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文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
遠征的大軍從金陵一路北上,抵達北京行在時,已經是三月份瞭。
對於王賢他們來說,這是一段令人愉快的旅程,因為幾年前,皇帝下令重新疏浚瞭大運河,所以他們此行的輜重都是跟船走的,官兵們得以輕裝北上。論節氣,馬上就是谷雨,谷雨前後,種瓜點豆。一望無垠的華北平原上墑情已動,柳條由黃變綠,榆錢兒綻青,牛歡馬叫,春光如酒,行在寬闊的官道上,真如踏青一般。
這是王賢這輩子,第一次沿運河北上,一路上不可能到處閑逛,但過瞭淮河之後,還是明顯感覺到,百姓的衣著外貌,都比江南要差瞭很多,尤其是那些拉纖的民夫,衣不蔽體、面黃肌瘦,表情麻木,沒有生氣。這樣的面孔,王賢在杭州的災民身上看到過,沒想到在山東一省,盡是這樣的表情。
“山東遭災瞭麼?”路上,他終於忍不住小聲問道。
“遭災不假,卻不是天災……”如今已經提升為副千戶的許懷慶,是濟南府人氏,聞言喟嘆一聲:“但說天災也對……”
“什麼意思?”王賢問道。
許懷慶支支吾吾,好一會兒才小聲道:“講瞭是要惹麻煩的,但軍師是俺信得過的……山東不討當今皇上喜歡啊。”
“嗯。”王賢一轉念,就明白他的意思瞭。山東,尤其魯西,是靖難之役的主戰場,朱棣兵靖難,打破李景隆五十萬大軍,正待一鼓作氣、趁勢南下,卻在濟南府踢到瞭鐵板,被鐵鉉揍得滿地找牙,險些老命不保,打瞭兩年眼看就要樹倒猢猻散……後來實在沒辦法,隻好鋌而走險,繞倒南下,誰知卻吉星高照,入金陵當上皇帝,再調兵包圍濟南,最後費瞭老大牛勁才打下來。
朱棣在山東、在鐵鉉身上吃盡苦頭,自然要展開瘋狂的報復,不僅烹瞭鐵鉉父子,還對山東展開報復性大屠殺。之後數年裡,無論是征漠北、還是修運河,他都先征盡山東民夫,同時哪怕災年也不肯免一粒糧稅。百姓賦役重於天下數倍,如何得以聊生?
行在這條由隋煬帝開掘,永樂帝疏浚的大運河旁,看著河邊愁苦萬狀的民夫……王賢心說,乖乖隆地洞,自己就到過浙江、直隸和山東三地,三地百姓都把朱棣視為仇敵,這永樂皇帝還真是……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不過當大軍離開山東,他又看到完全另一番景象,尤其是過瞭滄州之後,一路上全都是香燭鮮花、萬民歡呼迎送的場面……那種沿途數百裡,都有百姓香花醴酒,望塵拜舞的場面,是任何官府也沒能力組織出來的,何況朱棣也不知是為瞭避免遇到尷尬,還是怕耽誤農事,早就下旨各級官府,隻需提供纖夫,不許迎來送往瞭。
“這到瞭陛下龍興之地,”莫問是通州人,他傢就是軍戶,自幼練習武藝,學習兵法,加上才華過人,才顯得鶴立雞群。隻不過他排行老七,怎麼也輪不到繼承軍職,這才考瞭武舉人。他輕聲為王賢解釋道:“皇上起傢的軍隊,都是我們幽燕一帶的人氏,皇上靖難成功後,不僅屢次減免我們這邊的賦稅,還賞賜給百姓錢帛,以謝他們從龍之功……”說著小聲叮囑道:“在這兒可不能說皇上半個不字,讓老百姓聽到就麻煩瞭。”
“怪不得皇上一年總有半年住在北京呢。”王賢點點頭,心說世上果然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建文舊臣多半是浙江人,朱棣登極後就恢復瞭洪武朝對這浙江的重稅,所以浙江的老百姓都不喜歡他;京城百姓幾乎傢傢都在永樂初年的清算中有人死去,怎麼可能不恨這個皇帝?山東就更不用說瞭,濟南府到現在還人煙罕見呢……怪不得朱棣後來會遷都北京,人當然想找個都喜歡自己的地方住著瞭。
王賢的歷史知識再不好,也知道朱棣遷都北京,但他卻不記得,具體是哪一年瞭。
“是啊,皇上離不開北平,將長陵都修在昌平瞭。”莫問小聲道:“燕京的百姓都傳說,皇上將來要把都城遷到北平……哦不,北京呢。”北平是舊名,到瞭永樂朝,才因為是朱棣的龍興之地,升格為陪都,稱作北京的。
