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章 分寸

作者:月關 字數:4676

●●●諸位書友,本月的月票和推薦票雙雙疲軟啊,本月幾部新書進入老書榜,其他作者也是個個發力,月票和推薦票的競爭非常激烈,在其他作者力爭上遊的情況下,咱們的月票和推薦票雙雙下滑到九名、八名,岌岌可危,就要跌出排行榜首頁瞭。

難道錦衣已經到瞭該結束的地步瞭麼?我不認為,後面還有許多故事要寫,就算是夏潯完成“完美刺殺”這一環節,回轉中原路途中發生的如此種種,也是為將來再佈一個大場面必要的鋪墊。關關需要您的支持,如果您的手中還有月票、推薦票,請投下來,請支持●●●

周王和夏潯方才都錯把漢王朱高煦當成瞭朱棣,因為成年之後的朱高煦身體相貌酷肖乃父,而那躍馬揚鞭、英姿颯爽的身影也恰是朱棣在軍中時一向的表現,匆匆一瞥,自然就把他當瞭皇帝,可是永樂皇帝今天偏偏沒有騎馬,而是靜靜地坐在車裡。

他穿著一身玄色的常服,隻在袍裾袖口繡有細細淡淡的雲紋金線,餘此一無裝飾。他斜倚在一隻靠枕上,什麼都沒做,隻是望著車廂一角悠悠出神,眉宇間有一種掩飾不住的疲倦。

征北之役持續半年之久,這半年中,他始終沖在第一線,要調兵遣將、要沖鋒陷陣,要以最好的姿態展現在將士們面前,等戰事結束,從那勝利的亢奮中平靜下來,精神和**都感到瞭極度的疲倦,他畢竟不是二十出頭,英姿勃發的少年人瞭。

此番北征達到瞭他的戰略目的,西線戰事也在有驚無險中結束瞭,他很高興,但是國運坎坷的牽掛暫時放下瞭,他又牽掛起瞭傢人。大捷的消息傳回京裡之後,他就收到瞭太子的一封來信,本來他還想在北京多住幾天的。接到太子的信後,卻不得不馬上啟程趕回南京,這一路下來,他也沒有得到很好的休息。

太子在信中隻說瞭一件事:母後的身體近來愈發的不妥瞭,頭疾頻發,痛苦難當。這種狀況從開春的時候就開始瞭,隻是當時大明西線戰雲密佈,北線鏖戰正酣。徐皇後嚴囑兒子,切不可在此事分皇上的心,所以直到永樂大捷的消息傳來。他才敢將母後的病情報與父親。

朱棣見信之後,凱旋而歸的喜悅頓時一掃而空,他現在隻想趕快回到南京,見到自己的皇後。

車子稍稍顛簸瞭一下。朱棣悠悠嘆瞭口氣,懶洋洋地又往後蜷瞭蜷身子,一臉的意興闌珊。做皇帝的,高高在上,如同臣子們心中的一位神祗,所以他的一舉一動,在人前也必須格外的註意。臣子不能失儀,君王更加的不能失儀。

隻有在他最親密的人面前,或是這樣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能不設防地卸下偽裝。展現真正的自我。而現在,那個唯一可以讓他摘下帝王的面具,毫無防備地把自己展現在她面前的人,正在重病當中……

朱棣很清楚,皇後的病十分嚴重。他有天下間醫術最高超的太醫,有隻要想用隨時可以供應的最昂貴的藥物,卻始終治不好皇後的病,從那時起。他就知道皇後的病是無法治愈瞭,他隻希望。上天能讓他最愛的女人多陪陪他!百姓的願望求諸於官,官員的願望求諸於皇帝。皇帝是孤傢寡人,他隻能求諸於上天。

帝王是寂寞的,如果這相濡與沫的妻子再辭世而去,他就真的成瞭一個孤傢寡人,高處不勝寒啊!

車子忽然停住瞭,朱棣輕輕抬起頭,就聽他的兒子朱高煦在外邊用飽滿的聲音朗聲說道:“父皇,周王殿下、周王世子殿下、輔國公,恭迎聖駕!”

朱棣長長地吸瞭口氣,緩緩地站起瞭身子……

內侍卷起車簾,朱棣出現瞭,他一步踏出車子,身上一襲玄色金紋的便服,頭發挽個道髻,束一條黑色抹額,筆直地矗立在那兒,仿佛一桿刺向蒼穹的大槍,頭,你快說,要把事情經過都告訴朕!”

