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雍王殿下還有一句話,是讓我口述給大將軍。”侍衛平靜地說道。
李慶安一怔,他不由又仔細打量一眼這名侍衛,覺得此人依稀有些眼熟,便笑道:“我好像見過你。”
“大將軍是見過我,我原是大明宮侍衛,父親韋渙,我叫韋應物,去年初被調至雍王府出任參軍,這次隨雍王殿下密赴隴右。”
李慶安點瞭點頭,道:“我想起來瞭,是在韋府門前,當時你和令尊一起。”
“大將軍說得沒錯”
韋應物笑瞭笑又道:“那大將軍可願意聽我轉述的口信”
李慶安略一沉吟,道:“好,你說吧”
“雍王口述,如果李慶安願意,可入朝為右相,安西繼任節度使由李慶安自定。”
“雍王殿下是這樣說嗎”
“是,我原話轉述,一字不差。”
“我也請你轉述雍王,他的話,我全部記下瞭。”
“那我就告辭瞭”
韋應物行瞭一禮,轉身向城墻下走去,李慶安一直望著他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這才回頭問嚴莊道:“先生想到瞭什麼”
嚴莊剛要開口,李慶安卻又止住瞭他笑道:“我們不妨效仿孔明周瑜,各自寫在手上,看是否所見略同。”
孔明周瑜當年幹瞭什麼事情,嚴莊雖然不知道,但他卻懂寫在手上的意思,他便借著火把在手上寫瞭兩個字,李慶安也寫瞭兩個字,握拳捏瞭,兩人手靠近,一齊展開瞭手掌,在獵獵的火光下,隻見二人手上都寫著兩個同樣的字,進京
兩人對視一眼,皆心領神會,一齊忍不住仰頭大笑起來。
李隆基病危,關中空虛,安祿山河東虎視,長安必然人心惶惶,如果趁虛入京,李慶安便可以盡占天時地利和人和,一個時辰後,三千安西鐵騎離開瞭涼州,向長安方向疾馳而去。
青剛嶺大營,意外再次發生,榮王李琬被迫去靈州勸降安思順,但他深知此時去靈州,無異於羊入虎穴,所以壓根就沒有去靈州,越過青剛嶺後,他便躲藏在附近的村鎮中,不料正是他這個決定,使他比李亨接到消息的時間提早瞭一天,隻是青剛嶺的道路被泥石流沖毀,他無法就近趕回,隻得繞過瞭青剛嶺,盡管如此,他還是比郭子儀早半個時辰趕回瞭青剛嶺大營。
李琬跪在李隆基的病榻前已經良久,李隆基靜靜地躺在床榻之上,他已經昏迷瞭五天,長期縱欲和春藥的嚴重危害最終使他走到瞭生與死的臨界點,幸運的是他沒有死去,雖然明顯地消瘦瞭,但他還能進食流質食物,保住瞭一條姓命,作為人的生命他是可以延續下去,可他的帝王生涯卻走到瞭終結,無論是大唐的各派政治力量,還普通朝臣和民眾,他們都無法接受一個昏迷不醒的皇帝,楊國忠意識到瞭這一點,現在李琬也意識到瞭,大唐新帝將出,李琬心中很亂,他沒有半點準備,事情突然而來,他不知自己該如何應對,內心的茫然使他跪在父皇面前,久久難以做出決定。
旁邊的楊國忠卻心急如焚,他希望李琬是來主持大局,是出頭掌控軍權,他應該去召集高級將領的會議,讓將領們向他效忠,而不是躲在這個角落悲思父親,眼看已經快半個時辰過去瞭,李琬絲毫沒有行動的意思,楊國忠再也忍不住,上前輕輕扶起李琬勸道:“殿下請節哀順變,眼下之急是要穩住軍心,防止軍隊嘩變,殿下明白嗎”
“我知道。”李琬嘆瞭口氣道:“我已經收回瞭河東軍軍權,其他隴右和關中軍恐怕不是那麼容易掌控,等晚上,我再和他們一一約談,相信一定能說服他們。”
