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領養任務

作者:三戒大師 字數:3017

現場指揮是為瞭體現魏知縣建造梯田之功,賑糧分派則是在災民樹立口碑,將來這些人回到傢鄉,亦將他的美名傳揚四方,對魏知縣來說,這比升官還要爽。

見王賢忙於籌劃之餘,還不忘為自己揚名,魏知縣心裡那叫個感動,“仲德,你為為師做得太多瞭,為師都不知該如何感謝你。”

“老師言重瞭。”王賢忙謙虛道:“這都是學生的本分。”

“仲德,為師必不負你!”魏知縣感激的握著他的手道。

“老師……”王賢不著痕跡的抽出瞭手。

於是感情進步升華的師徒二人,用瞭幾個通宵,敲定瞭百姓出房安置災民,縣裡以工代賑,災民以工付租,為縣裡修橋鋪路、建造梯田的致方略,又細化,反復推敲,力求完美……

但讓兩人傷心不已的是,前ri三位道臺對這個方案都不感冒,孫道臺甚至有等著看好戲的意思……更悲劇的是,為瞭落實方案,昨天魏知縣去杭州,向鄭藩臺和虞知府匯報,二位上司竟也同樣不看好……

鄭藩臺說的比較客氣,“魏知縣能針對以往存在的弊端,改革賑災之法,很值得嘉許。隻是……賑災的目的是為瞭穩定,你這套新法未經驗證,萬有什麼地方考慮不周,會不會滿盤皆亂?”

虞知府則從另個角度質疑道:“這法子是否行得通,先放在邊。單說安置災民還要收房租,難免為士林詬病。”

“府臺容稟,房租是直接交給房東的,縣裡錢都不過手。”魏知縣辯解道:“包括以工代賑,都是為瞭給富陽百姓個交代。再說讓災民自食其力,也省得他們無事生非。”

虞知府這才不再說什麼。

不誇張的說,眾上司都對他的賑災新法不以為然,隻是時間緊迫,已經來不及修改,才勉強同意他嘗試下的。魏知縣的壓力之重可想而知,王賢的壓力之重,亦可想而知……

為瞭開個好頭,魏知縣親自帶人上船,向災民展示誠意、宣佈政策,來艘船說遍,不打點折扣。王賢則帶手下在碼頭絲不茍的登記災民,分配住處。沒白沒黑忙瞭三天,才接收完三萬災民。

但三萬災民無法刀切,其兩萬七千多人順利完成登記,領到口糧分到住處,剩下近三千人……要是在海嘯失去親人的孤老傷病。這些人沒有勞動能力,又沒人願意接收,必須要另加對待,不然隻有死路條。

這就要指望本縣生老病死四官辦慈善機構瞭。

孤兒孤女由慈幼局收養,孤老殘疾由養濟院收養,需要治病療傷的,歸安濟坊收治,實在治不瞭的,由漏澤園負責下葬……

這四慈善機構由官府所辦,委任素有名望、亦有愛心者為負責人。縣裡每年撥給經費,鄉宦士紳們也會捐給善田,以維持這恤幼養老、生養死葬的體系運轉。

魏知縣上任後,更是將這四機構視為‘仁政’的體現,經費給得很足,對其負責人也很是尊敬。是以這四位雖然無官無職,卻個個當得有滋有味,對王賢這位財神爺,自然想方設法的討好。

但這會兒,除瞭負責漏澤園的那位,另三位都臉吃瞭黃連的樣子。

“官人啊,你不能這樣哇……”慈幼局的局正李三才,苦著臉道:“慈幼局原先不到三十個孤兒,這次下塞給我六百個,整整多出二十倍,還不如拿刀殺瞭我!”

“是啊官人,”養濟院的柯守業也臉痛苦道:“就是杭州府的養濟院,也養不瞭七百個老頭老太太……”

“千多傷病號,上哪找那麼多夫救治啊?”安濟坊的管事叫張懋輊,是本縣道會司道會張懋軒的弟弟,兄弟倆手裡有朝廷發給的道士度牒,以名山派的嫡傳弟子自居。但平ri裡不穿道袍、喝酒吃肉,甚至還娶妻生子,讓人懷疑他倆的度牒是不是花錢買來的?

“你不是經常說,醫生隻能治小病,病還得道士治,”路過的吳夫冷笑道:“不是有符水、咒語麼,還找夫作甚。”

“人太多,法力有限。”張懋輊幹笑道:“還得靠老哥的草藥哇……”

“我渾身是鐵打得多少釘兒?”吳夫冷笑聲,繼續去給病患檢查,還給眾人潑下盆冷水道:“而且許多災民別看現在沒事兒,陸續還會批生病,縣醫學就這幾個人,再加上私人醫館的夫,也是杯水車薪……”

縣裡的醫療條件嚴重不足,王賢也無能為力,隻好對起先兩位道:“你們搭個夥,慈幼局和養濟院起辦,讓那些老人傢幫著照顧下幼兒,讓那些少年幫著照顧下老人傢,我再給你們從災民雇批婦女,這樣總可以瞭吧?”

