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 人之弱點

作者:高月 字數:5106

南唐宮廷政變幾天後,李慶安已身在浚儀縣,浚儀縣是汴州的州治所在,也就是今天的開封,沿汴河再向南走數十裡,便抵達陳留縣。

視察漕運和江南是他早就安排好的計劃,開元之所以能盛世,在於年輕的李隆基勵精圖治,名相輩出,將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

另一個關鍵點便是江南得以開發,漕運疏通,使江南物資大量運抵關中,官倉富足,稅賦輕減,各地物價低廉,人民生活普遍富足,開元盛世方得以出現。

但隨著李隆基放縱權貴對土地的兼並,終於使得天下財富越來越集中在權貴手中,富者越富,貧者越貧,說到底還是一個切蛋糕的問題,古今亦同。

但隨著安祿山叛亂和朝廷內部的巨變,天下財富又面臨重新洗牌,作為掌天下大權者,李慶安首先要考慮恢復秩序,恢復被兵亂破壞殆盡的河北民生,這就需要朝廷掌握大量的資源,其中最關鍵的是糧食。

他準備用十年的時間休養生息,使大唐的人口恢復到天寶初年的水平,而經濟恢復到開元十年,那時大唐的繁盛將再度出現。

在他所有的計劃中,漕運和江南都是極為重要的一環,漕運並不僅僅是官運,漕運其實是一種交通,唐朝沒有汽車火車,也無法出現,但卻能大力發展水運,水運的量大便捷同樣能溝通南北東西,發揮商品物資交流的巨大作用。

在天下漸漸平定之後,他的關註重心也將轉到經濟上來。

浚儀是漕運最重要的中轉站之一,汴河和白溝河在這裡交匯,早在開元年間,這裡的汴河沿岸便修建瞭巨大的倉庫群和物資堆放地,由於漕河堵塞,天寶後期這裡便漸漸冷清下來,物資越來越少,巨大的倉庫群也成瞭無數流民和野狗野貓的棲息之地,原本因漕運而繁華的浚儀縣經濟也開始衰敗下來。

但隨著朝廷對漕運的再度重視,左相國崔寧親自赴江淮、河南疏通漕運,作為整個河南道的河運中心樞紐,作為河南道觀察使駐地和河南漕運府駐地,浚儀縣的重要地位再一次彰顯。

李慶安這一次東巡主要以乘船為主,二十幾艘官船在汴河內行駛,兩岸依舊有騎兵隊護衛,天下著蒙蒙細雨,兩岸是兩排防風樹,樹木蔥鬱,在樹木的縫隙裡不斷可以看見大片農田和村莊,冬小麥已經收割,水稻種下去瞭,水田中一片綠油油的景象。

不時有在田裡勞作的農民抬頭向這邊望來,他們頭戴竹笠,在田間忙碌著,汴河兩岸仿佛就是一幅平靜而充滿生機的畫卷。

李慶安負手站在船頭,遠遠地欣賞這幅美麗的畫卷,河南道沒有遭遇安史之亂地摧殘,這一直讓他感到十分欣慰,河北雖然塗炭,但畢竟地域不大,而且大部分民眾都已順利轉移,安史之亂的禍患已經降到瞭最小,河東、河南這兩大中原腹地沒有被破壞,這就為他的大唐中興計劃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這時,有親兵大喊:“上將軍,前方已到浚儀碼頭瞭。”

南方兩裡外的浚儀碼頭已經清晰可見,一片巨大的倉庫群從樹梢上方顯現出來,他們在船上便可感受到碼頭上敲鑼打鼓的歡迎氣氛,估計地方官全來瞭。

李慶安忽然想起一事,便對韋青平笑道:“過幾天路過陳留時,我倒想上岸去看一看,去看一個故人,估計他傷勢也快好瞭。”

韋青平沒有回答,李慶安回頭看瞭一眼,見幕僚韋青平正坐在地圖前,雙手抱著一個茶杯,一臉憂心忡忡,沒有聽見他說話,從上午開始他就這樣瞭,李慶安不由笑瞭笑問道:“韋先生還在想成都之事嗎”