“哦……”王賢心道,不是傳說,而是一定。但這話他萬萬不敢說出口,要是傳到錦衣衛耳朵裡,十個太孫也保不住自己,弄不好還得滿門抄斬。
到瞭北京城下,他更確信自己的判斷……這座宏偉的都城已經基本建成,比在南方的那座要更高更大更雄威,更有泱泱天朝的氣概。從尚未命名的巍峨城門樓下進去,筆直寬闊的大道四通八達……雖然諸般建築尚未最後完工,看起來仍是個大工地,但已經能感受到那種宏偉,無比的宏偉就像突然進入一個龐大的世界令人震撼到忘瞭呼吸的宏偉
不隻是王賢,所有初到北京的官兵,都被眼前的景象驚呆瞭,他們雖然從京城而來,但金陵城依山傍水,對一座級城市來說,地勢十分逼仄,諸般建築不得不因地制宜,根本顧不上什麼中軸、什麼對稱,從氣勢上自然無法與北京城相比。
“想不到,竟然完全是新建的……”莫問咽口吐沫道:“我小時候來過北平,當時距離中山王修北平城,也才二十幾年,城墻和建築都還新著呢。”
“呵呵,”王賢笑道:“皇上氣吞山河,可能是想要一座全新的都城吧
“嗯,”莫問點點頭,小聲道:“可也夠勞民傷財的……”前幾日還囑咐王賢,不要說皇帝的不好,今天他這種謹言之人,自己卻忍不住瞭。
“大戰在即,不要說傷士氣的話,”王賢拍拍他的肩膀,笑道:“趕緊讓將士們入營歇息吧,皇上開恩休整三天。再出,就沒好日子瞭。”其實好日子從通州就沒瞭,運河到瞭盡頭,將士們的負擔登時重瞭很多,再沒有之前的輕松瞭。
不過更悲劇的是朱瞻基,好歹王賢他們還享受過一段悠閑時光,太孫殿下卻每天都要跟著幾位師傅念書……這是皇帝的旨意,朱棣特令內閣大學士每日嚴加教導太孫,使其文事武備皆不可偏廢。這就好比出來旅遊,本以為終於可以放松,結果還跟著傢庭教師,你說悲慘不悲慘?
朱棣對這座北京城的要求極高,永樂七年,在燕邸舊宮的基礎上修建的奉天殿完工,但他看過之後不滿意,便下令推倒重建。在紫禁城修好之前,又下令修瞭西宮為暫居之處,
雖說是暫居,卻也一點不含糊,也有奉天門、午門、承天門、奉天殿……凡殿屋一千六百三十餘間,規格與南京的皇宮相仿。可見雖說是行在,但朱棣並未將北京當作駐蹕之所,而是正經的都城。
此刻,皇帝換上便袍,在奉天殿的暖殿中悠然踱步,聲音透著難得的愉悅道:“說來也怪,朕隻要回到北京,就又生龍活虎,什麼毛病都感覺不到。”
“北方的氣候於燥,風濕自然無法作祟。”王賢曾有一面之緣的那位內閣輔胡廣,出現在皇帝身邊,他其實居喪未滿,但因戰事被奪情起復,伴駕出征。這位大學士最大的好處,就是從來不惹皇帝生氣,何況還是皇帝這麼高興的時候:“微臣也是渾身舒泰,老骨頭都像年輕瞭幾歲。”
“對,就是這個感覺。”朱棣面色紅潤,精神抖擻,快步走到禦案邊,展開一份地圖,用手指著說:“北京是個好地方啊,金元兩朝都在這裡建都,不是沒有原因的”大臣們就沒在南京城,聽到過皇帝這樣響亮激動的聲音:“它是連接長城內外、大漠南北的咽喉,東南面是廣闊無垠的平原,西邊是一直延綿到山海關外的山脈。山間的關口,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據此山川形勝,足以控韃虜制天下,為我大明萬世之基”說著有些動情道:“所以永樂五年,皇後薨逝,朕沒有在紫金山修建皇陵,而是把朕和皇後的長陵,修在瞭昌平,就是要讓天下人明白,我大明朝的國門,是由天子來戍守的”
“皇上肺腑之言,聽得微臣銘感五內,臣代天下黎民叩謝皇上瞭”胡廣忙大聲稱頌起來。見他跪下瞭,其餘大臣心裡暗罵馬屁精,也隻好跟著稱頌起來。
“呵呵,都起來。”朱棣開心笑道:“朕是不會虧待你們的,等著過二年京城徹底完工,你們再看,保準來瞭就不想走。”
皇帝這話裡的暗示,連那些公侯武將都聽得出,他們大都是燕京人氏,當然願意衣錦還鄉,自然樂不可支。但文臣們就樂不起來瞭……他們可都是南方人啊,在他們眼裡,北京甭管叫什麼,都是邊塞苦寒之地,誰願意從江南搬到這兒來?但是人傢皇上又沒明說,他們也無從反對,隻是心裡暗暗警醒,看來要想保住京城,必須早作打算瞭……
最快更新,閱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