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瞭”
門外走進一個少年,相貌頗像魏汝群,手中拎著一個大佈包,這大佈包裡就是這幾個月魏汝群從軍中偷回來的藥瞭,他接過佈包,打開來笑道:“都在這裡瞭,四隻木盒,一盒兩百粒行軍散,其餘都是金創藥。”
或許是他覺得不好意思,又解釋道:“其實這些藥外面根本買不到瞭,所有藥材藥鋪都被安祿山收為軍有,運氣好的話,你這藥也能賣五百貫錢。”
“多謝先生瞭。”
季勝收起藥,卻不急著離開,他看瞭一眼站在魏汝群身後的少年,笑問道:“這是魏先生的兒子吧”
魏汝群今年四十五歲,但他兒子才十五歲,是他後妻所生,他隻有這個獨子,愛若珍寶,或許是太過溺愛的緣故,他兒子長得瘦瘦弱弱,皮膚白皙,姓格又內向文靜,頗像一個女孩。
魏汝群沒有防備,得意地笑瞭笑道:“下個月就十五瞭。”
“十五歲瞭。”
季勝點點頭,若有所思道:“我記得安祿山下過征兵令,凡十五歲以上少年都必須去民團備案,令郎下個月也要去備案吧”
魏汝群臉色大變,季勝的話戳中瞭他的心事,這也是他最擔心最害怕之事,雖然現在兒子還沒有被征兵,可一旦戰事吃緊,他兒子肯定逃不過征兵之災,他在軍中幾個月,很清楚軍中的黑暗,就算兒子不上戰場,也逃不過軍中胡兵的折磨,必死無疑。
兒子也感受到瞭父親的焦慮,靠進父親的懷中,魏汝群抱住愛子,不由長嘆瞭一聲,心中憂慮之極。
季勝便笑問道:“那先生為何不送他離開河北”
“我怎麼不想”
魏汝群嘆息一聲,道:“可又談何容易啊現在各地州縣都有安祿山的虎狼兵,我讓娘子帶他走,根本就走不出去,且不說各陘通道都有士兵把守,不準離開河北,就怕連陘口都走不到,半路就被那些虎狼兵謀財害命瞭,比強盜還壞百倍,隻有躲在幽州稍微安全一點。”
季勝心中早有打算,他微微一笑道:“不如這樣,我幫先生一個忙,把令郎和夫人送到長安去,你看如何”
魏汝群眼中一亮,隨即又黯淡下來,他雖然和這個男子做瞭筆交易,但畢竟是素昧平生,他怎麼能相信他,把妻兒交給他,再說,他又憑什麼能離開河北
季勝仿佛知道他的想法,便從懷中取出一幅地圖,指著北方道:“燕軍雖然堵住瞭通往河東之路,但北方之路他卻沒堵,我們可以從饒樂越過長城,繞道關外前往雲州,到瞭雲州,那就是北唐軍的地盤來,實不瞞先生,我這就是從這條路進河北的。”
魏汝群有些怦然心動瞭,他也知道有這條路,安祿山控制並不是很嚴,隻是北面是胡人的地盤,太危險瞭,不過這點險比起南下進河東要好得多瞭,他唯獨就是不放心季勝,他憑什麼幫自己可別把自己的妻兒賣給胡人瞭。
季勝淡淡一笑,他取出一面金牌放在桌上,推到魏汝群面前,魏汝群瞥瞭一眼,隻見金牌上刻著四個字:安西斥候
驚得他跳起來,滿臉恐懼地望著季勝,“你是”
季勝擺擺手笑道:“魏先生不用擔心,你一個小小的軍醫,我害你做什麼”
魏汝群想想也有道理,自己一個小軍醫,對他們確實沒有什麼威脅,他一顆心稍稍放下,這時他忽然想起一事,又笑著低聲問道:“燒草料庫可是你們做的”
季勝一笑,沒否認也沒承認,又道:“如何這下相信我能幫你妻兒帶到長安瞭吧”
魏汝群已經相信瞭,難怪他們要買行軍散和金創藥,看來真是北唐軍斥候,那就另當別論瞭,不說帶妻兒到長安就算是帶到雲州,他妻兒自己就能去長安瞭,本來一點不抱希望的他,心中又開始活躍起來,兒子的大舅就在長安,可以讓妻兒去投靠他,再加上他們有二十兩黃金,也能在長安安身瞭。
但他也知道,季勝也不會無緣無故幫他,對方必然也有事找他幫忙,他便點點頭道:“季公子請說吧需要我做什麼,隻要我能辦到,一定盡力去做。”
