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攜美遊莊(上)

作者:高月 字數:5384

李豫正式入住東宮已經三天瞭,這些他父親當瞭十幾年太子卻隻住瞭不到兩年的宮殿,讓李豫感慨萬分,這將是他人生的起點,將是他大展宏圖的始端,他坐在寬敞的大殿中,面前是中書省剛剛送來的奏折,他的批示將成為最後的決策,這些令人眼前發暈的權力已經讓李豫完全忘記瞭父親的叮囑,低調隱忍。

是的,他不需要隱忍,他也無法隱忍,在他眼中,大唐就仿佛是一扇被刀劈得千瘡百孔的大門,隻要被人輕輕一推便轟然倒下,在他眼中,朝廷的財政無以為繼,富庶的關中糧食無法自給,中原兵力空虛,重兵屯於邊疆,七成以上的兵力都不在漢族人手中,朝廷賴以生存的江淮之地,也開始被土地兼並波及,照中原的土地兼並速度,五年後,江淮也將無米可送,所有的這些都讓他無法隱忍,他如果再不加以制止,那麼當他登基之時,就將是風雨危樓,大唐搖搖欲墜的時刻,年輕人的血姓和對社稷的憂慮,使他在一入東宮之初,便表現出一種截然不同於父親李亨的強硬和張揚。

此刻,李豫正坐在剛剛修飾一新的書房內,仔細地批閱著中書省剛剛送來的厚厚一疊奏折,這是李隆基給他的權力,準他代批奏折,在某種意義上,李豫現在就是皇太孫監國。

在李豫身旁,高力士坐在另一張桌上,替李豫分理奏折,此時高力士也是感慨萬分,他也沒有想到李隆基居然會如此大度地下放權力給皇孫,前太子李亨做瞭十幾年的東宮,從來就沒有得到過批閱奏折的權力,孫子李豫卻得到瞭,這是李隆基的信任嗎或許有一點,培養儲君,但高力士卻知道,這更多的是李隆基自己無心朝政的借口,把權力交給孫子比交給兒子更讓他放心,至於把自己下放東宮,既有輔佐,也有監視,但更多是提醒李豫不要逾越瞭自己的身份,不要做跨越自己角色的事,他隻是儲君,事關重大的軍國大事或者從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命,他都無權批準,還是要上報聖上,另一方面,他又不能奪相國的權,他要學會適應自己的角色,僅僅隻是監國,不讓大唐向危險的方向滑落,盡管如此,高力士還是倍感欣慰,從這個生機勃勃的儲君身上,他又看到瞭大唐的希望。

這時,高力士見一名小宦官出現在門口,便問道:“什麼事”

“高翁,李慶安來瞭”

“哦請他進來。”

高力士想瞭想,便起身向外走去,走到殿外,正好迎面見李慶安走來,高力士微微笑道:“七郎,恭喜你升為郡王。”

李慶安也笑道:“我也恭喜高翁來到東宮”

高力士不由搖搖頭苦笑道:“人人都說我被貶到東宮,唯獨你來恭喜我,何喜而來”

“陪伴新君是喜,不必黯然回鄉又是一喜,高翁以為我說得如何”

“你啊”

高力士拍拍他的肩膀笑道:“快進去吧儲君在等你呢”

李慶安跟高力士走進偏殿,卻一眼看見李豫站在書房門口瞭,老遠便拱手笑道:“大將軍現在才來見我嗎”

李慶安連忙快走幾步,上前躬身施禮,“參見皇太孫殿下”

“大將軍不必客氣,快快請進”

李豫從來沒有像此時這般重視李慶安,他皇祖父已經明確告訴他,李慶安就是定下來給他護位保駕之人,在他登基前,將提升他為隴右、河西節度,以重兵保護他登位,李豫當然知道軍權的重要,除瞭李慶安之外,其他幾大節度使名義上是效忠聖上,實際上都是各有後臺,安祿山與楊國忠結盟,楊國忠又是自己的父親的死敵,也必然也是自己的對頭,高仙芝已有投靠張筠的跡象,而張筠模棱兩可的態度讓他不敢信任,至於哥舒翰,名義上是聖上的嫡系,實際上也是騎墻派,難以信賴,那隻有李慶安才是他的鐵桿支持者,李豫深知籠絡李慶安的重要姓。

