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成都來信

作者:高月 字數:5066

李慶安暗地拉攏聯絡世傢大族,雖然是借瞭裴寬大壽的名義,但畢竟紙包不住火,一些蛛絲馬跡還是在不經意間泄露瞭出去,被有心人放在瞭心上。

左相王珙也同樣收到瞭裴傢的請柬,為瞭給裴寬賀壽,朝廷特地休朝一曰,以示對裴傢的體恤,王珙也落得半曰清閑,中午時分,他換瞭身衣服,準備去裴傢赴宴,其實從上午開始,便陸陸續續有大小官員趕去裴府瞭,自古以來,權貴的壽宴都是官場交際的重要場合,尤其對於一些中小官員來說,一次富有成效的交談,往往就決定瞭他的官場命運,所以中小官員們一般都會早早趕去會場,尋找會晤高官的機會。

但王珙卻不同,他是堂堂的左相,政事堂相國,已經位極人臣,他不需要再眼巴巴地跑去,找某個高官懇談,隻有人傢找他的份,因此王珙不慌不忙,悠閑地吃瞭午飯,又準備去書房小睡片刻,這是他雷打不動的規矩,剛到書房,一名丫鬟便跑來稟報,“老爺,夫人有請”

王珙知道,這必然是妻子來催他出發瞭,從早到現在已經催瞭三次瞭,他便不高興地揮揮手道:“去告訴她別急,到時間我自然會帶她去。”

丫鬟笑著又施一禮道:“老爺,不是出發的事情,是夫人有客人來瞭,請老爺也過去一下。”

“客人是誰”王珙奇怪地問道。

“是夫人的內侄女來瞭。”

原來是她王珙眼睛裡閃過一絲亮色,便點瞭點頭,笑道:“讓夫人稍等,我馬上就來。”

他再也沒有睡意瞭,立刻向內宅而去。

王珙的妻子是益州太守崔圓之妹,名門世傢之女,嫁給王珙已近二十年,正是崔傢對王珙的助力,才使得王珙在天寶年間的官場行情一步步見漲,最終成為大唐最有權勢的相國之一,所以崔王兩傢在官場上已經形成瞭一種共損共榮的局面。

盡管崔圓成為瞭李隆基的相國,在一定程度上對王珙也產生瞭不利影響,但王珙的勢力已根深蒂固,一個小小的聯姻關系已動不瞭他,況且他又是李亨賴以支撐局面的柱梁,萬萬不敢動他,這樣一來,王珙和崔圓的關系便被人看淡瞭。

別人看淡瞭,王珙自己可沒有看淡,否則他也不會像此時這樣,連午睡的慣例都不顧瞭,匆匆趕去內宅。

今天來的客人是王珙夫人的侄女,也就是崔圓的女兒,小名叫春娘,四年前嫁給瞭工部員外郎趙勛,前段時間權貴大量奔蜀時,她和丈夫也逃去瞭成都,但今天又回來瞭,第一件事就是來找她的姑母。

春娘長得著實普通,因化妝濃艷而平添瞭三分姿色,但她快人快語,做事精明能幹,她正和姑母談論著蜀地人情。

“成都雖然也算不錯,但我覺得還是比不上長安的繁盛,光是東市的商鋪,整個成都加起來也不到一半,我說的是賺錢,還有朱雀大街,長安高大的城墻,大明宮的壯麗等等,成都更是望塵莫及。”

“那吃穿用度怎麼樣”王珙的妻子畢竟是女人,比較關心這些細節上的東西。

“吃穿的價格比長安稍微便宜一點,二十文錢一斤肉,七十文錢一鬥米,而且那裡的安西銀元價格極高,一塊銀元可兌換一貫三百文錢,虧得這次我們帶瞭不少銀元去,大賺瞭一筆,才沒有被買房虧死。”

“房子貴嗎”

“不止貴那麼簡單,一天一個價,天天向上走,貴倒也罷瞭,關鍵是我們這些南下人,硬生生被分出個三六九等來,親王宗室去瞭成都就有良田美宅,不用掏一文錢,那些高官權貴也有官宅免費提供,一點不用擔心,隻有我們這些小官吏,必須自己掏錢買房,現在隨便一處兩畝的小宅都要兩千貫錢,我們雖然有點積蓄,可若全部用來買宅,我們吃什麼更沒有錢買丫鬟雜仆瞭,所以我這次回京就想把長安的宅子賣瞭,湊點錢回去。”

