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章 各取所需

作者:蒼山月 字數:3390

三日之後,萊州海外百裡。

不見不散......誰都不明白唐奕這句沒頭沒腦的傳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可是,真到瞭三天之後,真的在海面上遠遠見一艘大遼海艦緩緩駛來,真的看見遼艦之上那飛揚跋扈的旌旗,大夥驚的下巴差點沒掉下來。

大、遼、皇、旗!?

耶律洪基?

......

——————————

“耶律洪基在船上!?”

不論蕭傢人也好,大宋隨行官員也罷,無不愕然發問,被雷得外焦內嫩。

瘋瞭啊??

大遼九五至尊,皇帝陛下,敢隻舟孤艦在大宋的海面上轉悠?

而且還大搖大擺的掛著皇旗,他這......

這是找死啊!

“行啦!”唐奕長嘆一聲,安撫眾人。“就是掛瞭皇旗,他才更有恃無恐。”

船是在遼河口報備瞭的,入渤海灣那是名正言順。掛瞭皇旗,大宋不但不能動,反而得看著點別出事兒。否則,所有的責任都得大宋來擔。

不過,話是這麼說,望著海面上的大遼旗艦,唐奕還是忍不住有點佩服耶律洪基這孫子......

有種!

“耶律洪基來幹什麼?”

這是眾人緩過來之後的另一個疑問,總不會是出海散心吧?

“呵呵。”唐奕幹笑兩聲。

趁著兩船還未交匯,轉身欲回艙中。

“他是來挖坑的。”

“挖坑?”眾人看著唐奕的背影又被雷瞭一下。

茫茫海上,挖的哪門子坑?

......

————————

唐奕回艙,並不是回自己房中,而是來到瞭嶽丈、嶽母的房間。

“查刺來瞭,恐怕是奔著二老來的。”

.....

蕭惠這個老丈人聞之一怔,對面來的是大遼皇傢旗艦,早就有人報過來瞭。

可是聽瞭唐奕之言,不由還是忍不住一陣恍惚。

從他的角度來講,一個叛臣,去投奔新主子的路上被舊主攔下,多少有些無地自容。

另一邊的蕭母卻是並無異色,隻是平靜地看著唐奕。

“原來子浩早知道來的是他。”

若是唐奕不知道那船上是耶律洪基,也就不會定下“不見不散”的約瞭。

蕭母現在想的是,既然唐奕知道耶律洪基要來,自然也就知道....

知道自己的不軌之心瞭吧?

唐奕沒有馬上回話,而是沉吟良久,最後隻道:“他是大遼皇帝,奕是攔不住的。”

“......”

蕭母一陣無言,更是確定,臉色是越來越難看,甚至有些煞白。

唐奕言下之意,耶律洪基若想來,他攔不下。就算攔下瞭,耶律洪基同樣有別的方法達到目的。

“唉!”五色雜陳,悠然一嘆。

“他這一來,本宮卻是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應該害怕瞭。”

本是自語的一句,沒想到唐奕居然接話瞭。

“嶽母大人應該高興吧,查刺越來越像一個好皇帝瞭。”

“......”蕭母愕然。

“原來....原來一切真的都在子浩眼裡。”

唐奕微微一笑,神情不見輕挑,更多的是理解。

“嶽母大人是大遼的長公主,而奕也是大宋的輔政臣,從這個角度來說,嶽母大人和我是一樣的,奕能理解嶽母大人的心情。”

看著蕭母,全無被算計之後的怒意與責備,“我們的心裡....都有一個故國。”

“......”

沒想到,蕭母還未說話卻是蕭惠一臉的不敢相信,“你.....”

怔怔的看著蕭母,“你!!!”

“你原來是如此用心!?”

唐奕和蕭母一番對話,機鋒暗藏,可是以蕭惠的心智,又怎聽不出話中之意!?

“原來....”蕭惠恍然大悟。

“你提前見子浩,逼我蕭傢倉促投宋....為的是大遼!”

蕭母聞言,臉色更白,眼神之中滿是歉意。

向著蕭惠深深一拂,“讓老爺為難瞭!”

為難??豈止是為難這麼簡單!?

蕭惠臉色憋的通紅,險些脫口而出:“你簡直就是害人不淺,要置蕭傢與萬劫不復!!”

可是,多年夫妻,又讓蕭惠怎麼也說不出這麼重的話來。

“唉!!”頹然坐倒,長嘆一氣。

“夫人......這又何必!?”

......

這回不等蕭母說話,卻是唐奕先搶過瞭話頭兒。

“嶽丈大人說的哪裡話,不存在什麼用心不用心。”

不管蕭惠這話是真是假,唐奕覺得,有必要幫蕭母說一句話。

“大遼需要放棄遼陽,而小婿需要遼陽歸宋,金五部更需要一個機會茍活。”

“三傢各取所需,嶽母大人隻不過是順水推舟,又何來用心呢?”

