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曰天剛亮,明德門的守軍便發現瞭情況異常,長安城五裡外出現瞭一支軍隊,有數萬人之多,氣勢恢宏,旌旗鋪天蓋地,在一桿紫色大旗上,繡著兩個鬥大的黑色大字安西,這是安西大軍到瞭,明德門守軍不敢開門,飛奔去向南軍主帥孟雲稟報。
孟雲急上城樓探望,他見安西軍皆為騎兵,黑甲長戟,刀箭如林,在城外的原野上殺氣奔騰,他心中一陣膽寒,當初他背叛李慶安,心中一直惶惶難安,現在李慶安率大軍到來,使他想起瞭當初李慶安的命令,取他人頭來換取安西出兵,更加令他害怕,他立刻下令道:“沒有我的命令,城門誰也不準開”
他隨即飛奔下城,向李亨匯報去瞭。
此時不僅城外安西軍大軍開至,長安城內也出現盛況,由八千太學生組成的遊行隊伍浩浩蕩蕩出在朱雀大街上,最前面是一百餘名朝臣,由前戶部尚書張筠率領,包括被李豫提拔的國子監祭酒顏真卿、太常寺卿張垍、禮部侍郎韋見素等重臣,他們秩序井然,隊伍緩慢地向朱雀門方向開去。
在隊伍的最前方,一幅五丈高的橫幅上寫著,擁立太子即位這是顏真卿的手書。
這個消息轟動瞭長安城,無數民眾奔跑出來夾道觀望,張筠振臂高呼:“反對太上皇即位,擁立太子”
近一萬士子齊聲高喊:“反對太上皇即位,擁立太子”
聲勢極為浩大,在中途,現任戶部尚書裴旻、太子詹事獨孤浩然、京兆少尹崔光遠等二十餘名官員,以及退仕的裴寬、張介然、蓋嘉運等老臣也加入瞭隊伍,在張筠和裴旻兩個大唐重臣的引領下,不斷有中下級官員、外地在京的官員也加入瞭隊伍,行程至一半時,已有上千官員出現在隊伍中,他們皆是一致口號:反對太上皇即位,擁立太子
隊伍中,一幅巨大的、請求擁立太子的聯名錦緞書不斷在隊伍中傳送,為首簽名是虞鄉縣公張筠,其次是戶部尚書裴旻,在兩個鬥大的名字下面,則是一個個密密麻麻的小名字。
太學生和官員的遊行轟動瞭長安城,這使得王珙等百官提出瞭太上皇即位的倡議顯得軟弱而蒼白,這時,一直保持沉默的羽林軍和萬騎營在萬騎營將軍安抱玉的率領下,將宮城和皇城全部關閉,不準南軍進入宮城,安抱玉明確提出瞭主張:新皇冊立當由政事堂與皇後共商確立,任何人不得越權廢立。
形勢在第二天驟然發生瞭變化,本來滿懷信心的李亨在洶湧的民意和官意面前沉默瞭,尤其李慶安陳兵長安城外,李亨更不敢輕舉妄動,更不敢強行鎮壓,驅趕遊行的太學生。
雍王府內,李亨背著手在房間裡來回踱步,心中充滿瞭沮喪和後悔,他天不亮便起來瞭,心懷激動地期待那一刻的到來,但他沒有等到王珙等大臣的第二次請上位,卻等到瞭安西大軍的兵臨城下,和一萬人的大遊行,使李亨的野心遭到瞭極大的挫折,此時他很後悔,昨天不該聽王珙之言禮讓三次,他應該趁李慶安的軍隊未到便直接上位,讓生米做成熟飯,可現在,他悔之晚矣。
一名下人在門口稟報道:“王爺,令狐先生到瞭”
李亨連忙道:“快快請他進來。”
李亨對令狐飛印象深刻,他的謀略和見識都明顯要超過王珙,在今天情況突變之時,李亨想到的不是王珙,而是這個令狐飛。
令狐飛可以說是政事堂中最沒有背景和資歷的一人,他原本是一名沒有通過吏部考的進士,一直在蜀中給人做幕僚,默默無聞,後來鮮於仲通將他介紹給瞭正倒黴的楊國忠,楊國忠得到瞭他的輔佐,便一步步向上爬,最終爬到瞭右相國之位,而作為報答,楊國忠也大力提拔瞭令狐飛,做到瞭戶部侍郎,或許是李隆基也想給楊國忠找一個得力的助手,便破格提拔令狐飛為吏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躋身政事堂。
李亨一直都不太註意這個人,但自從上次楊國忠成功說服李承宏兄弟後,李亨便開始對令狐飛刮目相看,他開始意識到,這是一個極為難得謀略型人才,他決心將此人攬為自己的親信。
片刻,令狐飛在一名傢人的帶領下匆匆走進瞭李亨的書房,令狐飛上前兩步,躬身行禮道:“卑職參見太上皇。”
“令狐使君不用客氣,快快請坐”
李亨語氣親熱地請他坐瞭下來,又命人上瞭好茶,盡管李亨心中著急,但他表面上依然平靜如初,看不出半點焦慮的神情,讓令狐飛不禁暗暗贊嘆,果然薑是老的辣,沉得住氣啊
“不知太上皇讓卑職過來,是否為長安的亂局”倒是令狐飛忍不住先問瞭。
李亨點點頭,嘆瞭口氣道:“長安局勢驟變,我也有些不知所措,所以把使君請來,商談一下當前的局勢和對策。”
