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 母女生隙

作者:高月 字數:5400

隨著安西軍在吐火羅的戰役進入最後時刻,隴右的戰役卻始終處於一種膠著狀態,馬重英率領的吐蕃軍在進軍九曲失敗後不久,便得到吐蕃贊普的再一次支持,增兵三萬人,使馬重英的兵力達到瞭七萬,這一次馬重英吸取瞭上次失敗的教訓,不再分兵多路出擊,而是集中兵力爭奪九曲地區。

而此時九曲地區的唐軍隻有兩萬人,兵力遠不如吐蕃軍,隴右主將李光弼便做出瞭決定,命令大將李晟退出黃河九曲,卻抄吐蕃人後路,占領瞭烏海和柏海。

這樣一來,李光弼的兩萬軍在大非川,王思禮的四萬軍隊在河州、渭州一線,李晟的軍隊在積石山一線,唐軍三支軍隊呈品字型將七萬吐蕃軍圍困在黃河九曲地區。

而馬重英在占領黃河九曲地區後,後勤補給有瞭保障,他也並不著急,便耐心地與唐軍對峙,他的任務不僅僅是要奪下隴右,更重要是拖住唐軍,給吐火羅的勝利贏得時間和創造機會。

同樣,李光弼也在等待吐火羅方面的消息,按照整個戰局的部署,他必須要將馬重英部困在黃河九曲,而且要斷絕他和吐蕃的聯系。

雙方心照不宣地形成瞭膠著狀態,平時各派巡邏兵巡視實控地,幾個月來,雙方都未曾發生過一戰。

長安,李亨登基已有數月,在他大肆封官和重賜之下,反對他的人已不像從前那樣多瞭,最初有近千人在反對他登基的檄文上簽名,但現在,裡面至少有一小半人都變成瞭他的臣下,這些人中,有的是貪圖富貴權勢,有的是懾於他的銀威,有的則是看不到轉機怕失去機會,有的是宗室,因得到瞭李亨的土地返還,轉而成為他的鐵桿支持者,種種原因使李亨的小朝廷開始運轉起來。

但反對他的人依然眾多,尤其是地方州郡,他們紛紛響應裴旻等人的呼籲,不承認李亨的朝廷,使李亨的實際控制地僅限於長安以東的關中地區,以及河東道南部和河南道東部一帶。

不僅地方州縣反對他,而且就算在長安,李亨的勢力范圍也隻有半個城,僅限於萬年縣一縣范圍內,而長安縣,他的勢力滴水難進,兩萬千牛衛、八千羽林軍、一萬五千安西軍牢牢控制住瞭長安縣和關中的西部地區。

這裡面也包括文職官員,獨孤長鳳出任鳳翔尹,包括長安縣縣令蘇震在內的所有西關中縣令都是李慶安所任命,他們隻聽令於李慶安的指示,不承認李亨的新朝廷,使李亨的新朝廷處於一種前所未有的尷尬之中。

午後,李亨乘坐的龍輦返回瞭大明宮,大明宮內一片寂靜,占地廣闊、氣勢恢宏的宮殿群中卻很難看見一個人影,這讓李亨心中感到十分不滿,卻又無可奈何。

這中間固然有他兒子李豫的因素,李豫在登基後不久,為瞭削減宮廷費用,便大量遣散後宮和宮人,李隆基四萬餘嬪妃被他放走瞭大半,還有宮女和宦官,都遣散出瞭宮。

而李亨登基後,他的皇後張良娣又一次清洗後宮,宮中大凡年輕美貌一點的女人都被她遣返回瞭娘傢,這讓李亨心中著實不滿,但又無可奈何,張良娣的理由很充分,李亨的身體向來不好,他的雍王府已有二十幾名嬪妃,已經足夠瞭,若李亨想當皇帝久一點,就應該愛惜自己的身體,同時,少近女人也能博一個明君的名聲,這對李亨這個勢力最弱的大唐皇帝是很有好處。

李亨為瞭名聲,隻得忍下瞭這口氣,不敢動擴充嬪妃的念頭,不過李亨對自己的張皇後,也是有一點又敬又怕,這個女人非常精明能幹,在他登基後,她放下架子,去各個賦閑的名臣和權貴傢中拜訪他們的夫人,功夫不負有心人,張良娣成功地利用瞭枕邊風的威力,竟然有三十幾名大臣前來投靠,其中包括兵部侍郎苗晉卿、鳳翔尹李齊物這樣的名望之臣,以及季廣琛、李奐、許叔冀、董秦等有名將領,他們紛紛表示,願意效忠李亨,為新朝廷盡綿薄之力。