季勝不慌不忙笑道:“我想魏先生既為軍醫,應該需要一個助手吧你看我如何”
“你”魏汝群瞪大瞭眼睛。
季勝緩緩點頭,“你讓我進軍營跟你做軍醫,我負責派人送你妻兒去長安,這個交易你做不做”
這是個雙向擔保的買賣,這個姓季的斥候在自己身邊,他的手下不敢害自己兒子,而自己兒子在他們手上,自己也不敢出賣他,現在魏汝群隻要自己兒子能逃離河北,讓他做什麼都行。
“好吧我們一言為定。”
有人介紹,季勝進燕軍就極為容易瞭,當天晚上,季勝便領瞭號牌,補瞭軍籍,成為燕軍中的一員,季勝,名字是真的,沒必要做假,趙州贊皇縣人,分在安祿山的直屬軍中,第十軍第八營,沒有盔甲軍服。因為他是軍醫,隻得瞭一把刀,不是橫刀,一把很普通的長刀。
河北風起雲湧,長安的局勢卻十分平靜,李慶安在十天前回到瞭長安,長安的局勢平靜是指朝廷,自從張筠為右相後,朝廷的政務運作便開始穩定下來,張筠或許不是一個有新思維、有創造力的改革派,但他在維護朝廷穩定上,卻有著其他重臣難及的手段,他能協調好每一個派別的利益,能將各個官員之間的矛盾及時消弭於無形。
這也是李慶安看中他的原因,在外亂未平息之前,朝廷尤其需要穩定,就算是死氣沉沉也比政局紛亂要好。
目前政事堂依然是六相,崔寧在河南江淮忙於疏通漕運,實際上朝中隻有五相,崔平辭去相國之位,就任河東道觀察使,已經去太原上任去瞭,張筠、張鎬、韋滔、盧奐、王縉,五相主政,從派系結構上看,韋黨明顯占瞭上風,但隨著崔平辭職,一向比較低調的王縉變瞭風向,他脫離瞭韋黨,向張筠靠攏瞭,這就使得朝廷的派系力量對比又進入一種新的平衡狀態,張黨兩人,韋黨兩人,張鎬則是中間派,派系鬥爭也暫告一段落。
和朝堂的死氣沉沉相比,李慶安的傢中卻熱鬧非常,他的妻子明月又為他生瞭一個兒子,而裴婉兒卻出人意料的早產,生瞭一個女兒,這讓裴婉兒的父親大失所望,但福禍相倚,雖然裴婉兒沒有生兒子讓裴傢失望,但裴婉兒在李傢的處境卻一下子改善瞭。
明月對她態度大變,處處精心照顧她,裴婉兒早產,母女身子都十分虛弱,明月便花重金買各種名貴藥材給她們滋補,使她倆的身體一天天地好瞭起來,裴婉兒也感激明月對她的精心照顧,態度恭謙有加,一場因裴遵慶彈劾獨孤浩然而引發的傢庭矛盾,終於在兩個孩子出生後,慢慢地平息瞭。
李慶安回到傢中時,迎接他的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他已經有五個孩子瞭
這天上午,李慶安和往常一樣在西市察訪,自從上次微服私訪後,李慶安便給自己定下一個規矩,隻要有時間,他就要去市坊瞭解民生。
李慶安信步來到瞭上次的湖杭老店,他首先關心的還是米價,盡管他在回長安的半路便得到瞭朝廷關於米價的報告,但李慶安還是要親自來察看一番。
這次視察,李慶安沒有化妝成胡人,他身邊跟著四五名親兵保鏢,走進瞭店鋪,迎面上來一個夥計,還是上次那個夥計,但他已經認不出李慶安瞭。
“客人,歡迎光臨鄙店”
夥計的態度非常恭敬,這是因為李慶安身後跟著四五名大漢,一般豪門巨商才會有這種保鏢。
李慶安笑瞭笑道:“我先看看米價。”
“客人請跟我來。”
夥計恭恭敬敬將李慶安帶進瞭大堂,李慶安走到一隻竹篾高筐前,木牌上寫著米價:鬥米兩百三十文。
和朝廷的報告相差不大,不過朝廷的報告是半個月前寫來,當時就是二百五十文,時隔半個月,到跌瞭二十文錢。
“半個月前米價是多少”李慶安笑著問道。
“半個月前”夥計想瞭想道:“大概是二百五十文。”