蕭惠神色一松,顯然唐奕並沒有因為此事心存芥蒂。

而另一邊的蕭母還未從唐奕那句“心中都有一個故國”中回過神來,又聽瞭唐奕為她的這番辯解,登時百感交集,無以名狀。

自己名為借情言事,實則算計無數;而唐奕卻是借事言情,一片赤誠。

孰高孰低,孰真孰信,高下立判。

“本宮....”老太太向唐奕一拂。

“慚愧!”

......

————————————

其實,三人現在所說的並不難理解,隻不過是把蕭傢歸宋這件事放在什麼角度來看的問題罷瞭。

若從唐奕和大宋的角度出發,蕭母講情不講理,又以那樣的方式逼蕭傢提前投宋,是在幫唐奕,也是在幫蕭傢,更是在幫大宋。

可是,若放在全局的角度來看,卻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回事瞭。

這也是唐奕後來才意識到這老太太的厲害,才想通的一個問題。

那是之前所有人都忽略的一個問題:蕭傢歸宋,到底意味著什麼?

換句話說就是:得利最大的,到底是不是大宋?

還真的很難說!

說不定是......

是大遼。

沒錯!就是大遼!

表面上看,大遼失去瞭遼陽和後族,是受害者。

可是,正如唐奕胸有成竹的北上一樣,遼陽的命運可以說從五國部起瞭歹念那一天開始,就已經註定瞭。

這是一個沒有懸念,沒有任何變數的結果,遼陽早晚要姓宋,這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在這樣的情況下,遼陽於大遼,就是一塊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耶律洪基不能放手,不然於大遼臣民沒法交待,於耶律祖宗更沒法交待,於皇權威儀亦不能交待!!!

他隻剩一條路可走,那就是抱著一絲希望與五國部硬拼。

拼到死,他也要把遼陽打通,否則招惹大宋反失渤海,養虎女真北方大亂,再加上一個征戰不休勞民傷財,這三條就能要瞭他的命。

縱使拋開那三個問題不說,單是這一年來遼朝先戰大宋,後伐五國部,且接連失利。

南邊與大宋的戰線一度壓到瞭澤州,北邊的五國部又搶到瞭臨璜,本就內難交困,又是南北兩線作戰,大遼已經有些力不能支。

如今又陷在遼陽這個泥潭之中鏖戰不休,這種局別說是遼朝瞭,就是大宋也折騰不起啊??

但身後的大宋正好相反,可謂蒸蒸日上、日新月異,是穩穩的坐山觀虎,看著大遼和五國部鬥得你死我活,美的不行。

.....

所以,有遼陽對耶律洪基很重要,沒有遼陽對耶律洪基更重要。

重要不是遼陽一地的得失,重要的是大遼已經打不起瞭。

此時大遼已經是入瞭險地,再不休養生息,止戰養民,必有後禍。

而蕭傢投宋,大遼與五國部之間也就沒有瞭打下去的理由,正好給瞭大遼一個最好的停戰借口,也正好讓耶律洪基找機會喘口氣。

......

不得不說,蕭母雖是一介女流,卻有縱覽全局的眼光能看清這一點,又能在蕭傢、大遼、大宋,這種親情復雜的局面之下決然行事,在唐奕到遼陽的第三天,就用那樣的方式逼蕭傢投宋。

別的不說,單是這手腕,就足夠很多人學上半輩子瞭。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故國。”這句話一下就說到蕭老太太的心坎兒裡去瞭。

可以說,蕭傢早投一天,大遼就在與五國部的戰場上少消耗一天。

做為大遼的長公主,她這是用自己的一世污名來給耶律洪基搶時間。

這才是蕭母最深的一層用意,連蕭惠這種老狐貍都沒看出來,你就說這老太太有多厲害吧?

......

————————————

但是,話說回來,在這樣的局面之下,唐奕很難去評價蕭母的作為是對還是錯。

以情動之,許給唐奕一個“一講三不講”,是真心嗎?

是真心!

蕭傢投宋不是詐降,老太太自己很清楚,這一步走出去,就再也回不瞭頭瞭。所以她才沒和唐奕講任何條件,隻講情。

但是,既然要叛,又為何幫大遼解開這個危局呢?

也不矛盾,至少唐奕很理解老太太的這個壯舉。

身為大遼子民、皇族長公主,用投降的方式為故國做最後一件事,舍名忘己,這是情,悲壯之情,值得敬佩。

況且,從大宋的角度出發,拿下遼陽,與青州隔海呼應,徹底掐住渤海灣的脖子,收契丹臣民,向全天下展示大宋的胸懷,此等戰略意義,比看著大遼和五國部繼續鬥下去更有吸引力。

用唐奕剛剛的話說,三傢各取所需,還真沒有什麼用心不用心,沒必要糾結老太太是怎麼做的。

......

————————

其實,照這個態勢發展下去,唐奕寧可繼續裝一回糊塗,隻當沒看見。

許以蕭傢重利,保留遼陽駐兵,算是防一手降而復叛。

其它的,唐奕不關心,可以繼續“不知道”,讓老太太繼續聰明著,皆大歡喜,豈不美哉?

但是,沒想到讓耶律洪基插瞭一杠子,可就全變味兒瞭。

......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