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奕隨著純佑、純仁兄弟出瞭桃園埠,穿過那片小桃林,眼前霍然開朗起來。
這片桃林位於汴河大街與汴河之間,一面是車馬繁華的鬧市街景,另一面卻是水岸聽波的恬靜水色,確實是一處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唐奕看瞭一眼桃林間掩映的一處房舍,心說,也不知這桃園夫人是什麼人,這處桃園居端是曼妙,若能在這麼一個地方安傢,也不失一個好選擇。
不過,一問范純佑才知道,像桃園埠這樣的地方,他那點傢當,也就夠買個茅房。
唉,看來,和大宋真正的有錢人比起來,差距還是有點大啊。
....
接船的馬車就停在汴河大街邊上,此時范仲淹、尹洙已經上瞭前車,范純仁正要上車卻頓瞭一下。
“純禮呢?”
“........”
他這麼一說,眾人才想起來,下船之後,范純禮隻照瞭個面,就再也沒見著人影兒。
范純佑苦笑一聲,“看來,又不知道跑哪瘋去瞭。”
“算瞭,剛回來就由他去吧。”
隨後又補瞭一句,“莫要驚動父親。”
范純仁則是白瞭兄長一眼,“大哥就慣著他吧,你都不知道,這小子在鄧州有多野。”說著一步上瞭車。
唐奕一縮脖子,也跟著上瞭車,范二呆子明顯話裡有話啊。
眾人車駕沿著汴河大街前行,范傢在京城的宅子在禦街以西的興子行街,緊挨著都亭驛,並不算遠。沿汴河大街一路向西,穿過禦街就算到瞭。
橫穿禦街的時候,唐奕又著實被震撼瞭一把。
一條足有百丈寬的五股大道直通南北,除瞭中間一股禦道隻按皇儀行駕之外,其餘四股都是行人如織。
吾裡個乖乖,唐奕暗暗乍舌,就算是後世,也很難見到百丈寬,足可百車並進的大道吧?
而五股禦街兩側還有水路,各用巨大的磚石排砌成溝渠,名叫“禦溝”。溝岸邊交錯著栽植滿瞭桃、李、梨、杏等果樹。聽范純佑講,若時逢春夏,禦溝裡開滿荷花,兩岸果樹飄香,煞是好看。
禦溝的岸邊安裝瞭一排紅漆欄桿,又劃出瞭左右兩條人行車馬道,名曰:“禦廊”。
范純佑指著橫跨汴河的一座平橋道:“此為州橋,東京繁鬧之地當屬此橋。“州橋夜市”指的就是這裡瞭,晚上讓純禮帶你來逛逛,保你樂不思歸。“
范純仁似是十分不喜歡這州橋夜市,接話道:“有什麼好的?一鬧就是一整夜,擾的人不得安生。”
范純佑無奈搖頭,這個二弟還真是一點都沒變。
車馬穿過禦街不遠,轉進瞭一個巷子就停瞭下來。唐奕下車一看,終於明白范純仁為何怨念這麼深瞭。
范傢的宅子按說地理位置是極好的,離東京最繁華的州橋不足半裡,但這也是范純仁詬病的原因,沿街的商販都把攤子擺到傢門口來瞭。
現在這還不是晚上最熱鬧的時候,想來到瞭夜市時分,商販叫賣,再加上人潮熙熙攘攘,怕是消停不瞭。
隨大夥兒進瞭范宅,唐奕不禁四下打量起來。這處宅子和鄧州的一樣,也不算大,是個三進小院,占地很小,與范大神的身份完全對不上。
而且聽范純佑講,就這麼點大的地方,也不是自己的,乃是前幾年范仲淹在朝為官,租的一個宅子。後來范仲淹先去邠州,再移鄧州,本來想退瞭租,但范純佑卻留在瞭京城,所以一直留著。
要知道,北宋官員的工資可是華夏幾千年歷史之中最高的。像范仲淹這個級別,每個月的職奉離達120貫,另外月領祿米150石,外加每年綾20匹,羅1匹,綿50兩;除以上薪餉外,各種福利補貼也是名目繁多,有茶酒錢、廚料錢、薪炭錢、馬料錢等等,就連傢中役使的仆人衣食及工錢,也由政府“埋單”。
而更變態的是,這麼高的工資,拿的還不是一份,而是雙份!
北宋官制,職權分開,上面說的是官奉,是按官員的品級發工資,還有職奉,也就是按你從事的工作再發一份兒。
比如說現在的范仲淹,“門下省給事中”是他的官職,按這個官職朝廷發一份工資,而“知鄧州事”是他的實際職責,又領一份工資。
反正零零種種加在一塊,宰相的年薪高達千萬錢。就算范仲淹一再被貶,一年拿個幾百萬錢也是很輕松的事情。東京地再貴,當瞭這麼多年官,范仲淹若想置下一處房產,也不算什麼問題。
......