夏潯答應一聲。依言坐下,將他在哈裡蘇丹的幫助下如何到達訛打剌,如果因緣際會。使得劉玉玨被郭奕軒看重收為弟子,籍此得到瞭帖木兒軍中有偶開酒禁的特例,然後策劃出一個刺殺帖木兒、同時擺脫哈裡蘇丹控制的主意……

這一段事情夏潯說的很詳細,他在逃難路上。已將此事前因後果仔細說過一遍,回頭塞哈智肯定是要對皇上說的,隻是塞哈智那憨頭拙腦的樣子,一旦陳述不明,恐怕還得自己開口,莫不如就先說明瞭。再說朱棣正聽的入神,這時想要簡略也不成。

夏潯把那刺殺計劃整個兒說瞭一遍。直說到乘舟東去,趁著帖木兒營中大亂從容遠遁,朱棣不禁哈哈大笑起來,指著夏潯道:“好!好啊!哈哈哈哈……。如此妙計,天衣無縫,神鬼莫測,文軒啊,這樣的法子,也隻有你才想得出來!”

朱棣欣然捋須道:“朕得天下,首封六國公,道衍大師對朕幫助甚大。朕在前方作戰,太子鎮守北京。政務上多賴大師協助,大師雖是出傢人。實為文官中第一功臣。張玉、朱能、丘福,那是百戰沙場、千軍萬馬裡殺出來的功勞。

增壽惜乎早死,又是中山王後人,朕封他為國公,旁人也不好說什麼。隻有你,不少不明底細的人還以為你功勛不彰,能得封公實為救朕一命,朕感恩圖報而已,卻不知你雖未操弋征戰沙場,所立戰功卻著實不遜於掛帥領兵!朕的六大國公,哪一個不是用功勞堆出來的,豈有私相授受之理?你這一遭功勞宣佈出去,看誰還有話說!”

夏潯微笑著道:“皇上,這件事還是不說的好!”

朱棣“啊”地一聲,懊然道:“不錯,這件事不宜宣揚,隻是……這一來……”

夏潯輕輕地道:“臣一直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委屈瞭。比起那些沙場百戰、以身殉國的將士,臣爵高位顯,嬌妻美妾,子嗣福蔭,與國同休,還要想什麼呢?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臣,知足的很!”

朱棣目不轉睛地看瞭夏潯許久,才緩緩地道:“好,你很好!”

又默然片刻,朱棣才道:“朕之前也未想到,帖木兒國,兵威如此之盛。這一戰若打起來,縱然勝瞭,也是慘勝,百姓們又要多吃許多苦瞭,未能同這無敵於西方的帖木兒汗一戰,固然有些遺憾,但是……這樣的結果,於國於民,才是最好的,文軒,功莫大焉!”

夏潯道:“皇上憐憫百姓,是天下之福!”

朱棣搖搖頭,道:“朕也是回程路上,在北京稍駐,才得到的消息。安南作戰、西線備戰、北疆作戰,每一處都是花錢如流水,隻有出,沒有入。為瞭供給這樣龐大的軍隊,天下府庫搜索殆遍。朕在北京看到瞭兩京及天下府庫出納之數,數額之大,觸目驚心,這還是西域沒有打起來……”

朱棣在枕邊一疊奏章中翻瞭翻,找出一份,對夏潯道:“喏,軍餉支用、甲胄器械制造,這些且不說,光是輸運糧草一項,你來看:山西、山東、河南三佈政司,直隸、應天、鎮江、廬州、淮安、順天、保定、順德、廣平、真定、大名、永平、河間十三府,滁、和、徐三州有司,負責造車並征丁壯挽運。

期間共用驢三十四萬頭,車十一萬七千五百七十三輛,挽車民丁二十三萬五千一百四十六人,運糧達三十七萬石。當時主要是在冬季,由於道路險遠,地凍天寒,不少民夫在運糧中凍傷手足或疾病而死……”

朱棣合上奏折,嘆息道:“可也虧得是冬天,否則,征調這麼多青壯農夫,國計民生更要大受影響瞭。可笑一些官紳無視民間疾苦,一味吹捧戰功,討朕的喜歡,民間卻流傳著唐人的一首詩句:‘信是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朱棣索然一笑,搖頭道:“縱是嫁作比鄰。那比鄰埋骨沙場,守寡之婦,還不是一樣的淒苦不堪?”

夏潯本道朱棣好大喜功,聽他竟說出這番話來,顯見方才一番話並非隨意而出,確是有所感悟,不禁為之動容,忙站起身來。欣然說道:“皇上能這樣想,實為天下之福!”這一次,他毫無恭維之意。實是發自內心。

朱棣道:“所以,你能不戰而屈人之兵,退卻我大明一方強敵,還成功挑起他們內戰。功莫大焉!隻是……”

朱棣微微鎖起眉頭,沉聲道:“朕雖非好戰之君,然強藩外虜,卻不能坐視其大,否則必成國之大患,為千秋計,當戰時。還是要戰的!眼下,瓦剌、韃靼暫時得以平衡,如果這種相互制約的局面能夠維持下去,朕自然要息兵歇弋。休養民生,如果虎狼壯大、再度環伺,覬覦我中原,還是要搶先下手,防患於未然!”

