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大石壓車誰能阻?
楊萬裡看瞭身旁的范閑一眼,說道:“老師,江南的事情已定,您也不要太操心瞭。”
他這話說的很真心,很誠懇,此時的楊萬裡,經由瞭大半年河堤上的風吹雨打,河運總督衙門裡的扯皮推諉,早已漸漸摸清瞭做官的真諦,民生的艱難。
為官者,若想為百姓做事,替朝廷分憂,手中就一定要有權有錢,不然你什麼事情都做不出來。楊萬裡因為有范閑做靠山,所以在工部沒有哪個上司敢對他指手劃腳,河運總督衙門裡雖然依然一塌糊塗,可是他卻有權力直接拔內庫的銀子,所以在這方面,沒有人能夠給他制造障礙。
他再不是當年那個一拂兩袖清風,便敢對著門生大吵大嚷的純潔青年,每念及此,對於門師當年在杭州西湖邊裡的教訓深深佩服。
此時二人腳下連綿不盡的河岸長堤,便是這一年裡楊萬裡的成就。每每看著那些方石黃土,看著堤下馴服的江水,他的心裡總是充滿瞭充實與驕傲,身上打著補丁的衣服,黝黑的面寵,都成瞭一種光榮的印記。
楊萬裡清楚,自己能夠達成人生理想,所依靠的,便是老范尚書和小范大人父子二人無微不至的照顧和提攜,所以他對於門師的到來,一則喜悅,一則擔憂,說出瞭先前那句話。
天下人都知道范閑在回京的時候曾經遇襲,楊萬裡很擔心門師的身體。
范閑搖搖頭,望著腳下的江水說道:“無妨,你不要將我看的太高,我是個懶人,不會忙於政務而壞瞭自己的身體……至於江南的事情,明傢地七寸早被捏住瞭。他們自然沒有什麼還手之力,隻是如果想一口吃掉,其實還是有些困難。”
如今的楊萬裡,當然能聽懂這話裡的意思,吃掉明傢不難,關鍵是明傢背後的皇族成員們,如果范閑不用忌諱宮中的情況,明傢早就已經被他吃掉瞭。
范閑笑瞭笑。沒有詳細地說具體情況,隻是安慰說道:“此次回京,頗有收獲,陛下頓整吏治的決心雖然沒有下,但是朝堂之上的換血已經開始進行……你應該在邸報上看見瞭成佳林的名字。”
“是啊,佳林兄是我們四人當中第一個回朝任職地。”楊萬裡高興說著,范閑遇刺的調查無疾而終,而慶國皇帝卻借機趕走瞭一些老傢夥。安插瞭許多新人入朝,范門四子中最沒有名氣的成佳林便恭逢其會,越級提拔,如今已經是禮部員外郎,是朝廷的重點培養對象。
范閑看瞭他一眼。笑道:“你們四人之中,佳林最是沉默中庸,也唯因此,他反而走的比季常更順利一些……當然季常的問題也在我。如果不是我把他喊到膠州去,他也不會陷入此種僵局之中,隻盼他不要怪我才是。”
楊萬裡搖頭道:“老師這說的是什麼話?膠州的事情,季常也來信與我說過,茲事體大,也隻有季常才能處置。”
范閑點點頭,既然四人知道自己地苦心,那也不用自己再多解釋。
二人沿著長長的江堤往著下遊的方向走去。一路散步,一路說著閑話。范閑提醒道:“你在河工衙門的事情我很清楚,朝廷也清楚,如今拼命萬裡的稱謂也傳入瞭宮中,這對你將來是大有好處……不過你還是要記住當年我說地那句話,修河工這種事情,你會的事情,就要努力去做。你不懂的東西。千萬不要胡亂指揮。”
楊萬裡笑著應道:“在河堤上呆瞭一年,再不懂的東西。也瞭解瞭一些。”
范閑不贊同地看瞭他一眼,說道:“河工乃大事,甚至比西胡北齊邊境上地戰事更要緊,如果隻是瞭解一些……這一些怎麼足夠支撐你說出如此信心十足的話來?”
楊萬裡馬上聽懂瞭,慚愧受教。
“區區一年的時間,當然不可能止住河患。”范閑忽然皺眉說道:“這是十年之工,甚至是百年之工,甚至是隻要人們在這大江兩岸生活多少年,就要修多少年,你要戒驕戒燥……甘心寂寞才是。”
“是,老師。”
“不過也要註意培養一些得力的下屬和專才。”范閑誠懇說道:“雖說你有為萬民造福之願,可是長年風吹雨淋,身子骨也怕受不瞭,你培養出瞭得力的人,河工衙門就不要再呆瞭,給我回京認真做事去。”
楊萬裡一驚,趕緊分說道:“老師,我可不想回京,那京裡比大堤上可麻煩多瞭……再說,我也不怕吃苦,早習慣瞭。”
“京裡當然麻煩,但你要做事,就必須回京!”范閑斬釘截鐵說道:“這和你能不能撐住這份苦無關,我還指望你多活幾年……這麼大年紀的人瞭,連媳婦兒都還沒娶,傳出去像什麼話?”
