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雙管齊下

作者:高月 字數:5059

次曰是休朝曰,唐朝不是七天星期制,它是以旬曰為一輪,旬曰便是休息天,這一天百官休朝一曰,各種朝務政事都停止瞭,忙碌瞭九天,百官們疲憊不堪,都躲在傢中享受這難得的一天閑暇。

但對於大唐皇帝李隆基,旬曰卻沒有什麼意義,他幾乎每天都在休閑之中,隻有特殊情況發生,他才會出面解決問題。

今天便是有特殊情況,中午,他接到瞭長子琮奉上瞭一本奏折,確切說,是一本鳴冤告狀書,他要推翻發生在兩年前的一樁冤案,兩年前,時任河南道觀察使的李慶安在尉遲縣遇刺,五十多名刺客被殺,當時留在現場的證據,都確鑿地證明瞭這起刺殺案是慶王李琮在幕後策劃,當時,李琮在汴州吞並土地的案子也同時爆發,為瞭平息眾怒,李隆基便沒有深查刺殺案,直接將它算在李琮的頭上,李琮因此被削去一切職務,在傢閉門思過一年。

時間已經漸漸過去瞭兩年,李隆基也幾乎忘記瞭此事,但就在棣王被刺幾天後,慶王李琮突然拋出瞭翻案的請求,這令李隆基很驚訝,他驚訝不是案件本身,而是李琮選擇的時機非常微妙,也就是楊國忠和李慶安在興慶宮爭鋒後的第三天。

楊國忠和李慶安的爭鋒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棣王刺殺案極可能是做偽,至少李隆基已經猜到瞭一二,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慶王突然翻案瞭,李隆基也不得不感嘆慶王的時機把握之巧妙。

事情已經過去瞭兩年,李隆基有些記不清瞭,他又命人找出瞭當時的報告,他開始漸漸地想起瞭當時的情形。

當時他接到調查報告時便有懷疑,哪有刺客把幕後者的身份帶到現場的道理,慶王府的腰牌,刺殺的刀柄上刻有慶王字樣,這些證據都是極為荒謬,還有兩個活捉的刺客被滅口,也不瞭瞭之,隻是為瞭殺一儆百,平息眾怒,他才用長子李琮來做犧牲品,這件案子沉疴瞭兩年,現在居然又被翻起來瞭,李隆基不由陷入瞭沉思。

難道長子一直隱忍瞭兩年一直在等待機會看樣子很像,李琮在奏折中直指是棣王嫁禍給他,而且還有證據,那兩個唯一能確認身份的刺客就是棣王幕僚從監獄中買走,還有當時留下瞭契約。

李隆基在慢慢翻看著這本奏折,臉色越來越陰沉,他知道長子極可能是被冤枉的,但沒想到又是棣王,他已經兩次策劃刺殺案瞭。

“砰”一聲,李隆基重重一拳砸在桌上,低聲罵道:“膽大妄為”

他收起奏折,立刻下旨道:“宣朕的旨意,速召慶王、棣王入宮。”

半個時辰後,慶王和棣王先後來到瞭興慶殿,李琮為今天的會見做瞭精心地準備,他也知道,今天或將是他人生的轉折點,他的父皇已經兩年沒有見他瞭,如果他再不發出聲音,大唐政局就將再也沒有他的機會。

李琮這兩年養得肥胖無比,但為瞭在父皇面前掩蓋他的肥胖,他用瞭整整一個時辰進行化妝,用清冷的胭脂將他臉上的油脂色抹掉,戴上深色的紗帽,又換上一件寬松的長袍,這樣,他便顯得略瘦一點,至少沒有那種令人恐怖的肥胖瞭。

但他走路成瞭問題,他已經無法再讀力走路瞭,他的腿無法承受身體的重量,必須要人攙扶,這一點卻無法掩飾。

兩名宦官將李琮扶瞭進來,他一進殿門便趴在地上嚎啕大哭,“父皇,孩兒終於又見到你瞭。”

他幾乎是爬到李隆基的腳邊,拼命磕頭,“孩兒這兩年每天都在思念父皇啊”

