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皇帝接見

作者:高月 字數:5356

李慶安本來就有傷在身,一連三天的奔忙雖然疲憊不堪,但對面淒聲哭泣的將士傢屬才是讓他心力憔悴,饒是他鐵打的漢,也再也頂不住身體的煎熬,終於病倒瞭,剩下的一些善後事情,他不得不交給瞭校尉何穎川。

這天傍晚,安西軍一行進入瞭長安城,明德門內外擠滿瞭進出城的民眾,熱鬧非常,踏青歸來的少男少女,在城內買貨準備回傢的鄉人,再加上城門正在修繕,使進出城都變得頗為不暢。

“這是我們的軍牒”帶隊的校尉將一紙文書遞給瞭守門的軍校。

竟是從隴右歸來的安西軍,守門的校尉肅然起敬,連忙揮手道:“大傢讓一讓,讓他們先進城。”

擠在城門口等待進城的民眾們聽說是隴右歸來的將士,紛紛向兩邊閃開一條路,好奇地打量這群形容枯瘦的士兵,二百名安西將士沉默地走進瞭城洞,很快,兩邊的民眾竊竊議論起來。

“難道就是他們嗎”

“古兄,你在說什麼”

“你不知道嗎那支攔截吐蕃主力的安西軍,幾近全軍覆沒。”

“你是說李慶安的那支安西軍可是沒見到他呀”

“一定是的,你看那輛馬車,估計他就在馬車內。”

議論聲越來越大,這些天,關於隴右之戰中,三千安西軍攔截吐蕃八萬大軍的傳奇故事傳遍瞭長安,大唐民眾這才知道石堡城的勝利竟以三千唐軍的全軍覆沒為代價,無數人為之唏噓。

不知是誰帶頭,城門處忽然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有人大喊:“好樣的,你們才是真正的大唐英雄”

安西軍將士們抱拳施禮,緩緩走入瞭長安城。

今天是正月十一,長安城內正忙碌地準備上元節,今年新年恰逢隴右大捷,李隆基在興奮之餘,下旨舉國歡慶,正月十五的上元節便應興而盛,成為一個極為隆重的歡慶之節,上元節又叫花燈節,顧名思義就是賞玩花燈,各個坊市都會張燈結彩,大戶人傢也會挖空心思求新求奇,以求新一年傢道繼續鼎盛繁榮,但無論是坊市還是豪門,都無法和長安的官燈相比,年年歲歲的花燈節,都是以朱雀大街和春明大街為南北東西軸,將無數的絢爛迷彩鋪陳在這兩條大街之上,成為滿城的焦點。

在長數十裡的兩條大街上鋪燈,這是個浩繁的工程,因為今天雖才正月十一,但鋪燈已經進入,朱雀大街上無數差役和匠人都在緊張地忙碌著,李慶安一行人進城門後便停瞭下來,等待李慶安的安排。

李慶安已經虛弱得無法騎馬瞭,他半躺在一輛臨時租來的馬車裡,從車窗裡默默望著這座舉世無雙的大都市,遠處那巍峨高聳的宮殿群,大街上摩肩接踵的人流,長安的繁盛和恢宏使他心中有一種莫名的感慨,一場慘烈悲壯的戰役,一次生與死的洗禮,竟使他心境仿佛蒼老瞭十歲。

“將軍,弟兄們不知該往哪裡走”

說話的是李慶安的新任親兵隊正,名叫江小年,和戰死的賀嚴明一樣,也是安西長征健兒的二代子弟,他原是安西斥候營的一名伍長,小夥子年紀隻有二十歲,不僅身材魁梧高大,而且十分機靈。

“去光福坊”

光福坊就是李慶安的新宅所在,雖然宅子不大,容納二百人略顯擁擠,但他確實也沒地方可去瞭,他剛說完,馬路對面跑來一名中年男子,老遠便喊道:“李將軍”

來人竟是高力士府上的羅管傢,他跑上前,歡喜異常道:“我從早上起就在這裡等,一直等到現在,終於等到李將軍瞭。”

“原來是羅管傢。”

李慶安微微一笑道:“羅管傢怎麼知道我會從明德門進城”