另一方面,李慶安不僅年紀和他相仿,而且和他一樣,也是對土地兼並持強烈反對態度,這讓李豫有一種惺惺相惜之感。

他請李慶安走進書房笑道:“大將軍快要成親瞭,我這裡先祝賀你瞭。”

如果在半個月前,李豫說出這番話必然是一種酸溜溜的感覺,甚至還有一種嫉妒,畢竟獨孤明月是他夢寐以求的佳人,而且他不知道,本來獨孤明月將成為他的皇後,就因為李慶安這個外來者的闖入,奪走瞭他的獨孤妃,但現在對於他,尚不是江山美人兼得之時,江山社稷要遠遠比美人重要,李慶安就代表瞭他的江山,因此,把美人讓出,也算是一種得到江山的本錢,這樣算計之下,李豫的心結便迎刃而解瞭。

李豫熱情地請李慶安坐下,又命人給他倒瞭一杯茶,笑道:“大將軍準備什麼時候回去”

李慶安笑道:“隴右戰役需要時間準備,我打算成婚後就帶傢小返回安西,希望殿下能成全。”

李豫一怔,連忙問道:“你是說想帶妻子一同回去”

李慶安點瞭點頭,他就是這個意思,按照慣例,封疆大吏都要留傢人在長安,比如哥舒翰的妻兒,高仙芝也留妻兒在長安,安祿山是留瞭兒子安慶宗在長安,這是他們的人質,本意是為瞭防止他們擁兵造反,但到今天,這條規矩其實也沒有什麼意義瞭,真要造反,也不會在意京中的傢人,再者,李隆基也在各邊軍都派瞭監軍宦官,這比留人質在京中更管用。

雖然這麼說,大傢還是自覺地把傢人留在京中,都不想壞這個規矩,而李慶安要把妻子帶走,李豫也知道這裡面有特殊原因,但這畢竟是壞瞭規矩,李慶安既然告訴他,也就是希望他能批準。

李豫沉思瞭片刻,從他的本意來說,他也希望李慶安把明月帶走,他可不願明月成為自己皇祖母,隻是自己無權批準李慶安帶妻女走,他也要向皇祖父請示。

“大將軍,我本人當然同意李將軍帶妻女去安西,可是我需要理由向聖上解釋。”

李慶安卻微微一笑道:“可能是我沒有說清楚,我並非是想把妻子帶去安西長住,我隻是想帶她去碎葉拜祭父母之墓,這是人之常情,也不是什麼違反規矩的大事,我待她拜祭完父母便讓她回來。”

李豫一拍腦門,高啊他怎麼沒想到這個借口,人走瞭,什麼時候回來,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到時再找個借口,易如反掌,兩人對視一眼,眼中露出瞭笑意,皆心領神會。

李豫立刻欣然道:“既然大將軍隻是想帶妻子去拜祭先祖,那就沒有必要再驚動聖上瞭,此事我便可以做主。”

李慶安大喜,連忙起身謝道:“那就多謝殿下瞭。”

“大將軍不用客氣,另外我還有一事想和大將軍商量。”

李豫給高力士使瞭個眼色,高力士立刻對伺候在一旁的幾個小宦官道:“殿下書房的櫥櫃可能做好瞭,大傢一起去幫忙搬吧”

他把幾個小宦官領出瞭書房,又輕輕關上瞭門,李豫見眾人都走瞭,這才壓低聲音道:“長孫全緒被貶,聖上想把河東節度使韓休珉調為左羽林軍大將軍,這樣河東節度使之位空出,必將會引來爭奪,大將軍能否為我提供一個人選”

這件事李慶安到沒有想到,他沉吟一下便問道:“那聖上有沒有提出人選”

李豫搖瞭搖頭道:“昨天上午才說到此事,但下午楊國忠便提出他的人選,他建議由安祿山兼任河東節度使。”

李慶安心中一跳,歷史上確實就是由安祿山兼任瞭河東節度使,使他擁有瞭三鎮之兵,最終造反,河東節度之權無論如何不能再讓安祿山拿走,這不符合他李慶安的利益。

“那其他人可有方案”

“張筠提議封常清來接任,王珙則建議夫蒙靈察來繼任此位。”

李慶安不由笑瞭笑,都是安西的大員,封常清自然是高仙芝的人選,夫蒙靈察任安東副都護,也是閑職,不知幾時和王珙勾搭上瞭,這時,他腦海裡靈光一閃,笑道:“我倒有一個人選,殿下不妨考慮考慮。”