盡管他的情感流露有些誇張,但這樣一來,卻掩蓋住瞭他無法走路的問題,而且留給李隆基的第一印象不是肥胖,而是舐犢之情。

李隆基望著自己這個長子,鼻子也有些微酸,從小他就不是很喜歡這個長子,他的資質平庸,承擔不瞭李隆基對他的太多期望,他貪吃喜玩,在次子瑛的聰穎好學的映襯下顯得黯淡無光,因此他註定成不瞭大唐帝國的繼承者。

可如果把所有政治因素都去掉,李隆基卻又發現瞭這個兒子的可愛之處,他沒有狡黠的頭腦,他的愚鈍使他沒有兄弟的那麼多心機,次子瑛雖然聰穎,卻沒有為人子的感情,三子亨的懦弱中又隱藏著野心,而長子琮雖然愚鈍,卻有兒子對父親的親情,親情,李隆基到瞭晚年,才開始漸漸感悟到親情的重要。

如果不是從太子的角度考慮,長子琮還是個好兒子,想到自己兩年前冤枉瞭他,李隆基心中也不由暗暗內疚,他當然知道兒子好吃的毛病,身體肥胖一點,也沒有什麼關系,天下有哪個父母會嫌棄自己兒女長得肥胖的

“琮兒,你起來吧”

李隆基給旁邊宦官使瞭個眼色,立刻上來兩名宦官將李琮扶瞭起來,李隆基又讓人拿一個軟墩給他坐下。

他見兒子哭得一臉鼻涕眼淚,心中更軟瞭幾分,便笑道:“吾兒這兩年在府中過得如何”

“父皇,兒子自知罪孽深重,這兩年在傢閉門思過,不敢出門一步。”

李隆基點瞭點頭,“光思過可不行,關鍵還要看行動,朕聽說你將河南、江淮的土地都散給瞭無地貧農,朕感到很欣慰,你也終於有長進瞭,知道不可竭澤而漁。”

李琮一愣,他幾時把土地給無地農民瞭怎麼可能他辛辛苦苦聚集的土地怎麼可能再還回去李琮一轉念,忽然明白瞭,一定是他兒子李俅的私下所為,去年他就勸自己放棄一部分土地,結果被自己狠狠打一頓,一定是他瞭,隻有他才能放出自己的土地。

李琮心中一陣大罵,可在父皇面前,他卻不敢表現出現出來,他連忙道:“這就是兒臣思過的結果,兒臣之過就在於貪心,從小父皇分梨,兒臣就會多吃兩個,這個毛病一直延續到今天,變成瞭貪土地,自從父皇責罵兒臣後,兒臣痛定思痛,才終於明白,國以民為本的道理,兒臣願意再獻出糧米,以解各地災情。”

在吞並土地上,李琮並不愚笨,他生怕父皇再讓他捐出土地,便先下手為強,表示自己願意捐糧米,而不談土地。

李隆基顯然沒有看透兒子這個小心眼,他欣慰地笑道:“吾兒果然長進瞭。”

這時,棣王李琰也走進瞭大殿,他心中忐忑不安,不知發生瞭什麼事,前兩天他心亂成一團,楊國忠抓捕邢縡意外失手,導致他的刺殺陰謀有敗露的危險,盡管楊國忠信誓旦旦說沒有出賣他,但李琰卻總感覺父皇已經知道瞭真相,否則不會剝奪他繼承東宮的機會,轉而讓他去安西。

剛開始,去安西之事令他沮喪不已,但他的幕僚勸他,去安西也是培養自己勢力的千載良機,李琰也開始動心瞭,安西土地廣袤,面積之大不亞於大唐,如果他能擁有甲兵數十萬,一旦中原局勢混亂,他便立刻宣兵而入,未必沒有重入帝位的機會,為此,他的心又開始盤算起來,如何才能將李慶安趕走,讓自己的人接任安西節度使,這是他實擁安西的第一步。

這兩天他一直在和幕僚商量此事,不料李隆基卻忽然宣他進宮,在緊張之餘,他也隱隱猜到,或許是正式任命他為隴右道諸藩安撫大使瞭。

李琰走進大殿,一眼便看見瞭慶王李琮,他心中不由一怔,已經兩年沒有看見他瞭,他怎麼又出現瞭

他不及多想,連忙上前給父皇跪下,“兒臣參見父皇,願父皇萬歲萬萬歲”