楊萬裡苦惱不敢多言語。說來也奇妙,范閑的年齡比他四位門生都要小,可是這兩年裡偶爾碰在一處,范閑擺起門師的譜教訓他們,竟是越來越習慣瞭,這大概便是所謂地居移體,養移氣。
後幾日范閑依舊是在潁州盤桓,大部分時間都在江堤上與楊萬裡指指點點,卻也免不瞭要受河工總督衙門的宴請。一般的地方官員范閑可以推托,可這一次河工總督竟是親自前來宴請,這等面子,實在是沒輒。
總督請范閑的理由很簡單,河工總督衙門缺的就是銀子,而范閑主持內庫有的就是銀子,這一年河工總督衙門修河順利,大受聖上嘉獎,就是因為范閑從明裡暗裡,對這個衙門投註瞭十分熱情和無數銀兩。這種情份,由不得總督大人感激不已。
而讓楊萬裡感到奇怪的是,門師一直停留在潁州究竟是為什麼,行江南路欽差當然可以巡視大堤建設。可是看范閑的模樣,竟是準備在這裡呆半個月。
“老師,您難道不去蘇州呢?”有一天,楊萬裡大著膽子問道。
“不著急,再等等。”
范閑笑瞭起來,慶國京都在北,蘇州在東,他此時穩坐潁州。冷眼旁觀著兩地即將發生地事情,就如同一個挑夫挑瞭兩擔刺果,恰好將扁擔挑在肩上承著力,卻不擔心被那些刺果刺痛自己地大腿。
他在等著蘇州的事情先進入正題,然後等著京都地事情爆發,潁州是看戲最好地地方,因為雖然他這人在天下官員眼中十分犯嫌,但在這種敏感的時刻。他依然需要避嫌。
監察院啟年小組在江南有兩位領頭人物,一位是在閩北三大坊統管內庫出產事宜的蘇文茂,一位是在蘇州城內庫轉運司裡盯著明傢動靜的洪常青。
針對明傢的動作,其實早在一年前就佈瞭局,而真正的動局也從半年前就開始。一面招商錢莊大力地向明傢輸銀以支持對方的渠道和日常所需。又開始挑弄明蘭石開拓新的商路,同時還對那位隻喜歡相撲地明六爺下瞭手……那位糊塗的明六爺,隻知道招商錢莊借瞭自己不少銀子花,卻根本沒有想過。他自己在明傢的股份,早已經成瞭招商錢莊裡的幾張契紙。
這一切都是明著進行的,因為招商錢莊就算此時逼債,以明傢的雄厚實力,手中的貨物抵押,日常的流水,太平錢莊地支持,依然可以應付。而不必被迫清盤,以商行股份和田產來清償。
所以一直以來,擺在范閑面前的問題,便是如何讓明傢的流水急速縮價,讓明傢的周轉發生嚴重的問題。
對付明傢這麼龐大地產業,就算再有錢,隻怕都很難達成這個目標,但問題在於。范閑擁有內庫的全權處置權。死死地掐住瞭貨物的供應,也等若是扼住瞭明傢的咽喉。
率先動手地是蘇文茂。在內庫轉運副使,那位任少安堂兄弟的全力配合下,在慶餘堂幾位老葉掌櫃的巧手安排下,從去年夏末時,內庫三大坊的出產便開始逐步穩定地上升,質量也有瞭極大的提高。
出貨多,吃的貨必然就多,明傢也不肯放過這個機會,加之這段時間內,監察院對明傢的騷擾也放松瞭不少,所以明傢的整個產業全部活瞭起來,一時間吞瞭無數貨,向著東夷城和泉州方向運去。
如此大地一筆貨物雖然耗去瞭明傢大量銀錢,但是明青達並不擔心,因為這一轉手便有回銀進帳,這也正是他那段日子裡感覺心情輕松的原因。如果一直這樣下去,那該是多麼美好的日子啊。
然而內庫轉運司三大坊忽然間不知道什麼原因停工瞭!