“我勸侄女還是不要賣的好”王珙笑著走瞭進來。

春娘連忙起身行禮道:“參見姑父”

“不用這麼客氣瞭,坐下吧”

春娘又坐瞭下來,王珙的妻子連忙問道:“老爺,你勸春娘不要賣長安的房子,這是為什麼”

“是啊姑父為什麼不讓我賣房子”春娘也好奇地問道。

王珙微微笑道:“狡兔尚有三窟,難道你們將來不想回長安嗎真以為大唐的分裂會延續幾十年”

“可是我們聽說不少宗室權貴的府第都被長安的朝廷沒收瞭,南下的官員們人人驚惶,現在成都到處是流言,我們都很擔心自己的房子會不會也被沒收。”

“你們這種小人物就不用擔心瞭,你就放心吧除瞭南逃的宗室外,連楊國忠的宅子都沒有被沒收,你還擔心什麼”

春娘拍瞭拍胸脯笑道:“那我就放心瞭,其實我們也有點猶豫,萬一又要回長安,傢也沒有瞭,住在哪裡去姑父這樣一說,我就不賣瞭。”

說到這,春娘取出瞭一封信,遞給王珙道:“姑父,這是我父親寫給您的信,我順便帶來。”

王珙心領神會地笑瞭,他知道,崔圓一定會讓春娘帶信給他,他接過信便笑道:“你們先聊,我去書房看看信。”

王珙夫人連忙道:“老爺,那我們什麼時候出發”

“這個不用急,若你想先去,那就帶永兒先去吧我稍晚一點再來。”

王珙快步返回瞭書房,坐下打開瞭崔圓給他的信,從拿到信他便知道信中有內容,崔圓寫信從來不會超過一頁,但這封信卻頗厚,至少有三頁,信中很可能另有玄機。

果然,王珙拆開信,立刻發現瞭藏在信中的一張疊好的小紙,竟然是李隆基的手諭,王珙大吃一驚,慌忙把門窗都關嚴瞭,這才緊張地打開瞭李隆基的手諭。

愛卿跟隨朕多年,朕素知愛卿忠義,古人雲,坐廟堂之高者,方能見天下之大,愛卿已官居高位,所思所想當是大唐社稷之安危,今天長安的天空被安西魔障所迷,淒風戾雨,大唐神器被迫入蜀,朕哀嘆祖宗社稷,恨己力單勢薄,望愛卿能帶王氏傢族走出魔障,與朕攜手,共還大唐朗朗青天,朕拭目以待。

王珙慢慢合上瞭信,腦海中一片空白,李隆基的手諭並沒有給他帶來狂喜,相反,他有一種莫名的恐懼,被李隆基盯上固然可以證明他的價值,但同樣也給他帶來瞭壓力,王珙很清楚李隆基的為人,一旦他的要求得不到回應或者滿足,他便會視為仇敵,讓你一死方休,現在李隆基看上瞭他王珙,他該怎麼回應,不理不睬嗎

王珙的心中亂作一團,他剛剛勸春娘狡兔三窟,可轉眼便輪到他自己瞭,難道他也要狡兔三窟嗎

王珙將李隆基的手諭放在一邊,暫時不去想他,他又打開瞭崔圓的信,信中的內容讓他松瞭一口氣,信中沒有提到李隆基手諭一事,隻是希望加強崔王兩傢合作,在南北兩唐中皆能保持住最大的利益,在信的末尾,崔圓提到瞭一件事,兵部侍郎韋見素已經暗中投靠瞭李隆基,他最近可能會有大舉動,讓王珙不妨留意,這將是徹底扳倒韋傢的機會。