“你真的希望我長命百歲嗎”李隆基冷冷問道。

李琰嚇得一哆嗦,慌忙道:“父皇為何這樣問,兒臣怎麼會不希望父皇長命百歲,這是兒臣唯一的願望。”

“虛偽虛偽之極”

李隆基怒不可遏,他越來越難以克制住內心的憤怒瞭,他想著這個兒子為瞭入主東宮,竟然采用如此卑劣的刺殺手段,如果他真的得逞,那他會不會發動政變,將自己推翻呢極有可能,他不是敢在自己面前發動刺殺案嗎這個兒子長得儀表堂堂,高大威風,心腸竟如此歹毒

李琰心驚膽戰,顫抖著聲音道:“父皇這是從何說起”

“從何說起”李隆基刷地將韓白顏的密約扔給他,“你自己看看吧你做的好事”

李琰慌忙拾起這張紙,他的頭嗡的一下大瞭,兩年前的那件事,居然暴露瞭,他額頭上汗珠滾下,又偷偷瞥瞭李琮一眼,見他滿臉怒容,他忽然一咬牙,磕瞭一個頭道:“這件事是兒臣的屬下擅自所為,兒臣實不知情。”

李隆基見他在這個時候還要狡辯,不由更加怒火高熾,本來他在興慶殿這樣的內殿來處理這件事,就是不想傢醜外揚,如果李琰磕頭認罪瞭,他就處罰一下,也就罷瞭,不料這個兒子竟然一口咬定與自己無關,李隆基有些出離憤怒瞭。

他怒極反笑,“好好好一個你不知情,一句話就推得幹幹凈凈,是朕沒有你的證據,所以無法定你的罪,但朕有傢法,朕用傢法就無須證據,來人”

立刻上來數十名侍衛,李隆基一指李琰,恨聲道:“把這個逆子給朕拉下去,杖責五十棍,看他還嘴不嘴硬”

侍衛們如狼似虎將李琰拖瞭下去,李琰嚇得大喊:“父皇,兒臣知錯,饒瞭我吧”

“給朕狠狠打不準輕饒,誰敢輕饒朕就殺瞭誰”李隆基咆哮著吼道。

這時,李琮連忙道:“父皇,兒臣給四弟求個情,這件事或許真和四弟無關。”

“什麼無關,這明明就是他所為還想抵賴,朕居然有這樣的兒子”

李隆基餘怒未解,又令道:“傳中官張奉恩”

李琮心中一跳,果然來瞭。

張奉恩得到李琮的重賄,知道今天自己會上場,便早早地等候在興慶宮外面,當李隆基一宣他上殿,他立刻便走瞭進來。

“老奴張奉恩叩見聖上”

“張奉恩,你可知罪”

“老奴曾經勸過棣王,讓他不要過於寵愛內室,他不聽,才得今曰之禍,老奴確實有罪。”

李隆基一愣,“你在說什麼”

張奉恩也愣瞭,連忙道:“陛下不是因為巫盅罪而處罰棣王嗎”

“等一等”

李隆基忽然聽出瞭端倪,他欠身問道:“你給朕說說清楚,什麼巫盅,朕一點也不知道。”

“原來陛下不知道,老奴正要向陛下稟報。”

“你說”

李隆基按瞭按腰帶,讓自己的火氣克制一點,他已經意識到自己這個兒子真是罪孽深重瞭。

“陛下,老奴被棣王冷落,他對外之事老奴一點不知,但他府內之事,老奴卻聽到一點耳聞,老奴聽說他迷信巫盅,時時刻刻都在作巫。”

旁邊李琮愣住瞭,他原以為張奉恩會說孺人爭媚下巫,沒想到張奉恩根本就不提孺人,目標直指棣王,心狠手辣更勝自己。

李隆基克制住滔天的怒火,問道:“你這樣說,可有證據”

“陛下若不信,可以看一看他的靴中。”

“來人把逆子給朕帶回來。”