“官人就是有辦法。”李三才和柯守業又問道:“這些人的衣食如何供給?”

“縣裡解決部分,”王賢深感頭痛,揉著太陽穴道:“但官倉裡的糧食,是給富陽百姓和災民預備的,你們還是要發揮特長……募捐。”

“募捐?”兩人登時可憐兮兮道:“又要登門求人?”

“這是善舉,募的捐的都有功德,那些鄉宦都是善人,都會慷慨解囊的……”王賢安慰兩句,話鋒轉道:“總之,縣裡隻給你們半的口糧,但不準讓那些老幼餓肚皮,我會隨時去查看的,要是有人沒吃飽,二位就去跟老爺請罪吧。”

“唉……”兩人垂頭喪氣的應下,王賢又轉向張懋輊道:“去找找令兄,讓他想想辦法,還有僧會司的三癡和尚。他們麾下那麼多禿頭牛鼻子,不會手半手的醫術,如何行走江湖?”

“哦……”張懋輊苦著臉也應下來。

打發走瞭幹雜官,王賢接過吳為遞上的茶壺,仰脖喝凈道:“冊簿都整理好瞭?”

“嗯。”吳為點頭道:“最後還是有千多戶,選擇去江邊住窩棚。”

“隨他們住去吧。”王賢道:“你對兄弟們說,這陣子是辛苦點,二是不要亂伸手,這是賑災,不要造孽。”頓下道:“讓他們放心,我是不會虧待他們的。”

“人有這句話就足夠瞭,弟兄們不會讓你失望的。”吳為說完,收起笑臉,壓低聲音道:“隻是屬下得提醒句,花錢如流水的ri子開始瞭,官倉裡天要出五百石糧食,就算省裡小有補充,最多隻能撐個月。”說著聲音更低道:“老爺可以不算賬,人必須要jing打細算啊!”

“已經沒法再細啦。衣食足才能守秩序,人傢吃不飽飯,是不會服管的。”王賢嘆息道:“老爺已經下令全縣,在田間地頭,自傢院種植瓜菜。讓女人和孩子到山上去挖竹筍、野菜、還有江裡的魚蝦、螃蟹,切能吃的都弄來吃,這樣可以少吃糧。”

“那也是杯水車薪。”吳為嘆氣道:“需要有更多的糧食啊!”

“司馬先生和周洋他們幾個,應該已經到長沙瞭吧……”王賢眺望著西南方向,可惜連富chun江對岸都看不到。

“隻怕遠水解不瞭近渴。”吳小胖子雖然生得喜相,卻是個不可救藥的悲觀義者。

“切順利的話,第批糧食應該能及時送到。”王賢不禁眉頭皺,他隻恨分身乏術,不能親自去長沙購糧。

“希望切順利,千萬別耽誤瞭。”吳為再嘆口氣。“不然可就麻煩瞭。”

王賢點點頭道:“但願如此。”

接下來的ri子,王賢密切關註著各方面的運轉狀況,災民們基本安頓下來,開始在工房的組織下去開梯田。富陽縣百姓也被要求植桑種菜,以應chun荒。三傢糧店的糧食都被縣裡管控起來,統價錢,定量銷售。官府出錢鼓勵百姓下河捕魚,上山打獵……

因為準備充分,至少在目前階段,切還都按部就班,看上去井然有序。除瞭慈幼局、養濟院和安濟坊之外……三傢機構已然超負荷運轉,但仍然無法負擔如此多的孤老殘疾。

沒辦法,魏知縣隻能同意慈幼局李三才提出的,將部分孤兒孤女,分到本縣等以上人傢為養子女,年十二歲以上孤兒孤女,亦可為長工丫鬟……但是災荒年月,誰願意傢裡多張嘴吃飯?除瞭戶人傢挑挑揀揀外,普通上之傢並不感冒。

倒是那些光棍無賴,想趁機渾水摸魚,但根本過不瞭戶房這關,王賢不允許無業之傢收養孤兒!

魏知縣隻好又下令,衙門帶頭收養,他和二尹三衙四老典,每人收養三個,其餘雜官兩個,經制吏個。王賢這個戶房司吏,也領瞭養個孩子的任務,和林清兒合計,便決定找個會做飯的,這樣省瞭找老媽子……

這天去漏澤園看過義塚,囑咐定要把墳挖深,不能淺埋後。從城外回來,路過慈幼局時,王賢想起這茬,便讓人停下馬車,進瞭慈幼局的院子裡。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