韋青平嘆息道:“沒想到最後竟然是李系贏瞭,此人崇尚武力,姓格暴戾,想讓他投降,估計很難,他必然會全力抵抗,我擔心蜀中浩劫啊”

“嗯”

李慶安也點瞭點頭,“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彭王李僅占據天時地利人和,但最後還是輸瞭,隻能說是上天不眷顧他,也隻能說他在大事決斷上比不上李系一黨,李僅失敗,那必然難逃一死,隻可惜閻凱沒有能脫身,也跟著玉石俱焚瞭,這也算是我的損失,好好厚待他傢人,也算是給他一個交代吧”

韋青平還是有一點不甘心,他又問道:“殿下,難道蜀中就沒有避免浩劫的可能嗎河北道已經毀瞭,如果巴蜀再毀,生民塗炭,大唐的復興就不會那麼容易瞭,殿下,我最擔心的是這個。”

李慶安沉吟一下,“先生的擔憂其實也曾是我的擔憂,我之所以遲遲不發動對南唐的進攻,就是希望他們內部生變,我們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方式拿下南唐,如果李亨願意投降,我甚至可以讓他做一個逍遙王爺,當然,我也知道這不可能,所以我才想利用南唐的太子之爭,盡可能地削弱南唐實力,隻是我沒有想到李僅會那麼軟弱,但事情還有挽回的餘地,每個人都有弱點,我們隻要抓到關鍵人物的弱點,或許也能避免蜀中的兵災浩劫。”

韋青平似乎聽懂瞭什麼,他一陣驚喜:“大將軍已經安排瞭嗎”

李慶安點點頭笑道:“我已經安排情報堂去做瞭,我相信情報堂不會讓我失望。”

李慶安眺望著眼前富饒的土地,望著平原上眾多的河流,望著在田裡耕耘的樸實農民,望著一處處冒著炊煙的村舍,望著遠處已經清晰可見的浚儀縣城,他心生感慨,江山如此多嬌,怎能再讓它毀於兵災。

成都,李系登基已經五天瞭,成都城依然籠罩緊張和壓抑的氣氛之中,戒嚴沒有完全解除,但民眾可以在下午的兩個時辰內上街購物,也隻有這個時候,城內才稍稍有點活力。

整個城內人最多的還是南市,由於對未來充滿瞭不安和恐懼,成都民眾傢傢戶戶都開始儲存糧食和各種生活必需品,而這些物資隻有南市才有大量供應,每天下午,南市內大量民眾蜂擁而至,把各傢賣生活必須品的店鋪都擠得水泄不通。

馬行內也不例外,各傢店鋪前擠滿瞭前來買牛買羊的民眾,盡管殺牛在唐朝是重罪,但在兵荒馬亂之時,大傢也顧不上瞭,名義是買牛去耕田,實際上大傢心照不宣,牛價較貴,往往是幾戶人傢合買一頭。

千裡馬店前也擠滿瞭買馬的大戶人傢,但買馬卻不是為瞭宰殺,主要是逃跑時需要馬車。

但馬匹牛羊的數量有限,絕大部分人都是空手而歸,大街上到處是三五成群,心中充滿瞭怨恨的民眾。

“你們知道嗎昨晚我傢隔壁的楊慎矜府被抄瞭,罪名是勾結北唐,楊慎矜被抓進大牢,他夫人聽說懸梁自盡瞭,兩個兒子跑掉一個,另一個哎新皇帝太狠瞭,無非就是名義上的彭王傅,他都不放過。”

一夥人聚在一起議論紛紛,交換各種消息,這幾天南唐的很多官員都遭遇瞭滅頂之災,凡是聯名支持彭王的一百三十八名官員都遭到瞭清算,輕則免職,重則抄傢,還有很多李系李輔國的宿敵舊怨,也一並遭到清洗。

所有人都扣上瞭勾結北唐的帽子,連政變後擁戴他上位的左相崔圓也未能幸免,免去一切官職,貶為庶民,禮部尚書張垍升為右相中書令,王珙改任左相門下侍中,若不是王珙秘密送瞭李輔國五萬貫錢,他也在劫難逃。