眾人從鄧州出來折騰瞭半個多月,如今終於到瞭地方,都是累瞭,便各自安頓下來。
而范仲淹則不然,稍作休整,就換上官服出瞭范宅,他要去吏部報道。
從今日一下船,桃園夫人刻意避而不見就不難看出,整個東京似乎對他的歸來並不歡迎。
既然不招人待見,那索性早點瞭結此事,也落得個大傢都清靜。
去吏部衙門,根本就不用進宮,直接出傢門兒,穿過一條三四裡長的小巷子就到瞭。
宋朝沿用唐制,尚書省下轄六部,吏部自然也在其列。
唯一不同的就是,北宋的皇城太寒酸瞭,裝不下所有的政府職能部門。所以除瞭東西兩府。大多數的官屬部門都在皇城之外,尚書省也設在瞭皇城外的西南角。
范仲淹到瞭吏部,不想卻遇到瞭麻煩。
他奉詔入京不假,但是他這次來即沒有調令,也不是來京述職,吏部筆吏一時之間竟不知道該怎麼辦瞭。
“相公稍侯,下官這就叫請侍郎大人前來。”
筆吏玩不轉,就隻好把皮球踢給瞭上面。
時任吏部侍郎的姓王名重,一聽范希文到瞭,嚇的一哆嗦,心說,這尊神怎麼來得這麼快?
急忙對那筆吏道:“讓他等著,我這就進宮面稟官傢。”
筆吏覺得這有點不妥吧,怎麼說那也是范相公。
“您不先去見見?”
王大人眼睛一瞪,“見什麼見!?躲還躲不及呢!”
說著,一甩大袖出瞭尚書衙門。
王大人由右掖門入皇城,本應直奔宮城面呈官傢,但是左右一想.,這事兒還是先讓幾位相公知道一下比較穩妥。
想著想著,就拐進瞭政事堂。
....
范仲淹在吏部衙門等瞭約半個時辰,苦等之下不由心中苦笑......
“想不到,我范仲淹竟輪落到見一個小小的侍郎,都要排隊請見的地步。”心下不免更加的心灰意冷。
又枯坐半晌。
等來的不是什麼吏部侍郎,而是內庭傳旨的內侍。
讓范仲淹意外的是,這位內侍來頭還不小.....
那內侍是一老邁老者,銀發無須,看上去比范仲淹還要年長幾歲。進屋之後,先范仲淹一步,拱手行禮道:“相公別來無恙?”
范仲淹一見來人,急忙起身,“李大官,怎敢勞煩您老親來?”
此人正是趙禎的內侍近臣李秉臣,幼年進宮,侍奉過三朝皇帝,趙禎更是從幼年時就由李秉臣跟隨左右。
李秉臣一臉的春風和煦,“客氣瞭不是?范公抵京,咱傢怎能不先來見見?您兩年未在京師,官傢可是想念的緊。”
范仲淹神情一暗.,艱澀地道:“讓官傢分心瞭.。”
“咱傢此來就是傳官傢旨意,詔范公福寧殿覲見。”
福寧殿?
按說官傢詔見朝臣都是在文德殿,就算是做日朝、常朝之用的紫宸殿、垂拱殿也說得過去,怎麼會是福寧殿?那裡可是禁宮內苑,是皇帝的寢宮,外臣是不能隨意進出的。
...
“范公自不必多想,隨咱傢復旨就是。”
說著,李秉臣讓開一步,做瞭一個請的手勢。
“大官請!”
“范公先請...”
到瞭皇城前,范仲淹看著巍峨的青磚大瓦一陣恍惚,自慶歷四年離京之後...兩年有餘。
想不到又回到瞭這裡。
過右掖門,前面是一條長長的廊道,走到這裡,范仲淹腳步不由的慢瞭下來,李秉臣知道這裡勾起瞭他的心事,自不催促,緩步跟在他後面。
右手邊與廊道一墻之隔的是大慶殿,三年前,范仲淹手握《陳條十事》在朝會之上侃侃有聲的面陳百官,為大宋描繪著未來。
隻不過,那時的范相公貴為參知政事,主導革新立法。而現在的他,卻變成瞭一個“麻煩”,一個人人都想遠離的麻煩,一個連官傢都為之頭疼的麻煩。
而廊道的右邊.....
則是更讓他無法釋懷的地方——
政事堂!
現在那裡高居要職的每一個人都是他的政敵.,都恨不得他死在外放的任上。
...
范仲淹徐步前行,眼見就要到瞭政事堂門前,不禁加快瞭腳步。不過老天似乎並不想這麼容易就讓他過去,隻見一個紫袍大袖的身影,從政事堂的院門裡閃瞭出來。
肅穆!
站定!
凝視.....
范仲淹不禁一頓,緩緩地停瞭下來,與那人相隔數步,對視而望。
良久....
范仲淹悠然一嘆。“讓昭譽久等瞭!”
陳昭譽抿然一笑,“若所等這人是范公,那執中等上多久都是值得的.....”
...................
想來想去...
一咬牙還是建個書友群吧,總得給大夥兒一個吐槽、催更、泡妹子的地方...人少俺也認瞭。
扣扣群號:4、9、2、6、1、0、4、2、7
都加都加,別打蒼山的臉啊,建瞭群就我一個那丟人可丟大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