李亨喜出望外,當即封苗晉卿為禮部尚書、李齊物為刑部尚書,兩人補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入閣為相,將政事堂擴充為九相。

而封李奐為漢中節度使,鎮守漢中,封季廣琛為鄭蔡節度使,率三萬軍替他鎮守鄭州和蔡州一線,許叔冀為滑濮節度使,率兩萬軍鎮守滑州和濮州,而董秦則為蒲絳節度使,率兩萬軍鎮守河東地區的南部各州。

這也是李亨不敢對關中安西軍下手的原因,盡管他有十二萬關中軍,後來又招募瞭八萬軍隊,號稱二十萬大軍,但他的軍隊大部分都分散到瞭各地,比如王思禮率四萬軍參加瞭隴右之戰,而李奐、季廣琛、許叔冀、董秦等人都各自統領軍隊,李亨在關中的軍隊實際上隻有八萬人,他還依然對外宣稱二十萬大軍。

另外,李亨對關內道節度使郭子儀也極為忌憚,郭子儀是李適的堅定支持者,李適駕崩後,郭子儀始終沒有表態,這讓李亨心中忐忑不安,如果安西軍和郭子儀聯合一起,他的那八萬關中軍將不堪一擊,另一方面,他也心懷一絲僥幸,或許李慶安最後能承認他的帝位,畢竟李慶安最早就是他的人。

正是基於這些考慮,李亨對安西軍始終容忍有加,隻要安西軍不幹涉他的政務,不越界萬年縣,他也就盡量不去招惹這支實力強大的軍隊。

李亨來到瞭浴堂殿,這裡是他和皇後張氏的寢宮,這是一片宮殿群,有亭閣殿堂上百間,這裡也是大明宮人氣稍微旺盛之地,進瞭宮殿大門,便隨處可看見宦官和宮女們在來回忙碌。

“奴婢等參見陛下”幾名宮女宦官同時跪下行禮。

“免禮瞭。”李亨擺擺手又問道:“皇後可在”

“陛下,臣妾在”

皇後張良娣在一群宮女的簇擁下迎瞭出來,良娣其實是太子宮妃的稱號,而張皇後長久為良娣,這便成瞭她的名字,她的真名倒很少有人知道瞭。

張良娣今年約四十餘歲,跟隨李亨已近三十年,她的兒子李系現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子憑母貴,李系成為太子隻是時間問題,同時她也是李亨最信任的兩個人之一,一個是李輔國,另一個就是她張良娣,和別的女人不同,張良娣的權力極大,她不僅掌管著後宮,同時她的手也伸向瞭朝政,她的弟弟張朝居為吏部侍郎,權勢極大,很多官員的任命都是根據張良娣的意志來決定。

這一點李亨也心知肚明,但張良娣能說服很多大臣來效忠,所以張良娣偶而越界,他裝作不知道。

張良娣匆匆上前,給李亨施一禮道:“臣妾參見陛下,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後平身”

李亨含笑問道:“皇後在做什麼”

“臣妾在寫傢信,父親最近買瞭幾畝田,惹出一些閑言碎語,臣妾在勸他為善鄉裡,不要給陛下增添煩惱。”

張皇後的娘傢在東都洛陽,是當地有名的大族,李亨眉頭輕輕一皺,道:“朕上次不是賜給瞭國丈五十頃土地嗎”

“回稟陛下,臣妾族人頗多,父親把土地都周濟給瞭族人,他自己倒沒有瞭,所以他便在東都附近又買瞭幾畝土地。”

李亨點點頭,便不再多問瞭,他為瞭爭取各大權貴的支持,便徹底廢除瞭李豫的土地改制,重新默許瞭土地兼並,使土地兼並之風又起,關中以東的土地他也全部返還瞭原主人,將李豫費盡心機打下的良好基礎破壞殆盡,李亨此舉,確實也得到瞭很多權貴的強烈支持,包括李隆基也承認他為大唐合法的帝王,但廣大農民卻對他恨之入骨。

李亨今天來找張良娣是有別的事情,他走進宮殿坐下瞭下來,對張良娣笑道:“朕今天提前回來,是有件事想托付給你。”

