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零章 嚴打

作者:三戒大師 字數:3083

純文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

一場朝會,最終在朱棣的怒斥聲中結束,夏元吉雖然據理力爭,依然未阻止皇帝一意孤行。

回到後宮,朱棣依然怒氣未消,對一旁伺候的趙王朱高燧道:“夏元吉是朕的老臣瞭,為何還如此不懂朕的苦心?”

“父皇息怒,夏尚書也是憂心國事,他這個戶部尚書,實在是艱難的很。”朱高燧恭聲為夏元吉勸解道。

沒想到兒子也在為夏元吉說話,朱棣悶聲道:“若非如此,朕豈能輕饒瞭他?”說著面無表情道:“難道你也認為為父做錯瞭?”

“父皇誤會瞭,兒臣以為父皇再英明不過。”朱高燧忙解釋道:“寶鈔被抵制使用,固然有多方面原因,但有司監管不力,對百姓放任自由,若是能嚴格執行太祖皇帝的禁令,嚴懲敢用金銀交易者,官民百姓自然會選擇寶鈔的。

“唔。”朱棣覺著這話順耳多瞭,不過他這樣聰明過人的皇帝,自然知道貿然在全國打擊金銀,必然會造成很多難以預料的後果:“你說的有些道理,確實要嚴申金銀之禁,但是地方官員會不會陽奉陰違,反而事與願違,這是必須要考慮的地方。”

“以兒臣愚見,此事可以以點破面,在一地嚴厲推行金銀之禁,既可以達到試點的作用,又能讓全國官民明白朝廷的決心。”朱高燧道。

“嗯,不錯。”朱棣贊許的點頭道:“那在哪裡實行,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呢?”

“兒臣以為,隻有在京師實行方可”朱高燧沉聲道:“京師乃天下財富中心、影響輻射全國,不在京師推行開來,無以彰顯朝廷的重視程度。隻要在京城推行無礙,在全國推行都不會有阻力。而且朝廷對京師的控制力也最強,有百萬大軍和我兩位皇兄坐鎮,就算最壞的情況也出不瞭大亂子,可謂萬無一失。”

“幺兒大有長進。”朱棣覺著很有道理,欣慰的笑道:“你去讓楊榮擬票出來,朕看一下便頒行。”

“是。”見皇帝被自己說動,朱高燧暗暗高興,便恭聲應下,退出瞭宮殿,親自來到文華殿知會。

內閣在這年代,地位遠不如後世顯赫,隻是充當皇帝的秘書和顧問機構,朱棣北巡,自然要帶著自己的顧問,除瞭楊士奇和失寵的胡廣留守京城外,胡、楊榮、金幼孜,皆跟著皇帝來瞭北京,在西宮文華殿日夜當值,隨時為皇帝起草詔書、預覽奏章、參贊機務。

作為皇帝的秘書機構,全國各地雪片般飛來的奏章,都要先經過內閣的預覽,區分出重要的和不重要的奏章,並對所有奏章提綱挈領、還要將初步意見寫在小紙片上,貼在奏章中……便是所謂的‘票擬,。一切的工作,都是為瞭減輕皇帝的工作負擔,能讓皇帝更輕松的掌握這個帝國的運行。

不過文華殿正殿是皇帝舉行春秋經筵之禮的地方,當然不能給內閣用來辦公,結果三位大學士,並十幾名中書舍人,隻能擠在逼仄的西配殿裡辦公。一屋子重要奏章,為瞭保密和防盜,又不能開窗通風,結果就是值房裡和蒸籠一樣。又都穿著整齊的官服,從次輔到舍人,個個都是揮汗如雨……

外間中書舍人們的辦公室靠門,還能稍微好點,內間三位大學士的共同辦公室密不透風,那叫一個悶熱啊金幼孜本來就偏胖,這會兒更已經是汗透衣背,為瞭不讓汗水弄臟奏章,他隻能不停的擦汗。哪知在看到一份奏章後,竟忍不住打瞭個寒戰,一下像掉到冰窟窿一樣。

呆坐瞭片刻,他趕忙拿著那本奏章起身,輕輕擱在胡桌前道:“閣老請看。”

胡知道肯定有大事發生,不然金幼孜沒必要拿給自己過目,饒是他已經有心理準備,但看瞭奏章的內容後,還是驚得半晌說不出話來。

這時候,楊榮走過來,拿起那份奏章一看,不禁倒吸冷氣道:“這個王仲德,實在亂來瞭”

“是啊,他竟然敢在調動軍隊掃蕩京城,這可是要抄九族的啊”金幼孜咋舌道。

“他死瞭不要緊,”胡道:“皇上會不會怪罪到太子頭上,認為是殿下指使的呢?”

楊榮和金幼孜聞言神情一沉,都知道這並非沒有可能。半晌,楊榮低聲道:“王賢雖然大膽,但不是瘋子,應該是京城的局面,已經讓他非做這種事不可瞭。”

“京城怎麼瞭,”胡道:“一切正常吧?”