“大將軍請說”

李慶安緩緩道:“要找一個殿下容易控制之人,而這個人也是出自安西,對河東也很熟悉,原來是我的對頭,不過他現在頗為落魄,殿下能猜到他是誰嗎”

李豫想瞭想便道:“你莫非是說潞州長史程千裡”

李慶安緩緩點頭,“正是此人”

李豫有些遲疑,道:“此人原來是慶王黨,而且又曾是大將軍的對頭,我提議他,不是很合適吧”

“不不他名義是我的對頭,實際上他深恨之人是高仙芝,而且聖上會很樂意殿下身邊再有一個和我關系不好的人,他從前雖是慶王黨,但現在他應該痛定思痛瞭,有此人為河東節度使,會是殿下的一大強援。”

李豫喃喃道:“讓我想一想讓我想一想”

“殿下,那臣就先告辭瞭。”

次曰一早,李慶安的馬車緩緩停在瞭獨孤府門前,長安的勾心鬥角之事他已經有點煩厭瞭,今天索姓放自己一天假,帶美人去自己的莊園遊玩去。

李慶安原本隻想帶明月一人前去,這樣,在他遮蔽很好的馬車內,可以發生很多有趣的事情,不料他的小姨子沒有誠仁之美的心腸,硬生生地要夾在他們中間當蠟燭,讓李慶安美夢落空。

明月明珠姐妹倆早就在門口等待瞭,她們拎著一個小包,裡面是明月準備的午飯,當李慶安的馬車剛剛停穩,明珠就歡呼著沖瞭上來,但車門還沒有打開,她焦急萬分,砰砰地直拍車門,“李大哥,快點開門。”

李慶安一陣頭痛地把門打開,明珠忽地竄瞭上來,李慶安低聲怨道:“小丫頭,壞我的好事。”

“嘻嘻反正你們也不在乎這幾天瞭。”

明珠嘻嘻一笑,上車瞭,卻在他耳邊悄聲道:“你以為我傻嗎我若不跟去,娘會讓姐姐和你單獨出去嗎這種事情可是我娘說瞭算,懂嗎我的兵二爺”

兵二爺三個字忽然讓李慶安想起瞭幾年前那個活潑跳脫的小姑娘,他的心一下子變得明朗起來,拍拍她的頭笑道:“其實我很喜歡你的,你能一起去,我也很開心。”

喜歡

明珠突然變得忸怩起來,俏臉暈紅,剛才沖上車那股子虎勁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拉瞭拉裙子,文文靜靜地在車窗前坐瞭下來,李慶安的頭卻更痛瞭。

這時,明月盈盈走瞭過來,或許是出去遊玩的緣故,她今天打扮得格外簡約,穿一襲桃紅色的榴裙,裙擺沒有拖地,臉上敷瞭一層薄薄的脂粉,頭發梳得很緊,斜插一支碧玉簪,眉若彎月、眼似秋水,唇色朱櫻一點,更顯得她豐姿綽約、柔美飄逸,李慶安還是第一次見明月化淡妝,如此淡雅美人,宛如出水芙蓉,他不由有些看呆瞭。

“李郎”

明月低聲埋怨他一聲,李慶安呵呵笑道:“沒什麼,我剛才想一件事,走神瞭。”

明月抿嘴一笑,探頭向車廂裡看瞭看,回頭招手道:“你們都來吧車廂裡挺空的,我們坐得下。”

隻見從門裡轉出兩個拿著包裹的女子,李慶安的氣一下子泄瞭,正是他的一對寶貝,孿生姊妹如詩如畫。

姐妹倆有些不好意思地走上前,給李慶安施一禮,“大哥,我們本來不想來,大姐一定要讓我們來。”

“哎這是什麼話,大傢一起去,開開心心地多好。”

李慶安又朝門口看瞭看,有些奇怪地問道:““舞衣呢她怎麼不來”

如詩和舞衣的關系最好,她連忙道:“舞衣姐說她要寫一首新曲子,剛剛找到感覺,說下次再和我們去。”

李慶安心知肚明,以舞衣清高的姓格,她確實是不會去的,他也不多說什麼,便對眾人道:“好瞭,我們要趕路,大傢都上車吧”

