都能聽得清楚,整個襄陽已經陷入瞭一片混亂之中。
“阿姐,能為你,為蔡傢做的,也隻剩這些瞭。”蔡瑁默默地翻身上馬,接過手下遞來的長槍,看向自己的親衛統領:“之前吩咐你們的事情,都記住瞭嗎?”
“主公放心,末將已經告訴所有人瞭。”親衛統領躬身點頭道,這些親衛,是蔡傢的親兵,雖然有官方的身份,但實際上卻隻效忠蔡瑁。
“按計劃執行吧,這是作為傢主,給你們下達的最後一個命令,我蔡傢今後還能否保全,就寄托在諸位身上瞭。”蔡瑁向著眾親衛拱瞭拱手,沉聲道。
“脫掉你們的戰甲,丟掉你們的兵器,各自回傢,記住你們的任務!”親衛統領看向一眾親衛,肅然道。
“主公保重!”一群親衛默默丟下自己的兵器,脫掉自己的鎧甲,向蔡瑁一拜之後,迅速向四周散去。
“你也走吧。”看著轉眼間變得空蕩蕩的巷子,蔡瑁深吸瞭一口氣,沉聲道。
親衛統領沒有離開,隻是將代表蔡傢的標志撤掉,看向蔡瑁道:“末將這條命,是主公給的,請容末將放肆,陪主公走完這最後一程。”
“看來,我做人還不算太失敗,那就上馬吧。”蔡瑁看著這名親衛統領,胸中突然升起一股豪情。
“誓死追隨主公。”親衛統領翻身上馬,握緊瞭手中的兵器。
“從此刻起,你是我兄弟!”蔡瑁說完,前方人影綽綽,張飛已經帶著大隊人馬沖過來,蔡府的火焰太招人眼瞭。
“蔡瑁小兒,休走!”看到蔡瑁,張飛目光一亮,手中丈八蛇矛如同一條黑龍般舞動起來,興奮地拍馬沖向蔡瑁。
“跑?”蔡瑁嘴角牽起一抹嘲諷,隨即便是一股怒氣,在你們眼裡,我蔡瑁就隻會跑嗎?
“蔡瑁在此!”緩緩舉起瞭手中的長槍,蔡瑁這一次沒有絲毫猶豫,直直的迎著張飛沖過去,在他身後,親衛統領如影隨形,哪怕知道對面那個鐵塔般的漢子有多強,也沒有絲毫的畏懼。
“嘿,有膽!”看著蔡瑁竟然不逃,反而沖瞭上來,張飛眼中閃過一抹詫異,隨即便被興奮所取代,一揮手,止住麾下將士道:“都給我住手,我親自解決他。”
“殺”
蔡瑁手中撲棱棱亂顫,夜色下,重重槍影中,令人有些看不清虛實,單就這手花槍,蔡瑁在武藝上也卻有些火候,不過那也得看跟誰比。
面對張飛這等成名多年,斬將奪旗,常於亂軍之中取上將首級的,越來越多的襄陽將士選擇瞭投降,畢竟劉備在荊州待瞭這麼多年,說起來,也算是荊州人瞭,劉備的名聲,在荊州還是很管用的,天色漸漸亮起來的時候,城中的廝殺聲漸漸弱瞭下來,劉備在諸葛亮、伊籍、馬良等人的簇擁下,帶著荊州刺史的大印,入主刺史府,也代表著劉備正式成為荊襄之主。
不過襄陽拿下瞭,接下來的事情可不少,蔡蒯兩傢以一種兩敗俱傷的方式退出瞭荊州世傢的領導位置,原本屬於蔡蒯兩傢的東西也有大部分成瞭無主之物,比如莊園,比如店鋪以及田地。
這一次,劉備沒有聽從諸葛亮的建議,將田地給扣下來,其他店鋪、莊園卻是盡數散給瞭那些擁護自己的中小世傢,至於田地,劉備雖然不敢大張旗鼓的模仿呂佈,但在南陽摸索多年,也有自己一套處理辦法,將田地分給瞭關羽、張飛,但私底下,卻仍然屬於劉備。
呂佈的崛起教給劉備一個道理,世傢固然重要,但百姓也無法忽視,他不能像呂佈那樣去折騰世傢,但這打下來的田產卻絕不能再分出去,隻有將這東西抓在手裡,劉備才能真正控制住人心,如果眼下分出去,固然可以令世傢歸心,但以後呢?
其實不隻是劉備,曹操、孫權雖然表面上跟著世傢一起聲討呂佈,但暗地裡,也在用各種手段暗中吞並田地。
對此,諸葛亮有些無奈,但卻也不得不承認,這是加強劉備自身地位的最有效的一環,四大世傢已成過去,那些追隨劉備的中小世傢雖然沒有分到蔡蒯兩傢的田地有些鬧心,但實際上劉備也沒對他們的田地動手,在這場荊州的局勢變動中,這些中小世傢依舊屬於得利的一方,但人心,總是不會輕易滿足的,諸葛亮並不反對劉備這樣逐漸擴大自己的掌控力,但絕不該是這個時候,因為平定荊襄,隻是諸葛亮計劃之中的第一步,接下來,吞並蜀中才是諸葛亮計劃中,奠定劉備霸業最關鍵的一步,隻有拿下蜀中,而後才可以與呂佈抗衡,這是諸葛亮一直以來主張的原則,也是眼下劉備的重心,而這,需要劉備治下萬眾一心!
掌控土地是但世傢又不是傻子,怎會看不出劉備此舉真正的意義,這難得聚集起來的人心,恐怕因此會大打折扣。
畢竟劉備不是呂佈,名聲以及世傢的支持對呂佈來說,可以棄之如草芥,因為就算呂佈當初想要,世傢也不會支持他,隻會換來世傢的嘲笑和玩弄,就如當初徐州的陳傢一般,而對劉備來說,這些東西卻太重要瞭,那一套在南陽可行,但在荊州卻絕對行不通,哪怕並非照搬,很大程度上,劉備依舊保持著對世傢的尊重和重視,但這根刺卻是埋下瞭。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