“這是怎麼回事我記得去年秋天還是四百文,怎麼現在就跌掉一百七十文,接近一半瞭,何故”
這時,掌櫃走瞭過來,他比夥計有點眼力,看出李慶安的身份非同尋常,他連忙上前解釋道:“去年米價四百文就到瞭頂,朝廷以三百文平倉,立刻將米價拉瞭下來,後來朝廷又傳出消息,安西將停止鑄造銀元,一時間市面上的銀元消失瞭大半,傢傢戶戶都儲存銀元,又傳來朝廷軍隊攻下江南的消息,江南米將大量運至,許多屯米的商傢紛紛拋售,受這兩個消息的影響,米價再跌一百五十文,新年時米價隻有一百五十文,跌去一半還多,一直到這段時間,米價才慢慢恢復到兩百文出頭,我東傢去年估計新年米價會暴漲,便一口氣進瞭兩千石米,結果每鬥虧一百文,哎我東傢可虧慘瞭。”
“但之前你們也賺得多啊賺的時候怎麼不說瞭”
“這倒也是,先猛賺一筆,後來又大虧,將賺來錢又全部虧掉瞭,哎我寫信勸東傢不要進這麼多米,可他偏不信,路途又遠,幾千裡用駱駝運來,那運費都不知多少,能不虧嗎”
李慶安心中打瞭個突,幾千裡用駱駝運來,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他不露聲色問道:“不知你們東傢是誰”
“這個哈哈不好說,不好說”掌櫃打瞭個哈哈,不肯說。
“那好,我先告辭瞭”
李慶安拱拱手,告辭而去瞭,他走出店門,卻暗暗吩咐一名親衛道:“把剛才那個夥計給我找來,註意別驚動瞭掌櫃。”
親衛轉身去瞭,片刻,他將那名夥計帶瞭過來,“客人,還有什麼事嗎”
夥計在幾個大漢的冷冷註視下,顯得有點緊張,李慶安又取出一疊十塊銀元,托在手心上笑道:“想要嗎”
夥計咽瞭口唾沫,“想要”
“想要的話就告訴我,你們東傢是誰”
夥計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這個不能說,說瞭掌櫃非殺瞭我不可。”
李慶安又取出十塊銀元,放在手心上,笑道:“說不說”
夥計還是搖瞭搖頭,但搖頭的力度已經明顯變緩瞭,李慶安這下不加瞭,反而拿走一塊,又拿走一塊,再拿走一塊,眼看銀元一塊塊減少,夥計抗不住瞭,“我說,我說就是瞭。”
李慶安停止瞭動作,笑道:“說吧東主是誰。”
夥計向左右看看,指瞭指旁邊一條弄堂,李慶安跟他走瞭進去,笑道:“有這麼神秘嗎”
“這位老爺,我可不敢亂說,這件事若傳出去,被李慶安知道瞭,很多人都會掉腦袋的。”
李慶安心中疑惑,他仍然笑道:“放心吧我不認識李慶安,我不會亂說。”
“那就好”
夥計壓低聲音道:“我們東主的具體名字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是安西高官,我們米店的糧食都是他從安西運來,謀取暴利,有一次掌櫃喝醉酒瞭,說東主在做無本生意,我懷疑這些米糧根本就不要本錢,我還聽說東主在東市還有一傢珠寶店。”
怒火已經在李慶安胸中燃燒起來,他相信這夥計說的是實話,他克制住怒火,又問道:“那東主姓什麼,你總該知道吧”
夥計搖瞭搖頭,“我確實不知。”
“好吧”
李慶安對親兵道:“賞他三百銀元”
“嘩啦”
白花花的銀元倒進瞭袋中,夥計拿著沉甸甸的袋子,三百塊銀元,他簡直驚呆瞭,李慶安冷冷道:“從現在開始,你不要去米店瞭,另外找個活路吧”
離開瞭小巷,李慶安忽然停住腳步,對一名親兵令道:“傳令給胡沛雲,立刻查封這傢米店,無論如何要給我查出,米店背後的東主究竟是誰”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