“楊慎矜算什麼”

另一個老者不屑道:“宗室才叫慘呢成都七十八戶宗室聽說被抄傢六十幾戶,好多人都被抓緊大牢,估計是秘密處死,那個嗣岐王的腦袋被砍瞭,慘啊皇帝手段毒辣,他怕背負弒父之名,對宗室下手瞭。”

“噓有人來瞭。”

眾人不敢再說話瞭,隻見千裡馬行旁的巷子裡出來一輛馬車,向南市大門奔去。

馬車出瞭南市,便一路疾行,向位於南明宮不遠的晉昌郡王府駛去。

晉昌郡王府也就是原來的嗣岐王府,現在已經被郭英義占據,成為他的新王府,這些天成都戒嚴,郭英義也駐留在城內,享受著擁立新皇登基所帶來的巨大利益。

不過今天郭英義卻有點緊張,他剛剛接到兩個情報,劍州守軍傳來的消息,北唐十萬大軍已經南下,占領瞭益昌縣,兵發劍門關,北唐大軍主帥正是李光弼。

另一個情報是北唐大將李晟率五萬軍從夷陵挺進蜀中,北唐軍進軍迅速,大軍到瞭奉節,而前鋒已經抵達雲安縣,即將進入萬州。

這兩個情報讓郭英義儼如末曰來臨,他原來還抱有一絲僥幸,北唐軍暫時不會進攻蜀中,但他的僥幸破滅瞭,北唐軍真的是全面進攻南唐,整整一個上午,他都將自己關書房內,考慮自己出路,他的姓命,他的金珠寶貝,他如花美眷們該怎麼辦

郭英義心驚膽顫,他不敢把這個情報告訴新皇帝李系,在考慮好自己退路之前,他誰都不會說。

“大帥”門口有親兵小聲稟報。

“煩死我瞭,我說過不準打擾我”

“大帥,你還是看看吧很重要。”

郭英義有些疑惑,他的親兵不是不知道他的習慣,還這樣堅持的話,或許真有什麼重要事情。

他走上前打開門,見親兵手中拿著一隻盒子。

“這是是什麼”

郭英義接過盒子,盒子沉甸甸的,裡面似乎放有金屬,他打開盒子,頓時驚得眼睛溜圓,他立刻合上盒子,緊張地問道:“來人在哪裡”

“就在府門外等候。”

“快帶他來我書房,等等”

郭英義又叫住瞭親兵,叮囑他道:“帶他從側門進來,不要讓人看見瞭。”

親兵去瞭,郭英義回到座位,又忍不住打開瞭盒子,盒子裡是一面金牌,刻著趙王二字,背後是天策上將、安西節度使,這是李慶安的身份金牌,郭英義當然知道李慶安不會在成都,但金牌出現,相當於他本人出現瞭。

片刻,親兵帶來瞭一名身材魁梧的男子,戴著鬥笠,遮住瞭臉,男子將鬥笠摘下,微微笑道:“郭都督,多年未見瞭。”

“是你”

郭英義愣瞭一下,他忽然認出瞭此人,當年他當秦州都督時多次打過交道,哥舒翰手下大將施景忠。

“你怎麼在成都你不是回隴右瞭嗎”

施景忠指瞭指桌上的金牌,笑道:“看到那面金牌,郭都督難道還不明白嗎”

郭英義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你就是成都的北唐探子總頭目。”

“不錯,正是我”

郭英義一下子又反應過來,他指著施景忠驚訝道:“我知道瞭,令狐飛那一箭一定是你射殺的。”

他研究過射死令狐飛之弩箭,他得出結論,此人至少在弓弩中浸銀瞭十年以上,才會在運動的馬車中一箭射中眉心。

現在看到施景忠,他立刻意識到瞭,一定就是此人。

“沒錯,射殺令狐飛的人也是我”

施景忠非常爽快地承認瞭,他笑道:“難道郭帥就想和我糾纏這些小事嗎”

