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緊急應對

作者:高月 字數:6467

此時,李泌擔憂倒不是怎麼對付李慶安,而是太上皇幹政,他曾經做過一段時間李亨的幕僚,非常瞭解李亨對權力的渴望,按理,兒子李豫既然已經登基,那作為父親,李亨就應該退居幕後,不再過問政事,但李亨非但沒有隱退,反而以各種名目幹涉朝政,尤其他奪走募兵的權力,這更讓人不安當然,他是父親,關心兒子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李泌總覺得李亨的手實在是伸得太長瞭,而且他先對安西下手的策略,李泌也並不贊同,他總覺得李亨是另有所圖“那陛下的想法呢”李泌並不急於反對,他想聽聽李豫的想法。

“朕確實也想拿回河西,把李慶安堵在安西。”

“可是陛下想過沒有,按照太上皇的策略,重置河西節度,任命郭子儀為節度使,這樣不僅會失信李慶安,當初可是陛下親口答應過將河西四州劃給安西,而且朝臣們都已知道,這樣還會失信於朝臣、失信於天下,反而讓李慶安得到天下人同情,陛下,不智啊”

“那師傅有什麼辦法,既能讓朕拿回河西,又不失信用。”

李泌有些無語,李豫什麼都好,節儉勤政、勵精圖治,不貪圖女色,不近宦官,是大唐的中興之主,但他也有一點不好,那就是在事關原則的事情上拿不定主意,本來他們已經決定用遠交近攻的策略,籠絡好李慶安,先取河東和荊州,但李豫卻在父親的一番慫恿下,又改變主意瞭,又想去削弱李慶安,破壞他和李慶安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信任關系,這可是李豫一個致命的弱點啊

李泌有心再勸,但他也知道勸得太多,反而會讓他對自己產生不信任,對這個政治經驗不足的皇帝,隻能用疏,而不能用堵的辦法。

“陛下就這麼想拿回河西嗎”

“是”李豫的口氣非常肯定,“朕確實是想拿回河西,朕承認當初失策,但那時也是為瞭安撫李慶安,可現在李慶安陳兵河西,讓他的安西銀元成為大唐貨幣,朕夜難睡眠。”

李泌沉思瞭良久,道:“不如這樣,陛下還是用側擊的辦法,奪河西實權,而不動名義上的體制,河西分裂給隴右、安西,陛下既已口諭天下,就不用再更改,郭子儀也不用再任河西節度使,而改任閑廄使,主管河西馬政,河西駐軍原本來自河東,歸附李慶安時曰不長,尚未歸心,而且李慶安也並沒有把他們調去安西,可見李慶安對這支軍隊也心存疑慮,不敢讓他們進安西,所以隻要陛下許以他們高官厚祿,再憑郭老將軍的威望,奪回河西軍權不是不可能,而且讓李慶安吃個啞巴虧,卻又不好聲張,陛下,這才是穩妥而有效的辦法。”

“好高明。”李豫興奮得一擊掌贊道:“師傅的策略果然是常人難及,就按師傅的策略行事。”

李豫興奮起來,他立刻取過一張信紙,準備給郭子儀寫一封親筆信,這時,李泌又吞吞吐吐道:“陛下,臣還有一個建議。”

“師傅盡管說。”

“是關於太上皇。”

“太上皇怎麼瞭”李豫放下瞭筆。

李泌著實難以啟口,這可是挑撥人傢父子關系,可有些話他又不得不說,他隻得用一種含蓄而委婉的口氣道:“臣的意思是說,太上皇年事已高,陛下應該盡孝心讓他怡養晚年,而不是為募兵東奔西跑,可以把募兵練兵之事交給長孫全緒、王思禮這些忠心於陛下的大將,陛下明白臣的意思嗎”

李豫是個聰明人,他怎麼聽不出李泌的言外之意,這其實也是他很為難的一件事,招募瞭十萬軍,卻最後掌握在父親的手中,還有原來的十萬關中軍,也是父親一手掌控,他自己隻有從李慶安手中奪來的兩萬軍隊,這讓他多多少少有些不舒服,但畢竟是自己的父親,李豫也隻得忍瞭,現在李泌又提出這件事,他也不知該怎麼辦才好,隻得嘆口氣道:“朕知道瞭,這件事慢慢再說吧”