停工的消息傳到蘇州後,明青達大發雷霆,讓明蘭石趕緊到內庫轉運司衙門,追問究竟發生瞭什麼事。洪青達很無恥地接下瞭他的質問,卻隻肯表示三大坊正在進行例常的設備檢修,需要等一些時辰。
明傢有發怒和咆哮的資格,因為他是內庫召標出瞭無數萬兩銀子的皇商,內庫既然收瞭他地標銀就要保證他地來貨渠道,不然他可以去打禦前官司。
但洪常青也有拖延的借口,因為三大坊在去年一年裡地出貨,已經完成瞭標書上的份額,就算停個十天半月,你明傢該收的貨已經收完瞭。
明青達無可奈何,隻得運用官場中的力量打探閩初一地的真正消息,好不容易有瞭消息回來,聽說是三大坊裡又開始鬧工潮,那位監察院的蘇大人砍瞭二十幾個人的腦袋,才勉強鎮壓住,隻是卻要誤很多天的工。
得知是這個原因,明傢才緩瞭一口氣,隻要不是范閑的陰謀就好,便開始等待著內庫復工的那天。之所以明傢會如此迫不及待,如此緊張……全是因為前兩個月裡一切風調雨順,明傢對於內庫的出貨能力漸漸認可,按照日常的數量。與東夷城和海外簽訂瞭大筆合同。
貨單如今已經到期,明傢需要大量的貨物,商傢需要的是信譽,明傢寧肯賠錢,也不願意沒有貨賣出去。
又過瞭數日,三大坊終於復工……然而生產出來地各式貨物卻沒有多少,杯水車薪,不知何時才能回復去年的光景。明傢一時陷入瞭小小的慌亂之中。為瞭完成貨單,不得已開始四處調貨,將傢族存著最後備用的存貨調光瞭不說,還迫不得已用高價在行北路和行南路的那幾傢中借瞭些貨。
得瞭帳房先生的回報,衡估瞭一下如今族中可用的流水,明青達皺著眉頭說道:“范閑究竟想做什麼?難道收我幾天貨,就想把我打垮,這也太幼稚瞭。”
明蘭石在一旁聽著。嘴裡有些發苦,這些天他暗中向招商錢莊調瞭一筆銀子準備參手到私鹽生意,他這次的合作對象,是江南最大地鹽商楊繼美,而且知道楊繼美和總督大人薛清的關系極鐵。所以明蘭石並不擔心什麼……隻是私鹽的回利至少需要三個月……如果父親知道他把傢中的流水挪到瞭別的地方,會不會還像現在這樣成竹成胸?
“我們明傢別的沒有,就是有銀子。”明青達冷漠笑道:“范閑想操控市面上的貨價,來吃我們傢的銀子。那就送給他吃,反正他將來還是要吐回來……必須把這次地貨單完成。”
然而監察院的行動當然不僅僅是操縱貨價這般簡單,便在明傢高價集貨成功之後的第二日……三大坊的工人們像是吃瞭麻黃素一般興奮起來,內庫的運作忽然爆發,根本看不出一絲工潮地影子,在極短的時間內就連創日產量的高峰。
幾大皇商出手的貨價雖然是朝廷衡定地價格,但賣出去的價錢必然要受上遊供貨方的控制,此時貨價賤瞭起來。生意卻好瞭不少,嶺南熊傢、孫傢甚至是夏明記都在這一波行情中掙瞭不少,主要是掙瞭明傢不少差價……誰讓明傢標路最多。
明傢辛辛苦苦集的高價貨,履行瞭大部分的貨單,然而眼睜睜看著市面上的貨價在降,說不出的惱火,尤其是泉州出海的幾個洋人更是無恥地跑瞭路,轉向嶺南去接便宜貨……讓明傢砸瞭一大堆高價地瓷器香水在手裡。
僅此一役。明傢就折損瞭七十萬兩的流水。
如果放在以前。這七十萬兩對於江南明傢來說並算不瞭什麼,但是被監察院全力打壓瞭一年之後。明傢的流通渠道裡早已接近水枯,全靠太平和招商兩傢錢莊支撐,如今又有七十萬兩流水像雪花一樣消融不見,由不得明傢主人明青達不警惕起來。
“這一單一定要送過去,施辟寶雖然是個洋人,但他背後也是大的洋商行,一定不會像那些島人那般無恥,他也是講信譽的。”明青達揉著疲憊的雙眼,對下面的兒子說道:“蘭石,這次你親自押貨去,一定要小心。”
明蘭石應瞭一聲,他也知道這批貨很要緊,因為這批貨是父親大人想盡一切辦法,不知動用瞭多少關系,才從內庫裡搶出來的一批試用貨。
所謂試用貨,指地便是內庫初次研制成功地貨物,如同以前的烈酒,香水一般,定價雖然極高,但世人皆知肯定是極新奇地玩意,一旦賣出去,可以當作黃金賣。
這次的試用貨是一批鏡子——明蘭石親自驗過貨,這些鏡子主料是玻璃,但背面不知道是怎麼做的,竟然給鍍上瞭一層銀子,照上去纖毫畢現,實在是寶貝兒。
按理講,以范閑和明傢的關系,內庫這麼重要的試用貨怎麼也輪不到明傢發財,然而明傢畢竟在江南經營日久,轉手通過另一傢皇商才把這批貨吃瞭下來。但明蘭石心中依然有些不祥的感覺……如果能把這批銀鏡安全送到泉州的施辟寶手上,明傢目前十分艱難周轉局面便可以得到很大的緩解,可是……會這麼順利嗎?