五十棍已經打完瞭,李琰被打得皮開肉綻,血浸透瞭褲子,他趴在軟榻上被抬進來,話都說不出來瞭。

“父皇,兒臣知罪”他低微著聲音道。

李隆基卻沒有罷手之意,立刻令道:“脫下他的靴,看看他的靴裡有什麼”

幾名宦官上前脫掉瞭李琰的烏皮靴,一名宦官忽然高聲道:“陛下,靴裡有巫帖。”

“給朕拿上來”

李隆基望著盤子裡的寫滿瞭咒語的巫盅圖,氣得渾身發抖,自從兩年前的東宮巫盅案後,他對巫術恨之入骨,曾不止嚴禁巫術,皇親國戚者若涉巫盅,一律以重罪論處,他反反復復警告,卻沒想到今天在他的另一個兒子靴中搜出瞭此物。

“好啊朕的好兒子,你帶著巫盅進殿瞭,朕真沒想到,朕的兒子竟如此孝順。”

李隆基聲音很低沉,他心中起瞭一絲殺機。

李琰見自己的靴子裡竟然有巫盅,他頓時嚇得魂飛魄散,他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他也知道自己完瞭,兄弟相殘,打一頓或許就算瞭,但涉及巫盅,父皇是無論如何不會饒恕自己瞭。

他心中萬念皆灰,垂淚道:“父皇請容兒臣說一句,兒臣便引頸就死。”

“你說”

“兒臣與韋妃失和,寵愛二孺人,二孺人爭寵不斷,這恐怕是她們求媚所為,兒臣實不知情,皇天在上,兒臣若有半句虛言,可任天雷劈殺。”

“哼”李隆基哼瞭一聲,“朕就知道,你肯定又是不知情,反正所有的事情你都是不知情,要麼是下屬擅自所為,要麼是寵姬爭媚,都和你無關,所以朕就不能處罰你,你就繼續挖空心思爭奪東宮,對嗎”

李琰低下頭,一句話也不敢說瞭,他還能說什麼連發誓父皇都不信瞭,還有什麼可以解釋,他心中充滿瞭悲嘆,所有的雄心壯志在這一刻都煙消雲散,他靜靜等候著最後一刻的來臨。

這時,李琮跪瞭下來,泣道:“兒臣願為兄弟分一半罪責,兄弟如手足,手足斷、不可續,求父皇饒他一命”

李隆基看瞭他半晌,便嘆一口氣道:“好吧看在你的份上,朕就饒他一命。”

他一指李琰令道:“將他拘於鷹狗坊,永世不得出門”

“謝父皇不殺之恩謝大哥求情”

李琰在嚎啕大哭聲中被抬下去瞭,這時,李隆基看瞭一眼李琮,點點頭贊道:“你很好,不愧是長兄,雖然愚鈍,卻有長兄的心胸,朕上次確實是冤枉瞭你。”

李琮心中一陣酸楚,他嗚咽著垂淚道:“兒臣隻恨不能替父皇分憂,長得這麼肥胖。”

李隆基微微笑道:“肥胖是因為你缺乏騎射運動,朕要給你一個騎射的機會。”

他沉思瞭片刻,本來是命李琰去安西,現在李琰犯罪,隻得取消瞭,自己長子能在這麼關鍵時刻出手,說明他也不是很愚鈍,或者是他手下人的建議,但也說明他善於聽計,這就是一個優點,讓他去安西倒正好,長子在京,反而不利用長孫繼位,將長子調走,為長孫入東宮創造條件。

想到這,他緩緩道:“開元四年,你遙領安西大都護,充安撫隴右諸蕃大使;開元十五年,你遙領涼州都督,兼河西諸軍節度大使,現在你諸職被革,朕準備繼續任命你為安撫隴右道諸蕃大使,赴龜茲實任,你可願意去”

李琮沒想到會是這個結果,他愣瞭半天,萬般無奈,隻得磕頭謝恩道:“兒臣謝父皇信任,願替父皇分憂”

“那好,明天朝會,朕會正式任命你新職,琮兒,你不要小瞧瞭安西,朕會對安西進行一系列的安排,明天你就知道瞭。”

未完待續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