李泌不敢多說,便轉換話題笑道:“陛下,讓臣給陛下講一講榷鹽的新政吧”

安西,李慶安正在趕回的途中,但一個個不利的消息已經由飛鴿傳書的方式傳到瞭碎葉,讓碎葉留守的官員們緊張不已。

天剛亮,嚴莊便乘一輛馬車匆匆出門瞭,他現在的身份還是李慶安幕僚,但安西人人都知道,嚴莊掌有實權,甚至連主政的王昌齡也未必有他的權力大。

這幾天,嚴莊心中也是很煩躁,最近朝廷中發生的一系列針對的安西的事情讓他措手不及,步步被動,而且碎葉官場上對他不滿的聲音也出現瞭,王昌齡公開指責他慫恿李慶安南征,導致今天安西無主的局面,其實這件事,嚴莊也是有苦難言,他也曾經私下勸過李慶安,信德畢竟太遠,希望他派副將南征,而不是自己親征,但李慶安卻固執己見,一定要親征信德,嚴莊考慮到這是安西節度使的一貫傳統,便表態支持李慶安親征信德,但現在事情出來瞭,他便擔上瞭責任。

這還不算,最近還有一種說法,也是針對他而發,說他嫉賢妒能,獨占安西謀士之位,這種說法也是有根據,去年李慶安在龜茲設立招賢館,招攬天下之才,由嚴莊主管,但最後的結果卻是招瞭幾百名能工巧匠,而謀略之士一個也沒有,李慶安一直在外忙碌,沒有時間過問此事,但不少安西官員卻記在瞭心中,當王昌齡公開指責他時,這種不滿的聲音也就跟著爆發瞭出來,讓嚴莊焦頭爛額。

如果說王昌齡的指責多少還有點冤枉他的話,那麼招賢館失敗,他確實難辭其咎,嚴莊確實有一點私心,這種私心其實早在他給安祿山當幕僚時便顯露出來,當時他和高尚明爭暗鬥,皆想著幹掉對方,但最後嚴莊卻因為兩次獻計失敗,使安祿山敗給李慶安,而最後被安祿山棄用,後來他又得到李慶安的重用,成為李慶安的第一謀士,當時間久瞭以後,嚴莊心中那種嫉賢妒能的陰暗一面又漸漸暴露出來,李泌離開李慶安,他長長松瞭一口氣,慶王舊幕僚閻凱幾次寫信來表示願為李慶安效力,他卻把信暗藏起來,不告訴李慶安。

這次安西出現危機,很多對他不滿的聲音便一起爆發瞭,包括王昌齡對他的公開指責,其實也是在宣泄對他的不滿。

嚴莊又是委屈又是惱火,他不敢去安西政事堂,一去那邊,脾氣火烈的王昌齡就會找他拍桌子打板凳,安西官員們也會從背後把他的脊梁骨戳斷,王昌齡整天熱衷這樣革新那樣改制的,他們怎麼不去戳王昌齡的脊梁骨,就因為自己去年削減給安西官員加薪,這幫傢夥就記仇瞭。

直到現在,嚴莊還是認為,安西官員們其實是在清算他去年削減加薪的宿怨。

嚴莊隻能去找王妃,河西危機越來越嚴重,郭子儀被任命為閑廄使,主管河西馬政,據說已經離開靈州,前往甘州上任瞭,現在隻能盡可能地減少安西的損失,而這隻有明月王妃才能辦到。

馬車在急速趕往趙王府,趙王府就是從前建成後人的府邸,也就是羅夫人的傢,在某種意義上,它也是李慶安的傢,所以李慶安傢人搬進這座閑置著的巨大房宅也是理所當然,它改名為趙王府。

“快一點”嚴莊不停地催促車夫,就在這時,車夫忽然停瞭下來。

“老爺,有人攔車。”

“嚴使君,我有話要說,請你停一下。”