夏潯點瞭點頭,他當然知道,有時候發動戰爭並非窮兵黷武,而是為瞭長遠的和平和安定。隻是這個分寸實難把握,稍一不慎。就越瞭界限。

由此,他又想起瞭那枚印鈐。在他想來,那枚印鈐一旦落入蒙古人之手,將是後患無窮,他也不是能掐會算的活神仙,此刻自然不會想到禍兮福所倚,那枚印鈐後來竟起瞭莫大作用,成瞭阻止永樂大帝一而再、再而三,征完瓦剌征韃靼,陷入按下葫蘆起來瓢,終成窮兵黷武的關鍵所在。

接下來,他就該講起從哈密受哈密王派兵護送一路返回西涼的經過瞭,本來這一段在旁人想來就是趕路而已,似乎乏善可陳瞭,他若幾句話簡單略過即可,但是夏潯這一路上卻是發生瞭許多事情,尤其是那枚印鈐的下落……,可是這番話要怎麼說,卻頗費思量。

雖然說那西寧侯宋晟功勛卓著,如今又是永樂皇帝的親傢,但是夏潯卻清楚,朱棣這個人絕不是因私廢公,亦或以功償過的主兒。功就是功,過就是過,公就是公,私就是私,這是帝王最應該明確的地方,若非如此,丘福已然戰死沙場,朱棣也不會死後削爵,將他全傢發配海南島瞭。

夏潯正猶豫著要如何開口,不致叫朱棣遷怒於那位西寧侯爺,朱棣的目光卻突然凌厲起來,沉聲問道:“文軒,你還沒說,那泄我軍機,致你流落異域,還害死三千將士的奸細,到底是誰?”

夏潯的思緒攸地收瞭回來,對朱棣道:“臣與哈裡蘇丹達成協議之時,他曾對臣說出此人名姓……”

“嗯?”

“錦衣千戶,於堅!”

“就是你方才所說的,在西域遇到的那個……”

“不錯!”

朱棣疑惑地道:“於堅……,身為錦衣千戶,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夏潯道:“動機,臣並不瞭然。臣回程之中,曾立即下令,控制拓拔明德,鎖拿於堅待查,不過……”

夏潯趁機說起瞭歸程中在肅州發生的事情,朱棣萬沒想到夏潯回程中還發生瞭這麼多事情,聽到脫脫不花死亡、阿噶多爾濟殘疾、印鈐下落不明的經過後,不禁眉頭大皺。

夏潯道:“臣在滎陽,巧遇扮作乞丐逃跑的於堅,於堅對其所為供認不諱,亦知罪責難逃,已然自盡身亡,此事滎陽府有所記載。”

朱棣定定地看瞭夏潯半晌,眼神隱隱閃爍,不知想些什麼,許久,他才緩緩點頭道:“此事,朕回京後,會予以處治。至於那枚印鈐,你也不必過於緊張!”

朱棣冷冷一笑,道:“本雅失裡還不是被朕逼死瞭?如果這枚印鈐真的落到瓦剌人手中,叫他們攪出什麼風雨,朕不憚再對瓦剌一戰!”

夏潯忙道:“臣已查明,那枚印鈐乃是落入一個江湖騙子手中。想來,此人隻將這印視作一方美玉,未必會出現陛下擔心的情況。”

朱棣輕輕地道:“最好如此!”

夏潯回程中已經打聽到,朱棣北征期間,太子監國,鎮守南京,紀綱就是朱棣留守南京的心腹耳目,紀綱善於投機鉆營,比起以前更受皇帝信任,於堅泄密於敵的事情,就算隻擱在於堅一人身上,都有些叫人難以理解,如果硬說此事出於紀綱授意,無人證、無物證的情況下,實難說服皇帝。

如此一來,反將自己與紀綱的私人矛盾完全暴露於皇帝知道,而皇帝一旦知道兩人已水火不容到這般地步,他回頭再想收拾紀綱就困難瞭,皇帝隻要一想到兩人早就不和,對他所作所為的目的就要產生懷疑、對他提供的證據的信任也要大打折扣。對付官場上的強勁對手,如果到瞭要把矛盾擺到臺面上來,在最高統治者面前攤牌的地步,那麼……要麼不打、打就打死!

這場戰役,要等他回京之後,再行部署!

p:一章六千奉上,諸位書友,本月的月票和推薦票雙雙疲軟啊,本月幾部新書進入老書榜,其他作者也是個個發力,月票和推薦票的競爭非常激烈,在其他作者力爭上遊的情況下,咱們的月票和推薦票雙雙下滑到九名、八名,岌岌可危,就要跌出排行榜首頁瞭。

難道錦衣已經到瞭該結束的地步瞭麼?我不認為,後面還有許多故事要寫,就算是夏潯完成“完美刺殺”這一環節,回轉中原路途中發生的這種種,也是為將來再佈一個大場面必要的鋪墊。關關需要您的支持,如果您的手中還有月票、推薦票,請投下來,請支持●●●●●●(未完待續)

%高速站

(本站群號:95512049)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