令狐飛微微一笑道:“卑職今天在朱雀大街上看瞭一會兒,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不妨給太上皇說一說。”
李亨知道令狐飛必然言之有物,便立刻道:“使君請說”
令狐飛端起茶杯喝瞭一口茶,又沉吟瞭片刻,這才緩緩道:“遊行是從明德門附近的安義坊開始,剛開始是張筠牽頭,所有參加的官員基本上都是張黨,張筠是大唐文壇領袖,又是前任國子監祭酒,在太學生中很有威望,所以他能很容易召集八千太學生,至於國子監祭酒顏真卿,我倒覺得他是有點被迫而來,怕太學生們過分鬧事,從安義坊出發,這明顯是刻意找的出發點,但在蘭陵坊時,裴旻又率領大群官員和退仕重臣們參加瞭隊伍,太上皇想到瞭什麼”
“你是說裴旻”李亨愕然,“他不是被軟禁在府中嗎怎麼出來瞭”
“太上皇還不知道嗎聽說裴旻昨夜被人救走,死瞭二十幾個南軍士兵,十之是李慶安的探子所為。”
這件事李亨確實不知道,孟雲壓根就沒有向他匯報,李亨心中一陣惱火,這個孟雲現在就開始欺瞞他瞭嗎
令狐飛見有些走題,他連忙道:“太上皇,其實裴旻逃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參加瞭張筠的遊行,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李亨略一沉吟,便道:“難道是他們事先有瞭勾結”
令狐飛笑道:“正是如此,張筠從來都是支持蜀王和先帝,今天卻突然轉瞭姓子,居然支持太子,他不怕先帝怪他是墻頭草嗎”
“張筠一向都是墻頭草,這有什麼好奇怪的。”
“不不完全是這樣。”
令狐飛解釋道:“無利不起早,如果沒有切實到手的利益,張筠會為一個年少的太子不惜得罪先帝和蜀王嗎”
這句話忽然讓李亨驚醒瞭,他聯想到裴旻半路加入隊伍,這才恍然大悟,道:“難道張筠和李慶安已經暗中達成瞭條件”
令狐飛點點頭,“應該是這樣,否則,李慶安不會這麼魯莽地屯兵長安城外五裡處,他明顯是在為張筠押陣。”
說到這,令狐飛又笑道:“還有一個有趣的情形,隊伍行至崇業坊時,我見兵部右侍郎吉溫也參加瞭隊伍,安祿山居然也支持太子即位,這明顯是有點投靠朝廷的意思瞭。”
李亨心亂如麻,他此刻也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才好瞭,他微微嘆息一聲,又道:“我現在心中很亂,我很想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希望先生能提供給我一個有益的建議。”
令狐飛也明顯感到瞭李亨對自己的倚重,他也知道,這是自己的一個機會,楊國忠已經衰敗,不值得他托付,那麼李亨的這棵大樹,極可能就是他將來的依靠瞭,這個機會,他無論如何要抓住,令狐飛沉思瞭片刻,便道:“如果太上皇退而求其次,做監國攝政王,不知太上皇是否能接受”
李亨無奈,隻得恨恨道:“我當然不願意退讓,如果不得不退讓,那我也沒有辦法。”
令狐飛苦笑一聲道:“不是太上皇願不願意的問題,眼下的情形,太上皇隻能讓步,而且要盡快,一旦李慶安提出無須監國,以政事堂為輔宰,太後暫代國事,太上皇恐怕連監國之位也拿不到瞭,而且臣聽說郭子儀也有支持太子即位的意思,真的打起來,太上皇以為憑哥舒翰和孟雲的軍隊,能戰勝李慶安和郭子儀的聯軍嗎而且還有漢中的劍南軍虎視一旁,如果被劍南軍所趁,李慶安可以退回安西,郭子儀可以退回朔方,那太上皇可以退到哪裡去”
一句話驚醒瞭夢中人,李亨這才想起,還有他的父皇李隆基在一旁等待機會,如果自己和李慶安兩敗俱傷,真的就是便宜瞭父皇,強大的民意和李慶安的高壓,終於使李亨意識到,他登基為皇確實不太現實,他終於被迫讓步瞭。
“那好吧實在不行,我同意出任監國攝政王。”
“回稟太上皇,光口頭讓步還不行,卑職以為,這中間的關鍵還是在李慶安的手上,李慶安肯不肯讓太上皇為監國攝政王還是一個變數,所以卑職建議,在太上皇讓步之前,最好和李慶安親自談一談。”
“你是說,讓我親自去和李慶安談”
“是的有的事情面對面坐下來談一談,或許比彼此間的猜忌要好得多,畢竟李慶安也不願意先帝登基,這就是你們的共同點,太上皇親自去,效果會好得多。”
李亨背著手走瞭幾步,他終於點瞭點頭,“好吧我去和他談,請先生也陪同我一起去。”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