郭英義連忙請他進房坐下,又吩咐親兵,不準任何人來打擾,如果新皇帝來,就說他病瞭。

施景忠顯得胸有成竹,他非常佩服上將軍的眼光,盯準瞭這個郭英義,從他掌握的情報來看,郭英義是個貪財好色、忘恩負義之人,這個人背叛李隆基、背叛李亨,他心中隻有利益而無忠義,但這樣的人也有一個最大的弱點,那就是怕死,他貪戀富貴財富,所以他比任何人都怕死,從此人請自己進府的過程,他便知道,上將軍的判斷完全正確,要想以最小的代價解決南唐,免除蜀中浩劫,關鍵就在此人。

施景忠今天下午也接到瞭情報,李光弼和李晟已經同時對南唐發起進攻瞭,最後的時刻即將到來,他相信郭英義也知道瞭。

郭英義又拿起金牌看瞭半晌,當初他就是因為受李慶安的貶斥而來到蜀中,現在北唐大軍已經殺來,他還有機會嗎

他就算能利用地利攔住李光弼,但他也攔不住李晟的大軍,南唐軍戰鬥力之弱,對付手無寸鐵的小民或許還行,但要和北唐精銳之軍對抗,他根本就沒有半點信心。

他嘆瞭口氣問道:“趙王殿下是什麼意思”

“在說趙王殿下的口諭之前,我先告訴郭帥一件事。”

“何事”

“賈崇瓘和南詔已經投降瞭北唐,郭帥就不要想去安南瞭。”

郭英義臉色大變,他考慮瞭整整一個上午,唯一的退路就是退到安南去,在那裡自立,但賈崇瓘和南詔投降北唐,把這最後一條退路也堵死瞭。

再無退路可走,郭英義像個泄氣的皮球,徹底失去瞭信心。

“你說吧趙王殿下的口諭是什麼”

“趙王殿下給郭帥三條路,讓郭帥自己選擇。”

郭英義恢復瞭一點精神,連忙點頭,“施將軍請說”

“第一條路,也是上策,郭帥立刻率軍投降北唐,嚴肅軍紀,並捉拿偽帝,控制住成都,使南唐之戰兵不血刃結束,事後,殿下可封你為益州大都督,不動你傢財。”

益州大都督雖然品級高,但真正權力在劍南節度使手上,大都督隻是虛職,屬於養老官,也就是說李慶安給他名和利,但不給他實權。

郭英義暗嘆一聲,“那第二條路呢”

“第二條路,也是中策,如果郭帥不能立刻投降,還是要和北唐軍一戰,但郭帥隻要嚴肅軍紀,不準侵犯平民,這樣的話,殿下會饒你一命,放你回故鄉養老,你的財產也給你保全。”

說到這,施景忠微微笑道:“郭帥還想聽下策嗎”

“不不要再說瞭。”

郭英義慌忙搖頭,他知道下策是什麼,就是他的小命不保,錢財沒收,無論如何他都不會接受,沒有瞭小命,他拿錢財做什麼,沒有瞭錢財,他也不想活瞭。

郭英義沉思瞭半晌,他隻能從第一和第二條路選擇其中一條,盡管李慶安的條件還算優厚,但事關重大,他必須要謹慎考慮。

“我想知道,何以證明這是趙王殿下的原話。”說到底,他還是有點不相信施景忠。

施景忠指著桌上的金牌,“以這面金牌可以證明。”

“金牌隻是證明趙王有話給我,但不能證明就是你說的這些,不是我不相信施將軍,萬一你記錯一點點,事關我身傢姓命,我不得不謹慎。”

施景忠也有準備,他取出瞭李慶安親手寫的鴿信,遞給他笑道:“這是趙王殿下的親筆信,可以給你。”

郭英義慢慢展開鴿信,字很小,他也不知是不是李慶安的親筆信,隻見上面寫著:持我金牌去見郭英義,可提以下三策,一

果然是真的,郭英義長長吸一口氣道:“讓我想一想,想一想”

“可以給你時間考慮,但必須立刻解除戒嚴。”

“沒有問題,我這就下令解除”

未完待續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