這聲音有些耳熟,嚴莊拉開車簾,隻見馬車前面站住一個落魄的中年書生,之所以說落魄,是因此人還穿著一身破舊的單衫,那是夏天的衣裳,而現在已經是深秋,早晚很涼瞭,大傢都穿上瞭夾襖。

嚴莊一下子認出來瞭,此人正是慶王從前的幕僚閻凱,不知他怎麼混這麼不濟,連件衣服都穿不起嗎

慶王現在被軟禁在石國,閻凱早已經離開瞭他,他幾次向李慶安寫信表示願意效力,可他寫的信如泥入大海,沒有任何消息,閻凱在安西各地混跡瞭大半年,他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做生意沒本錢,給人當帳房他又覺得不甘,便在碎葉一傢學堂裡教書,混一點糧米零錢度曰,其實他混得也不至於這麼慘,但為瞭博取同情,也為宣泄心中的怨念,他特地穿得落魄淒涼,每天來李慶安的府邸門前碰運氣,看看能不能遇到李慶安歸來,今天他正好看見瞭嚴莊,便忍不住出來攔路。

文人相輕,嚴莊一向看不起閻凱,他也曾經勸過李慶安,不要用此背主之人,但看他混得如此落魄,嚴莊心中也多多少少生出瞭那麼一點同情。

“原來是閻先生。”

嚴莊走下馬車拱拱手笑道:“好久沒見瞭,我以為閻先生回中原瞭,原來還在安西。”

閻凱混得潦倒落魄,心中那一點點文人的傲氣也沒有瞭,他向嚴莊深施一禮道:“嚴使君,不知趙王殿下幾時才能回來”

“這個我也不是很清楚,不過應該快瞭吧”

說到這,嚴莊忽然眼珠骨碌一轉,李慶安回來,安西官員必然會向李慶安告他招賢館一事,倒不如先把這個閻凱招攬下來,堵那些官員的嘴,也算有個交代,而且他知道李慶安並不喜歡此人,也不會威脅到自己的位子。

他立刻眉頭一皺,上前親熱地拉著他,有些責怪道:“先生為何不來找我我到處在打聽先生的下落,總算讓我找到瞭。”

剛才嚴莊還冷冷淡淡,可現在卻突然變得熱情有加,著實讓閻凱難以接受,不過熱情總比冷淡好,他心中也熱瞭起來,不由暗恨自己為什麼不早去找嚴莊,也不會整天被那幫小屁孩捉弄瞭。

“使君有所不知,我一直在等趙王殿下。”

“你是說大將軍我會向大將軍推薦先生,不過今天不行,先生不妨先回去,明天一早來找我,我會先給你安排一個職務,等大將軍回來,我即刻推薦。”

閻凱千恩萬謝地走瞭,嚴莊望著他走遠,心中總算有瞭一點底,他見已經離趙王府不遠,便整瞭整衣冠,快步向趙王府走去。

很多事情在盼望的時候總是不來,可在不想此事時,事情卻接二連三地到來,李慶安的子嗣便是典型的例子,現在不僅如詩已有八個月的身孕,明月也懷孕瞭,有瞭四五個月的身孕。

府裡為此又添瞭十幾個丫鬟婆子,原來的住處就有點嫌小瞭,這時朝廷旨意到來,正式冊封李慶安為趙王,冊封獨孤明月為趙王妃,借這個機會,安西政事堂便將這座占地三十畝的巨宅修葺一新,正式定為趙王府。

一早,明月正在給母親寫信,忽然有丫鬟來報,嚴先生來瞭,有緊急之事求見王妃。

“請他在客堂稍等,我即刻便來。”

明月披瞭一件外袍,在一個丫鬟的攙扶下,慢慢向外宅走去,進瞭客堂,隻見嚴莊正坐在那裡喝茶,顯得心事重重。

“嚴先生今天怎麼想著過來瞭”明月笑著走瞭出來。

嚴莊連忙起身施禮道:“卑職參見王妃”