張良娣笑瞭,道:“陛下盡管開口,隻要臣妾能辦到,一定照辦。”

“你能辦到,朕上午聽說獨孤浩然的夫人病瞭,朕想托你去探望一下。”

獨孤浩然的妻子,也就是裴夫人,這兩天確實是病倒瞭,不過她不是因為感恙而病倒,而是被長女明月氣得病倒。

癥結就出在小女兒明珠的婚事上,這件事一直是裴夫人的心病,她長久以來便在給明珠找婆傢,相親不知有多少次瞭,最終一個都沒成,到後來,別人聽說是給李慶安的小姨子找婆傢,嚇得誰都不敢考慮瞭,這源於李慶安三年前的一次酒後戲言,明月明珠,皆是我李慶安的珍寶。

這句話言者無心,聽者卻有意,很快便在長安朝野傳來瞭,這樣,誰還敢娶明珠為妻

本來裴夫人是堅決反對小女兒也嫁給李慶安,獨孤傢的堂堂嫡女,怎麼能當別人的次妻,但自從李慶安恢復瞭宗室身份後,被封為趙王,而且她的族叔裴遵慶也勸過她,李慶安極可能會登基為帝,要她好好替裴傢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裴遵慶的意思是指他的孫女裴婉兒,但裴夫人卻想到瞭自己的小女兒明珠,她本來是不願意小女兒做李慶安的次妻,可是如果是做側妃甚至成為貴妃,那又另當別論瞭,絕不會委屈女兒。

自己的兩個女兒,一個當皇後,一個當貴妃,那簡直就是她幾世修來的福氣,於是裴夫人便改變瞭主意,開始支持明珠的心思,不再給她相親瞭,隻等大女兒回來後,和她好好商量此事。

明月回京後,不久便遇到瞭裴寬病逝,又遇到瞭皇帝駕崩,傢事國事亂成一團,裴夫人也沒有提此事,隻到事情都漸漸平息後,裴夫人才找個機會向明月提起瞭明珠的婚事。

明月是趙王妃,按照禮制,李慶安娶側妃或者侍妾,都要得到明月的同意才能實現,明珠嫁給李慶安其實也就是明珠一句話的事情,很簡單。

裴夫人滿懷希望向明月提出此事,但她萬萬沒有想到,明月竟然一口拒絕瞭,而且是堅決反對,這讓裴夫人失望到瞭極點,她還以為是女兒怕妹妹爭寵,便又苦心勸她,隻有姐妹一心,才能更好地維護獨孤傢的利益。

但明月還是堅決反對,並且要親自給妹妹找婆傢,裴夫人怎麼也想不通,鬱悶於心中,不久便病倒瞭。

病房裡,裴夫人躺在榻上,臉色慘白,沒有一絲血色,整個人都瘦瞭一大圈,幾名貼身丫鬟默默地跪坐在一旁,準備隨時伺候夫人。

明珠則坐在母親身邊,端著碗,正小心地伺候母親吃午飯,碗中是用湖州上米熬成的細粥,裴夫人卻無心吃飯,她搖瞭搖頭,“我已飽瞭,不想吃瞭。”

明珠舀瞭一勺細粥,小心地吹冷瞭,笑道:“娘,隻吃兩勺就飽瞭嗎不多吃點,你的身體怎麼能好得起來。”

裴夫人見女兒懂事瞭,她又想起明珠小時候的頑皮和叛逆,不肯聽話,整天做那些稀奇古怪的裝扮,怎麼說她都沒有用,現在長大瞭,居然能照顧病中的自己瞭,裴夫人的眼睛不由一紅,拉著女兒的手道:“你放心,娘無論如何要成全你的心思,不管你姐姐再怎麼反對都不行,等你姐夫回來後,我親自和他談,我知道你姐夫也喜歡你,隻要他肯答應,這個傢就輪不到你姐姐做主。”

明珠自從裴婉兒事件後,她就像變瞭一個人,所有人都發現她突然間長大瞭,明珠也知道有些事情是強求不來,何必去讓李慶安為難,何必去傷姐妹之情,她淡淡一笑道:“命中有時終須有,命中無時莫強求,娘,不要去刻意提這件事,我有我自己的緣分。”

聽女兒這樣說,裴夫人心中更難受瞭,這種宿命言論怎麼能從一向活潑開朗的女兒口中說出,她便堅持道:“娘自有主見,總之,我不會讓我的女兒委屈過一輩子,你要聽我的話。”

