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大東山上的因果
皇帝依次發佈瞭幾道密旨,然後皺瞭皺眉頭,對姚太監低聲說瞭幾句什麼,姚太監微怔,腦袋卻是低的極下,生怕流露出半分不適當的情緒。
大東山之局是慶帝以自身為誘餌,誘殺兩大宗師,理所當然,他對於天下間發生的一切都有所準備,比如東山腳下的五千叛軍,比如京都裡即將發生的謀叛。
長公主既然有能力構織如此大的局面,當然不會錯過一舉控制慶國的機會,這個機會是皇帝賜予她,當事態發展起來後,如果想讓慶國保持平穩的發展,遠在東山的皇帝似乎隻有趕回京都,以無上權威穩定京都的局面這一個選擇。
皇帝在江北一路早已伏下州軍,沒有牽涉到樞密院的調動,全部是與薛清及江北路總督暗中籌劃,自然不會驚動秦傢的勢力。有這樣一枝伏軍,大東山腳下的五千叛軍何足為道?
所有的謀叛者將皇帝看做瞭陷井中的猛虎,卻沒有想到這隻猛虎,其實一直站在陷井邊,冷漠地看著那些獵人紛紛失足。
如果慶帝想趕回京都,強行壓下內亂,並不難做到。然而皇帝與陳萍萍在禦書房前宮柱旁兩次對話,定下此次大計之初,他便沒有想過,一旦瞭結大東山之事,便用大軍掃蕩東山路,再班師回朝,收拾朝政。大東山一事雖發生在濱海之畔,但影響卻擴散在整個慶國,對於他來說,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大東山一事,經過長久的謀劃,首要目標當然是除去慶國一統天下最大的兩個障礙,這便是所謂外患,然而外患已除。內憂如何?
這是皇帝的一個機會,用自己的死,去誘出朝廷裡所有不安分的因子,那些平日裡看似對自己忠誠無比地大臣,一旦知曉自己死亡,還會不會遵循自己的遺旨?對於朕可還有絲毫敬畏?隱在暗中迷霧裡的小人,此時可會跳出來?
正如皇帝陛下一直對范閑和幾個兒子強調的那般,他看人首重其心。而眼下的京都局面,無疑是試探人心最好的機會。
皇帝站在盤坐療傷的葉流雲身前,面色平靜,眼角微有皺紋,他對姚太監說的事情很簡單,再傳旨意於陳萍萍,封鎖消息,要將范閑和葉重一道封鎖住。
這是皇帝如今最信任地兩人。皇帝便要看他們最後一次,一旦范閑與葉重通過瞭這次心理上的考驗,便能得到他最絕對的信任,隻是此時東山絕范閑所做的決定。
不知為何,王啟年猜到瞭皇帝陛下的心思。他十分惶恐,十分替范閑擔心,十分替京都內的所有人擔心——所以他用最快地速度,經歷瞭無數的波折趕回瞭京都,搶在監察院之前,搶在長公主的眼線之前,懷揣著這個註定震驚天下的消息,來到瞭陳園。
他是天底下第一個將這個消息傳出來的人。
然而他終究沒有將這個消息傳出去。因為監察院那位老跛子很直接地將他綁瞭起來,堵住瞭他的嘴巴,沒有給他任何傳遞消息出去的機會。
老跛子在知道大東山情況後的那幾日裡,隻是多瞭一個習慣,他時常對自己地老仆人嘆息:“要知道,要讓一個人死亡,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王啟年準備溜下山的準將來?一飲一啄皆是定數,今日種下的因,日後不知會結下如何苦澀的果。
高達與王啟年在奔跑的道路上,東山腳下的數千叛軍,東夷城內的九品刺客們也在逃亡的路上,海上的膠州水師船未及駛入深遠的大海,便已經被沙州調來的船隊堵住瞭逃逸的方向。
集合瞭兩路的州軍雖然在戰鬥力上,遠遠不及燕小乙的親兵長弓大隊,然而兩軍交戰首重氣勢,苦荷與四顧劍兩位在普通士卒心中如神祇一般的人物,都落瞭如此慘淡的收場。這些背叛皇帝陛下的叛軍,心裡會做如何想法?
