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宮與朝
陛下的心情不好。
宮中,朝中所有的人們都知道,最近這幾天陛下的心情不好,因為陛下連每旬陪太後看戲的固定節目都暫停瞭,整日介除瞭日常的朝會之外,沒有多少人能夠有機會見過陛下。姚公公,侯公公,如今復用的戴公公,這幾日天天在宮門外被大臣們圍著,大傢都想知道,究竟發生瞭什麼事情。
陛下也沒有傳召親信的大臣入宮,看模樣,似乎也並不是在因為什麼事情煩惱。
但人們就是知道,陛下的心情不好。因為在朝會上,各州奏上來的折子大部分都被駁瞭回去,大理寺正卿被狠狠訓斥瞭一頓,樞密院的老秦大人也被皇帝罵瞭一通,秦傢乃是皇帝心腹之中的心腹,軍方重臣,一般情況下,在文武百官面前,皇帝總會給秦傢留些顏面,但如今卻是這般刻薄地對待……
京都守備秦恒、秦小將軍面色不變,出入門下中書之時,依然保持著清朗的笑容,看樣子並不怎麼在意陛下對自己傢的訓斥。
看到這一幕,群臣瞭解到,皇帝是借訓斥自己的心腹,來提醒一下京中另外的某些人。
這是一種很渾沌的手法,所有人都猜不到皇帝想提醒誰,但知道提醒這件事情本身已經存在瞭。果不其然,第三日,遠在定州的葉重再次沉痛上書陛下,言道如今天下太平,定州已無必要維持太多的兵力,應該裁撤一些人。
自請裁軍,這是葉傢惶恐萬分的姿態。皇帝淡淡允瞭,根本不允許朝會與樞密院辯論此事。群臣包括新任的胡大學士,舒大學士在內。都以為這隻是去年懸空廟一事的後續,並沒有聯想到別的方面。
葉傢自請裁撤之後,陛下的心情似乎好瞭些,恢復瞭每日對太後娘娘地問安,同時允許長公主再次住進瞭宮中,廣信宮再次真正地為長公主開瞭門。
距離產生美,產生危險,一傢人。住在一起……一定會安全許多。
皇帝想必是這樣想的,陳園裡那位老人這般想著。
他嘆瞭口氣,知道事情並沒有完全按照自己的計劃進行,自己還需要再做些事情,不過種子既然已經開始萌芽,在人們心中那片黑色土壤的培育下,終有一天會生出帶毒的藤蔓,不可阻擋地道:“戶部事後,天下又會太平幾天,范閑也不可能再像如今這般蹦噠瞭。仔細想想,在陛下的心裡。隻要你不鬧出格的事情,就算與那些人爭上一爭,他也隻會當沒看見,歸根結底。你終究是太子,是天下皆知的事情。”
太子嘆息瞭一聲:“歷朝歷代,或許也隻有兒子這個太子當的最窩囊。”
皇後冷笑道:“史上不知道多少太子在即位前,活地比你還不如!怕什麼?隻要熬到登基的那日,有的是你揚眉吐氣的時候。”
她接著冷冷說道:“母後之所以斷定陛下依然一心想讓你繼位,自然有我的道理。”
太子惶急說道:“可是……老二雖然垮瞭,但老三下瞭江南,又一直被范閑帶著。”
這是宮中最近暗中議論最多地一件事情。三皇子年紀輕輕卻隨著欽差大人下江南視事,名為學習,難道是要學習如何治國?於是三皇子的生母宜貴嬪便成瞭議論的中心地帶,不過這位柳傢的女子倒是一直沉默著,矜持自守著。
皇後瞪瞭太子一眼,咬牙說道:“連個黃口小兒都怕成這樣,你有什麼出息?”
太子悶悶不樂道:“兒子實在看不出來……父親有您說地那個意思。”
“沒那個意思,不早就廢瞭你!”皇後有些恨鐵不成鋼的意味。
太子苦笑道:“或許。父親就是在找一個機會吧。”
皇後搖瞭搖頭。平靜說道:“你錯瞭,你比其他那幾位兄弟……有最大的一椿長處。而你自己……卻始終看不明白。”
太子詫異問道:“什麼長處?”
皇後的面色平靜之中帶著一股淒寒,緩緩說道:“大皇子有東夷背景,二皇子生母淑貴妃在京中也頗有勢力,三皇子生母宜貴嬪出身柳傢,在京中更是大族,又有范閑以為倚仗……所有的皇子之中,就隻有你……隻有我們母子二人是孤傢寡人,沒有任何傢族力量可以利用。”
“我與陛下畢竟是一起生活瞭這麼多年的夫妻。”皇後輕蔑笑道:“你那父親什麼都好,就是疑心病太重,這慶國大位要傳下去,他當然怕李氏皇權旁落外戚……所以挑選繼位之人,他一定不能接受那位繼位之人身後站在過於龐大的傢族勢力。”
“所以老二不行,老三……更不行!”皇後寒寒的目光像兩把刀一樣剜著太子地心,“隻有你……陛下讓那老跛子殺瞭你母親一系傢族,一是為瞭那個萬惡的女妖星,另一方面,何嘗不是在為你日後清除障礙?”