“不光明德門,所有的城門老爺都派人去等候瞭,老爺說李將軍可能沒有地方安置下屬,便命我們一定要把李將軍請回府去,我傢老爺都安排好瞭,特地騰空五個大院子,燒好瞭熱水,備好瞭飯菜,就等李將軍帶人去住。”

高力士細致的安排讓李慶安有些感動,他點點頭笑道:“那好吧就去高翁的府上。”

“好咧大夥兒跟我走吧”

羅管傢圓滿完成高力士交給的任務,他興高采烈地帶著安西軍們向翊善坊而去。

“羅管傢,高翁身體可好”

“我傢老爺身體好著呢昨天陪聖上去校場檢閱隴右軍,聽說還射瞭幾箭,引來全場喝彩。”

說到這,羅管傢奇怪地問道:“李將軍,前天的入城式怎麼不參加真的很盛大啊我和府上的很多下人也去瞭,大傢回來後都說想去從軍,哎那種威武的感覺真令人激動。”

李慶安笑瞭笑,岔開話題道:“最近長安有沒有什麼有趣的事情”

“有趣的事要不就是四天後的上元夜花燈瞭。”

說到這,羅管傢忽然想起一事,重重一拍腦門道:“對瞭過兩天貴妃娘娘要舉行一場樂府賽事,在曲江杏園舉行,聽說規模盛大,一般平民也準許參與,李將軍有空不妨去看一看。”

“我身體不太好,到時再看吧”

不多時,他們便走進瞭翊善坊,來到高力士的府門前,高力士在宮中還沒有回來,但他的兒子早已得到吩咐,聽說李慶安來瞭,立刻下令開側大門,幾百名傢奴跑出來,給他們牽馬拎包,一人服侍一個,把眾安西軍弄得有些不知所措,李慶安笑著對眾手下道:“這不是什麼官府衙門,是我的私人交情,大傢隨意點,跟他們走就是瞭,洗個澡再吃飯,好好睡上一覺。”

得瞭李慶安的吩咐,眾人這才跟隨傢人進府瞭,高力士的兒子叫馮繼嗣,是高力士大哥過繼給他的養子,官拜大理寺丞,也是個十分精明能幹的官吏,他拱拱手,上前壓低聲音笑道:“李將軍不用擔心兵部那邊會有什麼話,讓李將軍部下住在高府,是聖上特準的。”

“這樣我就放心瞭。”

李慶安笑瞭笑又問道:“不知高翁什麼時候回來”

“再過一會兒吧這兩天聖上忙隴右軍的事,父親要伺候左右,不過他已經吩咐過瞭,李將軍盡管聽我的安排。”

“那就煩擾馮兄瞭。”

馮繼嗣安排得極為周到,不僅派有伺候傷病經驗的人替李慶安沐浴,又請瞭幾名治傷的名醫給李慶安及他的屬下療傷,忙碌一通後,李慶安吃瞭晚飯,這才換瞭一身新衣回房休息。

他住的地方還是從前的芙蓉樓,陳設依舊,隻是沒有瞭如詩如畫姐妹在身邊,令李慶安不免有些睹物思人。

李慶安慢慢走到窗前,推開瞭窗,一股帶著寒意的夜風撲面而來,他默默凝視著結冰的荷塘,心中思緒萬千,盡管石堡城戰役給他帶來瞭不可磨滅的記憶,但李慶安知道,現在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從這場戰役的陰影中走出來,那些戰死的弟兄們已經長眠瞭,但他們的傢人還在,替死去的弟兄們安排他們的傢人,是他們這些活著的人需要做好的事,簡而言之,是他李慶安不可推卸的責任。

安排好陣亡將士的傢屬需要他手上有資源,錢是一方面,但更重要是,要讓他們父母能安度晚年,衣食無憂;要讓他們的孩子能讀書,將來能夠自食其力,就像他們的兒子,她們丈夫,他們的父親仍然在世一樣,隻有這樣,那些戰死的弟兄們才能瞑目於九泉。

為此,他需要得到一片土地,讓他成為能支配這片土地的主人,在大唐,這樣的身份,文官是太守,武將就是節度使,至少是一州都督。

李慶安不由又想到瞭哥舒翰,在金城縣和他分手時,哥舒翰極為不高興,其實在隴右交令時,他便感覺哥舒翰的爽朗笑容背後,藏有一絲警惕和不安,這是一種喧賓奪主的必然結果,安西軍風頭太勁,已經威脅到瞭隴右軍的利益。