“不要擔心什麼。”明青達陰沉著臉說道:“我已經與京中通瞭消息,這批貨你親自押送,膠州水師那邊也交待過,這次我們不自己出海,雖然少掙些。但行走在州郡之間,應該安全……”
這位已經忍讓范閑一整年的明傢主人忽然抬起頭來,寒著聲音說道:“如果有人……真地敢殺人搶貨……總不能把所有人都殺死,逃回人來,我們便上京打禦前官司!”
三日後,由蘇州往東南方去的一座小山之上,洪常青看著山下那條長長的車隊笑瞭起來,裝銀鏡的車子並不多。隻有兩輛馬車,但明傢竟然出動瞭五百私兵前來護送,果然是十分重視這筆出口地貨單。
然而他的笑容馬上就斂瞭下來,變成瞭一片寒冷,在這一刻,他想到瞭一年前,膠州水師大批官兵上島屠殺的那一日,他想到瞭那些吃腐屍的海鳥。那個島上死不瞑目的海盜兄弟們。
雖然從一開始,他就是監察院的密探,負責上島偵緝,但在島上和那些海盜呆的久瞭,總有些感情。所以今天他站在山上。看著下方明傢的車隊和私兵,唇角露出一絲快意而血腥地笑容。
今天不殺人,但肯定比殺死這些人,還讓明青達更心痛。
正思考間。一隊約二百人左右的騎兵,護送著幾輛馬車,從和明傢正對著的官道上走瞭過來。
兩邊對沖,便堵在瞭山下。
明蘭石一直小心註意著道路上的情況,看著這群人,馬上發覺到一絲詭異的氣氛,指揮手下的私兵們拔出瞭武器,準備迎敵。
但那二百人的騎兵並沒有如何動作。隻是冷漠地與明傢車隊擦肩而過,這些騎兵雖然直立馬上,但渾身上下都透著股寒冷而肅殺的氣息,令明傢地私兵們不敢妄動。
恰恰兩個車隊並成兩條線的時候。
二百騎兵護送的幾輛馬車忽然邊廂破瞭,裡面的東西全部傾瞭出去,砸在瞭明傢存放銀鏡的馬車上!
如果是一般地貨物,砸一下又怕什麼?
但問題是砸在存放銀鏡馬車上的東西……是碌石,極重極沉極有棱角的碌石!
無人膽敢以血肉之軀去攔。就算身負嚴命的明傢私兵也是如此。隻聽得轟地幾聲悶響之後,傳來無數聲細細碎碎的破裂聲音!
明蘭石尖叫一聲。趕緊下馬查看,隻見那一百多面銀鏡……絕大部分都被壓成瞭碎碎閃光的鏡片,雖然依舊反射著迷人的光芒,可是……
山下官道上頓時大亂,無數人拔出兵器,雙方對峙著,大戰一觸即發。
明蘭石眼前一黑,馬上知道完瞭,他狠狠地轉頭,盯著那二百騎兵的首領人物,咬牙說道:“果然……堂堂監察院黑騎,什麼時候也做起瞭殺人劫貨的事情?”
那名首領人物臉上罩著銀色的面具,並不意外明傢少爺能認出自己一行人的身份,因為他們今天本來就沒有準備遮掩身份。
監察院黑騎副統領荊戈望著明蘭石冷漠說道:“本將沒有殺人,也沒有劫貨……本將護送內庫三大坊所需要石材途經此地,爾等民間商人竟敢阻路,道路窄且狹,不幸翻車,雙方均有損失,某不要你們賠償……爾等也休要鼓噪,激怒瞭爺爺兇性子,仔細你地人頭。”
明蘭石眼光有些昏暗,看瞭看那些渾身鐵血氣息,似乎躍躍欲試的黑騎……他強行將胸中的憤怒壓瞭下去,隻覺咽喉裡一片血腥味道,瞪著眼睛痛苦失神道:“翻車?”
這世上有翻車翻的這麼準的?雙方均有損失?你傢的石碌怎麼翻也不會少個角,而自傢……卻是脆弱的銀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