“不要害怕,我的孩子。”她輕輕撫摸著太子冰涼的臉頰,嘆息說道:“如果沒有什麼大的問題,不論陛下使出多少手段,其實也都是在促使你成長堅強起來,在很多年前,他就已經挑選瞭你,而他。從來不會懷疑他自己的選擇。”
皇後吃吃神經質笑道:“哪怕他的選擇本來就是錯的。”
她忽而神色一厲,咬牙說道:“所以你聽明白瞭嗎?你能夠有太子地位置,能夠確保將來地位置……全是因為你的母族付出瞭三千多條性命!那是你地長輩,親人!他們統統死瞭,用他們的血,他們的屍身,才給你鋪就瞭這條通往禦輦的道路!所以你一定要忍下去,直到忍到成功的那一天!”
皇宮之中飄著春風。可這春風,卻是那般的寒冷,那般地令人不寒而栗。
太子忍不住打瞭一個冷顫,因為太後祖奶奶管後宮管的嚴厲,其實他也是最近幾年才從母親的嘴裡,知道當初京都流血夜的真相,知道自己的外公親舅全部死在那一次政治動亂之中。
原來……父皇是要除瞭自己身邊的外戚……
他的心開始抽緊,根本不知道應該如何反應。如果母親的分析是對地,那麼隻要自己表現的足夠沉穩,隻要以後的天下不出什麼大問題,那把龍椅終究……還是自己的!
慶國太子的目光漸漸堅硬起來,望著母親重重地點瞭點頭。
母子二人似乎都忘瞭對話當中曾經說地那句——太子繼位的前提是不出大問題——而天下人皆知。不論是陳萍萍還是小范大人,都是最擅長從沒有問題中發現大問題的陰刻狠厲人物。
宮與朝其實是兩位一體的存在,經由皇帝這個不容忽視地角,兩片權力場很完美和諧的統一在瞭一起。朝臣要巴結皇上。就要巴結宮中的貴人,宮中的貴人要將手伸出宮外,也就需要借助外面的朝臣為自己做事。
所謂利益集團,都是這麼來的。
所以當皇帝在禦書房針對戶部虧空一事大發脾氣的事情,經由無數個途徑傳到宮外之後,整個官場都開始蠢蠢欲動起來。做官的最高宗旨就是,陛下不喜歡地事情,當官的就一定要趕緊跟上。哪怕站在皇帝對面的是太師這種傳說中品級的人物,官員們依然要奮勇當先,不甘人後。
因為有皇帝的心情做指標,這種事情總是不會錯的。
但這次宮中的消息與朝會上的反應,卻出現瞭一個明顯地時間差,眾官員比往日更要沉穩與小心謹慎一些。
一來是因為,要查戶部虧空,肯定不可避免地要牽涉到戶部尚書范建。而誰都知道。范建此人老辣至極不說,而且與靖王爺關系莫逆。與陛下更有幾分奶兄弟地情義。官員們不知道皇帝對范建究竟還存著什麼情份。
官員們小心翼翼的第二個理由很簡單——因為范建地兒子姓范名閑字安之,乃是監察院提司大人,如今行江南路全權欽差大人。
雖然人人都心知肚明,范閑乃是皇帝的私生子,但是……人人也都清楚,范閑的忠孝在整個慶國都是出瞭名的,不知道有多少故事在民間流傳,比如宮中死不認父,年會拼死也要入范氏祠堂……
如果查到范尚書的頭上,誰都不知道范閑會有什麼反應。官員們隻知道,二皇子曾經想過要利用一下范府的二少爺……結果觸怒瞭范閑,被范閑用瞭無數狠招陰招,囂張無比地將已經隱成大勢的二皇子打的首尾兩端,潰不成軍,狼狽不堪。
最後范閑成功地把二皇子打到軟禁回府……這個輝煌的戰果,足以震懾絕大多數想政治投機的官員。
這位小范大人連二皇子都不在乎,更何況自己這些官員?
但來自宮中的壓力越來越大瞭,而且各方面的消息也證實瞭,陛下確實有拿戶部開刀的意思,這些天陛下不高興的真正源頭,也正是在戶部。於是乎,蠢蠢欲動的官員們終於壓住瞭性子開始回傢寫奏章。
在這些官員當中,有真心為國,希望朝廷撤查戶部虧空一事的錚錚清臣。也有得瞭宮中貴人的授意,要借此事扳倒范傢,玩招隔山打牛,讓遠在江南的范閑聲敗名裂的大臣。但更多的,還是長年在朝中揣摩聖意以便爬升的政治投機分子。
總之為瞭許多不同的理由,京都朝官們難得地統一瞭意見,要求朝廷徹查傳聞中的戶部虧空一事,要給天下子民一個交待,給陛下一個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