“晚上”楊國忠一下子急瞭,他沒見過這麼優柔寡斷的人,這麼關鍵時刻瞭,他還要晚上再約談,楊國忠按耐不住內心的焦急,索姓把話挑明瞭,“殿下難道還不明白瞭,殿下若掌握瞭這二十萬大軍,大唐皇位就是歸殿下所有,這麼要命的時刻,殿下還有什麼好猶豫,趕快召集將領開會,得到他們的效忠,武賢儀的兩個兒子也已向這裡趕來,再晚一步,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可就沒瞭。”
楊國忠話音剛落,帳外忽然傳來侍衛的急聲稟報,“相國,朔方節度使郭子儀已經進入大營,同來者還有三千騎兵。”
楊國忠一呆,他驀地轉身吼道:“是誰這麼大膽,敢放他進來的”
“沒有人決定,守營門士兵自然就放他進來瞭。”
楊國忠急得連連跺腳,“糟糕瞭,殿下,這下真的糟糕瞭”
不容置疑,郭子儀趕來必定是來奪權,楊國忠額頭上的汗都急得淌瞭下來,自己真是瞎眼瞭,竟然把希望寄托在這個優柔寡斷的親王身上,楊國忠後悔不迭,但他已經無可選擇,他一把抓住同樣目瞪口呆的李琬急道:“現在先趕緊把河東軍抓在手中。”
老將郭子儀的趕到,使得青剛嶺大營內形勢急轉,郭子儀以他在隴右軍中的強大人脈,贏得瞭隴右大將楊景暉和王難得的支持,使四萬隴右軍轉而向儲君李豫效忠。
但榮王李琬也成功地奪回瞭河東軍軍權,在一片混亂中,他和楊國忠率河東軍向東南撤瞭二十裡,與青剛嶺大營抗衡而這時,李亨出現在瞭軍營,他接管瞭對重病中的李隆基的照顧,並派陳希烈火速回京,向朝中大臣宣佈李隆基陷入昏迷這個重大消息。
就在李亨在軍營現身的同一時刻,武賢儀的兩個兒子李璿和李璥也趕到瞭,他們合兵一處,約二萬人,駐紮在青剛嶺以西,與榮王李琬的軍隊遙相呼應,兩支軍隊一東一西,一起向李亨施壓,命他交出李隆基,三方陷入瞭僵持之中。
李慶安率三千鐵騎在會州渡過瞭黃河,晝夜不停地向東疾奔,他們從制勝關穿過六盤山進入瞭涇州,關中空虛,他們一路暢通無阻,兩天後,三千騎兵抵達瞭渭河北岸,經過數曰的高強度行軍,人馬皆已疲憊不堪,已是強弩之末,李慶安見眾軍疲勞,便下令駐兵在涇陽縣緊靠渭河的一座軍營裡。
此時,天色已黃昏,李慶安騎馬來到瞭渭河岸邊,他催馬沖上瞭一座高坡上,他矗立在高坡之上,遠方巍峨宏大的長安城已經歷歷在望,微風輕拂,長安上空的夕陽由鵝黃色漸漸變成瞭猩紅色,遠方,龍首原上氣勢恢宏的大明宮籠罩在一片玫瑰紅中,在紫色的天際下仿佛永恒的花朵在熠熠閃光。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李慶安喃喃自言自語,這座舉世無比的東方大城此時就在他的眼前,離他是如此之近,可他什麼時候才能真正入主這座大城呢
這時,他的心腹將領南霽雲騎馬緩緩來到李慶安身邊,低聲道:“大將軍,卑職以為這是一個機會,關中空虛,我們安西軍有雄兵數十萬,隻需五萬人,便完全可以控制關中。”
李慶安卻搖瞭搖頭,淡淡一笑道:“南八,這不是機會,而是一個陷阱,我若此時進駐長安,那我就和當年的董卓一樣,遲早會身敗名裂,死於非命。”
“可是大將軍,此時並非漢末,大將軍也非董卓,安祿山才是,卑職認為這是千載難逢之機,大將軍若白白放過它,真是可惜瞭。”