和李慶安一樣,明月也不喜歡別人稱她為王妃,但安西人稱李慶安為大將軍是習慣,在對明月的稱呼上卻一點不含糊,所有人都稱她王妃,沒有人再稱她為夫人,明月擺擺手笑道:“先生不必多禮,請坐”

嚴莊坐瞭下來,恭敬地說道:“打擾王妃休息,嚴莊有罪,但情況緊急,嚴莊不得不來。”

明月微微一笑道:“先生言重瞭,發生瞭什麼事”

“王妃有所不知,昨天晚上我接到緊急情報,聖上任命朔方節度使郭子儀為河西閑廄使,很明顯,郭子儀是去奪河西的軍權,現在大將軍還遠在信德,我隻能來找王妃瞭。”

明月一怔,半晌才道:“我雖是王妃,但從不過問軍政之事,我覺得先生應該去和王長史,以及段將軍商量,找我恐怕會讓先生失望瞭。”

“王妃有所不知,現在當務之急是要把河西的軍隊調回安西,不讓郭子儀奪走軍權,而調兵之權在大將軍手上,不管王昌齡還是段秀實,他們都調不動河西的軍隊,我更是不行,現在隻有王妃代大將軍下令,暫調河西軍回安西,或許河西軍會遵王妃之令,情況緊急,請王妃務必出面協調此事。”

明月十分為難,當初她隨李慶安來安西時,李慶安便和她有過約法三章,她不得過問安西軍政之事,尤其她母親是大唐名門裴傢嫡女,她本人又是獨孤氏之女,這種身份更使她小心謹慎,從不過問安西之事,現在嚴莊卻讓她代夫行權,這怎麼可以但明月也知道情況緊急,她想瞭想便道:“這樣吧先生可找王長史和段將軍商議,你們共同提議河西軍撤回,我可以署名在你們後面,作為證明,若讓我單獨下令,我可能辦不到,請先生諒解。”

嚴莊沉思良久,確實隻能這樣辦瞭,盡管他不想去找王昌齡,但情況緊急,他立刻起身道:“好吧我這就去和他們商議。”

嚴莊又轉到瞭政事堂,他一進大門,便立刻感受到政事堂官員們對他投來的不滿目光,那一道道冷視的目光就象一根根棍子,敲打在他的脊梁骨上,這種得罪所有人的感覺確實很不好受。

“不過是個幕僚,竟如此嫉賢妒能,小人啊”

“哼我看他不光腿瘸瞭,連心也瘸瞭。”

在低聲細語的紛紛議論中,嚴莊硬著頭皮來到瞭王昌齡的朝房前,王昌齡的正式職務是安西節度府長史,得封散官銀青光祿大夫,為從三品銜,主管安西政務,可以說是安西最高政務官,而嚴莊卻沒有任何官方職務,他隻是李慶安幕僚,但他卻握有實權,比如糧食調撥,土地分配,軍官升職評判,這些本來是李慶安的權力,他無暇過問,便交給瞭嚴莊代行,這也符合唐朝制度,幕僚很多時候就是代主公行權。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嚴莊和王昌齡有一點權力上的沖突,再加上王昌齡是個極為耿直之人,從不會掩飾自己的不滿,去年十月,王昌齡要給安西移民每戶每月增加五鬥糧食補貼,李慶安口頭上答應瞭,但具體批文到瞭嚴莊那裡,他卻改成瞭每戶隻增加三鬥,理由是軍糧優先,為這件事王昌齡已經和嚴莊大吵瞭三次。

尤其這一次,王昌齡在三天前的政務會議上,當著幾百名官員的面公開指責嚴莊的幕僚不夠資格,非但沒有勸阻大將軍南征,反而支持慫恿大將軍南征,簡直是愚夫所為,絲毫不留情面,王昌齡的公開指責讓嚴莊對他恨得咬牙切齒。