“好瞭,咱們不提這件事瞭,你把粥喝完,我聽你的話就是瞭。”

母女倆在房中說話,這時明月來到瞭母親的房門前,把母親氣病,她心裡也很難受,但有些事情她必須要堅持原則。

外間,丫鬟秋菊已經煎好藥,把藥倒進瞭碗中,“我來”明月上前小心地端起托盤,問秋菊道:“我母親的病情怎麼樣瞭”

“上午齊醫生來過,說夫人的病情好一點瞭,主要是要靜養,至少要修養半個月才能康復。”

“我知道瞭,你幫我掀起簾子。”

秋菊掀起簾子,明珠便端起托盤走進瞭房間,裴夫人正和明珠說話,忽然見長女進來,她的臉頓時沉瞭下來,不高興道:“你來做什麼”

“女兒來探望母親的病情。”

“哼這話虧你說得出口,我的病就是被你氣出來的,你是看我病快好瞭,覺得不甘心,又再來氣我,是不是”

明月心中嘆瞭口氣,放下藥碗道:“女兒不敢,女兒確實是希望母親的身體早點康復。”

裴夫人又重重哼瞭一聲,她想要開口,見明珠在旁,便拍拍她的手柔聲道:“你先去吧給你大哥寫封信,就說娘的身體沒有問題,讓他好好在鳳翔當官。”

“我知道瞭,我這就去。”

明珠站起身,對姐姐勉強笑瞭笑,便低下頭匆匆走瞭,裴夫人見小女兒走遠,便恨恨地對明月道:“你看見瞭嗎你把妹妹傷害成什麼樣子瞭,她簡直就變瞭一個人,又悲觀又可憐,你就算不念我對你的十八年養育之恩,也應該考慮一下姐妹之情,當年,那個葛邏祿王子要強行娶你,是誰萬萬迢迢跑到安西去報信,你都忘瞭嗎”

裴夫人的話說得很重,明月眼睛也紅瞭,她跪在母親面前,哽咽著聲音道:“母親的養育之恩,女兒從來不敢忘記,明珠永遠是我最疼愛的妹妹,我也絕不會傷害她,隻是有些事情女兒真的不能答應,懇求母親體諒我。”

裴夫人見長女流下瞭淚水,也知道自己話說狠瞭,隻得嘆瞭口氣道:“你坐下吧先把眼淚擦掉,我不喜歡看你眼淚汪汪的模樣。”

明月坐瞭下來,取出帕子把臉上的淚水拭去瞭,這時,裴夫人又道:“你已是堂堂的趙王妃,或許想法和從前不同瞭,但你也是做母親的人,應該明白我這個做母親的心,我從前也是反對明珠喜歡她姐夫,所以每次她偷跑出去找她姐夫,我都會重重責罰她,我隻當她不懂事,小孩子心態,可現在她已經二十一歲瞭,卻依然沒有婆傢,始終嫁不出去,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沒人敢娶她,去年你們的舅舅想把她許配給新科進士探花喬慕容,那個年輕人條件非常好,我也很喜歡,人傢也欣然答應瞭,可是第二天,他聽說明珠就是李慶安的小姨子,便嚇得把婚貼退瞭回來,說打死他也不敢有這個心,你說說看,大唐上上下下都知道李慶安的小姨子不能娶,娶瞭會大禍臨頭,你讓明珠怎麼辦去當尼姑嗎還是一輩子不嫁人”

半晌,明月低聲道:“妹妹的婚事交給我,我一定會給她找個最好的人傢。”

“你啊就是太自私瞭,不替妹妹著想,當初你為什麼不肯嫁那個趙緒明,不就是因為你不喜歡他,你喜歡李慶安嗎還尋死覓活,你也知道要嫁給自己的喜歡的男人,可你就為什麼不讓妹妹嫁給她喜歡的人呢隨便找個你以為不錯的人傢把妹妹嫁掉,也不管妹妹喜不喜歡,就讓她鬱鬱寡歡一輩子嗎我真不明白,你寧可答應婉兒嫁給李慶安,卻要這麼刁難自己的妹妹,這是為什麼”

“因為我不想讓獨孤傢成為楊傢第二”明月終於忍不住說出瞭不答應明珠的真正原因。

未完待續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