“從安西調五萬軍過來,一來一去,至少也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這期間會發生什麼事情,你想過嗎”
李慶安回頭看瞭一眼南霽雲,見他一臉遺憾,便指著渭河中的一條貨船道:“你看那艘船,雖然它本身結實堅固,可如果沒有河水運載,沒有風帆引力,沒有船員艸作,它怎麼可能逆水行舟,在我看來,河水就是天時,如同身世背景,雖然我是建成之後,但畢竟不是正統,要想得到朝野和輿論支持,這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做到;而風帆則是地利,這就儼如出兵的時機,你說因為現在關中空虛,我們就可以出兵,其實不然,得瞭關中又如何,頂多隻是一個關中王,而且還背一個造反的名聲,當年曹艸之所以能挾天子以令諸侯,那是因為他抓住瞭時機,漢獻帝被董卓所迫,曹艸是去救駕,所以他才得到瞭天下人認可,而我算什麼最多隻能是董卓,讓安祿山成瞭曹艸,號令天下,帶領十八諸侯來攻打長安麼”
說到這,李慶安見南霽雲沉思不語,便輕輕拍瞭拍他的肩膀,語重心長道:“關鍵還有安西將士,他們就像船工,是否能同心協力,是否會全力支持我,你是我的心腹,你當然會支持,但並不是每一個安西軍將士都願意擁立我,我還需要時間,才能完全控制住安西軍,如果我艸之過急,一旦內部有瞭分歧,就極容易被人所分化,從內部被人攻破,再想爬起來可就難瞭。”
南霽雲默默點瞭點頭,良久,他也笑道:“我明白大將軍的意思瞭,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以大將軍現在的聲望,做個安西王是沒有問題,可要想取長安而代之,確實還不到時候,是我考慮問題太簡單瞭,不過卑職還是有點不明白,大將軍為何要帶三千人趕來長安”
“很簡單,你忘記我也是相國之一嗎”
李慶安微微一笑道:“新舊皇帝換位之際,我焉能置身度外,不過今天晚上,我要先去見一個人。”
夜幕悄悄籠罩瞭關中大地,一輪明月升起,明月掛在中天,雖然隻有半邊,離團圓還遠,但它一樣地把柔和清澈的光輝灑遍瞭人間,山峰、竹木、田野、廟宇、籬笆和草垛,通通蒙在一望無際的潔白朦朧的輕紗薄綃裡,顯得飄渺、神秘而綺麗。
長安以東數十裡外便是驪山,驪山腳下有著名的華清宮,華清宮的軍隊也被李隆基帶走瞭,隻有百餘名羽林軍在護衛著這座大唐冬宮,李慶安在三百餘名親衛的護衛下,也來到瞭驪山,但他卻不是來華清宮,十幾名親衛在山腳下照看馬匹,李慶安和其他親衛一起爬上瞭驪山,山路崎嶇,林木茂密,泉水叮咚,風景十分秀麗,他們爬上瞭半山腰,遠處是一掛瀑佈,水聲轟鳴,潤濕的水汽撲面而來,在離瀑佈不遠的竹林深處,隱隱露出一角屋簷,那裡竟是一座寺院。
就在這時,十幾名黑影從四面出現,他們動作矯健,身手不凡,身上皆帶著長劍或硬弓,為首者是一名三十餘歲的男子,在所有人中,他的武藝最為高強,他快步上前,單膝給李慶安跪下,“卑職安西軍斥候校尉餘成俊參見大將軍。”
餘成俊是李慶安的心腹親兵之一,被他安排在長安為探子副首領,一個多月前,他接到瞭李慶安的鴿信,命他執行一個秘密任務。
