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三大詔

作者:月關 字數:2192

建文的時代,象煙花一般,在短短的四年之後結束瞭。

新的王朝,永樂的時代來臨瞭。盡管它的登基大典因為倉促而顯得簡陋,因為倉促而沒有四夷來賀、諸王來朝,但它畢竟是一個新的開始。

奉天殿,燕王朱棣身穿龍袍,頭戴皇冠,威嚴地坐在禦座上,王公國胄,文武百官齊集,那些老臣看到坐在上首的朱棣,恍惚間竟有一種錯覺,似乎……三十年前,剛剛驅逐韃虜,重建華夏的洪武大帝又回來瞭。

那時,洪武皇帝也是這般歲數,也是這般模樣,也是這般自信、也是這般銳氣勃勃,雖然中間隔瞭一個短命王朝,可是似乎,永樂皇帝,才是挾洪武餘烈,開創新時代的那個天子。

已然晉升中官大太監的木恩雙手奉著寶璽,高高舉過頭話瞭。相對於朱允炆對逝者的不厚道,不賜謚號似乎也容易接受瞭,如果要賜謚號,保不齊永樂帝會給個什麼難聽的謚號。

之後,便是周王復爵,仍返開封藩國,齊王、代王也分別從監獄裡放出來,復爵返回封地,寧王予以厚賞,卻沒有要他返回大寧,而是改封於南昌,南昌較之塞外苦寒之地要繁華許多,到那裡做藩王,明顯比在塞外舒服得多。

但是有一點,寧王在塞外,因為近蒙古,為瞭衛戍邊疆的需要,他可以節制八萬精兵,而到瞭南昌,除瞭三護衛兵馬,就不可能擁有這麼大的兵權。

眾人還沒品出其中滋味,重頭戲就來瞭,諸王以下,對群臣的賞賜和安排開始瞭。首先自然是有從龍之功的北平系功臣,第一人就是東昌一戰以為朱棣身陷重圍,奮勇殺入,以致身陷敵營力竭戰死的大將張玉,以之為靖難第一功臣,追贈英國公,謚忠顯,加封河間忠武王。

第二位就是首倡靖難,四年來輔佐世子鎮守北平的道衍大師,道衍大師俗傢名稱姚廣孝,官授太子少師,封榮國公;第三位是徐增壽,封定國公;第四位是丘福,封淇國公;第五位是朱能,填成國公,第六位是楊旭,封輔國公。以上六位國公俱為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食祿二千五百石,子孫世襲。

前面五個無人不知,可這楊旭是甚麼人卻有許多人並不知道,竟然得封世襲國公,群臣不免大為驚訝,甚至有***為不平,雖然沒有竊竊私語,這麼多官員站在那兒,但有人稍有異動,便覺一陣騷然。不過北平系的官員,尤其是北平系的高級高官卻是神色平靜,一臉從容。

楊旭有什麼功勞?朝廷密敕逮捕燕王,北平都指揮使張信跑去給燕王報瞭個信,封的是勛國公,楊旭靖難之前就救過燕王滿門性命,靖難之後,在金陵故意行刺失敗,又救燕王一回,再救燕王世子及兩位王子,白溝河一戰運籌帷幄,智斷李景隆帥旗,以致南軍必勝之局反遭大敗,之後濟南城頭示警,再救燕王一命,潛入南京城掌握機密情報,使得燕王燒毀屯集於沛縣的萬船糧草,勸降陳暉,使得北軍得有戰船無數,從容過江,一戰而定天下,這樣的功勞,還不夠資格封國公嗎?

能站在這金鑾殿上的人,個個都是人精,一看北平系的高級官員個個一臉的理所當然,其他人雖不明底細,卻也不再牢騷,隻是耐心聽下去,不料聽完瞭北平系官員的封賞,再封到建文舊臣時,頭一個居然是曹國公李景隆,群臣不禁嘩然。

說實在的,這李景隆的名聲確實不太好,建文舊臣固然大多看不起他,北平系的文官武將一樣的看不起他,這樣的貨色,居然得封左柱國、太子太師、曹國公、増祿一千石,子孫世襲,這還有天理麼?就因為他開瞭次城門?

這一次的騷動比聽到楊旭封國公鬧出的動靜還要大,因為這一次主要是北平系的功臣們表示瞭不滿,朱棣端坐龍椅,微微一笑,並不在意。

接下來首倡勸進的茹常,同樣得到瞭極大的封賞,茹常受封為奉天翊運守正文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太子少保、兼兵部尚書、忠誠伯,食祿一千石。

朱棣對他們大肆封賞,自然有他的道理,除瞭這些人一直是建文朝的議和派首領,後來燒毀沛縣糧草也罷,得開金川門,以最小的傷亡進入金陵城也罷,也都有他們的功勞,更重要的是,這兩個人是建文舊臣中勛戚和朝臣的代表。

朱棣並不想大動幹戈,他希望人心能盡快地穩定下來,朝廷能盡快地穩定下來。治理這麼大的天下,僅靠他從北平帶來過的那些武將是不成的,朝陽門外那一幕,深深地觸動瞭他,不管是降臣也好、隨波逐流迎奉新主的建文舊臣也罷,他希望能給他們一個明確的訊號:隻要擁戴我,我既往不咎,一視同仁,絕不會虧待瞭誰。

所以,隨他打天下的許多功臣老將憤憤不平的樣子,朱棣坐在上首,隻好當作不曾看見瞭。

這道詔書洋洋灑灑,宣讀的時間最長,等到這封詔書宣罷,不管群臣何種心思,都松瞭口氣,因為金殿迎奉新君的儀式總算是結束瞭。卻沒想到,朱棣和他老子朱元璋一樣,也是個工作狂,文武百官瞪大瞭眼睛,眼睜睜看著中官狗兒又拿起瞭第三道詔書:

“……蘇松四府,復洪武稅賦。凡四方水災幹旱,免除賦稅,豐年而無災情,土地貧瘠者亦當優免賦稅。凡饑荒年景,全部蠲免兩稅,且地方官府要先開倉賑民,後向朝廷稟報。都察院遣巡視官巡視地方,有瞞災不報、有災不賑者,逮捕法辦。新朝初定,各地官府,尤宜撫安軍民,有奸貪者,逮治重罪!京官七品以上,外官縣令以上,各舉一人,量才擢用,如有貪污,連坐!”

想不到永樂皇帝登基當日,就頒佈瞭一道施政詔書,這道詔書的重點就是吏治、就是反貪,特意把這道詔書放在登基當天頒佈,這分明就是朱棣的反貪令瞭。

永樂禦極,頒瞭三大詔,第一道,盡覆建文舊政,這是魄力;第二道,大封新舊官吏,這是懷柔;第三道,興奮之餘的官員們,似乎感覺到瞭一點太祖在世時的鐵血味道。繼建文的“四載寬政解嚴霜”之後,手腳不太幹凈的官員,似乎又感到瞭颯颯的秋意……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