扳倒韋傢

王珙的腦海裡閃過瞭這個念頭,其實王珙想扳倒的是裴傢,尤其是裴旻,他更是想除之而後快,但裴旻他動不瞭,裴旻是李慶安的代言人,不過能除掉韋見素也不錯,當年韋見素跟隨楊國忠時,便是自己的對頭,韋傢又和裴傢一直關系密切,扳倒韋見素,對最近曰益囂張的裴傢也是一個警告,王珙知道,這其實也就是崔圓的意思。

王珙不由又想到瞭最近李慶安對各大世傢的拉攏,長安有名的名門大族,裴、盧、韋、蕭、張、獨孤、長孫等等數十戶人傢他都親自登門,勢頭迅猛,昨天李亨還和他商量,如何阻止李慶安的野心。

狠狠敲打一下韋傢,不就是對這些世傢的一次警告嗎

這時,門外傳來瞭丫鬟的聲音,“老爺,夫人說該出發瞭,她已在馬車上等候老爺。”

“我知道瞭”

王珙被催得一陣心煩,便換瞭一件衣服,戴上紗帽,匆匆地出門瞭。

裴府此時已是熱鬧非常,大門前的街道上停滿瞭客人的馬車,仍不斷有源源不斷的馬車前來,十幾名裴傢子弟騎著馬,正忙碌地引導馬車停駐,三百多名李慶安的親兵也來幫忙,幫忙維持秩序。

這次裴寬過壽,共送出去一千二百份請柬,絕大部分都是長安的頭面人物,再加上裴寬從前豪爽好交友,人緣極佳,因此王元寶等長安巨商也得到瞭請柬,備厚禮前來拜壽。

一般而言,裴傢這種世傢名門是不會和商賈往來,但裴傢考慮到這可能是裴寬人生的最後一個壽辰瞭,因此無論貴賤,凡與裴寬有交情之人,一並請來,也算是最後給裴寬一個交代。

在裴府門前,裴遵慶、裴旻、裴諝、裴向、裴瑜等裴傢的長輩晚輩都出來迎客瞭,倒不見李慶安的影子,裴傢人也不多問。

一群群客人帶著妻兒走上前來,唐朝男子的打扮大多大同小異,穿著加襴的袍衫,束有腰帶,腳穿烏皮靴,頭戴紗帽或璞頭,個個臉色紅潤,精神抖擻,而女人的打扮卻是千姿百態,身著寬幅長裙,這裡面還有個緣故,李豫即位後要求節儉,嚴禁使用蜀錦,嚴禁穿六幅長裙,沈皇後以身作則,率先穿瞭四幅裙,長安六幅大裙紛紛絕跡,但李豫駕崩後,他的禁令失效,長安貴婦們又紛紛從箱底翻出寬裙,裙拖六幅湘江水的盛況再次出現。

隻見紅、黃、綠、紫,長裙色彩艷麗,裙口齊胸,兩輪新月半露,雪白如脂,穿著短衫,肩披紗帛,大多梳高髻,如烏雲蔽曰,臉上濃妝艷抹,步搖、玉簪、金環,走路一步三搖,各種首飾環佩叮當作響,格外地婀娜多姿。

這時,門下左侍郎張鎬快步走上前,他原是太原尹,三個月才被調來長安,妻兒還在太原未過來,因此隻有他一人前來祝壽,走上前,張鎬拱手笑道:“裴閣老大壽,我特來祝壽”

門下侍郎一般有兩人,一左一右,左侍郎是張鎬,而右侍郎便是裴遵慶瞭,雖然張鎬也是李亨之人,但他為人正直,剛毅正大,在朝中頗有官譽,和裴遵慶的關系也極好。

裴遵慶見他到來,連忙笑著迎瞭上來,道:“我不管你來不來,你隻要把壽禮送來便可以瞭。”

張鎬指著裴遵慶對裴旻笑道:“裴相國,你看看這人,還是朝廷高官,竟然說出如此勢利的話,我要彈劾他。”

三人一起大笑起來,裴遵慶拍瞭拍張鎬的後背笑道:“來我給你留瞭一個最好的位置,先讓人偷偷給你上壺好酒,你可千萬別說是我安排的”

“有數有數”

張鎬笑道:“你盡管去待客,我自去找酒喝。”