這裡需要多說幾句,自從去年漢唐會暴露後,李回春慘遭不幸,李慶安便借此機會著手重整漢唐會,所有李璫認識的人都統統撤回安西或者碎葉,而派大量新人去中原各地主持漢唐會分舵,這些新人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從安西軍中抽調,李慶安就借此機會將漢唐會改造成瞭自己的情報機構,他們借各種產業為掩護,向安西密送大量情報。
目前,長安的總負責人還是常進,副手就是眼前的餘成俊,和他一起的十幾個黑衣人,都是漢唐會中武藝高強的成員。
李慶安點點頭道:“她的情況如何有人來搔擾她嗎”
“暫時還沒有,這裡很隱蔽,一般人都不知道。”
“那她知道你們存在嗎”
餘成俊遲疑一下道:“道院裡的女道士們可能知道一點。”
“你們繼續在四周佈防,不要驚擾瞭她的修行。”
李慶安又對親兵們道:“大傢在四周防衛,隻須幾人跟我進去便可。”
李慶安在幾名心腹親兵的護衛下,沿著一條小路走進瞭一片竹林中,穿過竹林,眼前豁然出現瞭一座道觀,道觀依山勢而建,占地不大,但十分高大結實,看得出是一座修瞭沒幾年的新道觀。
李慶安走上瞭臺階,背著手看瞭一眼大門上的牌匾,隻見上面寫著三個字,靜心觀。
他笑瞭笑,上前扣拍幾下門環,片刻,裡面傳來腳步聲,有個老女人的聲音問道:“是誰啊”
“一名慕名而來的香客。”
門吱嘎一聲開瞭一條縫,露出一張蒼老的臉,頭戴道冠,身穿一件灰色道袍,是一名年邁的女道士。
她見外面竟是幾名軍人,嚇得連忙要關門,李慶安早有預料,一伸腿便將門頂住瞭。
“無量天尊,請問你們有什麼事”女道士異常緊張,結結巴巴問道。
“我想見一見貴妃。”
女道士臉上大變,急道:“這裡沒有什麼貴妃,施主一定是弄錯瞭。”
李慶安似笑非笑道:“真沒有嗎”
“沒有”
門內又走來幾名道姑,為首者是一名四十餘歲的女道士,身材又高又胖,滿臉警惕地望著李慶安,堅決地搖頭道:“你弄錯瞭,請走吧”
李慶安冷笑一聲,拍瞭拍手掌,隻見竹林邊緣忽然出現瞭大批軍士,個個身材彪悍,殺氣騰騰,女道士的臉色霎時變得慘白,連連後退幾步,顫聲道:“你究竟是誰”
李慶安微微行瞭一禮,笑道:“請稟報貴妃,就說安西節度使李慶安特地來看望她。”
“你原來就是李慶安”
幾名女道士都驚得脫口而出,李慶安笑著點點頭,“正是在下”
他取出一支金箭,遞給瞭中年女道士,“把這個交給她,見不見由她。”
中年女道士瞅瞭李慶安半晌,終於接過瞭金箭,“好吧你請稍等,暫時不要進來。”
“我就在這裡等候。”
門又關上瞭,腳步聲遠去,片刻,門內又響起瞭腳步聲,門再次開瞭,剛才那名中年女道士合掌施禮道:“大將軍,請隨我來。”
李慶安走進大門,幾名親兵也跟瞭進去,女道士卻道:“真人說,隻能大將軍一人進去。”
“你們就在這裡等我,我不礙事。”
李慶安吩咐瞭幾句,便隨女道士走進瞭道觀深處,穿過三清殿,來到瞭一處院子,女道士帶他走到一扇小門前,指瞭指門內低聲道:“她就住在裡面,你自己去吧”
李慶安默默點瞭點頭,走進瞭小門,門內是一間小院子,院子正中是一蓬葡萄藤,綠葉爬滿瞭老藤,嫩枝向四面八方蔓延而去,夜風輕拂,令人心曠神怡,李慶安見院子的一角還有一座小小的琴臺,上面放有一張琴,不由搖瞭搖頭,快步走到一間屋子前,不等他開口,房間裡便傳來瞭楊貴妃那輕柔的聲音,“李將軍,請進吧”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