哥舒翰是隴右戰役的主帥,李隆基勢必還要再依賴他繼續奪取九曲和大非川,在這種情況下,哥舒翰對自己的定位就顯得至關重要瞭,可是,哥舒翰會極力褒獎自己嗎

忽然,李慶安若有所感,一回頭,隻見高力士站在門口,正笑瞇瞇地望著自己。

“高翁”李慶安連忙躬身施禮。

“來坐下說話。”

高力士擺擺手,讓李慶安坐下來,他關切地問道:“七郎,身上的傷勢如何”

“今天請瞭兩個名醫看瞭,他們說我筋骨強壯,不礙事,隻要不再傷口崩裂,一個月後便完好如初。”

高力士點點頭,又道:“剛才聖上也問到瞭你,希望能早曰見到你,具體時間可以由你來決定。”

說到這,高力士嘆瞭一口氣,道:“七郎,說起來聖上對你確實寬容有加,你擅自不參加慶典,聖上原諒你瞭,本應由兵部去安撫軍屬,你卻跑去瞭,這個聖上也寬容你瞭。”

李慶安默默點瞭點頭,沉吟片刻,他又問道:“高翁,朝廷準備怎樣撫恤陣亡將士的傢人”

“方案已經定瞭,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朝廷直接給喪葬費每人一萬錢,然後是每月支給錢三百文、米七鬥,一共連續支給二十年,這由各地方官府負擔,另外在稅賦上也有減免。”

“才十貫”

李慶安霍地抬起頭,他眼中燃燒著憤怒之火,“高翁,恕我失禮,將士們為瞭奪取石堡城,為瞭保衛大唐的江山,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可朝廷竟是如此賤視他們,以後誰還會為大唐賣命”

“七郎,別這樣激動。”

高力士連忙安撫他道:“朝廷也知道十貫錢略略偏少瞭,所以又用每月支付錢米的方式來作補充,全部加起來也有百貫瞭,若米價上漲,還不止百貫呢”

李慶安按耐住心中悲憤,緩緩道:“高翁,事情不是那麼簡單,朝廷是要把負擔扔給地方,可如果地方官府不肯負擔怎麼辦如果經辦人從中敲詐克扣怎麼辦二十年的漫長歲月,高翁真以為地方官府會不折不扣地堅持到底嗎”

高力士無言以對,其實他也心知肚明,現在雖然錢糧不夠,但很快到三四月份時,各州的稅款都將押解進京,完全可以在那時再支付一部分,但聖上卻堅持要采用按月支給的方式,說到底,他的根本目的還是想把撫恤陣亡將士的負擔扔給地方官府。

李慶安註視著高力士,他知道撫恤方案已經是定局瞭,無法更改,便道:“好吧這件事我不說瞭,我想問一問高翁,陛下準備給我一個什麼樣的封賞”

“這就是我今晚來找你的原因,其實也是聖上讓我來的,雖然他沒有明說。”

李慶安心中忽然有種不安的感覺,高力士帶來的或許是一種對自己不利的消息。

“高翁,你說吧我聽說。”

高力士輕輕嘆瞭口氣,道:“今天哥舒翰正式向朝廷提交瞭石堡城之戰的奏折,雖然他承認你攔截吐蕃主力立下瞭大功,但他認為奪下石堡城才是主功,而且他還認為雖然最後是李嗣業奪下的石堡城,但李嗣業的成功是建立在隴右軍一萬二千人的陣亡之上,所以在他奏折中,首功是隴右軍先鋒高秀巖,次功是李嗣業,再次才是你。”

說到這,高力士偷偷看瞭一眼李慶安,見他沒有自己預料的那樣憤而跳起,高力士心中有些愕然,便問道:“七郎,難道你也認為這合理嗎”

李慶安淡淡道:“他是隴右之戰的主帥,怎麼報功是他的權力,難道因為我不滿,朝廷就會否決他的正式奏折嗎”

“朝廷確實不會因為下屬的不滿而否決主帥的報告,但聖上知道這對你不公,所以聖上希望能和你談一談,找出一個兩全齊美的辦法。”

李慶安站瞭起來,“高翁,我明天就想面見聖上。”

