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蔬菜大棚

作者:蒼山月 字數:2247

謝謝!

謝謝你們這樣慣著我....謝謝你們處處為蒼山著想的心意。

打賞瞭,還不讓加更,生怕上架存稿不夠...

但是,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萬賞加更,就是萬賞加更。放心,絕不動存稿,不睡覺也要多碼兩章!

感謝‘斛跋睿壱’的一萬大賞!感謝‘社會丿小說迷’的一萬二大賞!沒有過多的言語,唯有寫好《大宋》回報你們的信任和支持!

(今日四更)

>香水這種東西,在大宋絕對是稀罕物。

但是,古人也不是沒有提煉花瓣的技術,隻不過沒有唐奕的技術先進罷瞭。再加上沒有酒精,發揮不出花香十足的魅力。

所以,每一個拿到香水的人都說這是好東西,但還不至於驚嘆。

但是,果味香水卻不一樣,果品精油的提煉,要比花香精油難得多。

水果原漿隻要一加熱就會變味,遂不能用蒸餾法,隻得用離心法,或者是油稀法來提取。這種技術,大宋是絕對沒有的。而且,還有一個更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交通極不便利的古代,水果有地域和時令的局限性。

在盛夏時節,聞到還未成熟的桔子的味道,讓曹佾怎麼能不驚奇?

而另一瓶,曹佾打開一聞,竟然是甜瓜的味道....

“你是怎麼弄出來的?!”

曹佾覺得,這實在是太神奇瞭,水果從來都是舌尖上的味道,還從來沒有人把它當作香料來用。

“精油其實早就有瞭,隻不過一直沒有調配。”

要不是為瞭豐富香水的種類,唐奕還真不想費這個勁。但是沒辦法,宋境適合提煉精油的花品,無外乎月季、菊花、茉莉等寥寥幾種。

而菊花要九月才到花期,茉莉更是南方獨有。

總不能香水上市之後,滿城玫瑰香,開封的女人們都是一個味道吧?

於是,就有瞭水果味的香水。

剛才曹佾說曹皇後不喜歡月季的濃鬱,他才把桔子味的香水拿出來,當是賣個好吧。

曹佾小心地把兩個琉璃瓶子收起來,對唐奕道:“我記得,有一次見你的案頭有琉璃燒制的方法,你會燒琉璃?”

“燒琉璃不難..”

“那咱們自己燒制就是,還給那些紅毛蠻商送什麼冤枉錢?”

唐奕白瞭他一眼,“燒出來容易,想燒好卻難。”

“什麼意思?”

“跟我來!”唐奕領著曹佾,向北屏的山邊行去。那裡有一處瓷窯,乃是當初連著回山曹佾一起送給范仲淹的。

這個瓷窯不大,工藝也一般,隻能燒些土瓷,所以一直是半死不活的狀態。

開春的時候,曹佾建議把瓷窯關瞭,反正唐奕不差這小窯的那點進項。

但唐奕一直沒關。一來,要燒制沼氣燈的泥頭兒;二來,他想試試自己燒琉璃。

這裡說的琉璃,並非是中國的五色琉璃,而是玻璃,這種技術大宋沒有。所以,透明的玻璃器皿都是由大食商人引進大宋的,極為昂貴。

唐奕知道玻璃的燒制方法,也知如何用物理和化學方法得到無色玻璃,但卻依然不順利...

到瞭窯口...唐奕拿起一個燒好的玻璃燈罩遞給曹佾。

曹佾一看,不禁皺眉。

這燈罩比大食商人那裡訂做的可是差遠瞭,淡綠色,很渾,而且裡面小泡密佈。

“琉璃很簡單,沙子、純減、長石加石灰,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燒制就行瞭。”

“那為何咱們燒的不如紅毛子的呢?”曹佾有點失望,本以為又是一門好生意呢。

“兩個問題解決不瞭,一是鐵,二是去除氣泡。”

“鐵?”

“對,沙子裡含有少量的鐵,這就是為什麼咱們燒出來的發綠,而不透亮的原因。”

曹佾聽不懂,但仍問道:“就沒什麼辦法?”

“有!”唐奕答道,“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沙子換成高品質的石英,粉料之後,再過一遍磁石篩子。”

“那怎麼不換?”

“因為沒必要,氣泡的問題解決不瞭,什麼都是白費。”

“....”

這還真是個問題.....就算再晶瑩剔透的琉璃,一但有泡,就賣不上價錢瞭。

“不過,這樣也夠用瞭。”

“這有啥用?”

曹佾撇著嘴,做燈罩都沒人用,誰會花幾百貫裝瞭沼氣燈,卻用這麼次的燈罩?

唐奕嘿嘿一笑,“你等著看就知道瞭...”

奶奶的!曹佾又想暴走!這混蛋又是話說一半....

...

之後半月,回山花田盡數收割。

若按往年流程,農戶就要著手平整田地,為種冬麥做準備,可是今年卻不同。

可能是唐奕搞建設搞上癮瞭....

望河坡和城中店鋪兩片大工地還不夠,唐奕又雇瞭一大批泥瓦匠,在回山的三百畝旱田又蓋起瞭房子。

這回不光曹佾,連王裡正都是極力反對。雖然今年種花田回山收入不扉,但這三百畝好田是回山人吃飯的根本,蓋上房子幹啥?

但是,唐奕一解釋...王裡正就驚瞭!

唐奕要種大棚蔬菜!!

...

《漢書、召信臣傳》載:‘太官園種冬生蔥、韭、菜茹,覆以屋廡,晝夜燃蘊火,待溫氣乃生……’

古代很早就有溫室蔬菜,但卻一直無法普及,更形不成產業。

為什麼呢?因為耗費太大!溫室蔬菜在古代那屬於“高精尖”項目,投資很大。

從‘覆以屋廡,晝夜燃蘊火’就不難看出,蔬菜得種在屋子裡,日夜燒火保溫。

漢書中記載的溫室僅供皇傢用度,每年就要耗費幾千萬錢,而當時天災人禍不斷發生,百姓衣食尚不得溫飽,皇帝也吃不起這比金子還貴的鮮菜!

至於大宋。

也有反季蔬菜,而且技術比漢唐更先進。宋朝已經可以用火炕來無土栽培豆芽,可以利用光窪(有陽光的坑洞)來形成溫室效應。但依然產出有限,且花費極大。

“大郎要把三百畝地都種上鮮菜!?”曹佾有點上頭。有錢不是你這麼花的啊!三百畝地的溫室蔬菜,那耗費得多大?誰也不敢這麼玩啊!

唐奕篤定道:“放心,咱這溫室耗費極小,入冬幾乎不用以火薪升溫。”

不用生火?那還不都凍死瞭?

古代制約大棚蔬菜發展的,主要就是透光材料的的問題。古人以紙蒙窗,那透光性得有多差?光源不足,導致形不成溫室效應,隻能用生火來提高室溫。

而唐奕現在有瞭玻璃,雖說都是氣泡,但是簡單壓制,做成平板的采光玻璃卻是沒問題的.....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