當穿著一身明黃龍袍的皇帝陛下,以及那位當瞭慶國數十年守護神的葉流雲,走出山門,出現在叛軍們的眼前時,這場謀反便已經劃上瞭尾聲,軍勢未動,軍心已敗。
數千名叛軍就那樣惶然無措地站在大東山腳下,通往四野的道路,已經被領命前來的州軍們層層圍住,他們知道自己已經沒有生路,卻也鼓不起最後的勇氣,進行生命最後的搏鬥。
因為皇帝陛下一句話,就粉碎瞭他們的所有:“朕赦你們死罪。”
不管信不信,這依舊是一個甜美的毒果,叛軍們棄械投降,隻是不知後兩年裡,會被怎樣分批屠殺清洗幹凈。
當州軍合圍之始,慶帝尚未下山之前。雲之瀾等一批東夷城的刺客,在攻山之後還餘下十來人,他們接應到瞭王十三郎悍勇從山上背下來的四顧劍,知曉瞭山頂的真相,渾身寒冷地脫離瞭叛軍的大隊,開始向著北方的山林裡殺去,這樣一支隊伍果然擁有極其強大的殺傷力,成功地突破瞭外圍,沒入瞭澹州以前的山間密徑之中。
慶帝是人不是神,即便他能算到所有,可是為瞭給長公主機會,為瞭這個大局,他無法做到面面俱到,慶國的內部出現的裂痕太多,想將天底下所有的反對力量一網打盡,實在是一種癡心妄想,對於東夷城的突圍,他並不感到意外。
然而對於那位叛軍的黑衣主帥,慶帝下瞭旨意,因為他對那位主帥很感興趣,即便知道抓住對方的可能性不大,可依然要嘗試一下。
一臉不吉暗黃色的苦荷大師,此時正坐在那名黑衣人的馬後,隨其向外突圍,一代宗師,此刻卻是如此黯淡模樣,那位黑衣人的眼中閃過一絲悲哀。
因為慶帝有旨,對於這位黑衣主帥的追殺最為用力,雖然州軍們的實力不強,虎衛們又已盡數喪生,可是慶帝的隊伍,終於成功地將這位黑衣主帥堵在一個路口。
似乎是絕路,對方至少有三百名軍士,看上去似乎殺之不盡,而後方追殺之聲再起。
慶帝要求生擒,然而一旦不能,殺死又如何?
黑衣人此番領征北軍圍山,隻帶瞭兩名親兵,然而此人率領著陌生的部屬,竟能將禁軍分割包圍,沒有讓那些人逃出一個去,真可謂是用兵如神。然而最後戰場之上勢如山倒,縱使他有通天的本領,也不能讓那些燕小乙的親兵克服心中對於皇帝陛下和葉流雲的敬畏恐懼,終究還是敗瞭。
看著面前的數百兵士,在圍山一事中向來顯得有些平靜溫和的黑衣人,終於緩緩站直瞭身體,細心地將身後的苦荷大師縛緊在背上,他身旁兩位親兵各自捧著兩根用佈裹住的物事,解開外面的層層粗佈後,露出裡面那約手臂長的金屬棒。
黑衣人平靜用兩手接過,咯噔一聲合在瞭一起,單手一揮,殺意澎湃,一枝黝黑精鐵長槍赫然在手。一槍在手,宛若平湖一般的眼眸裡驟然爆出極強的戰意,他整個人的身體也開始散發出一道殺氣,就像一名戰神。
他一夾馬腹,單騎背負苦荷,便向那三百名軍士沖瞭過去,氣勢如雷,不可阻擋,仿如回到上京城的那個夜裡,雨那般囂張地下著。
“他的兩名親兵死瞭,可他背著苦荷逃瞭。”一名州軍將領跪於慶帝身前,顫聲回報。
苦荷四顧劍,何等樣人物,今日卻都是被人縛在背上逃走,慶帝靜靜聽著,心頭也不禁有些別樣感覺,見那將領惶恐,不由微笑開口說道:“若這般輕易被朕抓住,他還是上杉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