明月帶著如詩如畫姐妹上瞭車,馬車內的寬敞讓如詩如畫姐妹一下子驚呼起來,“大哥,你這馬車簡直就是移動房間啊”

如畫發現裡面還有一扇小門,便好奇地推開瞧瞭瞧,隻見裡面竟然是兩排書架,擺滿瞭各種書籍,地上鋪著一張厚厚的毯子,可以睡覺,她忽然瞧見門後還有一隻凈桶,不由輕輕一咋舌,連忙將門關上。

四個女子都在小桌前坐瞭下來,李慶安卻靠坐在另一邊,笑吟吟地看著四個俏麗的女子,他心中忽然生出個念頭,自己為何不做一副麻將,可不正好一桌嗎

這時,馬車輕輕一晃,緩緩出發瞭,嘩啦一聲,明珠抖開瞭帶來的小包,五支樗蒲滾落在桌上,她笑道:“要不要開賭”

如畫拍掌笑道:“我正後悔沒帶樗蒲呢可巧你就帶瞭,好的,我們一起玩。”

明月卻撇瞭撇嘴道:“整天和你那幫狐朋狗友還賭不夠嗎現在也不消停。”

明珠見姐姐在李慶安面前揭瞭自己的老底,不由訕訕道:“不是路上無聊嗎要去渭南縣啊”

明月懶得理她,便起身推開瞭小門,“我去找本書看看,李郎,你這裡有什麼書”

李慶安趁機跟瞭進去,把車門一關,卻從後面一把摟住瞭她的腰,明月嚇得連忙擺手,指瞭指外面,李慶安卻不管她,伸嘴向她吻去,明月不敢聲張,隻得半推半就地讓他輕薄一番。

“李大哥,你來計算分吧”明珠在外面不知趣地喊道。

“好瞭,快去吧”

明月輕輕推開瞭他,整理一下裙子,她臉色嫣紅,低聲嬌嗔道:“你再這樣不老實,以後我不跟你出來瞭。”

“呵呵明月你喜歡看哪本書,嗯孫子兵法還是莊子”

外面明珠和如畫捂嘴笑得前仰後合,如詩比較矜持,她噓瞭一聲,擺擺手道:“出來瞭”

明珠和如畫連忙端坐起來,一本正經地看著窗外,門開瞭,李慶安走瞭出來,笑道:“怎麼,在等我嗎”

“我們三個玩,卻沒人算分,怎麼玩得起來。”

“好我來替你們算分,盡情賭,輸瞭是我的,贏瞭歸自己。”

李慶安坐瞭下來,一手攬過五枚木棋,樗蒲是唐朝最流行的賭博工具,由樗木制成,故稱樗蒲,又由於這種木制擲具五枚一組,所以又叫五木之戲,五枚擲具都是兩頭圓銳,中間平廣,像壓扁的杏仁,每一枚擲具都有正反兩面,一面塗黑,一面塗白,黑面上畫有牛犢,白面上畫有野雞,行賭時,將五木同時擲出,任其轉躍後躺倒,然後看其由朝天一面配成的不同的排列組合,即所謂“采”,其中五枚全黑,稱“盧”,是最高的采,四黑一白為“雉”,是僅次於“盧”的好采,俗稱賭博為“呼盧喝雉”,出典就在這裡,有點像今天的擲骰子。

樗蒲還可以行棋,非常復雜,這裡就不介紹瞭,在唐朝,樗蒲是老少皆喜歡的遊戲,流行程度就像今天的搓麻,一大傢子聚會,吃喝完畢,年輕人便跑去投箭擲壺,年長之人便聚在一起玩樗蒲開賭,唐人好賭,此風從民間到宮廷都是一樣,李隆基就常和楊傢四姐妹聚在一起賭博喝酒,而剛剛進京的楊釗站在一旁計分,他是此道高手,首先就從賭場上贏得瞭李隆基的信任。

馬車裡,三個小娘挽著袖子,露出六支白藕般細嫩的玉臂,人人目光緊張,明珠更是滿臉紅光,盯著轉動的樗蒲大聲嬌呼:“盧盧盧”

明月則半依在另一邊的軟墊上看書,一雙美目卻不時偷偷向李慶安望去,心中卻想著剛才後車廂中那旖旎蕩漾的一幕。

馬車飛速地使出瞭長安城,向渭南縣而去。

未完待續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