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奕還不知道,一場針對大宋的陰謀正在醞釀,此時此刻,他正在和范老爺磨嘴皮子。
“老師,非您不可瞭。”
范仲淹則是面無表情的回道:“弟子輔國,第一件事就是把師父扶上位,這不合適。”
唐奕無語,“這個時候,就不要較這麼多瞭。”
富弼去涯州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那是先帝遺詔,除瞭唐奕,沒有人敢違抗。
但是,把國傢交給文彥博和老相爺?唐奕真的不放心,這兩個沒節操的湊一塊兒,絕對不是什麼好事兒。
所以,現在能鎮住場子的,隻有范仲淹。
......
其實,唐奕也不想讓老師出山,畢竟范師父已經七十四歲高齡,雖然身體還算過得去,但是出山任職,還是太過操勞瞭。
“一年......”唐奕向范仲淹保證道。“最多一年,我就把富弼調回京。到時,您老就可以安心歇著瞭。”
....
范仲淹一陣沉默,說實話,從十六年前辭官出朝開始,范希文沒想過自己還會有被請出山的那一天,畢竟當時的局勢,他范仲淹不是個寶,而是個禍。
況且,弟子輔政,他這個老師立馬就出相入朝,這傳出去於名聲也不好聽。
......
可是,范仲淹沒有想到,看似人才濟濟的大宋朝堂,居然會面臨無人可用的地步。
看看現在的朝堂,富弼領眾罪外放;文彥博始終放不下他的一己之私;賈昌朝倒是能臣,但獨木難支。
宋庠在埃及,王德用被貶,吳育老矣,龐籍、丁度又難堪重任,好不容易培養一個王安石,還幹出假傳聖意的糊塗事。
至於韓琦,更不用說瞭。先帝遺詔公佈天下,韓瘸子直接遞瞭辭奏,都不等批復,和魏國公連夜離京,躲回西北去瞭。
“罷瞭....”范仲淹一嘆。
嚴肅地看著唐奕,“一年,為師隻幫你。”唐奕試著給范老爺解釋開來。
說實話,他還真解釋不瞭,這東西他也不太懂,純粹的“異想天開”。
因為,唐奕想把觀瀾書院,改成....
中央黨校加政策研究院,加發展改革委員會的結合體。
......
其實,大宋也有類似的機構,比如三館三閣。其公用就是培養新晉官員,整體史料,為國傢發展出謀劃策的。
但是,三館的職能在唐奕看來還是不夠具體,也不夠細化。
所以,他有現在的想法是把觀瀾改成大宋的“中央校黨”。
畢竟進士也好,恩蔭入仕的補官也罷,不論才學高低,對於治理國傢的認知還是很淺薄的。
就好像觀瀾的儒生出去,為什麼比別的舉子強?為什麼朝廷喜歡錄用觀瀾的儒生?不正是因為觀瀾在他們讀書的階段就開始著重培養儒生們治國的能力瞭嗎?
況且,大宋冗官,說白瞭,是披著官皮的“假官”太多,真正有能力,有活兒幹的官員並非泛濫,多數都是領著官銜,在傢吃閑飯的。
歸根結底,不是朝廷沒有事情給他們做,而是能力不夠,不敢讓他們做。
這些人裡,包括剛剛中瞭進士,還不懂為官從政之道的新人。
他們急需一個培訓機構,即能加強忠君愛國教育,又能學習專業技能,何樂而不為?
至於研究政史,還有發展改革委員會....
唐奕則是出於另一方面的考慮。
......
他唐奕不是萬能,在這麼龐大、這麼復雜的大環境下,誰也不敢保證他能萬事躬親,面面俱到。
他需要一個集眾人之智慧,各方之意見,天下之群情的機構,來為大宋革新出謀劃策,來統籌大宋這盤大棋。
......
唐奕解釋瞭半天,范仲淹總算是聽懂瞭,可是范老爺沒說行,也沒說不行。
抬頭看著唐奕,“你知道你這麼幹的本質是什麼嗎?”
“這是在分權,很多人不會同意。”
所謂培訓官員,這是在分三館的職權;政史研究,還是在分三館的權;研究政策,這是分相公們的權。
吃過虧的范仲淹知道,這事兒的阻力一定不小。
“老師說的沒錯!”心道,不愧是我老師,一點就透。
目光如炬,“就是要分權!!”
“在奕看來,大宋不是官太多,而是官太少!不是職太雜,而是職太簡!”
“細化分工,不一定拖慢效率,也可以提高效率。”
做為一個後來人,大宋的官有後世多嗎?大宋那亂七八遭的官職奉有後世繁瑣嗎?肯定是沒有的。
隻要涯州賈相爺嘴裡的那個‘順風耳’一問世,解決瞭通信問題,再繁瑣精分的官員機構也不會造成官冗的問題。
這是必然的,比方說,大宋的地方縣府。
縣令、主薄、通判,就三個主官,管著治安、律法、屯田、基建、民生、稅收、水利、路橋。
當然,這稅收裡還包括商稅和農稅兩分。
反正一縣之地,從大到小,什麼事兒都是這三個主官的。
所謂“父母官”什麼意思?那就是像爹媽一樣,除瞭娶媳婦不用縣官兒管,別的一概過問。
再有能力的官員也忙不過來啊?
可是後世呢?
治安有公安局,律法有法院和檢察院,有土地局、民政局、國地兩稅、水利交通,各分一處,各主一攤。
效率能不高嗎?政策執行該是哪兒就是哪兒,能不快嗎?
可別小看瞭這些機構,一道聖旨,半年施行和一個月就施行是有本質區別的。朝廷一道政令,有專人宣傳督導和沒專人大力施行,效率是不一樣的。
“原來最先要動是官制,而不是軍制。”
范仲淹全明白瞭,唐奕這一套和他們原來的方法有本質的不同。
慶歷的時候,他想的是削減冗官,可是這小子另辟蹊徑。他是打算把冗官動起來。
把冗,變成缺!!
可行嗎??
可行!大宋現在不缺錢瞭,有新式糧種在,我們養得起這麼多官員。
而且如果按唐奕說的,真的辦成瞭,多花的那麼一點錢,和大宋治理水平的提升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可是....”范仲淹還是有一處拿不準。“想法是好的,可是施行起來,有難度!”
范仲俺看著唐奕,“從根兒上來說,你還是分瞭宰相們的權力,這個治官冗之法,很可能都出不瞭朝廷!”
“嘿嘿。”唐奕賤賤的一笑,“沒事兒,有辦法!!”
“什麼辦法?”
“分權不分人!”
“分權不分....”范仲淹低堆沉思,“!!!”
猛的一振,“你是說....”
“兼任!?”
“對。”唐奕點頭“兼任!”
特麼內相、同章事、參知政事都兼著觀瀾副院長,有空來講課,沒空就還在政事堂討論你們的政策,但是名義上還是觀瀾“發改委”的在討論。
權還在他們手裡,隻不過換瞭個身份,有區別嗎?
沒區別。
“可行!”范仲淹終於露出笑臉。“不錯!”
“你小子,腦袋好使!”
“嘿嘿。”唐奕陪笑。“您老這是同意瞭?”
范仲淹一拍大腿,“同意瞭!”
“回頭老夫去與文彥博等人去說。”
“那.....”唐奕順桿兒就爬。“那我要是在觀瀾再設一個武學院......”
“您老也不會反對吧?”
......
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