次曰一早,李慶安病體稍好,來到瞭興慶宮,稍等瞭片刻,一名宦官領他進瞭大同殿。

“陛下,李慶安到瞭。”

“宣他進來”禦書房裡傳來瞭李隆基的聲音。

這幾天李隆基出人意料地勤政,拿下瞭石堡城,他的心思又轉到瞭大非川和黃河九曲,這兩處地方原本是吐谷渾的領土,由於吐谷渾被大唐征服,吐谷渾便成為瞭大唐的附屬國。

但由於吐蕃的興起,大唐龍朔三年,吐谷渾被吐蕃所滅,九曲、大非川最終歸於吐蕃,成為吐蕃進攻隴右的後勤基地。

李隆基心裡非常清楚,如果說石堡城是吐蕃通往大唐的橋頭堡,那大非川和黃河九曲就是吐蕃人侵犯隴右的資本,幾十年來的教訓告訴他,隻有拿下大非川和黃河九曲,才能真正取得戰略上的優勢。

李隆基站在地圖前久久凝望,心中在策劃著下一場戰役,這時,李慶安已經進瞭書房,他沒有打擾李隆基的沉思,而是站在一旁靜靜地等候。

“陛下他來瞭。”高力士小聲地提醒道。

李隆基回過頭,見李慶安已經進來瞭,便收回瞭思路笑道:“李將軍,朕現在最想見到的人,就是你瞭。”

“臣參見陛下”

“免禮,賜座”

一名宦官將一隻繡墩搬給瞭李慶安。

“謝陛下”李慶安坐下,欠身道:“陛下能體諒臣的心情,臣感激不盡。”

“李將軍,你的事跡朕已經知道得很清楚瞭,你們能以三千軍攔截住吐蕃八萬大軍,以幾近全軍覆沒的代價給前軍奪下石堡城贏得瞭時間,這份功勞朕不會否認。”

說到這,李隆基又取過哥舒翰的奏折,搖搖頭道:“但有一點朕也要給你說清楚,兵部的封賞必須要根據哥舒將軍的奏報來決定,這是一貫以來的規矩,不會因為哥舒大將軍對你評價不高而改變規矩。”

說完,李隆基註視著李慶安,等待著他的表態,哥舒翰將是替他奪取大非川和九曲的依仗,就算李慶安再立下天大的功勞,他也不會因此駁回哥舒翰的奏折,這是前提,李慶安必須要接受。

“陛下,國有國法,軍有軍規,臣能理解。”

李隆基笑瞭,李慶安的表態讓他心中輕輕松瞭一口氣,隻要李慶安接收這一點,其他什麼都好商量,他點點頭笑道:“這次隴右之戰有功有罪,有功者,朕會給予重賞,有罪者,朕也會給予重罰,朕一定會賞罰分明,雖然在此戰中,給你定的攔截功勞為第三,但你還有其他的功勞,比如火藥,就憑這一點,朕就可以在戰役以外對你進行額外的封賞,你明白嗎”

這就是李隆基的折中方案瞭,尊重哥舒翰的決定,以隴右軍為第一功勞,但又以別的借口來安撫李慶安,李慶安明白李隆基的意思,他沉聲道:“臣明白陛下的難處,沒有任何意見,不過臣還有兩件事要向陛下稟報。”

李隆基滿意地點點頭,“你說吧還有什麼事”

“一件是火藥,隴右之戰後,火藥的軍事用途必然會被廣為人知,

臣懇求陛下對火藥的制作進行最嚴格的管制,絕不能讓配方外泄。”

“這個朕知道,朕已經著令將作監和軍器監管理此事,以最嚴格的手段控制火藥的流傳,李將軍盡管放心,不知李將軍要稟報的第二件事是什麼”

李慶安想瞭想便道:“還有一件大事臣不能隱瞞陛下。”

李隆基的臉色變得凝重起來,“你說,什麼大事”

李慶安嘆瞭一口氣道:“戰役結束後,臣讓手下收集陣亡將士的屍首,無意中抓獲瞭兩名吐谷渾的逃兵,臣得到一個消息,吐蕃贊普赤祖德贊在與臣的惡戰中被炸身亡。”

“什麼”李隆基大吃一驚,他霍地站起來。

“你、你在說什麼”

未完待續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