“那是奏章上看到的。”楊榮輕聲道:“奏章到咱們手裡之前,要先經過通政司和內廷,一些不該讓皇上看的奏章,早就被截留瞭。咱們自然看不到。

“勉仁老弟是不是知道些什麼?”胡聽出楊榮的弦外之音。

“前日接到士奇兄的私信,心中對京城局勢略有提及……”楊榮坦誠道:“據他所說,漢王和紀綱折騰的烏煙瘴氣,很不像話。”

“這樣啊”胡緩緩點頭,沉吟半晌,問道:“你們說,怎麼辦?”

“今天金殿之上,皇上雷霆大怒,現在把這道奏章遞上去,難保皇上會做出什麼事來。”金幼孜抹一把頭上的冷汗道:“要是牽連到太子就壞瞭。”

“那就……壓一天,明日再奏?”胡低聲道:“可誰知道明天皇上看瞭會不會生氣?”

“皇上當然會生氣瞭。”楊榮冷靜道:“但我想太孫和王賢,不可能闖瞭禍還跟沒事兒人一樣,他們一定也有本到。”說著低聲道:“所以壓一天不夠,必須壓到太子那邊的奏章也到瞭才行。”

“你都說通政司和太監們截留奏章瞭,他們的奏章能不能到還兩說”胡擔驚受怕道:“再說咱們拖一天都有危險,拖得日子久瞭,怕是連自己也得賠進去”

“是……”金幼孜也擔心道:“這麼大的事情,明天不報,已經很說不過去瞭,再拖就危險瞭。”

“……”聽瞭兩人的話,楊榮默不作聲將那奏章收入袖中,“有什麼事情我一個承擔就好,不必三人一起遭殃。”

“這什麼話……”胡和金幼孜兩個大窘,後者道:“這是我先看到的,隻一個人承擔的話,也得是我”

“我是次輔,首輔不在,這裡以我為主,當然是我來承擔。”胡也道。

楊榮一笑剛要說話,便聽一把悅耳的聲音道:“三位大人在爭什麼呢?”

三人面色一變,忙安下心事、收起表情,起身相迎道:“王爺。”

進來的正是男生女相、俊美的一塌糊塗的趙王殿下,他一走進這蒸籠似的值房,就熱得直皺眉,身後兩名俊美的小太監,忙一面給他打扇子,一面奉上冰帕。朱高煦卻不接冰帕,也不讓人打扇子道:“幾位整日在此都沒喊熱,孤才來站站,算得瞭什麼。”

“別,繼續給王爺打扇子我們是熱習慣瞭,還滿頭大汗,王爺不常來,可別中暑。”胡忙笑道。

“去馬車上拿冷飲來。”趙王卻揮手斥退瞭小太監,執意要個三位大學士同甘共苦。他在正位上坐定,笑道:“三位剛才在說什麼呢?”

“說出來讓王爺笑話,我們在討論是否要開窗的問題,”金幼孜笑道:“實在惹得沒法,大傢想把窗戶打開,又怕有什麼閃失,在爭著攬責任呢。”

“哈哈,是這樣啊……”趙王大笑道:“你們也忒小心瞭,這禁衛重重的皇宮大內,開開窗戶能有什麼打緊?把窗戶打開吧就說是本王的意思,出瞭事情我負責”

三位大學士這才松瞭口氣,金幼孜滿臉堆笑道:“遵王爺令,不過可不用王爺負責。”便走過去推開瞭一排窗戶。清新的空氣湧進來,值房裡的悶熱登時盡去。

“哈哈,這多舒服。幾位大學士日理萬機,沒個好的辦公環境怎麼成?”趙王笑道:“回頭我再跟父皇反映反映,西宮裡頭靠水陰涼的地方多瞭,於嘛非在這兒憋屈著。”

“那就先謝謝王爺瞭,”胡笑道:“要是能解決這問題,王爺就是我們的大恩人。”

扯瞭幾句閑篇,胡問起正事兒道:“王爺是無事不登三寶殿,不知有何見教?”

“一來是慰問幾位大學士,二來,有父皇口諭要傳。”趙王說著正色道:“父皇命楊學士出個票,具體的內容是……”說著,他便將朱棣的意思轉述一遍。楊榮聽得暗暗皺眉,但這是皇帝的旨意,他隻是皇帝的筆桿子,就算要提建議,也不是這會兒。隻好低聲道:“臣遵旨。”

這時候,太監提著個冰桶進來,趙王從中撈出個漂亮的白瓷罐,笑道:“裡頭是孤自制的消暑冰酪,請諸位大學士品嘗。”

“多謝王爺賞賜。”三人忙謝恩道。

“客氣什麼,往後我每天都讓人來送。”朱高煦親切笑著起身道:“今天不打擾三位瞭,我先回去瞭。”

“我等送王爺。”三人恭聲道。

(.)u

最快更新,閱讀請。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