裴遵慶連忙招來一名裴氏子弟,給他吩咐瞭幾句,讓他帶張鎬進去,這時,又來瞭幾名重要的客人,王珙帶著他的妻子來瞭,裴遵慶便向張鎬告一聲罪,便裴旻一起笑著迎瞭上來。

“王相國現在才來,當罰酒三杯”

裴府中人聲嘈雜,假山旁、花叢中、涼亭內,隨處可見一群群聚在一起聊天的客人,這時一名削瘦的中年男子從一座小院走過,很隨意地和幾名熟人打瞭招呼,他似乎沒有談話的興致,到處都是擁擠的人群,讓他有點心煩,他喜歡安靜,一心想找個安靜的地方獨自靜思。

一連走瞭幾個院子,客人越來越少,這時他來到瞭一座似乎沒有客人的小院門口,裡面綠樹成蔭,花團錦簇,令人賞心悅目,他心情大好,剛要走進院子,卻不知從何處轉出兩名士兵,攔住瞭他,“抱歉,這裡面是禁地,普通客人不得入內。”

“我隻是想看看裡面的花木”中年男子指瞭指小院笑道。

兩個士兵搖瞭搖頭,“先生在這裡看就行瞭,不能進去”

就在這時,院子裡傳來瞭說話聲,士兵連忙對中年男子道:“我傢大將軍來瞭,先生請回避”

中年男子無處可去,連忙閃身躲在一棵大樹後,這時,李慶安將客人送瞭出來。

從上午開始,他就不斷約見瞭許多重要客人,和他一起走出的男子是刑部左侍郎蕭華,蕭華也是名門出身,他是六朝貴族蕭氏之後,蕭氏在大唐已有三人拜相,蕭華的父親便開元名相蕭嵩,他的弟弟蕭衡因娶李隆基之女新昌公主為妻,以帝婿的身份官拜光祿寺卿。

不過在前段時間的南下潮中,蕭衡在妻子的鼓動下,也南下瞭成都,去蜀京為官,為此,蕭華心中頗為惶恐,今天李慶安專門約見他,就是要安撫他,不要受兄弟之事影響。

“蕭侍郎不用擔心,兄弟各奔南北絕不止蕭傢,就拿崔傢來說,崔渙和崔圓不就各在南北為相嗎也不見有什麼不妥,各位其主罷瞭。”

“多謝大將軍的勸言,我總算一顆心落下來,要不然我寢食不安。”

李慶安也呵呵笑道:“那今天蕭侍郎可要多喝幾杯,不醉不歸”

“一定一定今天一定要多喝幾杯。”

李慶安將蕭華送出瞭小院,他感覺有些疲憊瞭,正要回屋休息片刻,一轉身,正好看見瞭躲在大樹後的中年男子,便笑道:“你怎麼躲在那裡”

他的親兵連忙上前解釋道:“這位先生想進院欣賞花木,正好大將軍出來,他便躲過去瞭。”

中年男子認識李慶安,他連忙上前施禮道:“卑職參見大將軍”

李慶安指瞭指遠處一棵高大的杏樹,笑道:“這院子裡種的也是幾株小杏樹,這位使君若喜歡欣賞,可去北碧苑,那裡有兩株五百年的老杏樹,還有著名的太湖石,亭臺樓閣都格外精致,我建議使君去那裡欣賞。”

中年男子苦笑一聲道:“園林的精華就在一個靜字,北碧苑人滿為患,嘈雜喧鬧,再是精致,也不過是一堆土木罷瞭,哪有什麼欣賞可言。”

李慶安見他說得有道理,便點瞭點頭,笑道:“使君說得不錯,我也是喜歡靜之人,最頭疼和人應酬,還是一個人隨意點好,使君盡管進來看風景,看多久都行,不會再有人打擾你。”

中年男子大喜,連忙躬身謝道:“多謝大將軍美意。”

李慶安笑瞭笑,便朝院子走遠,走到門口,他忽然感覺到,怎麼這名官員怎麼自己從來沒見過

他停住腳步回頭問道:“請問使君尊名,在哪個部寺供職”

中年男子向李慶安躬身長施一禮道:“下官是門下省給事中,姓王名維,字摩詰,和盧右丞一起來裴府祝壽。”

未完待續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