若不是情況緊急,嚴莊是絕對不會來找王昌齡。

說起來也是一種人情世故,王昌齡堅決推行廢奴制,又不準大戶人傢多占仆從,平時又直面斥責下屬,毫不留情面,按理,這些都是很得罪人的事情,可安西官員們卻並不懷恨王昌齡,原因是他光明磊落,沒有一點私心,都是為公,為瞭安西的壯大,而且他自己作身先示行,傢裡就隻有他和老妻,沒有一個仆人,在安西也沒有一塊土地,有人想彈劾他,便偷偷跑到河東太原他的老傢去打聽,原以為他在老傢會奢侈無度,擁有良田美宅,不料他的兒子卻住在幾間破舊的老宅裡,傢裡隻有十畝薄田,還是他用安西的俸祿買的,兒子兒媳還親自下田種地,這讓想彈劾他的人感動不已,回來後反而替他辯護宣傳,因此王昌齡雖然直面無情,做瞭不少得罪人之事,但他的人品卻讓官員們十分敬佩。

相反,嚴莊卻真的是得罪瞭安西的官員,尤其是中下級官員,更是恨他入骨,去年李慶安準備給官員們加薪三成,但嚴莊卻堅決反對,理由是安西官員的俸祿本身已經遠比朝廷官員高瞭,而且朝廷官員還被欠薪三年,如果再大幅度加薪,會讓朝廷官員嫉恨安西,處處給安西穿小鞋,道理很對,李慶安采納瞭,最後加薪一成五。

可問題是嚴莊本人卻得加薪五成,他卻言辭鑿鑿,他隻是幕僚,是李慶安自己掏腰包,和官府無關,所以不受加薪限制,己所不欲,卻施於人,讓人怎麼不恨他。

嚴莊走到瞭王昌齡的朝房門口,正好王昌齡急如風似的走出來,兩人險些撞在一起。

“是你”

王昌齡見是嚴莊,他頓時怒形於色,一瞪眼道:“你來做什麼”

嚴莊心中恨得就想指著他的鼻子大罵一頓,但這樣做瞭,河西軍就真的完瞭,他強烈克制住內心的不滿,陰沉著臉道:“我是為公事而來,請你公私分明。”

王昌齡的風格是對人不對事,他不喜歡一個人,從來就不假於色,但若是為公事,他就算再討厭此人,也會公事公辦,不會為個人的情緒而影響公事。

“那你進來說吧”

王昌齡轉身進瞭朝房,直接坐瞭下來,嚴莊知道王昌齡的規矩,除瞭李慶安外,他不會給任何人倒茶,也不會請人坐下,想坐就坐,不想坐就站在那裡,因此他一進門便不客氣地坐瞭下來。

“郭子儀出任閑廄使的事情你知道瞭吧”

王昌齡點瞭點頭,“我今天上午剛剛知道,傳言是要封郭子儀為河西節度使,怎麼又變成主管馬政,著實有點讓人不理解聖上的用意。”

“那是你不理解。”

嚴莊冷笑一聲,“我可是清楚得很,這是高明的策略。”

“什麼策略”

不知不覺,王昌齡已經忘記瞭對嚴莊的不滿,他關切地問道:“你快說說看,究竟是什麼策略。”

“取消河西節度,將河西一分為二,這是聖上頒佈過口諭的,天下都知道,他若又突然取消口諭,再封郭子儀為河西節度使,這必然會失信於天下,所以他就用閑廄使的任命讓郭子儀堂而皇之去河西任職,這時,他再暗中拉攏河西駐軍高官,荔枝守瑜他拉攏不瞭,但孟雲、羅正義等人,他們本來就不是安西派系,若聖上許他們為大將軍職務,再封高爵,你說他們還會再效忠安西嗎再加以郭子儀的威望,雙管齊下,河西軍不保瞭。”

嚴莊的分析讓王昌齡感到一陣毛骨悚然,他急道:“可是大將軍不在安西,我們無權調動河西軍,這可怎麼辦”

“所以我才來找長史商議。”

嚴莊見王昌齡似乎完全忘記瞭得罪自己之事,他不由有些悻悻道:“我剛才找過王妃,此時隻有王妃出面,或許可以讓河西軍奉命撤回安西,但王妃不願單獨發令,讓我們再加上段將軍,三方聯合下令,她在背後署名支持”

他還沒說完,王昌齡便跳瞭起來,“那還等什麼,我去找段秀實”

未完待續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